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5任朦陶军秀李紫明郝琦杨益施雨峰刘逸藩许悦郑通通李晓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定期肝癌

任朦, 陶军秀, 李紫明, 郝琦, 杨益, 施雨峰, 刘逸藩, 许悦, 郑通通,李晓东,

1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武汉 430065; 2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 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1; 3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武汉 430074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原发性肝癌是第6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约有90.6万新发病例和83万死亡病例[1]。原发性肝癌中接近90%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目前,肝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2]。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6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3]。HBV感染是肝癌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在东亚及非洲国家[4]。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病因为HBV者分别占77%和86%[5]。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升,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0或A期肝癌患者,其5年总生存率高达69.0%~86.2%[6]。因此,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肝癌高危人群,亟需进行连续、系统、定期的肝癌监测,以实现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7]推荐,借助于肝脏超声和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多项研究[8-9]表明有CHB病史的患者更积极参与肝癌筛查,但目前有关CHB患者长期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肝癌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迫切需要开展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的临床研究。故课题组对前期参与本中心临床研究且结束临床研究时间>4年的CHB患者进行肝癌监测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制订CHB患者的肝癌监测方案及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参加课题研究的465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课题组在随访结束后均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即作为肝癌高危人群,建议CHB患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肝癌早期筛查,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AFP。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年龄≥18周岁;(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0]的诊断标准;(3)参与本中心临床研究且结束临床研究时间>4年;(4)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患者;(2)合并精神障碍或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

1.3 资料收集 2020年9月—2021年12月,联系前期参与课题研究的CHB患者参与随访,内容包括:(1)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肝癌监测频率(近5年,监测频率≥2次/年,定义为定期监测依从性好)、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族史、HBV DNA(<50 IU/mL,判断为阴性)、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等;(2)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自行设计,经相关肝病专家论证后修订而成(附录A),该问卷主要评判受试者疾病严重程度,共26个条目,如口干、口苦、食欲、胁肋疼痛、倦怠乏力、腰酸、失眠、多梦等,每个条目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3分,未进行标准化,得分越高,症状越重。所有随访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按照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随访。

1.4 质量控制 在问卷调查填写前,随访人员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字及配合;问卷调查表在数据录入前由专人进行核查,如有疑问,由2名随访人员补访修正。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随访患者323例(电话随访100例,门诊到访223例),失访138例,死亡4例(3例因肝癌死亡,1例因脑溢血死亡),中位随访时间6.75(5.75~8.50)年。其中男251例,女72例。累积肝癌发生率3.72%(12/323),其中男10例,女2例,不同性别人群肝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肝癌的患者平均年龄(50.58±7.72)岁。12例肝癌患者中,50%(6/12)为主动检出,其中5例BCLC分期为A期,1例C期,目前均病情稳定;50%(6/12)为被动检出,其中4例在外院检出(2例存活),分期不详,2例在本院检出(1例存活),分别为BCLC A期和C期。纳入回归模型分析223例,病例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病例筛选流程Figure 1 Case screening flow chart

2.2 监测人群特征分析 323例CHB患者,电话随访100例,其中52例拒绝配合随访,仅获知现有疾病情况;48例获知近5年肝癌定期监测频率、抗病毒药物服用情况、疾病状态等资料,但缺乏月收入、文化程度、中医证候评分、HBV DNA载量等一般资料。48例CHB患者中,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6±1.8)岁,22.92%(11/48)的患者定期监测肝癌指标,29.17%(14/48)的患者停用抗病毒药物。门诊到访CHB患者223例,男171例,女52例,年龄28~71岁,平均(49.8±9.7)岁。定期进行肝癌监测患者占30.94%(69/223),男性31.0%(53/171),女性30.8%(16/52),45~60岁的CHB患者居多,占55.2%(123/223),94.2%(210/223)的患者为中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月收入3 000~10 000元人群占65.9%(147/223)。47.1%(105/223)的患者长期接受CHB相关健康宣传教育,82.1%(183/223)的CHB患者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92.8%(207/223)的患者未出现耐药现象,HBV DNA阴性患者占84.3%(188/223)。具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占58.7%(131/223),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占27.4%(61/223)。监测人群特征情况详见表1。

表1 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gular monitor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B patients

2.3 不同特征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长期接受健康教育、是否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HBV DNA阳性和阴性CHB患者的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定期进行肝癌监测为因变量,根据临床经验控制混杂因素,将性别、年龄、是否长期接受健康宣传教育、肝癌家族史、抗病毒药物服用情况、HBV DNA及病程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赋值情况见表2),模型总体有意义(χ2=53.507,P<0.001),模型拟合优度效果较好(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45~60岁CHB患者,年龄≥60岁的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较差(OR=0.197,95%CI:0.050~0.777,P=0.020);长期接受健康宣传教育可提高肝癌定期监测的依从性(OR=4.810,95%CI:2.219~10.429,P<0.001)(表3)。

表2 CHB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nitoring compliance in CHB patients

表3 CHB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an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CHB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参加课题研究且结束临床研究时间>4年的CHB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作为肝癌高危人群的CHB患者,30.94%的患者坚持进行肝癌定期监测。韩国一项全国人口历史队列研究[12]显示,在414 074例成人CHB患者中,定期随访者占22.9%;云南省某医院肝癌高危人群1年肝癌监测依从性为18.67%[13],故CHB患者随访依从性及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项来自上海的随机对照试验[14]表明,一年两次的肝癌筛查将肝癌的死亡率降低了37%。因此,应积极推进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以期在肝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进行临床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的因素之一,相较于45~60岁,年龄≥60岁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下降约81.3%。研究[15]证实,年龄>40岁、男性、有肝癌家族史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增加。目前,抗HBV治疗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16]。本研究通过对CHB患者随访发现,年龄在45~60岁的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更高,可能原因是此年龄阶段的CHB患者多肩负家庭责任,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态,故肝癌监测的依从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病程较长、经济费用等原因,≥60岁的CHB患者逐渐开始降低了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产生了监测疲劳,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从而导致该年龄段的CHB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较差。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的CHB患者,建立针对性的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宣传教育方案,以提高高龄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

本研究发现,长期接受健康宣传教育比未长期接受健康宣传教育的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约提高3.81倍。健康教育通常被纳入癌症预防规划[17]。一项旨在评估健康教育对参与宫颈癌筛查计划影响的系统评价[18]证实,与接受常规治疗的女性相比,接受宫颈癌健康宣传教育的女性宫颈癌筛查率显著提高。健康宣传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目前,慢病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多用于慢性病患者群体,依托临床课题研究而开展。因此,医务人员须有效开展针对CHB患者的长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的知识储备和科学认识,积极对待疾病,提高肝癌监测依从性,有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一项针对2 328例的CHB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研究[19]表明,有肝癌家族史,基线更高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末次随访更高的ALT、HBV DNA水平以及无抗病毒治疗是CHB患者长期随访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肝癌家族史、是否抗病毒治疗、HBV DNA水平等因素不是CHB患者肝癌监测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本研究中27.4%的CHB患者有肝癌家族史,占比较少;(2)本研究的随访人群前期均参加了本中心的临床课题研究,对CHB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知晓服用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坚持服用抗病毒药、HBV DNA阴性的CHB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82.1%、84.3%),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健康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1)本研究对象结束临床研究课题出组时间最长8年,周期较长,部分患者未定期随访;(2)肝癌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对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未予以分析。后期需加强对CHB患者的有效随访,扩大随访人数,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制订长期宣传教育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CHB患者肝癌监测的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和是否长期接受健康教育是CHB患者定期进行肝癌监测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CHB患者进行分层健康宣传教育,增强CHB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心态,以期提高CHB患者肝癌定期监测依从性。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于2019年4月4日经由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HBZY2019-C13-01,所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任朦、陶军秀负责资料分析,撰写论文;李紫明、郝琦、杨益、施雨峰、刘逸藩、许悦、郑通通参与数据收集及整理;李晓东负责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定期肝癌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