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2023-10-26程国华赵习影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植物园林景观

程国华,王 飒,杨 智,赵习影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园林景观植物是城市园林美景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科学配置园林景观植物、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园林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需要在新时代要求下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1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 GIS-SQL系统

GIS系统也被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内部一般包含某一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具有信息编辑、分析、展示、建模等功能,地理信息分析能力较强。GIS系统能将一定地区内的植物类型、生长情况以及空间布局等信息数据储存到资源库中,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性依据。SQL通常指结构化查询语言,具有数据库检索功能。利用SQL能快速、便利、精准地检索GIS系统包含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教学活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GIS-SQL查询操作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使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实现了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1]。但是受技术水平、教学经费限制,目前存在信息资源不足、资源库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

1.2 “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方向,突破时空限制,扩充在线教学资源。立足于互联网优势,我国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重视实地调查与景观设计资源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能提高课程的教学价值。例如,湖南某校以混合式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线上信息资源构建和线下动手拓展提升,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的难点问题,并实现了学科课程体系的更新[2]。

1.3 3D技术

当前常见的3D技术运用有VR和AR。AR是虚拟现实,立足于计算机,打造虚拟世界。VR是增强现实,能将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园林植物及景观结构多元、形态多样,传统的影像技术难以掌握真实、具体的地理信息。通过3D技术将整合后的景观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模型,能帮助学生了解真实情况。以福州市3处典型街头绿地景观为例,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基础上,进行虚拟景观场景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街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与分析,为今后街头绿地景观构建和虚拟景观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3]。应用AR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真实植物品种、建筑形式,清晰直观地展现最终设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如植物品种、生长特点,建筑材质、单位、价格等,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多重合成在一起,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品质[4]。

2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2.1 前置课程设置缺失或不完善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要想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该课程的前置课程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景观植物方面的课程,如植物学基础、景观植物识别与应用等,需要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以及文化内涵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设计方面的课程,如制图、设计软件应用等,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图纸表现、语言表达和空间想象。鉴于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性问题。

然而,现在很多院校,尤其是建筑类和艺术类院校,在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过于重视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而对园林植物方面的课程体系缺少投入,相关的植物设计课程处于教学计划的边缘部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有好想法但难以表达的现象。同时,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植物学、植物识别与应用、植物造景能力、绿化工程施工等的认知仅停留在常规植物种类、简单的植物绿化手法这类浅层认识上,造成各城市一些景观绿地的绿化手法、树种单一,病虫害现象严重,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水平停滞不前。

此外,在一些院校里还存在前置课程联系不强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以园林植物学为例,作为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重要前置课程,需要根据教学整体进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安排课时,让两门课程保持合理间隔,若两门课程时间跨度大,就会导致学生难以联系课业知识,提高课业规划难度。

2.2 在线案例资源亟待补充与免费开放使用

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受教学经费、实际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能够提供给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使用线案例资源,实现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置身景中的效果。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于优质园林植物景观的直观印象,帮助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但是,现在可以免费访问的优秀案例及在线教学资源的数量非常缺乏[5],部分优秀资源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才能正常使用,这无形中加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

2.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实际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院校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建设时,普遍存在理论学时多而实践学时少的问题。部分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理论课程的教学依然较多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使有实践环节,也主要以“学生绘图+教师评图”的模式开展,学生设计、讨论、学习的多为图纸上的方案,几乎没有具体的实践内容。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同时,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实际教学手段的不同,教学过程还存在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没有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等问题,这也降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导致园林植物造景的人才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 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为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培养出既能掌握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笔者认为应该将课程内容整合为3大模块,即基本理论知识课堂讲授模块、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课堂教学模块和教学实习模块(表1)。前期通过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再利用现场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为后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范本参照。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际问题演练3个阶段的教与学,形成从学到用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程序。采用模块式教学法优化课程组织形式,既能加强课程联系,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模块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实践的天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的局面,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6]。

表1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模块

由于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三大特点,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实践部分是课程的重要内容,怎样合理安排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上以树形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学+实践为主干,教学内容为枝叶,能够实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图1)。

图1 教学模式结构图

3.2 利用和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库

3.2.1 教学手段多元化和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另外,引入更多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如云课堂、腾讯课堂等课程资源),能够提升课程的教学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及更具深度的教学内容。

3.2.2 构建在线教学案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的各种案例资源分门别类,上传至相关平台,建设各类在线资源。

(1)国内优秀案例资源:包括庭园类植物景观、古典经典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等。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从不同的案例中获取园林植物造景实践知识。例如,学生可以从扬州个园的“松风壑立”“堂前玉兰”“雨打芭蕉”等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案例中,了解不同植物季相、象征涵义等,学会对不同植物景观的合理搭配。

(2)国外优秀案例资源:如法国凡尔赛宫的规则形植物造景方式、英国庄园园林中以自然风景园林为主的植物造景等。让学生在比较中对不同风格的植物造景有更全面的了解。

(3)失败案例资源:搜集过往失败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失败案例的过程中吸取经验,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深刻。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4)校企合作实际项目资源:引进企业别墅庭院植物造景设计等实际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考察、客户对接、项目前期分析、初步设计、项目汇报等项目流程,更深入地掌握庭院植物造景原理和设计手法。

分类建立和整理的在线案例资源为后续教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预先掌握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目标、进展、结果以及设计师等),就能更加深入地分析案例内容,特别是植物群落配置、空间结构分布等,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完善植物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

3.3 丰富教学形式,规范实践教学

3.3.1 互动式课堂教学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互动。

3.3.2 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实际案例之间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评估不同类型植物景观优劣势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道路植物配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熟悉的街道绿化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了理论知识。

3.3.3 实践教学

笔者所在院校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的海棠花海景区进行长期合作,在该园区内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该园区内,虽然部分区域植物群落丰富,但还有很多区域的植物配置情况很不理想,需要进行景观提升,这为学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实训、实践机会。教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时,会事先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生合理分成不同小组,再按照实地调研、苗圃花卉市场考察、方案设计、施工营造四个环节有序进行。通过实践,促使学生在植物选择、生态习性、造价养护等方面进行反复思考和斟酌,不断总结经验,自主学习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园区的合作,得到了很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肯定和认可,学生表示,在园区的实践对他们后期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合作建设过程中,学校也持续开展植物配置工作,提升植物景观,获得了景区负责人的称赞与支持。

3.4 创新教学内容

3.4.1 重视生态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全球气候变暖、物种数量减少,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碳中和、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等战略决策的指导下,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绿色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教师在开展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时,要渗透绿色环保理念、引入生态修复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景观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中构建具有生态协调功能的园林景观,既是景观设计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3.4.2 以我国古典园林为教学奠基

中国园林发展历史悠久,成果享誉世界,古典园林具有艺术性与美观性,既能美化环境、提高艺术审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现代园林设计应从古典园林中汲取知识与经验。例如,相较于现代园林设计,古典园林的设计尊重自然规律,能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植物景观,让植物自然舒展、健康成长;古典园林还强调美学设计,色彩优美、结构精巧,能为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提供正确指导。因此,开展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时,应将古典园林的内容融入课程,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园林设计水平。

4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成果与价值分析

4.1 改革预期效果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模块教学法。模块教学法能加强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构建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进,提高专业竞争力。同时,教师要以课程关联与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不断推动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

4.2 改革具体成果

高校教学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后续发展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创新课程内容等方法,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利用园林植物配置,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课程知识。通过优秀案例、模拟实践等环节的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科学配置园林植物,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水平,让学生认识到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课程的生态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与认同,帮助其成为综合型技术人才。

4.3 改革推广价值:优化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及景观设计,提高整体水平

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市场和行业的竞争以人才竞争为重点,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的素质与素养,为园林设计行业发展提供充足、高质的人才资源。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引进高水平技术,能让教学迎合时代浪潮,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行业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通过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大众提供兼具观赏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为建设与保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提高实践教学比例;要立足于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技术应用优势,根据教学现存问题,运用模块化教学、建设在线案例资源库等对策,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扩大课程优势,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服务性,增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强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真正成为生态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植物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