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体力劳动教育教学的探讨
2023-10-27雷忠春
雷忠春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 福建 南平 353099)
当《劳动教育》被编入课本时,教育部明确表示:劳动教育是以实践为本[1],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高技术劳动者,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集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综合能力于一体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2]。劳动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在高等职业学校中,要用劳动教育的方式来践行体力劳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劳动传统和劳动精神,这是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践行体力劳动 应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体力劳动教育是一种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内容,一种基本形态的劳动教育[3]。进入21 世纪后,体力劳动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很多学校基本没有劳动教育,大学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制度,劳动教育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人们很容易习惯性地把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混为一谈,从而用固有的职业技能教育来替代劳动教育。首先,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也非常低。其次,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缺少了劳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也不够新颖,缺少专门的教师来开展劳动教育。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限制,许多学校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重技能轻素质、重做而轻学习等问题。劳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化严重、目标模糊,很难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此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劳动观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劳动意识的形成[4]。一些学生很少接触到体力劳动,甚至没有做过体力劳动,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薄弱、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体力劳动的理解不正确等。最后,在差异化的社会背景下,体力劳动教育的落地受到了阻碍。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协同实施机制[5]。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以及西方思潮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劳动价值观,比如金钱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造成了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虚化,对学校的劳动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人类社会,所有的物质、精神文明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掌握现代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6]。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将体力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为国家培养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践行体力劳动 落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1 践行体力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是非常明显的[7],将实践体力劳动作为其内涵的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人类的早期,只有体力劳动,它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8]。在一切劳动的基础上,将体力劳动生产得到的经验经过加工,便就发展成脑力劳动。与此同时,体力劳动还为人们提供了劳动资料、物质生产资料、生活资源。在人类社会中,体力劳动一直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劳动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9]。在职业技术学院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实施体力教育教学,是解决体育教学中“弱化”“应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升学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适量的体力劳动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增强体质,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勤工俭学,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劳动不仅可以磨砺人,而且还可以对人起到塑造作用。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重塑,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新时代劳动者。
2.2 践行体力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有力保障。践行体力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树德功效,它主要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开展的[10]。劳动教育本来就应该以体力劳动为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展开。比如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它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无缝连接起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学校育人的结合,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实践给劳动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教育资源,把它同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劳动为基础,把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开展劳动教育,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培养出尊重劳动的意识,并树立劳动崇高等思想观念。通过实施体力劳动教育,增强人们对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这样就能够打破庸俗的审美取向,培育出一种高尚的审美情操。其次,在实践体力劳动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深化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劳动创新能力,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一步发展智力提供机会。最后,劳动教育有着特殊的增智功能[11],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与互助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与人为善、团结合作的品质,让他们在积极的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 践行体力劳动 开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手段
3.1 践行体力劳动,重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要重视体力劳动的教育地位,充分认识体力劳动教育在职业技术学院中的重要育人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以高校为基础,完善顶层设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设置劳动课程体系,拓宽劳动实践平台。体力劳动在促进社会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对脑力劳动的出现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2]。但是,由于对体力劳动的轻视,削弱了体力劳动的地位,这对发挥体力劳动教育效能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在高职院校,为了开展劳动教育教学,需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体力劳动内涵。一提起体力劳动,人们就会想到去工厂干活、在工地上搬砖等;但是,像志愿助残敬老等服务性劳动,同样也是属于体力劳动的范畴。因此,要加深对体力劳动内涵的理解,明确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其次,强化对体力劳动的育人价值的阐释。体力劳动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它要具有真实性、生产性和服务性,要让学生在劳动中付出一定的体力,实现出力流汗、磨练意志的目标;要强化劳动的教育性,比如在劳动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劳动的讲解和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改进与创新,在劳动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等,这样才能避免把劳动教育狭隘地变成劳动知识教育。再者,在体力劳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体力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让他们深入到体力劳动中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高职院校要有充足的课时进行体力劳动教育,还要与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情况相结合,对校内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后,在职业学校中,要构建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力劳动项目。在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践行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工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2 践行体力劳动,创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明确谁是主体,要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明确的主体意识[13]。首先,高职院校将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运用实践— 体验式学习、主题— 项目式学习和习惯— 养成式学习等方法展开劳动教育,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和感悟,以此来涵养劳动精神。其次,构建高校、企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体系。劳动教育要以家庭为根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一个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对体力劳动进行激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劳动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但是不能将体力劳动教育异化,把它当成一种惩治手段,这样不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偏离劳动教育的本质。高职院校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其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工科产业示范实习基地,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平台。政府应与行业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建设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与实训基地,以保证实践教育的需要。最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构建新的教学平台,利用新的媒介资源,开展职业技术学院体力劳动教育,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让学生可以体验并掌握劳动新技能,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形成可视化的劳动体验场景。此外,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体力劳动的宣传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3.3 践行体力劳动,健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劳动教育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14]。要充分发挥评估对教育的引导作用,就必须将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首先,要注重劳动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真实表现,开展过程性评价,加强劳动技能和价值体验评价,打破只关注劳动成果、单一分数等结果导向的评价。其次,需要关注评价的综合性。体力劳动具有多维育人功能,一方面,要考核直观看到的显性内容,比如劳动本身、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凸显劳动教育情感层面评价,注重劳动过程的劳动信念、态度、价值观,重视对劳动者的过程评估。要注重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真实表现,实行过程性评价,强化劳动技能和价值体验评价。最后,实现劳动教育评估的主体多元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考核的内部主体性;同时,也要关注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观察者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服务对象和用人单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