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模式提升融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四力”
2023-10-26韦慧兰吴雪美魏璇
韦慧兰 吴雪美 魏璇
【摘 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融合创新、智能传播、思维革命、价值重构已成为传媒业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形成传播新形态、媒介新生态和传媒新业态。来宾市融媒体中心探索“1+3”模式,构建全媒体平台、再造生产流程、融通传播渠道,聚力打造“来融创造、来融制造、来融出品”,有效提高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融合创新;“1+3”模式;提升舆论“四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正成为中国传媒的时代要求。为顺应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来宾市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由原来宾日报社、来宾市广播电视台整合而成,是中宣部指定的全国60家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成立以来,中心秉承“融合、创新、跨越”发展理念,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传播品牌体系为目标,通过“1+3”(1即一体化方向,3即“栏目提质”“精彩视界”“创意动漫”三大工程)模式,构建全媒体平台、再造生产流程、融通传播渠道,聚力打造“来融创造、来融制造、来融出品”,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宾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新闻年鉴》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23年国家广电智库案例和广西改革案例,荣获 “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奖”,其中《媒体深度融合之来宾路径》获评“全国地方党媒深度融合年度创新项目”。
一、坚持一体化方向,重塑新赛道
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1]因此,报台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赛道重塑,在内容建设上需要打破报、台技术壁垒,建设统一指挥中心平台,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
(一)搭建全媒体平台,联动发力
中心积极搭建全媒体融合智能化媒体平台,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策、采、编、审、发、营、评”全流程,形成全新采编播发体系。横向形成“报台网微端V抖快”平台聚合,纵向在广西率先实现联通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媒体一体化的传播矩阵,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大宣传阵营,宣传效应实现N次方裂变,凡重大活动,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版面、第一视角、第一梯队通力合作,打好重大主题宣传“组合拳”。
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中心平台“報台网微端V抖快”全媒体矩阵联动发力,先后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30多个专题专栏,形成主题宣传舆论强势。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当天,中心联合来宾市6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开展联动直播活动,完成5个半小时的“视频+图文”直播。在2023来宾市两会宣传报道上,中心“报台网微端V抖快”媒体矩阵同步发声,形成了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矩阵。除做好常规大会新闻报道,还先后制作长图《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秒懂来宾2022》、H5创意产品《开往春天的“2023次-来宾号”,发车!》等一批可视化程度高的网络爆款新闻产品,创新开设“代表委员直播通道”视频直播,单条单平台最高浏览量达7.8万次,推出“主播探两会”系列短视频,以VLOG形式开展两会报道,使人耳目一新。
(二)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精品力作
内容为王、传播制胜,是融媒体生产方式转变的“双利刃双驱动”。以内容建设为出发点,建构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心结合来宾实际,策划推出“落实项目工作20法”的“6+24+8+12+8”(6篇评论员文章+24个市直重点部门“一把手”访谈+8个重点企业高层访谈+12个重点乡镇贯彻落实项目工作20法成效+8篇晒晒成绩单)系列报道,涵盖评论、主题访谈文章、小通讯、短视频、海报、长图等,在全市营造了“大抓产业、大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乡村振兴”是主题宣传关注的重点。中心以“文+图+视频+微电影”形式积极开展策划,累计刊发相关报道1000余篇(条),浏览量约300万+。2023年7月,中心推出主题策划《乡村振兴 看我们村》系列报道,将笔触和镜头聚焦来宾6个县(市、区)的典型村屯。系列报道以记者走基层形式,由编委带队,所有记者、电视台电台主播分组深入一线,通过“图+文+新闻视频+短视频”形式聚焦各村屯在产业发展、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及亮点,在“报台网微端V抖快”全平台刊播,全方位展示来宾乡村振兴典型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每一期的2分钟短视频“主播带你看变化”已刊播的12期报道累计点击量100万+。
2.关注民生,聚焦热点
2023年高考期间,中心策划推出“2023年高考市县联动直播”,与6县(市、区)联动开展“文+图+小视频”直播报道,以第一视角聚焦高考,“来宾语文老师写高考作文”“武宣县清华博士县长助力高考”火热出圈,“高考作文题出炉”在快手平台播放量达100万+,V视频播放量80万+。中心在高考期间共发稿160余条,阅读量达1000万+。
聚焦来宾“村BA”,让来宾版“村BA”火出圈。2023年8月,通过“微观来宾”、“来宾融媒”APP、“来宾融媒”抖音号、“来宾融媒”快手号直播来宾盛夏“村BA”市级赛,共10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全网阅读量1000万+。
(三)“动漫工程”释放创意力量
以动漫作品的表达方式赋予“有趣”范,极大地激发网友的观看和转发兴趣。中心通过“85后动漫”工作室创新宣传形式,将动漫、动画形式融入主题宣传、重大活动、公益宣传,释放创意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国两会知识帖》系列动漫作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普及两会知识、聚焦两会看点,将专业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受众更易于理解。《漫画来宾文明十条》《文文创创说文明》《行路要走安全道 不在路上打和闹》等20余部文明主题动漫,助力来宾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手绘24节气》系列作品,将24节气知识、节气习俗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让传统节气宣传更具特色、更有看点。2023年以来,中心创作推出动漫作品50部,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工作。其中原创动漫《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護人类自己》获2022年度广西新闻奖新闻漫画类二等奖,并获自治区记协推荐参评2022年度中国新闻奖。
二、“关停并转”,全面挺进主战场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大力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1]改革中,中心实施改革重组、“关停并转”,移动优先,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一是精简平台,关停功能相近或同质化的平台。其中,新媒体关停并转了影响力弱同质化的平台5个(合并账号3个,关停1个,转型1个),广播电视关停节目3个、合并转型节目2个,报纸《经济周刊》停刊(4个版),集中力量打造“一报两台一微一端一抖”,中心新媒体平台粉丝量比2022年增长75%,总点击量20亿,百万+爆款产品320个,千万+爆款产品34个,单个短视频点击量破亿。
二是精简栏目,停办受众少影响力弱的栏目,集中采编优势升级优化影响力大的栏目,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受众喜爱的精品栏目不断涌现。报纸方面,凸显“权威、公信、深度、温情”。《来宾日报》停办《经济周刊》,深化《今日话题》《小记探城》等优质专栏,坚持在解读上做文章,在深度上下功夫,在评论上见水平,《来宾晚刊》打造成具有温情的“市民报”,致力于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广播电台方面,完成可视化升级改造,全面拥抱新媒体。关停《我是朗读者》《都市车生活》《幸福情缘》等三档影响力弱的节目,全力打造《来宾关注》《越聊越靠谱》两档拳头产品。其中,新闻话题类节目《越聊越靠谱》话题新互动性强、感染力强,受众黏合度高,多次获广西视听评议专家组好评。创新推出《越聊越靠谱》视频版,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延展传播形式,扩大传播效果。同时,推出《微观夜读》100多期,将本土作家的文字作品“可听化”,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完美融合。电视方面,主打新闻节目《来宾新闻》《来宾关注》全新改版升级,优化提升板块设置,强头条、优板块、改文风、重民生,压缩一般性时政新闻数量,增加民生新闻比重,将镜头更多对准普通老百姓。《来宾关注》栏目则按大型社会多视角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定位进行改版,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题材,紧扣“社会性、趣味性、服务性”。
三、打造融媒体精品栏目,高产出、有流量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基建”应用,成为当今时代主要的传播新形式和新业态。《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2]随着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短视频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元,触角全方位嵌入人们的日常。
中心通过“工作室模式”,调配全中心采编力量,全力打造优质短视频,产品努力做到“切热点、接地气、年轻态”,通过视频语言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党的政策方针和正能量。目前,已拥有“人文来宾”“古聊古去”“微观夜读”“来宾好商量”“90后小剧场”“85后动漫”等多个工作室,创作出一批有情怀、有品质、有看点的精品视频,实现新媒体产品高产出、有流量。据统计,2023年1月至7月,“来宾融媒”抖音号、“来宾融媒”快手号、“来宾V视”视频号累计推出视频3334条,累计点击量5.6亿人次,发布数量同比增长30%。
2023年1月起,《120秒·人文来宾》系列短视频面世,带领受众沉浸式体验来宾人文景观魅力,潜移默化传播历史知识,传递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已推出《你好,麒麟山》《守望·蓬莱洲》《探·郑小谷故居》《探文脉书香·武宣文庙》《寻访·思光壮族寨山遗址》《忆·莫土司衙署》《寻·瑶族石牌》等8期,累计浏览量150万次。
与来宾市政协合办的全媒体电视协商栏目《来宾好商量》播出以来,取得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效果。2022年至今,制作播出10期,并通过“台网微端”同步推出,实现“大屏”“小屏”同频共振。该节目入选2023年广西广播电视重点选题。
“古聊古去”是中心打造的接地气新闻述评类短视频栏目。栏目利用个性化主播阿古哥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和来宾方言,培育本地IP化品牌,关注热点、关切民生,深受网友喜爱。
“90后小剧场”工作室推出的“融媒小剧场”,在全中心形成参与热潮。根据剧情需要,记者、编辑、主播及饭堂大哥、门卫大叔等行政后勤人员,甚至是员工家属等齐上阵,积极参演。2023年以来,先后策划推出“六一”主题短剧《主播带你“穿越”回童年》《生命只有一次!》《防溺水》《反诈骗系列》等情景剧,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加上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向受众传递正能量。
持续打造品牌栏目,深耕精品创作。《来宾故事》栏目入选广西优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目录,《百名书记讲党史》栏目入选2022年广西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闻品牌、平台品牌、产品品牌提名名单。与此同时,中心策划推出的《吃在来宾》《离休干部口述史》《老兵故事》《主播荐岗》《古哥帮你忙》等新晋融媒体精品栏目,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有看点,深受网友喜爱。
四、结语
主流媒体只有连接用户才能有效传播,加强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发挥喉舌作用。地市级媒体并转改革升级将是一场媒体融合的攻坚战,媒体融合的根本核心还是提升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内容建设将是这一场攻坚战中的关键环节。内容为王、传播制胜,是融媒体生产方式转变的“双利刃双驱动”,因此,报台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赛道重塑,需要顺应时代要求,遵循传播规律,不断突破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媒体深度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兆林.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J].新闻战线,2021(24):2-5.
[2]之江轩.短视频不“短视”才能进阶[EB/OL].(2023-7-23).https://mp.weixin.qq.com/s/T9eA3RPxuraLSCc-3Tc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