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空间语言表现方式研究
2023-10-25宋利勤
摘 要: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当代,绘画空间表现伴随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也在不断地更迭革新,从冷静、理智到不和谐,绘画空间表现方式承载着艺术家自身的功能追求与主观情感表达。
关键词:绘画空间;表现方式;透视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03
一、繪画空间概念
绘画空间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它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意识密不可分,绘画空间依赖于艺术家的空间感来认识,《辞海》对绘画空间是这样定义的:“根据透视原理,运用明暗、色彩的深浅和冷暖的差别,表现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1]可见,绘画空间是虚幻的,具有艺术家主观感受的一种存在。
简单来说,绘画空间是在平面上创造出二维、三维或者多维的空间效果,是艺术家通过线条、笔墨、明暗、色彩以及透视、构图等造型手段融入个人的主观意识在画面上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具有虚拟性和虚幻性特点。
二、西方绘画空间表现历史演进
西方绘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绘画空间表现也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从文艺复兴到当代绘画,每个时期都呈现出西方绘画风格演变历史,也是绘画艺术空间不断否定颠覆与不断继承革新的过程。
(一)文艺复兴之前绘画空间表现
在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希腊、罗马时代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艺术中确立了自己美的观念和理想。艺术家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追求客观真实,力求复制人眼所见的自然界。苏克西斯和帕尔哈修斯两位画家打赌的故事足以说明那时对真实艺术逼真再现的重视和追求。从古希腊古风时期埃克塞基亚斯的瓶画作品《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在用线条刻画人物方面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运用,修饰的图案也十分时尚,阿喀琉斯左手只画出一小部分,其余部分被肩膀遮挡住。这足以说明古风时期希腊画家“在表现人像方面所创造的一些发明只根据眼睛所见而不是理智所知”,[2]画面打破了古埃及绘画处处以侧面描绘的表现程式,此时的艺术家在空间表现上已经开始探索三度空间的透视技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透视的研究仅仅建立在直观视觉基础上,没有达到文艺复兴时期将透视建立在几何学基础之上,因而也未能形成全面系统的绘画透视知识。
古罗马艺术全盘接受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对三维空间感已经十分重视,壁画人物已经有了明显的明暗变化,形体浑圆,具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感。庞贝壁画《美惠三女神》中,创造了一个打开墙壁的空间错觉,构图显示出古典主义的和谐与均衡,色彩的明暗不仅营造出人体的立体感,还运用光影技巧将有风景的背景画成一个浅浅的凹陷,营造出一个气流随着三女神的舞蹈而流动的空间。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是在“摹仿说”的影响下发展的,都追求客观地描绘对象,此时的绘画空间观念也是对现实空间的真实再现。
(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空间表现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经过艺术家潜心努力,艺术在空间逼真再现性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布鲁涅斯奇通过对古典文献和古典建筑物的研究钻研出透视理论,并利用数学得出了线性透视公式,对后期的美术特别是绘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马萨乔、多纳泰罗在透视方面的研究更加推动了绘画写实技巧的充分发展。
乔托在绘画平面上恢复了欧几里得的空间观念,他在人物表现真实性上突破了中世纪的束缚,人物表现更加逼真,空间表现也更为真实可信。贡布里希是这样评价乔托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手臂的短缩法,脸和颈的造型,衣饰的流动的褶皱中的深深阴影,这样的东西已经消失了一千年”[3]。乔托的《逃亡埃及》中,画面虽人物众多,但都被有序地组织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内,相互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空间整体。乔托用线条透视原则筑起一个三度具象空间以追求再现其“真”,画中人物显现出雕塑般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此时的乔托在利用透视处理画面空间感上还依赖于直观的感受。
文艺复兴盛期,艺术与科学全才达·芬奇深入研究了透视、解剖等科学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加上一些新的绘画技法如人体空间结构比例、三角肌和构图以及视觉模糊技法,为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的晚餐》在画面空间中模拟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利用透视原理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环境关系十分协调,画面空间特别突出,营造出一种现实空间的真实感。与乔托相比,达·芬奇已经充分地理解和运用科学透视原理建构画面的空间感。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体现的理想美的形式和精神影响了其后艺术作品的面貌,代表作品《雅典学院》采用了写实方式来表现人物,并根据透视原理将人物置身于一个具有深远透视关系的视觉空间中,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空间纵深感,加上对建筑装饰的细节刻画以及空间的处理,画面空间得到极好的表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在研究焦点透视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他们结合自然科学的成果与物理学与透视原理联系起来,使透视学科学化。在他们作品中所表达的是一种静止的空间意识,在绘画创作中把现实空间当作一个静止的绝对虚拟空间,表现出三维的真实视觉幻象。文艺复兴盛期,对绘画空间问题的重视和探索较前一时期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对于西方绘画历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西方绘画在再现真实和空间表现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成熟[4]。
(三)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空间表现
艺术家在追求客观真实地模仿和再现现实空间,营造现实空间的真实幻象,表现物体主要特征的色彩因素是无法忽视的,17世纪的巴洛克绘画,已经可以熟练解决画面中的透视效果、光线、明暗、色彩等因素,在绘画空间表现上显得更加自由顺畅。
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努力,绘画技巧得到很好的解决,巴洛克艺术家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在表现真实视觉幻象上已能熟练地将透视、光线、明暗、色彩安排在画面中,从巴洛克绘画代表人物卡拉瓦乔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格外关心自然真实的明暗效果,从而达到表现真实可信的现实空间幻象的目的。以卡拉瓦乔的《基督下葬》为例,在画面处理上,往往把背景处理得较暗,主体人物明亮,仿佛一束光芒照耀下来,产生了很强的对比效应,这是与以往画家在表现上的差异之处。卡拉瓦乔通过对光线照射下的物体进行明暗变化和光影空间的描绘,使人们的视觉空间感受得以产生。这种集中光源的处理手法,使主体得到突出和显现,并使整个画面洋溢着强烈的空间和视觉感受。卡拉瓦乔确立了绘画中新的写实主义标准,将美术引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状态。
巴洛克绘画既继承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表现技巧又打破了那种崇高典雅宁静的画面程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建构绘画空间,但在某些方面也影响了主体表现,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巴洛克绘画解放了画家的视觉和情感,在模仿现实空间和营造现实空间幻象上更加自由,画面的空间表现也变得更加强烈真实[5]。
18世纪,古典主义的新浪潮出现,普桑成熟时期的作品受到古典精神和学院派的影响,由最初的轻快风格转向理性严肃,从他的作品《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中可以看出他对色彩和空间的把握,单纯的光影和明暗的对比,使人物呈现出类似古典浮雕的视觉感受,牧羊人形态饱满、生动,每个人物都表现出雕塑般的空间和体量。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追求感性的视觉效果,表现出强烈的错觉感,造型夸张,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并发挥想象力营造出具有明显戏剧效果的空间,在视觉真实性方面向前更进了一步,画面的空间表现上体现出更加强烈的表现效果。
从巴洛克绘画、新古典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中看到了画家在努力营造着真实视觉空间,但此时的画面空间还停留在虚幻的表现中,没有真正地遵从于自然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的真实色彩表现[6]。
(四)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时期绘画空间表现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绘画就一直追求真实客观地表现事物,以达到逼真再现现实空间的目的。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后,逼真再现技术大大提升,但绘画由于被囿于画室,在表现逼真空间的效果上还趋于完善。而现实主义艺术家主张直接到大自然与现实生活中去作画,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大自然中眼睛看到的真實情境,真实地反映大自然和生活本质,正如库尔贝所说:“他只画他能够画的和看到的东西”[7],库尔贝的作品《风景》表现了一派阳光明媚的自然风光,画中流淌的溪流、青翠的树木和远处的山坡看出画家是对照真实景象写生,营造的逼真画面空间反映了真实的视觉。现实主义画派剔除了戏剧化的效果和虚拟的成分,将自然光表现在画面中,画面中的色彩和光线、明暗显现都几乎接近于自然光,画面的视觉效果也更加真实。
印象主义画家凭借视觉真实,展现大自然中的光色变化,印象派认为物体只有在光线中才能充分凸显其特征,且自然光线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要真实客观地表现对象,这种光的变化是不能忽略的,因此印象派的绘画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五)当代艺术绘画空间表现
19世纪80年代,随着物质、文化、科技等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当代艺术家向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则的权威性发出挑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尝试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意识进行创作。他们运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作品展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创伤、个人的心理困惑以及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纷纷涌现,形成了缤纷灿烂的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
毕加索,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雅克利娜肖像》以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令世界瞩目,画家将各个角度的视觉图像综合为一体,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他否定了画作中与应该具有的协调比例关系,否定了传统绘画中对人体完整性和延续性的审美要求,完全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原则,并将传统的可视空间转向“分析空间”,通过拼接和并置的方式构建了绘画空间的新秩序。
抽象主义也展现了与传统艺术写实精神截然不同的艺术倾向,抛弃了传统绘画的具体形象和对客观世界的追求,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人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上,画面线条、色彩与形体分离,画面模糊不清,甚至将点线面以及形体色彩的因素凝练为简约的符号,用线条来表达自己纯粹的主观感情。抽象派绘画的基础是几何形体,空间观也体现出几何学空间的特点,但只是借助客观的、理性的几何空间的形式来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抽象派绘画的空间观念是一种感性和非理性的集合,属于一种主观空间。
纵观西方整个艺术发展流程,每一种新的绘画流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最终完成自己阶段性的使命,因此西方绘画在空间表现方面也与西方绘画风格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颠覆与不断继承革新的过程[8]。
三、西方绘画空间表现成因
通过对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梳理,发现西方绘画艺术产生的原因是多维的,绘画空间发展的走向也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其自身认识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因此绘画在各个时期表现的空间观念、精神取向和思想底蕴往往离不开艺术家在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摹仿说、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是影响绘画空间表现方式的主要原因。
(一)追求理性的探索精神
从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每一次新的流派的产生都与自然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艺术便是对自然的模仿和理性认知,通过模仿可以获得知识,艺术表现也取决于理性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很长一段时间,绘画实践是围绕着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效果,因此,艺术家努力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便更加逼真地再现事物,表现真实的空间效果。受摹仿说的影响,西方传统绘画以客观真实地模拟和再现对象空间形态为追求,这也是西方传统绘画以模仿再现客观物象和现实空间特点的主要原因。
(二)主客相分的思维模式
与东方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观念不同,西方坚持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的思维模式,主客相分是西方传统哲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西方思维方式的核心,是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思维方式使西方文化形成了注重认识、推理和注重科学研究的特点,这样也使绘画在模仿客观现实中注重研究客观事物真实的空间形态。
(三)美即真的美学思想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美学,主要表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观点,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和亚里士多德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是两种观点的集中体现,两种观点都认同摹仿说,并从一开始就以能否理性地探究“真”为艺术的最终目的。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从具象发展到抽象,只是艺术对于真的追求由客观空间的再现转向了主观世界的表现,由物象真实转向精神真实。
参考文献:
[1]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美]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王哲然.透视法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5]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英]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7][意]利奥奈洛·文图里.欧洲近代绘画大师[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8][意]达·芬奇,著.达·芬奇论绘画[M].戴勉,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23年度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语言形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AH052018)。
责任编辑:董冉达
作者简介:宋利勤(1981-),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