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

2023-10-26熊欣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领悟社交个体

姚 琼,熊欣芳,张 涛

(1.合肥师范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新疆 阿拉尔 843300;3.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学生处,安徽 合肥 230031)

移动社交网络已经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合理地使用社交网络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1],使用社交网络与他人及时沟通可以减少个体的孤独感,提升主观幸福感[2];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移动社交网络会对个体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造成损伤,可能发展成认知、情感或人格障碍[3],甚至出现抑郁状态。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力军,“95后”“0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深受移动互联影响。剖析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是指个体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时间过长、强度过高,导致正常学习和生活受阻,生理、心理及行为受到不良影响,但尚未严重到病理程度的一种移动媒体使用行为[3]。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程度越高,个体越可能发展出手机依赖或成瘾症状。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感受到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满意程度,可以作为身心健康的预测指标。按照缓冲器理论的观点,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它能缓冲负性刺激带给个体的消极影响,避免个体出现各类消极情绪,从而保护个体身心处于健康水平[4]。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压力情境中,高领悟社会支持个体能够在困难中积极寻找解决策略,对复杂环境有较好应对能力,对促进和维持身心健康发挥巨大作用[5]。压力知觉是指个体感知外部事件时压力事件的水平。根据社会支持缓冲模型,当个体认为拥有的资源无法解决压力事件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的状态,对事件的认知是高危险即压力知觉水平高,就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的损害。研究表明,个体发展遵循着“不利处境(高危)——产生压力——适应不良”的路径,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压力知觉对问题性行为正向诱发或增加的危险作用[6]。

本研究试图从内部资源建设角度探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提出科学建议,预防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手机依赖和成瘾行为的产生。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三所本科院校的全日制大学生(均为微信/QQ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3份。剔除规律作答与缺失项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90.40%。其中,大一65人、大二83人、大三67人、大四77人;男生121人、女生171人;年龄为20.24±1.26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姜乾金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问卷包含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共12题,具有较好的信效度[7]。本研究中,为了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参照严标宾和郑雪的研究方法,将量表中的其他支持项中的同事、亲戚、领导改为同学、亲戚和老师[8]。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7。

1.2.2 压力知觉量表

采用Cohen等编制的《压力知觉量表》(PSS-14),共有14个题项,采用五级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其感知到了更高的压力水平[9]。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1。

1.2.3 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

采用姜永志编制的《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包含黏性增加、生理损伤、错失焦虑、认知失败和负罪五个维度,共20题,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0]。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开展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知觉、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压力知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起中介作用。

2.1 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压力知觉和领悟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1):黏性增加与家庭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生理损伤与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错失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认知失败、生理损伤与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负罪与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五维度及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五维度及总分与压力知觉呈显著正相关。

表1 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相关分析

2.2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流程[11],运用SPSS 24.0中宏程序PROCESS模型,将研究中收集到的所有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项,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压力知觉的中介效应(表2)。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β=-0.16,P<0.001),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压力知觉(β=-0.22,P<0.001),压力知觉正向预测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β=1.03,P<0.001),在领悟社会支持—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中加入压力知觉后,压力知觉的中介效应显著(β=-0.23,P<0.05),且直接效应不显著(P=0.28),压力知觉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2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了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模型

3 分析与讨论

3.1 领悟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呈负相关,这与以往大多数研究的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显著相关的结果是一致的。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于网络成瘾等问题性行为有着保护性作用,个体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会有较高的成瘾倾向[12]。当采取措施使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得到提升时,有利于缓解网络成瘾问题[13]。但是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不能完全等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体现的是虚拟空间里人际互动,网络成瘾则更倾向于使用成瘾问题[14]。一个人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可能会因为个人的人格特征[15]或外部支持力量而有所不同。大学正是学生逐步迈入成人世界,开始与社会接轨的准备阶段,在学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大学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渴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个体社会支持不足或领悟较少的社会支持时,可能难以调节自身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并且难以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学生的现实社交机会减少,进而影响其社交技能[16],个体更可能追求能够从网络使用中轻易获取的非现实社交,从而容易陷入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

3.2 压力知觉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压力知觉存在正相关,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Davis提出的“认知——行为”模型[17]。认知行为理论认为问题性网络使用是由个体的不良认知导致的,对于压力事件的感知越敏感即压力知觉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发展且形成问题性行为。Sinha的研究表明,压力是发展成某些成瘾性疾病与导致复发的催化剂[18]。说明压力不仅仅只是增加成瘾障碍或是问题性行为形成的风险,还不利于对其干预和修复。当面对客观世界挑战性大的任务时,高压力知觉的大学生选择社交网络作为逃避压力的消极应对方式,补偿现实生活中不尽人意的社会交往。如果个体在面临压力时选择社交网络进行逃避、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或者在社交网络中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那么个体选择社交网络的趋势和使用频率可能性会增加,从而导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消极后果。Leung的研究区分了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和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前者指输出信息,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行为,如更新朋友圈;后者指只浏览信息而不进行交流的行为,如浏览朋友圈、微博、网页、短视频,被动使用社交网络易占用个体较长时间,减少现实中的人际互动,不利于亲密关系的产生,产生人际压力,也更容易引发个体的上行社会比较,使压力知觉增加[19]。而压力知觉的增加可能又引发更多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形成消极的循环。

3.3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表明,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这意味着,大学生感知的社会支持水平低,反而会增加感知到的压力,紧接着压力知觉的增加又会提高大学生陷入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危险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感知到社会支持可能不够充足[20]。面对负性事件或情境时容易产生对结果的失控感,从而选择更容易操作的移动社交网络来逃避客观存在的负性事件或情境;在面临压力时选择社交网络进行逃避,试图暂时地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或通过网络中非现实的社会支持来提高自我社会支持水平,可能导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进而产生对移动互联网络的依赖。

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是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一个保护性因素,但相较于压力知觉而言,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关联还是不够紧密。这可能是由于社会支持缓冲了个体的压力知觉对消极情绪的影响,进而减少问题性行为的发生。但从研究结果看,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还是不够显著。一方面,这可能与社会支持的利用率有关。个体可能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很高,但能够正确利用的程度不一定高。个体在积极地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积累的人际关系资源,才能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21]。另一方面,领悟社会支持属于主观上的社会支持,并不代表就能获得对等的实际支持,且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只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2]。当个体主观地认为自己的内部资源充足,评估压力事件的水平会更低,就没有必要动用外界的保护资源,会更多地选择利用内部的资源(如心理资本、心理韧性)来宣泄压力并解决压力事件,避免压力转化成问题性行为。

4 结语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知觉呈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在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引领引导的同时,可以采取积极的专业应对措施应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等行为,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增加学校对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倡导和谐友爱的师生、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提升积极心理资本来应对压力,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渠道,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来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增强心理韧性等,帮助大学生学习良好的不良情绪应对策略,培养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应对压力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减少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进行补偿和回避的行为,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社交网络。

猜你喜欢

领悟社交个体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社交距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