APP下载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 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价值

2023-10-27严坤龙

医疗装备 2023年18期
关键词:通透性微血管容积

严坤龙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脑胶质瘤恶性度高且呈浸润性生长,可分为Ⅰ~Ⅳ级,其中Ⅱ、Ⅲ级脑胶质瘤具有较为相似的细胞强化特征及形态学特征,鉴别难度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1-2]。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MRI,DSC-MRI)的灌注参数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常用于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与血管通透性关系密切,也常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4]。但两者用于鉴别脑胶质瘤分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DSC-MRI 联合DCE-MRI 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54 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0 例,女14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65±2.14)岁;少突胶质细胞瘤26 例,星型胶质细胞瘤28 例;分级:Ⅱ级36 例,Ⅲ级18 例。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术前接受DSC-MRI、DCEMRI 等相关检查。排除标准:接受影像学检查前经放化疗治疗;影像学资料不详细;合并其他神经系统肿瘤。

1.2 方法

采用3.0T 超导型MRI 扫描仪(Philips Ingenia),8 通道头部相控阵列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T2WI、T1WI 扫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 da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头部DCE-MRI 采用快速场回波(turbo field echo,TFE)序列,先行1 期FA 15°、5°扫描,完成后实施FA 8°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期相50 个,第3 期相开始时,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0.1 mmol/kg 钆布醇注射液,注射速率2 ml/s,完成后用同速率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 ml。扫描参数:层厚5 mm,TE 1.7 ms,TR 3.6 ms,扫描时间188 s。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采集DSC 灌注成像,TE 40 ms,TR 1 846 ms,层厚5 mm,第3 期相开始时注射钆布醇注射液与0.9%氯化钠溶液,注射速率和剂量与上述相同,扫描98 s。实施增强T1WI 扫描,TE 1.8 ms,TR 4.1 ms,层厚0.9 mm。

由2 名具有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学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在FLAIR 图像上肿瘤高信号区域进行勾画,生成相应的灌注图像(DCE、DSC),在Philips MRI 工作站实施DSC、DCE 图像后处理。健侧大脑中动脉放置动脉输入函数,注意避开钙化、囊变、坏死、出血等区域,在病灶实质区域勾画3 个ROI,面积约为25 mm2。在DCE 图像中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浆容积分数(fractional plasma volume,Vp)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the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riAUC)。DSC 后处理时,于病灶区域勾画ROI,参考物取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勾画的ROI,检测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t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各参数值取2 名医师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脑胶质瘤DSC-MRI 参数(rCBF、rCBV、MTT、TTP)及DCE-MRI 参数(Vp、Kep、Ktrans、riAUC、Ve)。(2)比较DSC-MR、DCE-MRI 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DSC-MRI 参数比较

Ⅲ级组rCBF、rCBV、MTT 水平较Ⅱ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TT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DSC-MRI 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DSC-MRI 参数比较(±s)

注:DSC-MRI 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rCBV 为相对脑血容量,MTT 为平均通过时间,rCBF 为相对脑血流量,TTP为达峰时间

组别 例数rCBFrCBVMTT(s) TTP(s)Ⅱ级组 36 1.76±0.32 2.11±0.64 5.89±1.01 24.37±0.86Ⅲ级组 18 4.47±0.68 6.05±0.87 8.02±1.23 23.99±0.75 t 20.01118.8706.7891.594 P 0.000 0.0000.0000.117

2.2 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

Ⅲ级组Ktrans、riAUC、Ve水平较Ⅱ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Vp、K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s)

注:DCE-MRI 动态对比增强MRI,Vp 为血浆容积分数,Kep 为速率常数,Ktrans 为容积转运常数,riAUC 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Ve 为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

组别 例数Vp Kep Ktrans(min-1)(min-1)riAUC(mmol/s)VeⅡ级组 36 0.10±0.02 0.68±0.20 0.06±0.01 2.72±0.42 0.07±0.02Ⅲ级组 18 0.11±0.04 0.80±0.24 0.38±0.05 6.95±0.79 0.22±0.08 t 1.2311.94337.27025.79210.693 P 0.2240.057 0.000 0.000 0.000

2.3 DSC-MRI、DCE-MRI 参数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的价值

DSC-MRI、DCE-MRI 诊断Ⅱ、Ⅲ级脑胶质瘤AUC最大值分别为rCBV、Ktrans,两者串联诊断的特异度为92.50%、灵敏度为60.15%,并联诊断的特异度为52.70%,灵敏度为96.10%,见表3 和图1。

图1 DSC-MRI、DCE-MRI 参数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ROC 图

表3 DSC-MRI、DCE-MRI 参数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的价值

3 讨论

MRI 检查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和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点,是诊断脑胶质瘤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常规MRI 可观察组织出血、肿瘤实质坏死、周围白质水肿,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其所见强化是由血屏障破坏造成对比剂外溢引起,鉴别诊断Ⅱ、Ⅲ级脑胶质瘤难度较大[5-6]。随着脑胶质瘤进展,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可为肿瘤细胞增殖提供营养。微血管发展趋势通常包括灌注无异常,而通透性更高;灌注、通透性均异常;通透性正常,灌注更高[7]。因此,单一灌注技术无法全面评脑胶质瘤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

本研究结果发现,Ⅲ级组rCBF、rCBV、MTT水平较Ⅱ级组高,提示DSC-MRI 可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分析其原因为,与Ⅲ级脑胶质瘤相比,Ⅱ级脑胶质瘤新生血管较迂曲,毛细血管网复杂,可影响对比剂再循环,故MTT 较高。ROC 曲线分析显示,rCBV 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分级价值最高。因rCBV 与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血管密度呈明显相关性,微血管密度高区域的rCBV 值较低密度区域高,故Ⅲ级脑胶质瘤者rCBV 值高于Ⅲ级[8-9]。但常规DSC-MRI 可能低估rCBF、rCBV 水平。部分肿瘤可致对比剂深入血管外细胞外间隙,降低血管内外对比剂浓度梯度,减弱T2磁敏感效应,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内的对比剂可缩短组织T1效应,影响诊断结果,降低诊断准确性[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Ⅲ级组Ktrans、riAUC、Ve较Ⅱ级组高,提示DCE-MRI 可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且Ktrans鉴别诊断效能最高。原因在于,Ⅲ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病灶内部含有大量增生的微血管,对比剂渗出到血管外的速率及剂量明显增加[12]。Ktrans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密度,故Ⅲ级脑胶质瘤Ktrans值相对较高[13]。但肿瘤早期的新生血管成熟度较差,Ktrans值较高,rCBV 较低;当肿瘤生长至中期时,血管相对成熟,同时增加rCBV、Ktrans值;生长至晚期时,血管成熟,rCBV 值明显增加,Ktrans值反而减小[14-15]。本研究结果发现,DSC-MRI、DCE-MRI 诊断Ⅱ、Ⅲ级脑胶质瘤的rCBV、Ktrans串联诊断特异度为92.50%、灵敏度为60.15%,并联诊断特异度为52.70%,灵敏度为96.10%,优于单一参数诊断,提示DSCMRI、DCE-MRI 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Ⅱ、Ⅲ级脑胶质瘤价值。分析其原因为,DCE-MRI 参数中的微血管通透性特征能较好弥补因T1缩短效应造成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半定量评价不足,故联合诊断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DSC-MRI、DCE-MRI 联合诊断可提高对Ⅱ、Ⅲ级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通透性微血管容积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巧求容积
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