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下伊犁地方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优化路径探索
2023-10-26古那尔艾则孜
古那尔·艾则孜
(伊犁师范大学 融媒体学院,伊犁 835100)
被誉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各国高度关注,其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引领作用也已达成普遍共识。新疆自2009年开始文化产业探索发展以来,迅速进入快车道,甚至因发展速度“位于全国前列”而备受关注。搭载着新疆文化产业快车,伊犁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近年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呈快速发展态势。但从总体来看,伊犁地区“有资金、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较少,民俗文化产业呈现散、弱、小的状况,缺少竞争力,能唱得响、打得出去的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数量较少”[1]。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而创意的源头是创意人才。创意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资源,创意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伊犁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将“蛋糕”做大,迈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发展进程中,创意人才匮乏问题便被强烈地凸显出来。但恰在创意人才方面,伊犁地区由于政策服务保障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本土创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专业教育或相关培训效果欠佳等问题导致创意人才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要。高校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脑”,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慧谷”,更是“发动机”[2]。在此背景下,伊犁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改革便迫在眉睫。
一、伊犁推进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践行文化润疆的必要之举
“文化产业是文化引领、培根铸魂的最普遍的方式,是弘扬中国当代文化的精神主流和价值追求的实践性方式”[3],也是践行文化兴疆、文化润疆的有机构成。文化润疆是新疆文化建设当前所面临的最大的时代命题,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文化润疆要求新疆文化建设要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润疆的开展本质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优秀的文化成果滋养人、鼓舞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职能与目的恰是通过创意投入,提升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能力。高校作为文化润疆的重要主体,担负着为地方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文创人才的重任。因此,适应时代所需,培养特色创意人才是确保文化润疆深入有效开展的有力保证,必要之举。
(二)复兴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式
文化创意产业将优秀传统文化经由现代创意重构、再造成能够融入受众日常生活与审美活动的文创产品,是在现代精神需求的推动下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复兴,典型如文化创意产业对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近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效显著。2022年初,“新疆非遗巴扎”(1)“新疆非遗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新疆非遗巴扎”,即新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扎。体验项目正式批准全疆5个特色景区为非遗文化集中展示地。伊犁州卡赞奇民俗旅游区作为其中之一,将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乌孜别克族特有的民歌埃希来、叶来等引入并常驻旅游区,在展示传统文化同时助力了伊犁旅游业的发展。“新疆非遗巴扎”让“越来越多的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传承与发展,在天山南北活起来、火起来,这正是我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4]。非遗文创产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地方高校作为文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可通过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创人才培养过程来激发地方文化活力,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传承,并通过地方文化的市场化转化,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三)实践特色办学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5]
地方高校作为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办学既是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地方高校若要实现特色办学,便不可忽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孕育和滋养了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引领四大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导和文化资源。”[6]伊犁地方高校应在大力发展本校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适应本地发展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升竞争力。
二、伊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重视不足是当下伊犁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为学科定位模糊、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和市场转化程度低等几个方面。
(一)学科定位模糊、体系分散、培养模式陈旧
文化创意产业边界不断扩大,既有传统的出版业、手工艺品、广播电视、电影等,又有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艺术样式。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外延都在不断拓展的情况下,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便十分重要。从伊犁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尽管高校开设有多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程,但文化创意产业依然处于边缘地位,更缺乏基于明确定位基础上的以创意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成熟学科体系。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跨专业学科,地方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情况和学生水平明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然伊犁地区创意人才培养分别隶属于艺术专业、传媒专业与文学专业等,从文创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存在过于分散、大杂烩的情况。从具体的人才培养层面来看,教学课程体系并未充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仍以传统基础理论为主,实训课程开展不够充分,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评价方面仍以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要考核标准,缺乏对创意实践的科学评价标准与体系。
(二)地方文化资源发掘、运用不充分
地方高校文创人才培养要充分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伊犁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但这些资源无论从教学抑或实践中都未充分进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造成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同时也造成了地方文化资源的浪费。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是地方高校文创人员培养的文化基础,也是地方高校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头活水。
(三)市场对接意识薄弱,文创作品市场化程度低
“教学与市场接轨的过程,是当前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最薄弱的环节。”[7]与市场对接,实现师生创意作品到产品的转化也是伊犁地区文创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地方高校众多文创作业作品因缺少后续平台与市场的对接致使作品仅能在校园范围内流通,难以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伊犁地方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学生艺术创意作品没有好的平台去展示和推广”[8]。
三、伊犁创意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建构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最微观层面的构成。课程设置从总体上决定了用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极强的跨学科属性,加之在大文科(2)大文科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学科领域,它指的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的集合。大文科的主旨是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大文科的领域中,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等。建设的背景下,破除专业壁垒,充分利用本校特色专业资源,打造富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课程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改革的必要举措。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从专业特征以及培养人才目标入手。从专业特征来看,“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或译为“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9]。本质上,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进行的文化创意行为。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以建构起文化、创意和产业三位一体的有机体系。这意味着文化主题课程、创意课程与产业服务课程三者构成基本的课程结构单元。其中文化主题课程是基本,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创意生命力的保证。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根本驱动。文化创意专业“要培养创意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始终要以培养创意思维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搭建要符合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各方面的要求”[10]。最后,要充分重视产业服务课程的建设。在现有文学与艺术相关专业基础上,注意信息技术、品牌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课程的整合,搭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从培养目标来说,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此,文化创意产业课程建设必须从本地现实出发。这要求课程体系需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与学校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推进特色化办学。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伊犁拥有丰富的地理与人文资源。在今后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与学校专业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在全校范围内建构起以创意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执行效果与教师执行水平密切相关。与综合、全面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相配套,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充分发挥本校文创专业教师的主体性,同时要积极、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甚至在社会层面内发挥地方文创名人的教育作用。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健全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二)专有文创产品案例库的建设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教材较为陈旧、与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学校自身优势以及学生能力水平所进行的特定教学内容的建构便十分必要。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以文创产品案例库为抓手,从微观层面出发建构特色教学内容。
首先,媒介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媒介案例的选择对于开阔视野、提升创意思维至关重要。因此,媒介案例库的建设既要具有全球视野,更要有本土意识,尤其要在比较视野中反观地方文创产品的不足。其次,媒介案例的选择既要包括媒介产品策划与运营的全过程。包括核心的、用于教学展示与分析的媒介产品本身,以及与媒介产品有关的其他基本情况,如该媒介产品内容与营销创意诞生背景、过程、核心思路以及运营策略与社会评价等。通过精心筛选媒介产品案例,打造适宜本校人才培养的案例资源,是媒介产品案例库建造的基础要求。另外,案例库的建设不仅要选择案例,更要分析、提炼、归纳、总结、重构为专属教学资源。案例库建设的本质是基于特定教学目的,重构他者资源为我所用的过程。媒介产品的案例还要在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与总结,结合特定课程目标与学生现有理论水平形成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理论资源。为案例教学打好物质和理论基础。最后,在创意人才培养与市场并未充分对接的现实情境中,高校可通过将优秀文创作业作品或教学活动中衍生出的价值高的创意点子吸纳进文创产品案例库。以让该数据库不仅能服务于本校教学,同时也能够为地方文化机构或企业提供借鉴,将数据库实现最大程度价值转化。
(三)产学研合作的持续深化
伊犁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伊犁师范大学与当地企业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具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如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伊犁州文旅局联合举办了“伊犁州博物馆馆徽设计大赛”,并在馆内展陈设计与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伊宁市文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产学研项目,在六星街景区成立了文创中心,成为景区特色“文化名片”;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与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伊帕尔汗”品牌宣传横向项目,通过创意广告、剧本、短视频与网络直播等多种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促进校企深入合作。这些合作、项目与活动的开展,体现了伊犁地区文创产业发展试图达成人才互通、产学互助、优势互补的良好愿景。但就目前产学研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因合作动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信息不畅通等多重原因致使产学研合作无法有效、长期开展。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高校主体能动性,积极利用产学研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四、结束语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也是促进文化润疆工程长效发展的有力保证。高校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文化事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地方资源,加快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特色化教学内容生产、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改革,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