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2023-10-25季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教学效果

季双

【摘要】从深层教学改革角度解读“双减”教学政策,其内在要求指向提质、增效和减负.教师需要在落实“双减”书面要求的同时,客观看待教学调整的积极意义,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使新教学结构平衡课后作业减量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文章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时段出发,探究“双减”背景下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育者.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是响应“双减”政策的必要发展阶段.“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多课外培训带来的压力.“双减”政策在直观调整作业与课后辅导政策时,学生处于短暂的课后“真空状态”.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经验与意识,难以自主安排好课余时间.而数学是基于学生大量练习、巩固之后方能收获成果的学科.要平衡“双减”政策与学生学习练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调整学生的整体学习结构,将提升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学习效果作为教学切入点,以增效促进“双减”实施,在学科教育“做加法”的同时“做减法”,切实提高“双减”与学科教育的适配性,提升教学效果.

一、“雙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结合“双减”总目标提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等教学指导意见.从字面含义来解读,其教学改革方向指向在校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三个层面的优化;从内在含义来解读,新政策的出台、新教学结构的应用需要师生在一定时间内相互磨合、相互适应.这要求教师充分激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配合能力,促使学生表现贴合教师预期,能紧跟在校学习节奏,积极参与课后自主学习、自主拓展活动.如此,方能使“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调整卓有成效,在学科教育方面发挥长远效益.

二、“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师生观念转变

“双减”政策带来的相关教学变化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发挥主观引领作用,深度刍探“双减”政策内涵,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按照学情与预期做出大胆教学尝试,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收获教研经验;学生能在课程结构的悄然变化中捕捉到学习节奏、学科学习态势的变化契机,意识到“双减”政策下落后的教学节奏与当前教学阶段的不匹配性,进而在学习实践中转变学习观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新学科学习体系.“双减”政策的出台能使师生“教”“学”观念产生良性转变.

(二)改善整体教学结构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助于优化教学结构.为平衡整体教学计划,教师应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将课后删减的题目训练量和培训活动迁移至在校时间,而在校时间有限,承载更多教育职能的课堂要在教学效率方面多加刍探.如此,学生需要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预习环节养成学习习惯,为课堂增效.在“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计划均发生了改变,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教育态势.

三、“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课前教学准备,筑品质教学之基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是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活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提升学生预习质量的同时,积极提升教学设计品质.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1.提升学生预习质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深度将直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引领学生做好课前学习准备,为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影响学生预习效果的因素包括预习任务品质、学生预习积极性、学生预习能力水平等.教师可以从上述方面展开多维思考,分层铺设预习教学设计,提升学生预习质量.教师可以科学设计数学课程预习任务群,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明确的探究方向,以固化任务为导引,牵引学生预习思路,助力学生预习质量提升;教师可以设计竞赛式小组预习机制,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趋势下自主延展阅读深度,提升阅读品质;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多元化数学预习方法,以优质方法搭配实践练习,提升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如此,能进一步提升学生预习质量,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分米、毫米两个长度单位,能正确理解分米、厘米、毫米的数学语言表示方式和换算规则(1dm=10cm=100mm).在本课教学前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群:

(1)阅读教材,自主摘记重点内容,在有疑问的位置标注“?”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将结论写在空白处.

(2)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概念类填空题2道,单位换算题5道).

(3)观察生活中的尺子工具(卷尺,软尺等),结合本课新知说一说你的发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预习作业完成质量作为小组排名的评定标准.在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微课程视频《3个方法让预习效果翻倍》《什么是有效预习?》供学生探究、思考.学生能从微课中获得方法启示,进一步提升预习质量,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好前瞻性学习准备.

2.提升教师备课质量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教学细节,提升备课质量,以教学计划的品质带动课堂教学品质,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立足原有的教学设计发扬“扬弃”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择优保留教学计划,活用“拿来主义”,从优质教育资源中借鉴先进教学活动和教学观念,结合实际学情做出科学调整,构建适用于班级学生发展的高品质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呈正相关.优秀的备课品质能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法则,能自主正确运算并提高准确率,为后续深度运算打好基础.在本课教学前期,教师可以丰富备课内容,进一步提升备课品质.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梳理必要教学活动,设计集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步骤:情境导入—实践探究—小组谈论—成果汇报—小测练习—错题归因—总结教学—评价教学.而后,教师可以深入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教师可以调取优秀教学资源,选择高品质、内容适合的微课程视频《“÷”的新伙伴》融入情境导入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实践探究方案并预设课堂可能发生的教学问题,结合问题设计集中应对策略,确保教学过程精准化实施;最后,教师可以立足宏观角度重审教学计划,发扬“扬弃精神”,自主修改,自主创新.如此,大幅度提升教师备课品质,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发挥课堂阵地作用,增指导教学之效

1.增设专题环节,迁移课后任务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广泛吸收新知,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顺应“双减”教学需求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动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从课堂增效的角度出发,将课后作业承担的部分教学职责迁移至在校时段,在课堂上增设专题训练环节,以平衡整体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由易至难为学生設计分层式新知巩固练习题,以学生答题情况系统归纳学生课堂学习深度,进而就错题部分与学生展开思路探究,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实施补充性教学.如此,能实现“今日事今日毕”,消除课后记忆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一般规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测训练”环节,请学生在充分了解运算规则后,在10分钟内完成10道简算题,具体内容包括“40÷5+12=”“40-7×4=”“68-4×15=”等.在学生计算完毕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核对答案并组内消化错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由教师就学生共性问题展开简单思路点拨,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原因,并为学生酌情补充5~8道巩固题.学生能在小测训练环节中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新知记忆,内化运算规则.专题环节的融入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增设探究环节,突出主体地位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高效获取新知,解决学习疑惑,收获学习启示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情感态度、学习自主意识与课堂教学效果呈正相关.要使数学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就需教师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为学生增设课堂探究环节,以问题探究为驱动,唤醒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在高效率思维活动中收获学习进益,锻炼学科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认知冲突设疑,促使学生自主关联新旧知识,探究疑惑点,延伸新知思考;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设疑,导入新知,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学情提出总结类问题,促使学生立足学习经验、知识储备整合学习内容,达成学习共识.丰富的探究内容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萌生深度思考.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一课为例,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活动“怎样滚得远”,要求学生分析生活中“斜坡滚木”现象,分析如何设计斜坡和圆柱体的角度才能使物品滚得更远.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脱离理论知识的束缚,以实验的方式合作探究“怎样滚得远”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该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可调整的坡面,设计实验步骤.学生多次改变坡度后发现:坡度越高,物品滚得越远,学生因此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结论.教师提出进阶问题:同样的坡度,为什么同一个饮料瓶滚动的距离有差距?这一问题利用学生认知冲突设疑,学生经过对比观察后发现:物体下落前圆柱侧面的角度将影响物体滚动的方向,进而影响滚动距离.学生再次实验,总结出“物体滚动方向与坡面一致,物体滚动得最远”这一结论.上述探究活动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和学生认知冲突设置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学生能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思考,讨论实验结论,达成共识.趣味性探究活动能有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搭建课后服务体系,启补充教学之思

搭建课后作业体系,旨在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后时段的自主学习任务主要包括作业任务和自主刍探任务两个方面.前者是必做任务,以复习、预习、考核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关乎学生本课教学效果的发展;后者则基于学生兴趣爱好,需教师发挥主观引领作用,以趣味性阅读材料、生活探究问题、数学益智问题、微课程视频唤醒学生课堂探究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在潜移默化中延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自主刍探活动以拓展类作业的形式呈现,构建集复习、预习、考核、拓展于一体的课后作业内容,并为学生匹配适合的课后服务机制,以课后服务把控学情,酌情实施补充性教学,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分母、分子加减计算方法和通分过程,能正确运算分数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准确率.在本课作业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作业任务群如下:

(1)复习作业:完成单元复习题2页,用时10分钟.

(2)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圆”的相关内容并做好教材批注,用时5分钟.

(4)拓展作业:阅读拓展材料“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观看微课程视频《分数发展史》.

上述作业中,总书面作业时长控制在“双减”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并能满足复习、预习、考核、拓展等多个教育功能.教师在学生课后服务时段参与学生作业完成过程,在学生完成后同步批阅,整合班级学生共性问题,了解学生本课学习情况并予以补充性教学和巩固习题.在课后服务体系的作用下,学生能高效完成数学作业和课后自主刍探任务,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视域下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立足宏观教学整体展开优化设计,充分调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空间,实现教学调整全覆盖、品质全面提升,以此带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合理预习和备课增课前教学之效,以增设专题训练、合作探究、知识拓展环节扩充教师在校教学职能,以便捷的作业学评机制和课后活动为课堂教学收尾.如此,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建构与“双减”政策适配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卫兵.守常固本,推陈出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新实践研讨纪要[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6):21-27.

[2]李安梅.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J].新课程导学,2021(Z1):5-6.

[3]宋树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20):193-195.

[4]邢燕飞,李伟萍.基于效果提升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208-209.

[5]丁洁.让“双减”成为互动之帆,助力数学思维远航[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2):15-17.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教学效果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