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3-10-26杨家慧

西部学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干部政治

杨家慧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1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通过探索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培养了一批信念坚定、能力突出,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员干部,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与时俱进,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增强新时代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路在何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干部思想情况的严峻性

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初期,国内外复杂形势对干部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党的政治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由“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胜利带来荣誉与权力,现实挑战也接踵而至。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地位、工作环境、中心任务等的根本转变,部分党员干部逐渐居功自傲,官僚主义与贪污腐化滋长蔓延,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威胁新生政权,妨碍社会主义事业有序推进。曾经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能否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执政初期的中共是不小的考验。

思想文化环境复杂交错。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发展国民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大力培养干部,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来源广泛,队伍构成复杂。党内无产阶级思想、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碰撞激荡,各类党员干部之间不融洽、不团结的现象频繁出现,导致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秩序混乱,严重削弱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和战斗力、阻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毛泽东曾经提出:“革命要在全国取得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1]在复杂多变的思想文化环境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和思想的纯洁度,必须树立党员干部立身行事准则,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政治渗透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和平演变”。国民党败退台湾仍幻想重回大陆,培养特务通过边分化边结合的方法在共产党内部(机关、学校、部队)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渗透、侵蚀思想、搜集情报、分化组织、拉拢人心,破坏党的发展和新中国建设。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侵蚀人民思想,通过教育机构以及宗教团体教会等推进中国民众思想的西化,借此遏制共产主义,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活动极具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其考验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定力。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和肃清各种反动思想对中共党员干部的影响,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全面、系统地开展教育,增强党性和政治定力。

综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内外动因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非常迫切,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放在新中国施政的重要位置。

二、路径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一)1949-1956年党内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当时国内外形势下的政策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仍需在党的领导下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政策领会不足,这也使得在工作中经验主义、命令主义抬头,导致党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对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决策水平亟须提上日程。

针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出现的仍以阶级斗争为重心的“左”倾思想,中共中央在党内进行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教育,强调正确处理阶级、政党、民族关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发挥好统一战线这一我党重要法宝的作用。另外,1950年的抗美援朝决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各阶层民众的思想、情绪波动,在一些基层干部中甚至产生了“亲美、崇美、恐美”思想。由此,中共中央于1950年10月26日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立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的宣传运动”[2]。通过进行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教育,使干部群众认识到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大大激发了国民保家卫国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这场正义战争之中,为其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和精神动力。中共中央对土地改革政策、“一化三改”(1)“一化三改”:“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亦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学习教育,这实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正式确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以“两个务必”为指导的作风教育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执政经验不足,相关制度不健全,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贪图享乐这种不良之风便在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开来,不仅严重阻碍了工作开展,更大大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党内作风问题逐渐严重的情形下,中共中央在1950年下半年到1954年春期间,严格进行了全党整风,尤其是干部整风,克服骄傲自满、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党群关系。开展“新三反”运动(2)“新三反”运动:是指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其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为区别于1947年5月4日上海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因而把这次运动叫新三反运动。,整党建党、防止贪污腐败。这两次运动基本是以检查工作和发动群众检举揭发为主要内容,其中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在对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信件进行核实排查的基础上,党委和政府机关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对纠查出来的违法违纪行为给予党纪处理或法律制裁,由此挽救一批、清除一批干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我党和政府的信赖,使我党的优良作风得到继续保持。

3.增强党内团结为目的的纪律教育

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铁的纪律来约束自身。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复杂情势下,更需要重申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增强党内团结,使党本色不改。在1949-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结合整党运动对党员进行标准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高岗、饶漱石分裂中央的反党篡权事件来针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严明纪律与规矩,统一思想,增进团结。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对党内出现的分散主义、个人主义提出批判,并作出了加强党的团结的六条规定,针对该决议指示及精神,各级党委有条理、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和领会,并进行自我审查与反思,清除党内分裂分子,达到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要求。

4.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理论教育

革命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面对国家形势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其理论水平还停留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经济建设显得无所适从。解决在经济建设中有关认识和实践的种种问题,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已成为迫切要求。大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已然是重要课题。《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作为主要学习读物被广泛出版发行,各级党委亦组织当地党员干部对其进行有计划地研读、交流学习心得。另外,在新中国进行“一化三改”前夕,我国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向苏联学习借鉴经验。党中央针对广大干部的理论教育将其分为初、高、中三个学习班,主要围绕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以及《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其中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苏联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二)1949-1956年党内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以党校教育为主体进行理论学习

党校是对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马列学院(后改为中央党校)是党校中极具代表性的学校,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十分重视中央党校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马列学院仍然发挥着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高党员党性觉悟的重要作用。在马列学院1953、1954年两年的培养计划中共有七门课程,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经济和时政四大部分,同时也把国内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书籍作为临时教材[4]。中央党校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全国各省各地区也相继建立起党校,培养和提高当地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发展思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高、中、初和地区四级党校系统,该系统条理明晰且重点突出,是我党在干部教育体制和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初级党校是初始阶段,教育花费的时间短,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常识。中级党校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践本领。高级党校是通过正规化、系统化的理论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总结概括理论以及解决现实工作中矛盾的能力,培养周期较长。总体来说,四级党校体制促进建国初期我国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层次分明地把干部教育体现出来,不仅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党内干部思想素质提升的要求,也确立了以后党校发展的方向。

2.以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中心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方法,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于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整风整党运动是中共为了加强自身建设独创的运动形式,对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起了很大作用。1950年下半年开展的整风运动,1951-1954年初开展的整党运动,极具针对性,以党员干部为对象,从党内自上而下开展,从而克服了党内滋长的自娇自满情绪、官僚主义以及命令主义的作风,从而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端正工作态度和作风。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团结,密切群众关系。当然,整风整党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党内亟待解决问题的一种措施,随着时代发展和情况变化,党内仍然会出现新问题,仍需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保持生机活力,提高应变和决策能力。

3.以典型教育发挥引导、警示作用

典型教育即示范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进而感染和启发受教育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民众充满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高涨,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党和国家也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不凡业绩和优秀品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时期,树立了以邱少云、黄继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形象,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民众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巩固新生政权。在国家建设增产方面,树立了以孟泰、王崇伦、马恒昌小组为代表的一批工人劳动模范,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激励全党全民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农业生产上,树立了先进的农民典型,如山西平顺县的李顺达率先在西沟村组织农民创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畜牧生产合作社,为山地发展生产找到了新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在发挥正面典型教育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反面教育的预防和警示作用,运用错误的典型的人或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帮助他们分辨落后、错误思想,从而加强防范和抵制,主动向正面典型学习。

1949-1956年期间,为了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措施途径,切实增强了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虽然这些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总体来说,530多万干部的理论水平以及政治素养在此期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执政能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为日后拓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三、结束语

1949-1956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更是中共在执政的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开端,为巩固新生政权、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49-1956年7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同时也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正规化。

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方式和途径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强,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防腐拒变的定力不够,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仍需要加强,一些违法犯罪现象仍时有发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治觉悟,在复杂环境中锤炼本领更为迫切,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把握其内在规律性,创新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互融共通,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