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食品营养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5潘小霞张广求
潘小霞 张广求
食品营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不仅对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有很大的影响,也能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很好的载体。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食品营养学课程简介
1.课程内容。食品营养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理论课共计36学时,2个学分,教学模块包含12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分别为: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为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分支,食品营养学发展简史及研究进展,食品营养学研究任务与发展趋势;食物的体内代谢(2学时),主要内容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营养素的体内运输,营养素的体内代谢,营养代谢物质的排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4学时),主要内容为能量的来源,人体耗能的构成,能量摄入调节,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维生素(4学时),主要内容为维生素的特点和分类,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和过量、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矿物质和水(4学时),主要内容为矿物质的种类和生理功能,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氯、硫)和必需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钼、钴、铬、氟、碘、硒)的生理作用、食物来源和缺乏症,水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植物化学物(2学时),主要内容为植物化学物的种类和生理功能;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4学时),主要内容为食物的营养价值评定,谷类、薯类、豆类、坚果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和营养标签(4学时),主要内容为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基本原則,保健食品的种类和主要功能因子;特殊人群的营养(4学时),主要内容为孕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人群的生理状况和营养需求特点;营养与慢性病(2学时),主要内容为营养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关系,慢性疾病饮食预防原则;饮食养生(2学时),主要内容为饮食养生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原则、食物的性能;公共营养(2学时),主要内容为社区营养的概念和特点,膳食结构与指南,营养食谱编制,营养调查,营养监测,改善社区营养的宏观措施。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掌握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食物消化与吸收,能量与营养素的关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需要量、最高耐受摄入量、缺乏症及过量症等;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方式对营养素的影响;掌握食物营养强化、常见慢性病与营养素的关系、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公共营养等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掌握食品营养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具有从事食品相关研究、开发、生产等技术能力;运用营养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3)思政目标:挖掘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爱国情怀;结合社会热点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结合生活工作常识,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
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梳理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研讨、课堂辩论、课外调研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树立“大思政”的育人理念。具体如表1所示。
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不是互相孤立的,应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每个章节的内容,挖掘与课程基础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目标。所以,教师要提升学识水平、师德师风、个人政治素养、思政意识和德育能力,从而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在知行合一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能量作用。
2.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拓展,致使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讲解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借助超星、智慧树、慕课、雨课堂等平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还可以借助雨课堂布置预习、发布公告、随机点名、弹幕、课程回看、测验考试等互助功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互动,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互动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并强化教育深度,教师根据互动情况也能了解线下课程授课的不足之处和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依托教学实践平台。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拓展延伸课程内容,教师在实践环节中要深化课程思政,带领学生到相关食品企业进行课程实习,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
4.强化过程性考核。为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针对学生平时松散、期末紧张的教学状态,应采取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业考核制。过程性考核激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思考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中应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比例,强化课程的过程性考核,降低期末评价比例,将课堂讨论、作业、课堂测验、辩论和实践等版块纳入学生考核成绩。同时,对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以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作为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切实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