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2016-10-17张晶晶段海丹
张晶晶 段海丹
摘 要:本文在河南信阳学院2015级全体新生中发放问卷,筛查高危个体,从心理韧性角度对高危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乐观性维度上,男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笔者还对其他差异不显著的维度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高危学生;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4—),女,信阳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因挑战而引发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承受着周遭种种的反馈(包括积极的反馈和消极的反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打磨和淬炼自身,增强心灵力量,提高心理韧性水平,迎接更大挑战。但是,在面对生活考验之时,并非人人都能成就强韧之躯,当我们审视困境,无法或者暂时无法掌控自己和周围局势之时,心理危机便会产生。
本研究旨在对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进行调查,筛查心理高危人群,探讨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特点,为大学生的心理强韧、心理素质的提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一、高危大学生筛选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学院2015级4300余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量表与辅导员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用以筛查心理高危学生。其中,症状自评表SCL-90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其中因子分或者阳性因子的平均分>3或者总分>160的学生,判断为高危学生。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用以了解学生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其中第25题答“是”,并且总分大于25分的学生,判断为高危学生。同时符合两问卷要求,为本研究高危心理学生。
基于问卷法,对参加施测的被试者进行筛选,删除极端值和规律作答者,发现共计49名符合筛选条件的学生。经进一步从带班辅导员教师处调查了解,从入校到军训期间到调查之日止,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进行观察,最终确定39名心理高危学生。
为弱化对高危学生心理观察的指向性,本研究对最终筛查的高危学生所在的12个班级共计750名学生发放心理韧性问卷,旨在探查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特点。采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DC-RISC,共计25个项目,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评定法从,0~4表示“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心理韧性能力越强。量表包括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坚韧性分量表共计13个项目,旨在描述人的镇定、灵敏、持久以及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控制力;力量性分量表共计8个项目,体现个体在经历创伤后的恢复能力以及变成更强大的个体的能力;乐观性分量表共计4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积极乐观的认知倾向,并相信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在国内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
二、高危学生心理韧性测量结果
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分上来看来,将39名高危学生的数据与对照组39份数据(从参与完成心理韧性问卷的12个班中,每班随机抽取3份对照学生的填答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高危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文科(中文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学生的心理韧性比理科(理工系、数计系、土木工程系)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高,女生比男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高,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但是差异均不显著;在对心理韧性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只有在乐观性维度上,男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三、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特点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上,男生的心理韧性明显高于女生。笔者结合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发现,男生人数较多的系,如土木工程系、数计系,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概率较低,而高危学生多集中出现在女生较多的系,比如中文系、外语系。笔者在与辅导员进行约谈时,很多辅导员都会提到,男生比女生在考虑问题时多一些乐观的、积极的想法和思维特征,而这一现象与本次心理韧性调查问卷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在日后的工作中重视针对女生开展乐观心态、积极思维等方面的塑造和训练,可以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将这项工作扎实推进。
其他维度,从数值(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得分)上看均有差异,但是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笔者分析,有可能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参与测试的被试者均为刚入校的大一学生,在心理准备状态上,大家都经过了高考的高强度训练,很有可能大部分个体还未被高校相对宽松的氛围所感染,同时心理状态被军训规范和约束着,并未真实有效地反映自身的心灵全貌,导致群体差异不显著。第二,对于已经筛查出的高危学生,虽然对心理韧性问卷的测试放在晚自习的时间,采用全班作答的方式进行填答,但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许本就是心理危机的另类表现形式,高危学生会自动规避不良选项,导致被试韧性真实性受到影响。一对一的咨询辅导,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约谈,也许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路径。第三,心理韧性是个体对挫折和挑战表现出的成功应对和良好适应,新入校还在军训期间的大学生还未来得及体会大学校园内的一系列适应问题与挫折挑战,而对之前生活过往中经历的困难,也许会被顺利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生活实践所“冲淡”,导致这个特殊时期中(也许可以称之为过渡阶段中)高危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差异无法真实呈现。
四、小结
本研究从心理韧性的视角对高危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为高危心理学生顺利渡过心理危机、实现心理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总结本研究所呈现的问题,也为日后的研究者提供思路方法的借鉴。在高校学生日常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者对学生心理面貌从多角度及多侧面加以掌握,必将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到新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晶晶.高中生学习韧性与学习状态关系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1.
[2]Xiaonan Yu,Jianxin Zhang.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35(l):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