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表面触摸振动反馈的实现
2023-10-25蔡海波吴四海莫伟伟
蔡海波, 陈 杰, 吴四海, 莫伟伟
(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浙江 温州 325025)
近年来车载人机交互方式,从机械按键开关向智能内饰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触摸产品配备振动反馈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行业中对触摸振动的设计及评价,还未形成相应的标准。本文从感知原理、实现方法、振动方式分类、振动传递、振动噪声等方面对触摸振动产品进行研究。
1 振动感知及评价
车内触摸产品以指尖操作为主,指尖皮肤中4大触觉神经元:默克尔触盘、迈斯纳小体、鲁菲民末梢、帕奇尼小休(图1),其中帕奇尼小体被称为“地震记录仪”。每个指尖大约分布有350个帕奇尼小体,其对200~300Hz高频振动最为敏感,在这个频段上它们能检测到0.00001mm的皮肤运动,是振动感知的信号传感器[1]。
图1 指尖皮肤神经元结构
振动产品的振动评价参数如下。
1) 频率:人可以觉察到的振动频率为20~1000Hz,其中最敏感的频率在250Hz左右。因为振幅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频率感觉的变化,所以一般很难也很少用频率变化来进行可靠的通信[2]。振动产品设计时,频率是振动器选型的重要参数,频率匹配是振动传递的基础。常用振动器的固有频率范围在180~350Hz。
2) 波形:振动波形的感觉较为困难,正弦波和方波易于被感觉并区分,其他复杂波形则很难区分[3]。目前大部分触摸振动波形为正弦波。
3) 振动时间:当振动触觉信号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报警信号时,人们希望振动持续时间在50~200ms之间,如果振动持续时间继续增加,人们会感到不适[4]。触摸振动产品作为一个操作反馈信号,通过多次验证,振动时间控制在30~60ms比较合适。
4) 振幅:偏离初始位置的最大位移单位mm,手指感知强度与频率有关。振动产品的振幅一般为0.1mm左右。
5) 加速度:振动运动的加速度,单位是mm/s2或g。触摸振动产品振动加速度一般要求大于2g。
2 振动系统的组成
触摸振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份:①活动件——面板、皮革、织物、触摸屏等人手触摸操作的对象件,在振动方向有一定的弹性自由度;②固定件——外壳、底座等相对于活动件而言,与整车连接的安装固定件;③悬架——通过弹片、橡胶球、橡胶套、泡棉等零件,实现活动件与固定件弹性连接的构件,也可以设计合适的固定点,利用面板自身局部弹性设计来实现;④振动器——线性电机、偏心电机、电磁铁、激励器等产生振动动力的器件;⑤电控系统——实现振动控制硬件及软件的总称,调整振动器的驱动电压、波形、频率、时间来实现产品所需要的振动手感。
3 振动系统的分类
按振动方向分为水平振动、垂直振动(局部振动、整体振动)。
按振动器工作方式不同分为激励型振动(电磁铁吸合式、电磁铁推动式)、共振型振动(LRA线性电机、ERM偏心电机、协振器)。
1) 激励型振动(图2):将振动器安装在固定件上,振动器对活动件进行一次激励,活动件产生自由振动,满足产品所需的振动要求。
图2 激励型振动系统
2) 共振型振动(图3):将振动器安装在活动件上,利用振动器自身振动带动活动件一起振动,实现产品所需的振动要求。
图3 共振型振动系统
4 振动产品的设计
4.1 确定合适的振动方式
首先与客户确定振动曲线、振动强度、振动声音的要求,然后根据活动件的质量、活动件形式(是否是整体面板) 来选择振动器,设计合适的振动方式。常用振动器选型见表1。
表1 常用振动器选型表
4.2 模态分析
产品初步3D数据完成后需进行CAE分析。通过Hyper Mesh划分模型网格,采用Abaqus提取结构固有模态,以振动器的振动作为激励,分析X、Y、Z轴3个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固有频率、振型。
分析结果需满足:一阶固有频率需与振动器频率匹配(图4);振型符合产品振动的要求(图4);触摸区域振动加速度符合设计要求(图5);产品振动传递效率符合要求。
图4 模态分析——振型及固有频率
图5 触摸区域振动加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振动传递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振源强度满足触摸区的振感要求,同时避免与整车安装结构共振产生噪声。这就要求对悬架设计及安装结构设计,进行振动传递效率校核,使触摸区工作在放大区,整车安装工作在衰减区。详见振动传递效率图[5](图6)。
图6 振动传递效率图
传递率:T=响应位移/激励位移
阻尼比:ζ=R/R0
频率比:λ=f/f0
式中:R——阻尼系数;R0——临界阻尼系数;f——激励频率;f0——系统固有频率。若T>1振动被放大,T=1振动全部传递,T<1振动被衰减;λ≈1时容易引起共振,振动被放大,放大的程度取决于阻尼比;λ>1.41时振动传递被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阻尼比ζ。
4.3 电控驱动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振动器,设计相应的电控驱动。以激励器为例,MCU输出DAC波形,通过功放芯片将波形信号放大,驱动激励器产生振动,通过MCU调整波形的频率、峰值、持续时间,产生不同的振动效果。电控驱动原理如图7所示。
图7 电控驱动原理
振动曲线如图8所示,根据产品振动效果的需要,把振动的控制分为3段:过驱启动、驱动保持、制动收尾。通常对各阶段的强度及时间进行调整,满足振动强弱、长短的需求。
图8 振动曲线
4.4 测试评价
对产品进行实际装车测试评价,通过振动曲线的测量,结合客户主观评价要求进行振感的调整。振感及不同触摸区域的振感一致性是评价的重点。当触摸区域较大、活动件为一体式面板时,可通过电容触摸识别手指触摸区域,不同区域调用不同的参数驱动振动器。
5 结论
人类的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其中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约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通过触觉的只有1.5%[6]。因驾驶安全性的要求,车内操作件需要有盲操的可行性,触摸振动反馈变得格外的重要。结合智能表面的设计可以实现定位提醒、操作反馈、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振动的实现,除了以上研究的方案外,还将会有更加新颖、更低成本的方案需我们共同去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