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2023-10-26商继宇刘俊平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素质校园体育

冯 伟 商继宇 刘俊平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冯 伟 商继宇 刘俊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0)

高校校园文化在学生的培养和成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作用、内涵、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创新人才培养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的作用分析,提出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完善和改进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氛围,建立良好的创新平台,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养成。4个方面要相互渗透影响,不断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创新人才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特殊性,全校的师生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甚至在大型赛事如运动会等,都会参与其中,而每个学生参与的体质健康测试等,都能感受到,因此,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全校的师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每种文化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而作为体育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还能够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在现代社会,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国家对于创新的重视也与日俱增,而高校是创新的主要阵地,因此,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逐渐上升到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文献的调查,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由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构成[2]。现在,国家对于创新人才越来越重视,在众多领域都需要创新来引领,而高校是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建设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件,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健身功能,可以促进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免疫力。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作为体育课程的补充,弥补了体育课程时间和项目的不足。学校学生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可以转换自身的角色,从学生的视角和课堂学习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既可以培养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了接触对象的范围,也通过组织参与活动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拥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和参与工作。事实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泄心理不适,有效地缓解学习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运动会趣味项目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思维方式,突破常规,从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形成。高校运动队参与全省、全国和世界的比赛,展示了自身学院良好的办学实力和精神风貌,有效地扩大了大学和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反映出学校的竞技水平、体育文化发展程度和学校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在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开展下,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大学成了全国知名的学校,而北京理工大学也由于多次获得大学足球联赛的冠军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大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文化成为了一种有效途径,可以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并对体育文化进行传播和发展。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间的关系

3.1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体育物质文化包括经费投入与场地面积、体育标志、体育设施和体育资讯。一般来说,高校的校园面积比较大,体育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众多师生的要求,因此,做好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体育标志可以体现创新精神,体育场馆的特色建筑可以凸显学校和地域的特色,这些都可以为创新人才提供一种创新的视角,启发思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校的体育场馆种类丰富、设施较为齐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及合适的空间,进而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体育资讯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在体育新闻的广播中突出创新精神,这些都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必要的物质辅助。在整体上,物质文化建设能够为创新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创新视角、创新思维的培养。

3.2 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体育制度文化包括组织领导、校园体育制度、校园体育传统。良好的制度建立后,可以有效地约束不良行为,规范体育秩序。高校师生较多,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因此,在对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时,必须要有合理的组织领导,能够提供全年的体育计划,规划好学院体育活动。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校园体育规章制度,不仅能够合理安排学院体育活动,提高场馆的利用效率,也能有效约束教师与学生的不正确、不合理的行为。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许多高校教师忙于科研和工作,对于健身习惯养成没有在意,有着许多不良的健身习惯。可以想象,如果高校校园里没有严格的体育规章制度,会出现体育锻炼和活动无序的情况,而且也很难顺利开展常规的体育教学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校园里可能会出现秩序混乱、自由散漫的不良的体育锻炼风气。校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机会。传统体育的开展,可以每年增加新的元素。可见,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值,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

3.3 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精神动力

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导向机制、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良好的体育导向机制可以给创新人才提供精神动力。体育口号可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体育文化价值核心理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校校园体育价值观指标中,校园形成的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学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学生通过参与,明确了体育的价值。在体育游泳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不能死板地直接告诉学生正确动作,而应该通过鼓励、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去练习,并想象和创新,自由泳腿和蛙泳手的结合会有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去思考和实践自由泳腿与蛙泳腿的区别、优势和不足等问题。还有,体育运动精神更是可以体现创新素质,通过参与体育中的表现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因此,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原来的思想,认为体育活动还能这样去组织,进而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3.4 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养成渠道

体育行为文化包括体育文化节、学生个人体育行为、体育社团、体育组织管理行为。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的开创,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同时可以开始新的项目。趣味项目的开展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竞技体育项目。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他们看到新的活动、有创意的活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4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策

4.1 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培养创造条件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物质文化,这是最明显的特征,直接就可以看到,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具有创新理念的体育塑像、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布局都可以体现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创意,学生每次见到它们都会受到创新理念的影响,体现其创新特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发作用。通过完备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可以使全体师生接触先进的教辅设施和前沿科研理论,驱动他们的创新动力。在游泳教学中可以佩戴脚蹼手璞,体验抓水,促进教学效果;在篮球教学中,可以使用干扰棒,在上篮时干扰封盖。这些体育器材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他们感受到新物质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体育资讯上,可以在体育宣传栏中体现创新意识,在宣传体育信息和体育广播中突出信息中的创新点,形成一个信息创新环境。可见,体育物质文化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具有持久的、强烈的文化感染力,能够为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条件和设施,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2 完善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培养提供创新平台

制度文化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发挥着教育感化和思想导向的作用。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把全年的体育工作计划提前制定好,并要有整体规划和年代计划,而且要有侧重点。然后以体育工作计划为依托,围绕计划开展组织活动。其次,根据健身时出现的问题,完善校园体育相关制度,同时,根据历年出现的问题,制定体育管理实施办法、校园体育健身管理办法,并改进在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使体育管理和体育健身能够顺利、安全、有效地进行,不能形成混乱无序的状态。做好体育课课堂常规建设,同时,在整体的教育理念上可以重视和体现创新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可以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把生活和学习的创新点结合起来,增加其创新素质。加强学生主体建设,不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观教育,建立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创新型能力。要建立体育教师工作守则制度,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创新型教育为主题,对于每年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创新教育。在体育社团的活动上,总结上次活动的经验和问题,然后加入创新元素。一般高校都会有院系篮足球赛,可以加入新的元素,入场仪式上欢迎上届冠军,在比赛队服上加入冠军元素,增加最有价值球员、篮板王、助攻王的奖励等。在校园体育传统方面,没有传统的可以建立传统项目,有传统项目的可以增加新的内容。有的高校有校内长跑,可以变换线路,增加系部举系旗队员()参赛的奖励排名等。同时,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可以增加邀请赛、友谊赛和表演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意识到比赛还可以这样组织,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制度的激励和保障,使师生有意识地去创新,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运用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培养出创新人才。

4.3 丰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正确思想导向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在背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作用着学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路径。在体育导向机制方面,体育比赛中的体育口号、体育标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体现学校整体的体育价值观。可以在口号和标识中增加创新、创意的主题,同时,对于上次比赛的优秀队员可以宣传成体育标志性人物,如校运会的百米王、长跑冠军,篮球赛的MVP等,都可以树立成体育标志人物。不仅对于他们是一种积极的教育,使他们能约束自己,保持好的形象,也可以影响其他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中,要重视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的培养,过度锻炼会有损健康,引起身体不适,肌肉酸疼,进而造成运动损伤。建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不能出现恶意损害的现象。良好的体育价值观教育有着很好的作用,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也为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时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导向。

4.4 注重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有效成果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主体是行为文化,外在反映了全体师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价值观,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和实践校园体育文化。多元的大学校园体育创新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开展体育文化节,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参加体育比赛、体育趣味活动,参与创新型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创新潜能;要举办体育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独立人格,激活创新意识;做好学生个人体育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提高体育课的出勤率和体育锻炼的参与次数和时间,参与到体育的氛围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做好体育社团活动组织,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特色创新活动为指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素质。总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锻炼、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养成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5 结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可行化,要通过其特有全面的育人功能,打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并相互渗透影响,进而全面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1] 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04):71-72.

[2]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8):19-22.

[3] 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5:105.

[4]顾春先,邬红丽,肖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08):41-48.

[5]霍焰,高谊,张秀丽.高校体育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建议[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02):75-78.

[6]刘元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5(10):63-66.

[7]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1):94-99.

[8]纠延红,刘毅飞.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化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6(08):122-124.

[9]李嵘.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20-124+128.

[10]刘海英.广东优秀体育文化资源与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探索: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3):101-103+120.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Docum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ENG Wei, etal.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045000,Shanxi, China)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0090026。

冯伟(1983—),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素质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