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感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23-10-26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态度个体

苏 迪

(1.宁夏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2.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个体积极的求助态度是决定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1],也是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改善群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利用度[3]。而目前在中国,就心理健康问题寻求专业帮助的现状并不乐观[4]。有调查显示,仅有40.4%的中国大学生会在有自杀想法时愿意向专业人士求助[5]。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有必要探究其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

1 研究假设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是指个体在无法处理自身心理问题或困扰后寻找专业心理帮助(如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6]。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的依恋关系[7]、自我表露及其预期结果[8]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这可能与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特点有关:求助者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时将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消极的一面暴露在咨询师面前,如无法达到求助预期、暴露个人隐私(包括私密的感受和想法)、尝试新行为、忍耐面对咨询时的心理性紧张[9]、过度依赖咨询师而后又感受到疏离和被拒绝[10]等。而安全感是个体面对心理求助时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已有研究证明安全感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11]。

安全感是指个体对其身体或心理层面上可能出现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时的力量感[12]。高安全感的个体具有强烈的掌控感,在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13]。因此,提出假设1:大学生安全感能够显著预测其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

安全感是个体建立自尊的基础[14],且安全感的体验有助于个体积极看待自身经历、增进自我认知。研究表明安全感能够显著预测个体自尊[15-16]。高自尊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17],郑亚楠等人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尊能够正向预测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18]。因此,提出假设2:大学生安全感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

除此之外,性别也是影响个体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刘邦惠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仅表现在外显态度上,内隐态度并无差异[19],这说明求助态度的性别差异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性别的社会化差异上[20]。由于心理求助具备注重情感表达、内省、亲密关系等与“男子气”相违背的特点[21],男性面对心理问题时选择专业求助容易被视作软弱、无能和失败的行为[22],可能比女性更需要积极而坚定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认知,若其自尊水平较低,在社会情境中更容易受到外界与自我有关暗示的影响[23]。以往的研究仅比较了不同性别群体在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没有深入讨论男性和女性求助态度的产生机制是否一致。因此,有必要在不同性别群体中探讨自尊对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的影响,即考察性别的调节作用。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认识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影响机制的性别模式,对于开展有性别针对性的心理求助意识教育也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由此,提出假设3:性别在自尊与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微信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共回收问卷1042份。剔除作答不认真的问卷96份(剔除标准:所有题目打分相同和测谎题回答错误),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46份。其中,男生437人,女生509人;大一335人,大二254人,大三193人,大四164人;理工类347人,文史类240人,经管类109人,农林类200人,艺体类50人。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867人,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79人。在问卷开始前给每位被试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告知研究目的以及被试有权在问卷填答过程中随时中止或退出的权利。

2.2 研究工具

2.2.1 安全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安全感量表为丛中和安莉娟所编制的版本[12]。量表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共16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由“非常符合”(1)到“非常不符合”(5),分数越高个体安全感越强。丛中等人的研究中该量表α系数为0.7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90。

2.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的中文修订版[24]。量表共10题,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由“很不符合”(1)到“非常符合”(4),分数越高个体自尊水平越高。近年来国内针对大学生自尊的研究中,SES的α系数均在0.80以上[25-26],本研究中该系数为0.89。

2.2.3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简版

采用Fischer等人编制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简版(the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Scale-Short Form,ATSPPH-SF)[27]。量表共10题,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由“不同意”(1)到“同意”(4)。Fischer等人的研究中ATSPPH-SF的α系数为0.82,本研究中该系数为0.78。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7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首个因子解释了变异量的26.36%(临界标准为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如表1所示,安全感、自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三个变量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3.2 自尊的中介效应与性别的调节效应检验

采用Hayes[28]开发的PROCESS Model4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表2方程1-3)。结果表明,安全感对自尊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均显著;而加入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后,安全感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预测作用同样显著。因此,自尊在安全感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从Bootstrap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一中介效应显著,其置信区间(95%)为[0.08,0.14],中介效应为0.11,占总效应(0.17)的64.70%。

表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检验性别在以上模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Model 14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见表2方程4),自尊与性别的交互项对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的预测显著,验证了性别在该中介模型中的调节作用。判定指数INDEX为0.05,置信区间为[0.01,0.10],说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

为了解自尊与性别交互效应的实质,将大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女生组中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为0.08,置信区间(95%)为[0.05,0.11],占总效应(0.17)的47%;男生组中自尊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4,置信区间(95%)为[0.10,0.18],占总效应(0.23)的61%。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表明,对于女生来说,随着自尊的提高,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可显著提高(β=0.21,t=5.16,p<0.001);而男生的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提高得更多(β=0.34,t=8.40,p<0.001)。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感对其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安全感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对向专业机构(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求助来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态度更积极。而詹启生等人针对大学生非专业心理求助的研究也发现安全感是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29],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会存在自我表露、建立关系、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活动,本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吸引个体尝试心理咨询/治疗,也可能会被个体知觉为危险性因素,造成治疗恐惧(treatment fearfulness)[30]。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安全感也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偏向、记忆偏向和解释偏向,因此,缺乏安全感的个体在受到与心理求助有关的外部信息刺激时,可能会由于消极的认知偏向而产生消极的态度,而具有安全感的个体会将外部世界知觉为友好、可信任和宽容的[31],具备更好的心理基础去应对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本研究中,自尊被证明是安全感和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变量。这说明安全感水平较高的个体,会用更健康和积极的视角关注外界信息并内化,会形成更积极的自我评价,其自尊水平也会更高,进而会有更积极的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自尊本身也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偏好,低自尊个体存在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32],对自己是否能够获得帮助和寻求帮助的效果都持悲观的态度。此外,Collins将内部工作模型看作个体为获取安全感和价值感所作各种努力的表征[33],高水平的安全感和自尊体现出个体具有积极的他人模型和自我模型,更愿意自我表露并将自己视作值得被关爱的人,反之,则否认他人的重要性、不愿意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帮助[34]。

最后,性别在自尊与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得到了验证:在自尊预测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的进程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影响。大量有关心理求助的研究都将视野聚焦在社会文化规范对男性求助造成的压力上:男性越认可社会文化中的“男性规范”,越不愿意向专业人士和机构寻求心理帮助,且更期待在求助过程中较少地表露个人情感[35]。相比之下,女性对自身健康问题更敏感,更容易将求助作为积极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36],而男性更容易把求助视作损害自我形象、背负污名压力的行为[37]。因此,当有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需要时,男生比女生更需要自尊感作为支持,高水平的自尊为男生带来自我价值感的保护,在心理求助导致性别角色冲突时成为积极解决这种冲突的内在资源。

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首先,参与研究的学生中没有心理咨询经验的学生占绝大多数(91.65%),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有咨询经验的群体,而且心理健康水平本身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取得求助资源的难易程度[38],因此,未来对求助问题的研究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咨询经验、获取求助资源的容易程度纳入考虑。其次,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无法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收集多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纵向研究,或采用实验法操纵自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不再拘泥于线下面对面咨询的单一形式,学生获取专业心理服务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如通过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寻找社会咨询师、通过网络社区参加心理训练工作坊、通过线上医疗问诊平台预约精神科医生等等,对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较低的学生来说,线上求助能够帮助他们避免在现实世界与“真实的人”打交道带来的社交风险,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情境延伸到互联网环境,探索线上求助行为的影响机制。

5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感对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的影响机制,并从性别的社会角色差异视角探讨了性别在自尊与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感和自尊,以此改善大学生对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提高心理咨询的利用度。并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发掘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求助态度产生机制上的不同,即从心理求助的角度来看,男性可能是“弱者”——男大学生的自尊对于心理问题求助态度的转变与培养更加重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时,也应注意性别差异,消除部分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避免学生因传统社会观念而拒绝寻求帮助。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态度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