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小虫蓟马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技术

2023-10-27吕秀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蓟马若虫成虫

吕秀英

(临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临漳 056600)

蓟马种类多,常见对农业种植有危害的有100 多种,最常见的有瓜蓟马、烟蓟马、西花蓟马、葱蓟马等。蓟马个体微小,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属于农业小虫范畴。体色多呈棕色或黑色,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若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等多种体色。锉吸式口器,能锉破植物表皮,吸吮植物汁液。生殖方式以孤雌生殖为主,少有两性生殖,产卵能力强,危害广泛,大多数作物均可为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在夏秋季节发生严重,是目前种类最多、为害范围最广的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作物遭受严重危害,而且抗药性很强。

1 发生规律

蓟马有卵、若虫、伪蛹以及成虫等发育阶段,以孤雌生殖为主,偶有两性生殖。每雌虫产卵100 ~200粒,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卵期2.5 ~3 d,若虫期6 ~8 d,3 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土化蛹,蛹期1 ~2 d,成虫寿命20 ~50 d。蓟马最适发育温度25 ℃~30 ℃,适宜空气湿度40%~70%,温度适宜发生代数多(多达18 ~19 代),温度高,世代变短,危害严重,高温干旱利于蓟马发生,湿润多雨不利于蓟马存活(湿度>100%、温度大于31 ℃时蓟马难以存活)。

为害露天作物主要发生在晚春、夏季、秋季等适温干旱的季节,随着温度升高,蓟马的世代更迭加快,世代重叠严重,防治较为困难,温室大棚(冬春茬、夏秋茬)常年均可发生。能为害大田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园艺作物及果树等。低龄若虫为害植株幼嫩部位,大龄若虫会在土壤中化蛹,变为成虫,成虫主要在叶肉、茎秆或者土壤中产卵,蓟马昼伏夜出,成虫能飞善跳,相对活跃,不容易着药,防治困难。蓟马具有趋嫩性,为害嫩叶、幼梢、花器官、幼果;具有趋蓝性,怕光、怕高湿度;具有趋甜性,喜取食花蜜。

2 危害症状

蓟马为害作物范围非常广泛,可为害植物的叶片、生长点、花朵、幼果等多个部位。以成虫和若虫锉破植物表皮,吸吮植物内的汁液。嫩叶受害后,可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生长点被害后,植株生长变缓,甚至停止生长;幼果被害后,表皮细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木栓化斑痕。疤痕呈银白色,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实上呈深红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果实商品性变差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3 防控技术

蓟马发生广、危害重、防治难,防治要选择物理防控与化学防控相结合,地上、地下相结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防治原则。以化学防控为主,其他防治措施为辅的全方位防控策略。

3.1 化学防控。采用杀成虫、若虫与杀卵相结合;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混用或联合用药;地上部用药与地下部内吸性好的药剂灌根、冲施、颗粒剂撒施、穴施相结合的用药方式。种子处理、苗床喷淋与移栽后定期预防相结合的用药方式。①土壤处理。由于蓟马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可在作物种植前,选用5%噻虫嗪颗粒剂500 ~1 000 g+腐熟有机肥30 kg,拌均匀后进行撒施、沟施、穴施等进行土壤处理,噻虫嗪在土壤中溶解后,均匀分布在植物根系周围,并通过内吸传导作用将药剂传输到植株上部的各个部位,将危害作物的蓟马杀死,有效阻止蓟马的危害和传播病毒,持效期长,效果好。②药剂拌种。在玉米、水稻、花生、大豆、豇豆等作物播种前,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药种比1∶200 ~300 进行拌种,将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药剂溶解后,均匀分布在幼苗根系周围,通过内吸传导作用,将药剂传输到植株的地上部分,也可有效阻止蓟马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持效期可达60 d 以上。③喷雾防治。如果没有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可在蓟马发生盛期,选用22%微囊悬浮剂噻虫高氯氟4 ~6 ml 兑水60 ~70 g+虱螨脲3 ~4 g 有效成分兑水100 kg 稀释喷雾,在几分钟之内能将蓟马杀死,同时具有杀卵的作用,可有效阻止蓟马的危害。注意用药要均匀周到、不留死角,坚持连续2 次以上用药,最好选择在蓟马发生前期防治或发生前预防,抗性小,防治易。根据蓟马特点,花蓟马选择在晴天早上或上午用药,叶片危害为主的蓟马选择在傍晚或清晨用药,用药时喷雾器托着打,喷雾均匀周到,可根据药剂特点适当增加展着性助剂,必要时对地面也进行药剂均匀喷雾。

3.2 物理防控。①利用蓟马趋蓝性,可进行蓝板诱杀。篮板悬挂比植株高度略高于5 ~10 cm,密度在25 ~30 张/667 m2,既可以诱杀蓟马,也可以检测蓟马危害,便于在蓟马危害早期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将蓟马灭杀在早期发生阶段,减轻后期蓟马防治压力。同时在蓝板上涂抹聚集信息素,可有效提高诱集数量。②栽培时用地膜覆盖,减少出土成虫数量。③在棚室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大于60 目),隔绝外来虫源。④茬口前高温闷棚结合地膜覆盖灭杀土壤中的蛹及成虫。

3.3 生物防控。蓟马的天敌种类较多,有小花蝽、捕食螨、寄生蜂和微生物等。小花蝽对蓟马具有较高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人工释放或保护自然种群的方法防治蓟马,但小花蝽在秋季受光周期的影响进入滞育,防控效果下降,胡瓜钝绥螨控制蓟马的种群数量,斯氏钝绥螨是捕食螨中对蓟马防控效果较好的种类,可以通过人工释放的方式对蓟马进行防控。

3.4 农业防治。①清除田间残枝、杂草,消灭虫源,消灭中间寄主。②夏季休耕期进行高温闷棚,栽培前用石灰氮、硫磺粉等进行土壤消毒,可杀灭土中的虫卵虫蛹、幼虫及成虫。③用营养钵育苗,培育无虫苗;④定植前打送嫁药,防止苗带虫传入大田。⑤及时采摘受害老叶、花果,封闭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棚室内虫口。

猜你喜欢

蓟马若虫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