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2023-10-27王丹王茹俊

西藏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藏共同体中华民族

王丹 王茹俊

西藏是我国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居于“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特殊战略地位。进入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彰显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西藏各民族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事关西藏的现实稳固及未来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9页。西藏各项事业发展需各民族共同开创,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实践道路。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必须科学立足西藏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整体特点,全方位结合事业的未来走向及现实要求,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合力,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一、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维度

鉴于独特的战略性地位,西藏民族工作事关国家发展的整体格局。当前,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西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全面融入实现共同富裕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新时代西藏开展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治藏、稳藏、兴藏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当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所在,也是新时代西藏开展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有利于西藏事务的科学治理和有效实施。第一,有利于保障新时代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落实。鉴于西藏特殊的战略性地位,党中央要求“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2)《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当前,推动新时代治边稳藏战略思想落地,必须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全面保障战略部署有效落地实施,促进西藏总体工作稳步开展。第二,有利于引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西藏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五位一体”的核心架构,完美契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够发挥出思想与行动的双重引领作用,保障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建设科学开展。第三,有利于调动西藏各民族的建设积极性。西藏各族人民在西藏事业中占据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各族人民的建设积极性是走上发展进步之路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民族团结凝聚起各族人民的主动精神与创造伟力,进而全面推动西藏各项事业稳步开展,为新时代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能量。

(二)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性要求

西藏生活着藏、汉、回、珞巴、门巴等40多个民族,多样化的民族境况促使发展呈现出独特性、复杂性。目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性要求,有益于科学处置多样性、复杂化的现实民族问题,保障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4)《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人民日报》2022年7月16日,第1版。第一,有益于促进西藏科学处理现实民族关系。“在多民族共同体内部,民族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5)朱亚峰:《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民族关系为研究视角》,《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年第6期,第37页。倘若民族关系处理不当,则容易激起民族矛盾,直接影响到地区稳定和国家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科学处理民族关系,引导西藏各民族找准彼此之间的契合点与共鸣处,在共同体内把握好各民族自身的合理位置,建立起“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民族关系样态,扫清西藏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障碍。第二,有益于促进西藏形成各民族一家亲的文化氛围。民族多样性催生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各民族应当相互欣赏、共同学习、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营造民族融通氛围,推进西藏各民族建立起“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格局,推动各式民族文化实现广泛交流互进,打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与观念隔阂,普遍形成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民族文化新风尚,祛除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梗阻。第三,有益于引领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近年来,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6)成烨:《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论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西藏日报》2021年12月17日,第1版。从政府层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落地成型,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新路子。当前,西藏应继续深入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着重凝聚各民族的价值共识和实践合力,推进各民族走上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新道路,确保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衷共济,推动建成高质量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三)新时代西藏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性诉求

西藏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7)杨丹:《西藏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探索》,《西藏研究》2022年第2期,第14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西藏各方面发展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各族人民也逐步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截至2019年底,西藏62.8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8)杨小娟:《消除绝对贫困 共赴全面小康》,《西藏日报》2021年1月22日,第T2版。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进入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历史阶段。当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性诉求,有利于西藏各民族共同走上富裕幸福的新道路。第一,有利于凝聚西藏共同富裕的基本共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2页。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目标所指。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能够推动西藏各民族增强“五个认同”,提升各民族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遵循和拥护,激发各民族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基本共识。第二,有利于汇聚西藏共同富裕的行动力量。共同价值是行动的指路航标,西藏共同富裕建设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准则。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由各民族共同开发、一起建设、协同治理,可以统筹西藏各民族的利益点、价值点和行动点,确保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开展建设活动,真正做到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0)《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2021年7月24日,第1版。第三,有利于筑就西藏共同富裕的发展基石。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增长,而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在全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根基的同时,注重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满足,促进各族人民获得高水平的精神财富,筑就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石。

(四)新时代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性需要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依旧是重要的热点问题。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制造各类事端,严重影响新时代西藏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性要求,能够增强西藏各族人民抵御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的意识及能力,推动共同维护各民族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一,有助于维护西藏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边境地区的边防、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问题极为复杂,直接影响着全区社会发展态势。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团结边境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拉近各民族间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形成“和谐相处、团结一致”的民族交往氛围,确保边境地区与祖国内地形成有效联动,筑牢祖国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有助于抵御境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美西方敌对势力大肆操纵所谓“西藏问题”,妄图利用达赖集团策划和制造分裂中国、谋求所谓“西藏独立”的阴谋,严重影响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助于西藏各民族增强“五个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各民族的密切联系,促使各族人民提升抵御境外分裂活动的能力水平,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11)《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第三,有助于化解各种不良社会思潮。随着反分裂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不断提升”。(12)尕玛多吉、杜倩:《西藏:社会持续稳定 民生不断改善》,《光明日报》2022年8月3日,第4版。然而,在全球化时代,西方各类不良社会思潮披着学术外衣,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开始持续输入,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从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藏各族群众。作为一场思想意识领域的重大变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革新西藏各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增强各族人民自觉分辨和抵御外来社会思潮的意识与能力,保障各民族在思想层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五)新时代西藏融入伟大复兴的关键性抉择

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西藏各族人民参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西藏巨大的发展机遇。(13)王春焕:《论西藏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重要意义和路径》,《西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14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56个民族都是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存在。近代以来,西藏人民的命运同全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每一个历程都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奋斗痕迹。进入新时代,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的历史时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融入伟大复兴的关键性抉择,能够推动西藏全方位融入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第一,有利于发挥西藏推进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整体性工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各族人民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全面汇集西藏各族人民参与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领域的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发挥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伟力,贡献出实现伟大复兴的“西藏智慧”和“西藏力量”。第二,有利于西藏抓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实现伟大复兴,既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更是各族人民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参与推动实现伟大复兴目标正在为西藏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时代机遇。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全面增强西藏各民族与内地其他民族间的广泛联系,汲取内地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在一系列“东部支援西部”的政策中抓住发展契机,推动西藏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三,有利于西藏共享伟大复兴的实践成果。全国各族人民都处于平等地位,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全国各族群众的共同奋斗,伟大复兴的丰硕成果同样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享有。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增强各族人民的公平正义意识,提升各族人民对伟大复兴成果的全面认可,保障各族人民公平享有伟大复兴福祉。

二、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维度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变化,西藏民族工作更具复杂性与艰巨性。当下,西藏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极为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诸多特别关键的重要机遇。

(一)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挑战

西藏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等现实因素,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复杂程度,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驳杂繁复的现实性挑战。

1.西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14)旦增兰泽、王香香:《十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经济增速多年居全国前列 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西藏日报》2022年10月12日,第1版。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及自然地理、工业基础、科学技术等条件限制,西藏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局面,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带来客观挑战。西藏与周边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经济差距,不利于多元民族文化的有效融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美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分裂势力依然存在的现实危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坚决同各类分裂势力进行持久斗争,为西藏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西藏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境内外威胁,其中境外分裂势力是西藏安全稳定的最主要隐患。境外分裂势力依然存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面临着现实危险。一是面对达赖集团图谋“西藏独立”的威胁。“几十年来,十四世达赖对西藏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一刻没有停止,图谋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丝毫没有改变”,(15)《始终绷紧维护稳定反对分裂这根弦——二论讲团结爱祖国》,《西藏日报》2020年3月10日,第1版。其分裂破坏活动愈演愈烈。二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威胁。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不断打“西藏牌”,持续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干涉和遏制中国,严重影响着西藏社会的和谐稳定。

3.西藏民族宗教问题交织的复杂困境。毛泽东曾指出:“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这两件事。”(16)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1949—1966)》,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6页。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的边疆地区,主要有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教派。多元民族种类与宗教形态的现实存在,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境。1959年后,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走上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然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思想仍有一定残余,对各民族增强“五个认同”形成一定干扰。

4.西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基础难题。进入21世纪,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谱写了雪域高原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17)自治区教育厅:《西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藏日报》2019年9月29日,第8版。然而,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西藏教育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等特性,各族人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首先,西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多,且日常交流沟通多用本民族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与应用不够深入。其次,西藏具有寺院教育的历史传统,使得僧众对现代科学文化的掌握程度较低,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缺乏深入理解与普遍认可。教育的滞后影响了教育的实践效果,削弱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现实基础。

(二)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机遇

一直以来,西藏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考量,西藏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大局同频共振。目前,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迎来了政策、文化、实践等关键机遇。

1.西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西藏的全方位发展格局,针对现实境况与实践经验,形成了符合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18)《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当前,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西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战略高度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政策机遇。首先,作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包含“十个必须”(19)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和“四个确保”(20)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等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多个领域,系统谋划了西藏工作的全部内容,指明了新时代西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未来走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扫清了障碍。其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全面落地实施,有效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发展联系,尤其通过全国支援西藏的一系列工程,给西藏经济、教育、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最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强调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策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政策依据与思想领航。

2.西藏各民族与兄弟省市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处于较为广泛的交流过程中,边疆各民族与祖国内地其他民族开展着众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21)《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1版。在西藏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藏汉等各民族进行着较为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且西藏与内地也一直紧密联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淀了历史文化基因。首先,西藏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统,强化了各民族间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尊重与认同,使得各民族间建立起了较为深厚持久的民族友谊,提供了西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文化基础。其次,西藏各民族联合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经历,凝聚了“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展现出“一家亲、一条心”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准备了精神基石。最后,1840年以来,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军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的红色篇章,厚植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红色传统。

3.西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机遇。西藏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进,作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2)方素梅:《“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藏发展》,《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第109页。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西藏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周边国家、地区在设施、资金、贸易、文化等领域加强联通,全方位提高各领域发展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条件与行动机遇。首先,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其成为我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在与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等国家的贸易交往中,能够有效拓展发展经济的市场空间,促进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起与南亚国家的良好关系,能够很好地团结抵制境外分裂分子的国际力量,有助于促进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为西藏各民族生产生活营造相对稳定的现实环境。最后,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南亚的文化、学术等交流互鉴,促进西藏各民族在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周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元素,积极提升文化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三、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维度

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开展好民族工作离不开多维立体的行动策略。当前,西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坚持物质支撑、政治引领、法治规范、教育塑造、社会保障等多维路径,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

(一)物质支撑:推进西藏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75页。经济相对滞后是西藏发展的基础性难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前提是推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立经济命运共同体。首先,全面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国家在西藏的经济政策,有效落实好“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24)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本要求;认真总结西藏“致贫”的客观原因与“脱贫”的实践经验,系统巩固好脱贫攻坚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其次,全面立足西藏的特殊现实境况,深入挖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好“绿色工业、绿色矿业、绿色建材、天然饮用水、民族手工业、藏医药、农畜产品、现代盐湖产业等传统产业”;(25)赵书彬、张黎黎:《王君正在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藏日报》2022年2月15日,第1版。全面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规模及水平,保障经济发展整体处于稳中向好的科学格局。再次,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机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大力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高原丝绸之路”等对外合作平台建设,构建起内外结合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布局,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通与南亚国家经济往来的现实屏障,拓展同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抓好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带来的战略机遇,全方位利用好全国支援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保障对口支援实现深层次、多领域、高质量发展;促进由被动的“单向支援”转向主动的“各民族互惠互济”,推进援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深度转变,建立起“内边一体”经济命运共同体,使西藏经济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二)政治引领:坚持党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26)《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1版。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

和平解放70多年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推动西藏社会各方面成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创造了一系列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毋庸置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27)李继刚:《西藏小康社会建设的历程、经验与路径遵循》,《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第37页。亦是西藏走向繁荣的根本保证。因此,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推进西藏构建政治命运共同体。首先,加强党对西藏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当前,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大力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使党的领导融入西藏民族工作的所有领域,保障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西藏各族人民强化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各类民族工作,不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实践力,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上科学有序的运行轨道。其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1版。目前,西藏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做到“两个结合”,(29)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不断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以西藏各族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发展中心,结合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西藏实践策略。最后,培育和用好西藏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更加“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30)《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当下,西藏需要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和能力培育,增强抵御外部风险挑战、处理内部困难考验的能力水平,大力发扬好老西藏精神,打造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出众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力量。

(三)法治规范:增强西藏民族事务法治建设力度

依法治藏是“适应和推动西藏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1)李森、陈烨:《论依法治藏的概念缘起及独特内涵》,《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第19页。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增强民族事务法治建设的力度。

法治建设是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经验,依法治藏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要点。进入新时代,西藏民族事务更加趋于复杂繁重,必须运用好法治这一重要力量,依法科学处置好各种民族问题,推进构建法治命运共同体,建设好新时代法治现代化的新西藏。首先,全面提升西藏民族事务的立法水平。西藏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在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开展民族事务立法工作,促进法律法规的科学整合、补充及完善,高质量落实好民族事务的“良法”步骤,健全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推进边境管控、反分裂斗争、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法律的制定工作,加强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力度,完善整体立法的数量与水平。其次,大力增强西藏民族事务的执法力度。“科学执法”是西藏法治建设的具体展开,坚持民主、平等、公正等基本原则,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案件,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真正落实好民族事务的“善治”环节,有效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32)《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第2版。例如,依法惩处挑拨民族关系的不良行径,大力打击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通过严格执法维护好边境地带的安全稳定。最后,有效加强西藏民族事务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只有广泛为全社会所知,才能很好地发挥其规制作用。当前,加强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各族人民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要求,切实提升法律意识与爱国意识,在社会层面形成对法律法规的普遍信仰,形成“全民学法、全面守法、科学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四)教育塑造:提升西藏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平

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大业,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平。

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协调解决好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重要问题。作为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民族团结教育是西藏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53—154页。首先,全面落实“五史”(34)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学习教育。“五史”学习教育是增强西藏各民族“五个认同”的关键途径,深入挖掘“五史”的丰富资源,大范围、深层次开展学习教育工作。尤其是阐释好“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具体内容,讲述好西藏地方与各族人民团结抵御外敌、共同建设家园的伟大历史,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西藏地方与祖国的真实关系,引导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全面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其次,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同价值遵循与行动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嵌合。当前,“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5)《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版。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做好民族价值塑造,增强西藏各族人民对统一国家、和谐社会及个人身份的科学认知,形成向上进取的民族精神新风貌。再次,大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36)《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民族分裂威胁是西藏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在西藏大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全面认清分裂势力的本质,特别是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增强各民族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决心意志。最后,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性工具,要在西藏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各族人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能力与水平,打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语言文字壁垒,增进民族情谊,提升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五)社会保障:推动西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社会治理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益于民族事业建设。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37)《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1版。安全稳定、高效进步的社会形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全面进行社会治理,推动构建社会命运共同体。首先,推进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旨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推进民族深度融合,从根本上超越了民族界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准备社会场域。因此,西藏推进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不断提高社会认同和消除社会区隔,强化各民族成员彼此间的理解度、依存度、共生度,营造出多民族共居、共学、共事的社会环境,保障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一体化道路,建立起一个休戚与共的社会共同体结构体系。其次,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缩小西藏两极分化的关键策略,“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3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363页。西藏要完善各类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增强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水平,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最后,全方位健全社会安全治理体制机制。社会安全是西藏稳定繁荣的基石,对内应健全社会矛盾应对处置机制,制定民族宗教矛盾与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有效协调各民族、各领域的利益冲突,妥善处理民族宗教、环境污染、创业就业、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保障各民族处于和谐友善、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对外则需完善预防处置境外分裂势力的体制机制,建立起一套“政府主导、全民族参与”的安全治理体系,重点关注边境地带的动态,坚决打击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有效构建起西藏社会安全共同体。

西藏是我国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处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西藏民族工作事关国家工作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新征程,逐步走上了一条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道路。当前,人类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西藏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因此,需要继续推进西藏民族事业建设,全面发挥各族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实践力,勇于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善于抓住所有机遇优势,全面推进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展现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民族形象,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西藏力量”。

猜你喜欢

西藏共同体中华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