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2023-10-27赵普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补液沙门氏菌圈舍

赵普超

(民权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民权 576800)

在养牛行业中,由于犊牛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犊牛患传染性腹泻的概率比较高,特别是1 ~3 月龄犊牛发病率高达60%以上。犊牛患传染性腹泻除了自身体质外,还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有关。要降低此病对犊牛的危害,需制定严格的防治措施,同时不断提高犊牛机体免疫力。

1 流行特点

春季和冬季是犊牛流行性腹泻发病的高发期,2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临床表现为排稀便或水样便,严重的排血便;并伴有呕吐、脱水症状,控制不住不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犊牛死亡。

2 发病原因

2.1 犊牛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犊牛脱离母体后,其消化功能很不完善,瘤胃内微生物区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机体免疫保护力差。刚出生的犊牛,主要依靠皱胃和小肠吸收营养,还不能很好消化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极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犊牛腹泻。犊牛出生后未能及时吃到初乳,体内母源抗体较少,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功能差,也容易感染传染性腹泻。

2.2 应激因素。犊牛的生长环境、日粮突然发生改变,以及外部温度出现大幅变动,都会引起犊牛应激反应,此阶段犊牛的机体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性腹泻。

2.3 环境影响。饲养过程中,圈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不规范,造成卫生不达标,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不平衡,通风效果差,会导致犊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母牛哺乳期乳房清洁不到位,都会导致犊牛发生此类疾病。

2.4 病原微生物因素。犊牛腹泻除了外部因素,还有机体内部病变的原因。机体遭受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侵入,也会导致传染性腹泻,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黏膜病等。

3 临床症状及病型分类

3.1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包含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性腹泻,常见于10 ~30 日龄的犊牛,发病初期体温都会升高,感染沙门氏菌犊牛粪便呈黄白色、气味酸臭;感染大肠杆菌犊牛粪便呈灰白色水便,酸臭味较浓。发病期间犊牛的精神状态差和食欲明显下降,若治疗不及时,几天内就会死亡。细菌性腹泻对犊牛的身体器官伤害较大,解剖可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损伤,胃肠道器官充血或出血,从血液或内脏中可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3.2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包含轮状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症状为食欲减少,排水便,呼吸加剧,严重的粪便中携带肠道脱落的黏膜、血液和气泡,气味腥臭。口鼻处有烂斑,不时伴有咳嗽,流泪、流涎等。解剖见全身器官不同程度损伤、水肿或出血、糜烂。轮状病毒感染的犊牛,粪便由黄白色变成褐绿色,粪便稀如水,后期粪便携带黏液和鲜血,脱水严重后导致代谢功能紊乱而死亡。解剖见小肠黏膜出血、脱落、糜烂、坏死。

4 综合防治

4.1 隔离病牛。发现有腹泻症状的犊牛,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规模化传播。对安置在隔离区的病牛,根据病情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勤观察犊牛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治疗无效死亡的犊牛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圈舍全面消毒。病牛经过治疗完全康复后,可与健康牛一起饲养。

4.2 及时补液。犊牛发生严重腹泻,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脱水达到8%~10%会导致犊牛精神萎靡、眼部凹陷、皮毛无光泽。应在犊牛腹泻初期补水治疗,可采用口服的方法补液,腹泻严重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补液,主要补充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碳酸氢钠和安钠咖等注射液,补液能调理犊牛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的发生。

4.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在短时间杀灭病原体。由于引起腹泻的原因不同,患病犊牛的病症存在差异,选择药物要具有针对性,才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对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选择口服磺胺嘧啶片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搭配蒽诺沙星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建议使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药物治疗,用量依据病牛的体重来决定,粪便带血的情况,使用维生素和安络血肌肉注射治疗。对病毒性腹泻,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饮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治疗。

4.4 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预防传染性腹泻发生。给犊牛提供干燥温暖的生长环境,减少犊牛体能消耗。冬季做好保暖,夏季注意通风换气,确保圈舍温度适中。及时清理粪便污物,做好消毒工作。

猜你喜欢

补液沙门氏菌圈舍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