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3-10-27金子纯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许昌市白粉病抗病

金子纯

(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 河南 许昌 461000)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的生长中常发,引发的病原菌主要为禾布氏白粉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小麦发育期内整个阶段均有一定的发病几率[1]。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以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下,我国很多小麦产区内小麦白粉病多发,对其优质及高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小麦生产中发生白粉病后,可导致植株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均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小麦植株的叶片枯萎,成穗率降低,千粒重降低,出现减产;发生程度一般的田块减产幅度在10%~30%,发生程度重的田块减幅超过50%[2]。

许昌市地处河南省的中部区域,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地小麦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3 万hm2左右。近些年当地常发的各类病虫害对许昌市小麦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中主要的病害之一就是白粉病,需要结合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等开展积极的防治。

1 危害症状

小麦白粉病发生后,表现出病征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叶片,发病程度重的情况下穗部也会受到感染,一般叶面的正面病斑出现几率更高,下部叶片发病程度更重[3]。白粉病刚发生时,叶片表面有斑点出现,为白色;之后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斑点扩散为椭圆形的霉斑,上方有一层白粉覆盖,即为菌丝[1]。发病后期斑点由最开始的灰白色逐渐转为浅褐色,有黑色的颗粒状物质散生。叶片发病后易黄化、卷曲、枯萎,重发的情况下小麦无法正常抽穗。

2 小麦白粉病的传播方式

小麦白粉病扩散传播的主要方式即为气流传播,在气流的作用下病原菌扩散到小麦植株的叶片上,当外界温度、湿度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病菌由芽管萌发出来,之后往叶片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内入侵,此阶段会有菌丝在寄主体外萌发,成熟后菌丝逐渐脱落,随着气流继续扩散蔓延到健康的小麦植株上[4]。

3 小麦白粉病的侵染途径

病原菌在夏季气温高的平原区域无法安全越夏,其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可对山区(海拔超过530 m)自生麦苗上产生侵染作用,导致其发病。秋季小麦出苗后,这些自生麦上的孢子在气流的作用下扩散开,导致秋播麦的发病。之后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在麦苗上越冬,春季继续侵染、扩散,导致病害的发生。小麦进入到生长发育的后期时,病原菌出现团囊壳,逐渐停止对小麦植株的危害[4]。

4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条件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温度及湿度等气象条件、田间管理技术、种植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田间病原菌基数等。

4.1 温度及湿度等气象条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受到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影响最大的2 个因子即为温度及湿度条件。温度方面的影响可从3 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刚开始发病的时间、病情扩散的速度、病害停止的时间。在冬春外界气温偏高时,小麦白粉病开始发生的时间早。小麦白粉病在15 ℃~20 ℃的条件下适合发生,当温度<10 ℃时则病情扩散的速度减慢。在气候干旱、没有降雨的情况下白粉病不易发生,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湿度越大,白粉病的发生程度更重;病原菌形成、侵染小麦植株要求较高的湿度条件,但是在湿度过大时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会受到不利的影响。许昌市属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年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降雨量偏多、不均匀分布,整体条件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较为有利。

4.2 种植小麦的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的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5]。目前许昌市小麦品种市场中多数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感或中感,很少有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高抗水平,因此近些年来小麦白粉病频繁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为生产中品种抗病能力低。小麦白粉病菌变异具有复杂、速度快的特点。如某个小麦品种刚推广种植时抗病能力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栽植面积的扩大,其抗病能力逐渐降低。此外,很多麦区推广的小麦主栽品种过于单一,也是该病易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6]。

4.3 田间管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小麦种植中,如果肥水运筹不合理,可导致白粉病的发生。在氮肥过多施入、灌溉量过大的情况下,麦田内植株通风透光性不佳,对白粉病的病原菌侵染较为有利。加上小麦植株长势过于繁茂、徒长,导致其抗倒伏能力不强,大大增加了倒伏的几率,易发生白粉病。在田间肥料及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小麦植株长势弱,抗病水平降低,白粉病也易发[2]。

4.4 田间病原菌基数。秋季麦田内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与越夏的菌源基数关系密切,春季小麦发生白粉病的程度受到越冬病原菌基数的影响。结合麦田内的调查结果,一般秋苗白粉病发病程度相对重的地块上第2年发病普遍、程度重;播种的时间早,则秋苗更易感病、发病程度更重,第2 年白粉病也易重发[5]。

5 小麦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技术

要做好小麦白粉病的绿色防治、降低危害,可从品种、栽培管理、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

5.1 科学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小麦白粉病的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项措施即为科学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6]。小麦品种之间抗白粉病等病害的能力有所差异,且此种抗病能力具有遗传性特点。实际生产中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病性持续的时间在3~5 年,因此如果种植的品种抗白粉病,一般生长阶段不需要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许昌市小麦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要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加大合作,推广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一来减少了后期用药防治导致的成本增加,二来确保了小麦品质的优良。最后到具有专业资质的商家购买合格的小麦种子,不可贪图便宜购买伪劣种子。

5.2 精心开展田间栽培管理。麦田内如果栽植密度过大、施肥过多,则小麦植株长势旺盛。但是如果遇到较高的田间湿度,或者小麦植株倒伏现象严重,则白粉病易发,且重发。过多施入氮肥可使小麦植株贪青,病害加重。在栽植密度大的麦田里,如果遇到雨水多、温度低的年份,则白粉病不易发生。由此可知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确保小麦生长中必要的水分及养分条件,科学运筹肥水管理,控制好氮磷钾肥的搭配,结合土壤肥力及品种特点确定适合的种植密度[7]。

5.3 适时适量开展药剂防治。许昌市小麦生产中白粉病高发的阶段一般在每年的3 ~4 月,需要及早预防、针对性防治,尽量降低因白粉病发生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若栽植的小麦品种抗病能力弱,则要及早科学预防,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及发病程度。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中可同时进行蚜虫及条锈病的兼治,重点是科学选择药剂。目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类药剂类型主要有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一是三唑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主要有环丙唑乳油、三唑酮乳油、稀唑醇可湿性粉剂等。二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此类杀菌剂主要有嘧菌酯悬浮剂、苯醚菌酯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三是其他类。此类包括其他单种杀菌剂或者混合试剂,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各类药剂的使用要求轮流选择,以避免白粉病等病原菌抗药性越来越强进而降低了药剂防治的效果,按照病害发生程度以及药剂说明书要求严格实施、科学确定用药量。药剂施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施药的器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植保无人机械,可节约人工成本、大大提高防治的效率,与人工施药相比,植保无人机械的效率可增加60 倍,大大降低了药剂的用量及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植保无人机械喷药技术对药剂的剂型有所要求,一般悬浮剂、乳油较好[7~8]。目前河南省很多麦产区均在病虫害的防治中推广了无人机植保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可结合当地小麦生产实际及白粉病发生实际开展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浓度、防治时间等施药关键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防效。

猜你喜欢

许昌市白粉病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许昌市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市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