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度的调研

2023-10-26何祖星梁永杰潘子辉彭丽英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防爱国主义民族

何祖星 张 静 梁永杰 潘子辉 彭丽英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度的调研

何祖星1张 静2梁永杰1潘子辉2彭丽英1

(1.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3.贵州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对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的国防体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融合,并呈现出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当前西南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最后,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爱国主义教育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其核心是要让乡村全面振兴。民族地区学校在“乡村人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对维护民族地区团结与稳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国防体育作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还能增强国防观念与爱国意识,对普及基本国防技能,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热爱国防、参与国防、建设国防的热情。《中国青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章程》中提出:“通过开展青少年国防体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爱军拥军思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这为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度的加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理论支撑。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程度的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乡村学生国家安全和国防意识,培养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同时对国防历史、国防经济、国防音乐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借鉴价值。

1 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现状调查

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国防属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娃娃学兵”活动、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国防体育项目、国民体质健康课程等。主要以开展活动、体育课程以及课外体育竞赛等形式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1.1 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华武术武德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德是通过个人修养、集体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三个层次表现出来,依托“尚武崇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非我族类”的外人冲突中,本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自觉地塑造了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尊严,反抗外敌入侵是习武者的首要目标,中华武术武德在铸造民族共同体意识,振兴民族精神,培养中华民族积极奋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民族体育活动,特别是中华武术项目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度是很高的。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重要的民族节庆活动中呈现丰富多彩,有摆手舞、划龙舟、抢花炮、舞龙灯、竹竿舞等等,以表演和竞赛的形式开展较多,而相应的教育培训、文创产品、服饰及用品制造等新兴业态还不成规模。民族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发展不均衡,前辈们喜闻乐见的武术基本功法,少年拳、棒,太极拳、导引等内修心性项目基本没有开展,而“板鞋和高脚竞速”、蹴球、陀螺、秋千、舞龙、射箭等竞赛和表演性强的项目得到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更多用于体育游戏、节庆活动、体育课前课后的热身、放松活动等形式开展,并未将其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也未见按照技术难易程度进行有梯度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民族地区学校对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愿很强烈,学生参与热情度较高,但相应的师资队伍短缺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1.2 校园“娃娃学兵”活动,体操队列队形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家制度层面已设计国防体育进校园行动,通过以军养德,培养孩子的爱国爱军意识;以军促智,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以军强身,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军人”气质;以军健美,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学校通过开展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队列队形、爬云梯、匍匐过地桩网、扔手榴弹等游戏活动,培养孩子懂纪律、守规矩、勇吃苦等品质,增强师生热爱祖国,建设国防的自觉精神。校园“娃娃学兵”活动是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种形式。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受区域经济影响较大,一般县级学校开展较好,师资保障充足(专兼结合),校外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场地器材服装保障有力;而乡村级学校只有升旗仪式等经费投入较少项目有所开展,普遍存在师资、场地器材、服装用具、校外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民族地区学校“娃娃学兵”活动形式多样,孩子们参与度和热爱程度都很高,特别是升旗仪式普遍认为爱国热情从此点燃,但民族区域内学校间相互模仿,组织样式创新性不够,很具趣味、战味、野味、兵味的国防体育还未能完全展现出来,其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育人效果还有待提高。

1.3 校园各种安全演练活动,保存有生力量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校园安全教育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下,不断增强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保持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和学习来自各方面的安全知识与应对的技能。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要演习科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地区学校的普遍做法。

调查发现校园安全教育内容主要以消防演习、防空演习、地质灾害演习等传统内容为主,今年还普遍开展了新冠疫情时代下的防范知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逃生、自救互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实施过程中发现演习预案设计或准备不充分,往往表演成分较大,而实战成分太少,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团结与互助、时间与空间等细节问题的把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安全演练中学生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了加强,通过演练如何正确引导同学们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从中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挖演练中的爱国主义价值,以此达到加强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的,还亟待研究。

1.4 校园航空航海模型竞赛,国防科技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国防科技体育活动主要以航空航海模型的形式开展,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体能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航空航海模型赛事举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举措,是国防科技与体育的有机融合,是达成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校园模型竞赛分中学和小学组,项目主要有: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无线电遥控电动直升机、橡筋动力滑翔机、弹射滑翔机;F4-C塑料商业成品套材仿的真舰船模型、遥控帆船、遥控竞速绕标、拼装模型和航向赛。车辆模型竞赛中还有遥控坦克越障竞速赛(中学组)和军事车辆组装竞速赛(小学组)等,可见国防科技体育项目很是丰富。由于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较晚,组织类似赛事经验不够丰富,办事能力亟待提高,没有官方行为后导致参与学校及学生人数不多,加之对科技要求门槛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等因素,在民族地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开展程度不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民族地区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防科技体育项目,加之仿真模型在网上购买成本下降,民族地区青少年对该项目的兴趣很大,未来该项目发展空间很大。

1.5 校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体质健康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替代的育人环节。学生体质健康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是最直接最好计量的表达方式。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已开齐开足,所有学校均能够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下降,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率”呈下降趋势。民族地区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较为突出。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学生基本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但要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特色体育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学校体育已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三步曲,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已建成,学校体育课程中有了更多的爱国主义元素,但每一节体育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

2 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及新问题

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加速实现,深刻认识民族地区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看待和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将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推向前进。

2.1 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国际形势“东升西降”已成定局。2021年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交出了各族人民都十分满意的答卷,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伟大的民族复兴。在这样整体发展向好的时代背景和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将会迎来大团结大繁荣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在乡村优先发展的举国体制里,乡村人才的打造,乡村学校全面振兴一定会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国防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泥土”里,注定会“开花结果”,其融合程度将会按照上述的理论推演,达到最高点。随之而来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民族地区的八大利好,期中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水平,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等规划,为学校国防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指明发展新机遇。

2.2 新挑战及新问题

(1)经济方面。疫情时代下的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巨大冲击。(2)文化方面。多元社会思潮的兴起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严重消解,一方面是容易混淆青少年爱国主义认知与情感的困惑,特别是受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平台挑战社会主流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念的宣扬;受民族地区宗教思想影响,爱国主义边缘化现象存在。(3)网络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网络对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力不够,民族地区孩子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易出现非理性的爱国形为。(4)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形式老套,教育时效性不高,有的学校过度强调安全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5)文化传统与宗教问题。朴素而激进是民族地区青少年爱国行为的普遍性特点,娱乐化色彩突出,缺乏严肃性,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观念模糊,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突出,学习态度品位不高,道德观念偏向自我等不良倾向大量存在。

3 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要与乡村振兴中对体旅人才需要相结合起来开展。特别是中华武术中的武德,内修身心的项目,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旋律,挖掘民族历史中的体育资源,形成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3.2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充分利用好派驻单位和企业,对口帮扶等政策资源,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3.3 全面加强整体国家安全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要义,学校要进行生命安全、生命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将校园综合演练与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并纳入学校实践教学计划。

3.4 教育和体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须参与国防科技体育等赛事活动,并出台全国或区域性的国防体育竞赛章程等制度,定期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国防知识和体育竞赛活动。正确引导国防体育赛事活动,尽可能地少一些商业行为。

3.5 在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应将思政教学目标作为硬性指标,全面挖掘体育课中的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元素,要建立健全国防体育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体制机制。

[1]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trs=1.

[2]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EB/OL].https://baike.so.com/doc/25855931-27002944.html.

[3]时事热点.首届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大会隆重举行[J].青少年体育,2017(11):2-3.

[4]王一.国防体育教育对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5]何祖星.国家安全视角下学校国防体育教育探究[J].科技经济导报,2015(03):233.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ports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ies School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E Zuxing, etal.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00, Guizhou, China)

贵州省教育规划办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1B195):“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学校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贵州财经大学人才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21YJ016),“新时代青少年国防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何祖星(1979—),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国防爱国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