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为生命立教

2023-10-27严悦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协同育人生命教育

【编者按】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教育的本质属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学校和家庭的生命教育要让每一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让每一个人成为“我自己”,并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认为,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学校和家庭教育要从自然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的宽度和精神生命的高度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互动交流、环境建设、活动组织等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

【模拟情景】初二学生小张英语默写又不及格,班主任孙老师将小张的默写情况拍照发给了小张妈妈,希望家长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当天深夜,孙老师接到小张妈妈的求助电话。原来小张晚自习回家后,妈妈想和她谈谈最近学习成绩下降的事情,可小张一言不发,自顾自地洗漱。妈妈非常生气,训斥了小张几句,没想到她当即情绪失控,冲到窗户边就要往下跳,幸亏爸爸及时拉住,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情景分析】

【关键词】协同育人;生命教育;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8-0047-02

【作者简介】严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210003)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批次培养对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从国家层面强化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珍爱生命”列入其中。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既是解决其成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要求。

一、原因分析

盡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但在实际生活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佳。从模拟情景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重学习轻教育。案例中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内容是“英语默写不及格”,传递给家长的信号是“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交流的话题是“成绩下降的原因”,家校沟通、亲子沟通的话题只有“学习”“成绩”。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的主旨不应该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激发人的生命热情,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二是重控制轻引导。一些家长高举着“为你好”的大旗,沉迷“内卷”,盲目攀比,而少部分教师也忽略了教育主体内心真实的需求。因为被置于不平等的位置,幼年时的儿童一味服从,主体意识萌发时期的少年内心矛盾,而到了青春期又撞上角色混乱的难题,缺失了探索生命意义的时空。

三是学生心理韧性不够。学业上的挫败、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让学生焦虑、沮丧、无助,他们感受不到自我的价值。而一些在被动安排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意志薄弱,听不得批评责备,受不了误解分歧,易钻“牛角尖”。

二、应对策略

一是营造安全温暖的家庭教育氛围。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创建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焦躁、烦闷的心情,有效减少孩子冲动的行为。班主任要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关注孩子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和逆商的培养,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

二是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自觉。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和主要精神关怀者,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享受班级公共生活。在班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敏锐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形成教育共同体,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重视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师生关系中要体现生命关怀,不要紧盯眼前的“结果”,而是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疏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模拟情景中的孙老师在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后,如果能先仔细观察,主动与学生交流,引导小张说说自己的苦恼,进而为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给予她克服困难的力量,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困境了。

三是建设开放多元的育人课程。无论是班本德育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开放多元性。例如小学阶段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可以通过“我是怎么来的”认知课程,告诉学生生命的奇迹;“人是怎么没的?”理解课程,从绘本《老鼠爷爷的告别信》到生活中的植物衰败、宠物死亡、亲人离世,帮助学生深化对死亡的认知,树立尊重、敬畏、善待、热爱生命的意识。当然,教师还可以从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安全成长等维度,用“讲解+体验+实操+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懂得“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真谛。

教育最美好的状态是回到生命立场,班级空间尊重民主,家庭生活通达和谐,家校社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共建积极向上的教育空间,以生命治学,为生命立教。总之,在生命教育中,家校应协同共进,满足个体独立而完整的生命发展需要,帮助个体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责任编辑:周小涛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协同育人生命教育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