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鳝暂养死亡率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3-10-26陶志英,王海华,贺刚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黄鳝换水

黄鳝暂养模式可以减轻养殖户购买黄鳝苗的运输费用,降低黄鳝投苗后的应激性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江西某大型黄鳝养殖场从外地购回黄鳝苗,在具有恒温和换水等设施的养殖棚中的网箱里暂养。后来,该黄鳝养殖场反映,恒温暂养的黄鳝出现大量死亡,暂养期间的死亡率达20%~40%,有的甚至更高。为了降低黄鳝死亡率,笔者进入该养殖场,分析黄鳝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一、黄鳝暂养和死亡情况

养殖场中每个养殖棚面积为260平方米,养殖池水位高60厘米左右,水温维持在25~27℃。养殖池中设置1平方米网箱,暂养期间每个网箱中放养黄鳝苗50公斤左右,不投喂饲料,每天换水2次。采购的黄鳝苗路上运输时间为6小时左右,路上应激性反应比较明显,到养殖场后进行分拣时,死亡率达10%左右。暂养期间,每天检查网箱,捡出病死或者垂危的黄鳝苗。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黄鳝死亡率持续升高,死亡高峰集中在暂养后一周内。对死亡的黄鳝进行解剖,发现主要是出血性死亡,黄鳝内脏有大量出血症状。

二、黄鳝死因分析

1.运输引起的应激性死亡

在黄鳝运输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如低氧胁迫、氨氮胁迫、振动胁迫和温度胁迫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黄鳝出现各种症状,如痉挛、翻转和出血等,甚至导致死亡。

黄鳝等水生动物运输造成的应激性死亡与运输时间、密度、溶氧量和温度等关系密切。高密度造成的拥挤胁迫会引起水生动物血浆中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高时可达正常情况的30倍以上,其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升高。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水生动物成活率呈下降趋势,1小时运输时间的成活率显著高于7小时。因此,缩短运输时间是提高水生动物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温度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采用冷链运输可以有效降低水生动物的死亡率。但若温度过低,低温胁迫又会对水生动物的肝脏、鳃、肾脏组织造成损伤。运输前后温度的急剧变化,会使水生动物的机体生化指标剧烈变化,也会造成水生动物大量死亡。黄鳝在高密度养殖和长时间运输的过程中,体表分泌的黏液在水中聚积发酵会释放大量热量,可使水温骤升,造成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进而引起黄鳝大量死亡。

为了避免黄鳝运输过程中出现温度升高的问题,运输途中应每隔一段时间换水1次,但换水的温度不能相差太大。无论是运输还是暂养,换水温差都不宜超过2℃,尽可能减少因温度变化造成的黄鳝应激性死亡。

2.暂养期间的养殖密度过高和水质问题

在养殖场暂养期间,每平方米围网放养的黄鳝高达50公斤,因此暂养密度高也是引起黄鳝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在黄鳝暂养期间,虽然每天换水,也不投喂饲料,但是由于黄鳝的黏液腺发达,分泌的黏液量非常大,而黏液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多糖类物质和粗脂肪等,这些物质分解会造成高密度暂养的黄鳝更加缺氧,另外水质也会恶化。取样分析暂养池中的水体情况,氨氮含量为10毫克/升以上,亚氮含量为0.04毫克/升,溶氧量为3.5毫克/升,pH值为6.93;而储存的水源中未检测到氨氮和亚氮,溶氧量为4.2毫克/升,pH值为6.2。尽管养殖池每天换水2次,但水质问题还是十分明显,这与网箱中投放的黄鳝密度高、黄鳝分泌大量黏液有关。

3.寄生虫造成的死亡

从养殖场取黄鳝解剖,在17条黄鳝中有15条检测到寄生虫,每条黄鳝的寄生虫数量都在8条以上。黄鳝体腔中出现数量较多、大小不同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盘曲在一起,形成一团,活体穿行于黄鳝消化道壁等内脏器官,损伤其内脏组织和体壁内肌肉层,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发病严重的黄鳝整个体腔内均有分布。在解剖黄鳝时发现,在黄鳝尾端肛门上行至腹腔的位置寄生虫最多,紧邻雌性黄鳝性腺卵细胞。经观察和分析,该寄生虫是一种线虫,体长3.5厘米左右,体宽约250微米,头部扁平,尾部尖细,食道清晰可见,头部及躯干因食道中血汁充盈而呈血色,尾部一段则因血汁被消化吸收而呈肉色。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初步判断该寄生虫为胃瘤线虫。胃瘤线虫(幼虫)在黄鳝体内只有1个感染高峰,发生在春末夏初,其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黄鳝体内存在大量寄生虫,也是造成黄鳝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三、降低黄鳝死亡率的措施

1.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在黄鳝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黄鳝的应激性死亡率,可在每立方米水体中加入2克维生素C和3克黄芪多糖,调整水体pH值为7.0~7.5。运输过程中每隔3~4小时换水1次,保证袋内水体的溶氧量。将黄鳝与运输用水按 1∶1的比例装入水产专用氧气袋内充氧封口,使水体溶氧量达6毫克/升。气温较高时,运输车厢内要放入冰袋,以利降温。为防水体因微生物发酵而升温,运输时可加入在水产养殖上允许使用的抗生素,以控制细菌繁殖。

2.暂养期间提高黄鳝免疫力

黄鳝运到养殖场后,入池前全部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15分钟,以降低黄鳝死亡率。暂养3~5天后,在少量诱食饲料中添加0.1%的甘露寡糖,同时拌饵投喂乳酸菌微生态制剂,以提升黄鳝暂养阶段的成活率。为了降低寄生虫对黄鳝机体的影响,饲料中可加入杀虫剂和抗生素,如使用阿苯达唑拌饵投喂,每天每100公斤黄鳝用量为0.4克,也可同时加入少量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在水产养殖上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杀菌,连续投喂3天。

3.暂养期间的环境杀虫和消毒

每天养殖池用0.3毫克/升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1遍,对黄鳝胃瘤线虫病进行防治,巩固治疗效果。在胃瘤线虫病爆发高峰期(4—5月)前,定期对养殖环境和水体进行杀虫和消毒。

4.其他措施

为了改善暂养期间黄鳝的免疫力,让其恢复体力,还需降低围网中的黄鳝养殖密度,每平方米只投放黄鳝30~40公斤,以免因黄鳝分泌黏液过多引起氨氮含量超标,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黄鳝换水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水培植物霎换水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原防控技术
自动换水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抠黄鳝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我给小乌龟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