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松阳茶产业发展的探索

2023-10-27余子涵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松阳县松阳茶文化

余子涵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省是中国茶叶主产地之一,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量、茶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丽水市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现有茶园15.32 万亩,人口约20 万,其中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茶产业是当地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松阳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茶为景,以茶为媒,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松阳茶产业创新发展[1]。

1 松阳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1.1 茶产业资源丰富。松阳县面积为1 406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6%,面积广阔,气候条件适合茶叶种植,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于浙江省第一类适生区。松阳县是茶叶种植、生产和销售大县。2021 年,松阳茶叶产量1.75 万吨,产值18.95 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 亿元。1929 年,松阳茶叶荣获首届西湖博览会一等奖,名扬国内外[2]。近年来,“松阳银猴”和“松阳香茶”作为松阳茶叶代表性品牌,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不断创新高,提升了松阳茶叶品牌影响力。位于松阳县城的浙南茶叶市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将松阳茶乃至周边省市县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以及世界各地[3]。

1.2 旅游业生态优势。松阳是丽水市最古老的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该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国家4A 级景区大木山骑行茶园和箬寮原始林、国家3A 级景区水韵象溪和李坑村养生休闲景区,以及具有“最后的江南秘境”称号的松阳古村落等众多旅游景点。丽水已迈入高铁时代,松阳离高铁站仅50 分钟车程,便捷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茶园变景区,松阳以茶为媒,打造生态产品,发展特色旅游。山区良好的生态优势、本地人民的茶饮习俗和发达的旅游业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1 800 多年历史的松阳县,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小小的一片茶成为松阳的金名片,这些都离不开松阳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松阳县茶叶博物馆位于4A 级景区大木山骑行茶园内,具有茶史、茶道、茶俗、茶业和茶旅五个区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松阳的茶文化,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4]。走进松阳,随处可见的茶山、茶园,忙忙碌碌的茶农、茶商,韵味无穷的茶诗、茶联,生活与文化交融的茶道、茶艺,伴随茶文化而生的“茶”元素已融入松阳的山水田间、大街小巷。松阳作为“中国茶文化之乡”,将传统的茶文化与“互联网+”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将松阳茶文化和茶产品推向世界。

2 松阳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茶产业专业人才缺乏。松阳县是茶产业种植、生产和销售大县,茶产业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引育困难制约了行业发展。目前,茶叶消费市场总量相对稳定,但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茶企、茶农与茶商改进传统的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模式,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如“线上+线下”结合营销,虽然有部分茶企茶农开展了线上销售,但在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方面仍缺乏专业人才,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效益。另外,当地茶产品包装设计缺少创新思维,需要对接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

2.2 茶叶质量缺乏标准化。虽然松阳的茶叶生产经营者量多,但大多数茶企规模小而散,生产加工方式未形成工业化体系,技术水平高低不一,产品质量缺乏标准化、数据化检测,产品营销专业化、品牌化程度低。部分茶农、茶企缺乏安全质量意识,导致茶叶终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

2.3 茶产业布局缺乏规划。当前松阳茶产业在茶文化、茶旅游、茶园建设等方面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生态茶产品、茶叶衍生品方面开发深度还不够,且茶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占据市场优势。另外,受地形、生态气候及产权等地理和历史因素限制,松阳大多数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地,相对分散且难以调整,难以采用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影响茶产业规划布局。

2.4 茶文旅宣传力度不够。松阳茶园秀美,民风淳朴,但各类资源和景点往往分散孤立,项目开发设计缺乏亮点,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难以有机结合起来,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有待挖掘[6]。松阳茶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现象,缺乏实力强的茶企业,且茶衍生产品创新性不足,茶文旅产品特色不明显,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所以在竞争激烈的茶产品行业抢占市场先机,及时有效地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2.5 茶产业科技创新不足。茶园种植分散,生产、管理技术落后,有效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产茶成本增加,产茶效率低下。同时,消费者对品类和质量需求升级,使茶企认识到仅靠增加产量形成的价值在减弱,而高利润需要通过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来实现。由于茶企茶农自身能力有限,茶产品科技创新难度大。近年来,茶产业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茶机等领域,加工技术的智能化与标准化调控欠缺,茶产业资源跨界应用技术创新力度及深度不够。由于产学研用之间存在体制障碍,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与数字化信息应用难以实施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

3 松阳茶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按照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松阳县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幸福家园,为茶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2020 年浙江省科技厅首次选择松阳、新昌两个产茶大县,建设省级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数字化服务,搭建统一的茶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松阳县政府相继出台系列帮扶和激励政策,在产品认证、生态茶园建设、茶品牌建设、茶企标准化、保护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茶产业链转型升级。松阳县税务局定期开展服务茶产业专项活动,进一步落实税收惠农政策,确保茶农、茶商及茶企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3.1 引育结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茶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松阳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茶产业人才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区域茶叶种植、加工特点,录制视频课程,包括产业链各岗位技术培训、茶艺师和评茶员的技能培训等,培养茶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评定工作。二是建立人才需求平台,以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优秀的生产管理、新品种研发、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包装设计等领域各类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入到茶行业。三是通过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茶产业链专家库资源作为本地人才的补充,为茶农和茶企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对接活动,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3.2 搭建平台,实现产品质量管控。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和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农残检测标准的不断提升,品质检测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松阳茶叶综合体建设了松阳县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通过自购仪器设备,与国内相关茶业检测机构建立实验室联盟,为全县提供茶叶相关的质量检测、认证、整改等一站式服务。检验测试中心面向公众开放,可通过综合体的小程序在线上预约检测检验和质量认证业务。同时,综合体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织区域内企业参与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扭转产业链上标准缺位的滞后局面,提升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促进本区域茶叶品牌提升。

3.3 因地制宜,打造松阳百里茶香。松阳地区内部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存在差异,因此茶产业规划布局也不能千篇一律,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百里乡村百里茶”。如以自然景观为主,可利用茶山、河流、溪水、农田、树木等乡村风貌,发展生态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历史传统为主,保留古城格局,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植入茶文化元素,让松阳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以乡俗风情为主,应保留当地的民俗民风,将茶乡建设规划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展现地方特色。

3.4 茶旅融合,开发茶文旅经济链。松阳以茶为名,茶产业是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做大做强茶企业,做响做优茶品牌,实现企业品牌带动松阳茶产业发展。其次,在种茶、制茶、卖茶的同时,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如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另外,注重茶叶与茶衍生产品的包装设计,提升茶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与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探索以茶为主题的文创类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做好茶的同时,打造具有松阳特色的多元化茶文旅项目,以旅兴茶,促农增收,如“茶+ 美食”“茶+ 文化”“茶+ 观光”“茶+ 养生”“茶+研学”等模式。积极拓宽旅游宣传渠道,不仅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宣传,还要利用公众号、自媒体、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游客在线了解、预约和互动。例如2020 年松阳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历届举办的客家民俗风情文化节、“田园松阳”农民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3.5 政府支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茶产业发展。2012 年,松阳县在浙南茶叶市场推出了“茶叶溯源卡”,通过刷卡交易,自动记录茶农、茶商身份和交易信息,杜绝茶叶交易过程不诚信现象的出现。2016 年“茶青溯源卡”的推出帮助建立了种植—加工—销售的质量安全全流程可追溯的监管体系。2022 年该卡在双卡基础上继续拓展功能,升级为“松阳茶叶在线”,包含种植、采茶、交易、加工、文旅和服务六大方面,最终建成全产业链、功能协同的茶叶产业大脑。

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发展。以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例,在省政府支持下,松阳县综合体积极打造1 个研究院,建设6 个服务平台,为松阳茶产业全方位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育等服务。该县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高校院所技术、人才优势,在平台上引荐、对接茶产业新技术,建设区域大数据交易平台,全程记录并整合分析消费者信息、产品溯源、行业分析等数据,跟踪本区域出产的茶叶以及线上销售的用户评价,对重要品牌的茶叶消费者评价进行深度分析,为品牌优化提供指导方向。另外,该县通过成立公共研发中心,鼓励专职或兼职的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文化等研究,研究成果为产业共享,从而降低区域性总体创新成本。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松阳茶产业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立足区域特色与实际的前提下,将茶叶、文化、旅游三大优势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茶文旅”思维创新带动松阳茶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松阳以茶为先,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提升茶科技、开发旅游业,形成茶文旅经济生态链,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松阳茶文化
捉蟋蟀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楼上楼下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