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合,问题导向,立足新课标设计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设计与思考

2023-10-25黄茜娅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赵州桥新课标课文

黄茜娅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广东梅州 514000)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核心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不断提升,具备连贯性,如图1所示。

图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

三下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部编版教材第一次出现综合性学习,共编录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编排逻辑都与传统文化有关,但侧重点有别,分别从“传统节日文化”“发明创造”“桥梁建筑”“传统艺术”等四个方面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较强的整体性。对三下第三单元的整合,以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为依归,突破单篇教学的桎梏,将有紧密联系的教材内容化零为整,是对新课标三大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是新课标“整合”思维的体现。“整合”不是将整个单元零碎的知识点简单叠加,而是围绕“传承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设计有连续性的学习任务——它们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相互勾连[2]——让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围绕“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3]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任务的驱动下,引领学生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4]。“任务是有着真实情境的问题。”设计任务问题,将学生浸染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能使其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在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通过预习、课堂、探究三个阶段共解决五个任务和问题。其中,课堂阶段分为五节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现新课标“整合”思维,并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贯穿始终。同时,教师在课后设置了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初步尝试了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的践行。下文就三下第三单元整合课程展开设计与思考。

一、预习阶段

任务问题一: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从哪方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这三个中华传统节日场景,可以说是风俗角度。《纸的发明》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精粹——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赵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艺术的体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热闹街市和往来人群。可以制作问题探究表格如表1。

表1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问题探究

学生整体掌握单元每篇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培养了收集资料的能力,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进行了铺垫和预热。

任务问题二:请你浏览一遍本单元的生字词,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其中的几个?把你的好办法记录下来,在上课时分享给小组成员(如表2)。

表2 好方法记录

比如,学生可利用偏旁帮助记忆,“酒”“洲”“济”与水有关,“符”“笼”皆为竹制,“制”“创”“切”都与刀有关。还有一些巧记方法,如“省”“县”“洲”都用来记录各种不同范围的地名,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初步识记生字词,并通过自己总结的识字方法和技巧速记其中的部分字词,课上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阶段

(一)课时1 朗读训练课

朗读教学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第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调动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理解。扎实的朗读训练是阅读的基础。

1.预习朗读

在进行本单元整合学习之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朗读本单元课文,并尝试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准备,在朗读课上进行课堂展示。

2.集中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最适合朗读训练的诗歌与段落,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又如,《纸的发明》第4自然段概括了蔡伦造纸的过程,《赵州桥》第3自然段如何表现了赵州桥之美,同时布置学生讨论完成任务问题三。

任务问题三:如何读好《古诗三首》里的七言绝句?

古诗教学强调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读、配乐自读等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划分七言绝句的节奏,并通过插图感受感情基调。

3.朗读展示

教师要依据一定评价标准,对朗读动听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二)课时2 字词积累课

字词积累课是着重于新课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课堂设计。侧重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

学生在预习阶段任务问题二中已经通过预习记录了自己的识字方法,如归类、巧记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识字,小组交流识字后,让部分小组进行识字方法展示。在识字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识字游戏、识字小测等,检验学生的小组自学成果。

2.归类书写

教师可用结构、偏旁、繁简程度归类汉字,进行书写训练和集中指导,在练写汉字之后针对学生的易错字进行纠误和再训练;在反馈学生的书写成果后,对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

3.词句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生词和课文中找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可以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积累背诵。

(三)课时3 精读表达课

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对单元的语文要素的掌握,对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究。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例如,《纸的发明》的每一段都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概括后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的表格;《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围绕着“赵州桥的美观”这个意思来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清楚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课后习题要求抄写,学生抄写感受后,教师可顺势设置小练笔,如任务问题四。

任务问题四:小练笔“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1.操场上可真热闹呀……有的……有的……还有的……

2.海里的珊瑚可真美丽啊……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任务问题五:谁来给外国小朋友介绍造纸术、赵州桥或者《清明上河图》?

根据《纸的发明》课后习题第一题和第一段中“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一关键句,教师尝试让学生介绍造纸术的改进过程和伟大贡献,组织学生交流:要让外国小朋友了解赵州桥,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教师要让学生尝试提取课文信息,并比赛充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教师抓住“名扬中外”这四个字,让学生说说《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结合课文插图和内容充当小讲解员,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活动结束后,教师给最“称职”的小讲解员或小导游颁发自制的荣誉证书。

新课标强调,学习情境的设置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任务问题四的活动内容直指单元语文要素。教师要让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巩固。任务问题五创建了真实的情景任务——“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此任务契合了单元的语文要素。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生活中语言运用的真实需求,有利于让学生在语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感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课时4 探究习作课

1.根据预习阶段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结合课本36页的活动提示,学生自由组成探究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确定小组共同目标——打算了解哪个传统节日,打算用什么方式了解——并进行详细分工。

2.小组课下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记录员借由表格记录信息(如表3),各小组派一位发言人进行总结发言,师生评议。

表3 小组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收集情况

3.小组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要求人人参与,相互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春节组可以展示自己写的春联、画的年画,表演年兽故事或介绍自己家的年夜饭;元宵节小组可以组织猜灯谜活动,对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和习俗进行介绍;端午节小组可以讲讲屈原的故事,说说怎么包粽子,也可以组织朗诵与节日相关的诗。

4.学生自由表达对节日的喜爱,并且通过表格(如表4)互评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予以荣誉奖励。

表4 小组活动成果评价

5.学生根据探究活动成果进行写作,写完之后小组内交换修改,提出建议。各小组推选优秀作品读给师生听。

学生在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后,根据自己收集和小组共享的资料,完成习作《中华传统节日》,可根据表5进行组内自评及互评。学生根据表格提出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习作,最后再上交教师评改。

表5 学生习作《中华传统节日》评价

(五)课时5 拓展阅读课

教学了描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三首》之后,教师可以拓展描写七夕节、中秋节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夕》、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如表6)。

表6 《古诗三首》教学拓展

学习了《赵州桥》,学生感受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桥面上栏板的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同样精妙地写出了桥梁美感的文章《卢沟桥上的狮子》(如表7),感受卢沟桥狮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并将两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师要让学生说说《卢沟桥上的狮子》是怎么围绕“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一意思将其写清楚的,进一步将拓展阅读课聚焦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

表7 《赵州桥》教学拓展

三、课后学习阶段

课后学习阶段以跨学科学习为主,指向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单元可以与数学、科学学科相结合,介绍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毕 和有趣的活字印刷术等。学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可以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鉴赏《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古代名画,说说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语文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使学生可以顺利读写这些学科的内容,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审美和情感体验。具体的学习任务应是熟悉这些学科的语言范式,重点仍在语文学习行为,以语文为中心体验其他学科的语文生活。[5]

四、总结

在“任务驱动”下,教师要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带着问题进行团队合作和探究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前三节课,教师多以任务和问题去引导学生,后两节课则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评价和协作,避免教师的过多干预。三下第三单元教师的整合设计旨在情境设置、实践活动、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并举,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赵州桥新课标课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