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2023-10-26金雨蓬

乡村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文明

金雨蓬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生态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建设“美丽中国”与“和美乡村”的基础,是发挥自然环境经济效益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当前,关于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较多,但较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缺乏对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整体把握。为清晰地把握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学术界对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进展,笔者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部分学术期刊收录的2018—2022 年有关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以期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并为今后的生态文明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乡村振兴”和“乡村生态文明”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2018—2022 年”,来源类别设置为“北大核心”“CSSCI”“CSCD”。为增强研究数据的可信度,笔者对数据进行筛选,删除了综述、报刊、书刊评论、重复文献和与主题无关的论文,最终获得498 篇可用文献。

1.2 研究方法

笔者利用CiteSpace(6.1R5)绘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研究情况知识图谱,包括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序图谱,并对发文量及演进趋势、核心作者加以分析。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开发的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可用于研究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主要作者和研究机构等。

2 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及演进趋势

利用Excel 软件对得到的2018—2022 年498 篇文献按年发文量绘制折线图(见图1)。由图1 可知,2018—2022 年,我国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2018—2019年,相关研究快速增多,并在2019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2020年发文量虽有所回落,但与2018年相比数量仍然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一阶段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也越发受到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2020—2022 年,相关研究增长速度放缓,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 年的相关研究发文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

图1 2018—2022年我国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2.2 核心作者

文献作者是知识成果的贡献者,通过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2018—2022 年我国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如图2 所示。在图2 中,连接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表示作者,节点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由图2可知,作者合作网络密度为0.003 7,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不高,仅有少数作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如以温铁军、刘朋虎为代表的合作团队。此外,还有少数两位作者联合发文,其余作者处于分散研究的状态,而这不利于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作者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利用CiteSpace 软件中的Export 下的Network Summary 功能,可以得出发文量排名前列的作者。笔者取发文量前8 名的作者,结果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发文量较多的有温铁军(7 篇)、刘朋虎(4篇),其余作者发文量多为2篇。

表1 部分作者发文量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3 研究热点

3.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可以体现文章中心概念的词语,能高度概括作者的中心思想。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前沿热词和各关键词联系的紧密程度。笔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498 篇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Threshold、Font Size、Node Size 进行适当调节,得到如图3 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同时得到了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表格(见表2)。图3 中,圆圈代表节点,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词频的高低(节点越大,频次越高)。图3 中有节点275 个,连线574 条,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值为0.015 2。由图3 和表2 可知,关键词共现频率较高的为“乡村振兴”(350 次)、“生态文明”(164次),网络图谱以这两个关键词为核心节点向外辐射。另外,其他比较突出的关键词还包括“绿色发展”“农村”“美丽乡村”等。由此可见,这些关键词是当前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由表2可知,“乡村生态”“生态治理”出现频次不高,可作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

表2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分析表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3.2 关键词网络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捕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使用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生成关键词聚类标签,得到关键词网络聚类(见图4)。图4 中,聚类模块值(Q值)为0.521 9,数值大于0.3,说明此图谱聚类结构较为明显。此外,主题的平均轮廓值(S值)为0.895 9,远大于0.7,说明此次聚类结果恰当合理,可信度高。由图4 可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包括0#生态文明、1#城乡融合、2#农村、3#乡村生态、4#乡风文明、5#绿色发展、6#乡村旅游、7#产业振兴、8#碳中和、9#乡村建设、10#耕地保护等。

图4 关键词网络聚类图谱

对聚类群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知,关于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2 个方面,即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研究。

第一,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学术界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集中体现在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笔者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在经济功能方面,宋艳[1]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导航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且能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推进农村其他工作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薛荣娟[2]强调,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下进行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之路将渐次转变为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来自“自然资本”的新财富。在社会功能方面,李益求[3]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民生保障,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建设家园。霍伟[4]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为例,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农耕文化遗产、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在生态功能方面,邓小玲[5]认为,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之“根”,生态环境关系到国计民生,且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保障。符明秋等[6]认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也是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体现。

第二,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研究。随着对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深入,更多学者将关注重心放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上。赵金科等[7]认为,针对乡村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通过增强民众生态安全意识、完善乡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村民生态安全意识普遍缺失与乡村人居环境垃圾处理问题;通过优化乡村工农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发展田园综合体,科学解决乡村工农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与乡村产业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加强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健全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有效解决乡村污染治理成效甚微与乡村生态管理薄弱问题。张远新[8]认为,为了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集中治理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问题;需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制度保障乡村生态。张灿强等[9]从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体系(包括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目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目标),认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践行生态理念、重视生态规划、完善生态制度、激励生态行为、强化生态建设、创新生态科技、发展生态产业。

4 研究演进分析

关键词时序图谱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关键词进行呈现,能清晰地展现出不同阶段研究重点的演变。笔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该领域关键词时序图谱,如图5所示。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由图5可知,2018年学术界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掀起了研究热潮,主要针对乡村生态、绿色发展、美丽乡村、生态治理来展开研究;2019 年,主要围绕乡风文明、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展开研究;2020 年,学术界较为重视生态主题的研究,包括生态保护、生态振兴、生态安全等;2021 年,学术界更多围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2022 年,学术界主要就乡村地区发展路径、碳中和、新农村为主题开展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笔者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了当前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现状,并归纳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热点及演进趋势。

5.1.1 我国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现状

从发文量来看,2018—2022 年,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文献作者来看,该领域的合作团体数量较少,且多为两人合作发文,其余多为单独发文,学者之间的联系度有待提高。

5.1.2 关于我国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热点的分析

从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今后此领域研究除了需要关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基础热词外,还应加强对生态治理、美丽乡村、实现路径等这类关注较少主题的研究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中心性很高但共现频次较低的关键词(如生态治理、乡村生态等)的研究力度。

5.1.3 关于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的演进趋势分析

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先是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为研究中枢,从乡村生态、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等多角度展开研究,进而延伸到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2020 年,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不断细化,主要关注生态文化、生态振兴、生态安全、生态保护;2021 年的研究主要是将乡村生态与时事政治相融合,挖掘乡村生态文明在美丽中国、脱贫攻坚、乡村自治中的潜在价值;2022年的研究将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路径相联系,对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从生态文明拓展到新农村建设,这与我国对“三农”问题和“生态振兴”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5.2 未来研究建议

5.2.1 研究主体要密切交流与合作

我国对生态文明开展研究的学者众多,但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凝聚出研究合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各学者应加大合作力度。未来可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以提高学者之间交流合作的频次,从而形成更多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5.2.2 研究内容要注重学科交融

对于乡村生态文明的研究,不仅要挖掘乡村生态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生态价值,而且要注重其与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社会等领域的联系。另外,要重视当前学术界关注较少的主题,创新研究思路,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多学科理论模型,以多维度的研究视角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5.2.3 研究方向要把握时政热点

未来的乡村生态文明研究要紧跟时事政治,深入领会与把握我国最新的“三农”政策和与生态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研究成果更为具备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实际问题的效能,从而不断改善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乡村生态文明作为乡村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力量。虽然当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尚有不断提升的空间,但其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提供的理论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未来学术界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细分优化,以便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价值导向。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文明
请文明演绎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漫说文明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对不文明说“不”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