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下“岗课证三融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2023-10-25潘昭利
潘昭利
(广西工商技师学院,广西梧州 543100)
面对电商行业的竞争需求,电商人才又十分紧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和企业的真正需求不符。如何通过1+X证书制度将专业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1+X证书的认可度,增加学生参加培训和考证的积极性,让专业课程设置在满足学历教育的同时,尽可能也能满足符合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这是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相关背景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其中提到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推动更多职业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在2021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融合是一种有效途径。学校可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调研与比较筛选,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岗位需求实施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1+X证书试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构建新业态下“岗课证三融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使人才需求“供给侧”培养的杠杆作用更加凸显。[1-9]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且实际教学和企业需求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对接,这导致电子商务课程内容设置脱离了实际的运行轨道。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不协调,由于没有以当下的电商人才市场为导向,只按照现有的师资资源和以往的课程安排习惯进行课程安排。此外,很多时候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也会容易出现教学与实践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实战经验匮乏
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师往往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或其他专业教师转型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本身就缺乏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要去了解日新月异的电商平台规则和玩法,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多数显得有点应接不暇。此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电子商务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催生新营销模式和商业业态。现如今不断涌现的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在这些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下,也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实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实训设备设施不足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但由于各大电商平台都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每个学生都能如期进行实训相对困难。
在准入门槛较低的课程实训中,学生实训的开展较为容易实现,如网上开店、客户服务、网页美工等。但是在面对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完善的实训设备设施,则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如跨境电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开店运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学校层面则需要提供实训模拟软件让其得到真实的岗位实训。又如直播电商课程,若是没有相关的直播场地和设备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很难开展的。
(四)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多数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大多以签订合作协议、到企业开展参观活动为主,缺乏实质性合作活动,校企合作内涵有待提升。此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电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引领,因此这也导致育人成效不显著的问题。只有深入的校企合作,才能形成“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从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得到实战演练,又能从实战中反思,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
三、新业态下“岗课证三融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内涵设计
“三融合”是指“岗、证、课”的融合,“岗”是面向行业需求的工作岗位、“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是课程体系。其中,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与载体。职业院校通过“岗证课”三者融合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即面向行业需求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岗和证融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课程设置相融合(证和课融合)、面向行业需求的工作岗位和专业课程设置相融合(岗和课融合)。
(一)“岗”方面
职业院校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业态下电子商务行业的用人需求,对比与传统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的区别,掌握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岗位所需具备的相关技能和要求。职业院校还可通过企业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新业态下电商岗位的需求,总结关键工作岗位的名称和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调研企业对电商岗位的需求度,网络收集了130家企业调研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发现接近一半的企业最为紧缺的电商岗位人才为带货主播,37.14%的企业认为短视频运营人员为其公司的紧缺岗位,25.71%的企业则认为新媒体运营人员较为符合其公司发展的需要。另外,较受企业关注的人才为跨境电商人员和网店运营人员等。
图1 企业对电商岗位的需求度
(二)“证”方面
针对调研企业对相关电商证书的认可度,网络收集了130家企业调研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发现有37.14%的企业认为证书不重要,企业还是比较看中员工的实操技能,17.14%企业认为直播电商证书重要,11.43%企业认为新媒体运营证书重要,8.57%企业认为网店运营证书重要。
图2 企业对电商证书的认可度
笔者根据新业态下电子商务用人需求,通过调研报告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教育部颁发的第一至第四批446个1+X证书制度信息,确定与岗位相适应的电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工种,筛选得出适合新业态下电商企业需求和电商专业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下表1所示:
表1 新业态下企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1+X”直播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反映个体在直播电商平台围绕产品和服务交易开展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要求的证书。证书标准覆盖“直播前-直播中-直播后”全流程职业岗位内容,匹配电子商务行业新业态。
“1+X”新媒体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反映个体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内容,服务产品推广和营销策划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要求的证书。
“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网店为了完成经营目标,开展网店规划、网店装修、客户服务、搜索引擎推广、信息流推广、数据分析、商品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分析等岗位,根据业务需求,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监控、报表撰写、数据运营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数据综合分析和数据化运营创新等工作。
“1+X”农产品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反映农产品电商日常运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平台营销、农产品社交媒体营销策划、农产品直播和短视频营销等内容,具备的农产品电商运营知识与技术技能应用水平。
(三)“课”方面
根据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将相关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达到“岗证课”三融合。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促进电子商务专业融入产业的契机,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和考核内容引入人才培养方案。
1.优化课程教学标准
深入理解各证书职业技能认证内容和相关岗位技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要尽量兼顾行业标准、岗位标准。职业院校可将“1+X”认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将认证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可根据各证书职业技能认证内容以及典型职业活动的各个知识点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按照企业实际运营项目进行设置,面向关键工作和岗位来明确对在岗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并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中合理融入1+X证书制度,注重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化,优化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要积极进行教材变革,推进教学方法、课堂创新的有机结合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电子商务岗位技能需求,使用以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的岗课证三融通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四、新业态下“岗课证三融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电商教学提供良好环境
1.开展电商项目运营实战
职业院校可借助校企合作资源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实操运营企业的真实项目,将职业技能标准在真实企业项目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企业实习,提升培训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战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给学生提供技能和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战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项目实战。学生通过多形式的锻炼,由浅入深地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创新。
2.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实践环节
立足于教学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可根据“1+X”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等级的相关标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实践环节,如技能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企业实践等。职业院校可以采用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方式,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中设计的实训课程,为学生实训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建立“岗课证”的课程体系,为教学做正向指引
1.优化“岗课证”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证书培训、考核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职业院校把相关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无缝对接。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需参加对应等级证书鉴定。鉴定通过后,学生即获得了该课程的成绩和学分。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各岗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教学大纲
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教学大纲也是建立“岗课证”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这样能让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较好地反映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趋势,另外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保留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避免同类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电商专业实践教学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实训基础
促使形成专业建设集群效应,建成以电子商务、营销与策划为支撑的专业实验室。新建和完善专业实训室建设,购买相关软件,充实实训室功能。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如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实训室,电子商务云智慧实训室,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和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升级专业实训室硬件功能,使软件支撑和服务教学功能更趋合理化,升级实训功能,提升实训室建设成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实训基础。职业院校可以采用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对电子商务课程中所设计到的实训课程进行实践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实训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健全教师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加强电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选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规划与设计学校与企业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安排企业技术主管进学校教学,安排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工作,构建一支能适应职业院校特点,业务水平高、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建立基于证书制度的人才评价标准,实现评价全面化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评价体系,成立教学评价委员会,企业为主体评价方之一,和校方共同承担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师质量管理、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的环节的评价和监督。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到校开展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指导,并形成评价小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对现有的教学质量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充分考核学生在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
五、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业态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岗课证”的课程体系、完善电商专业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健全教师双师型队伍和建立基于证书制度的人才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相关标准相衔接,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并且对于培养适应电商新业态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标产业标准,推进课证融通,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需要、岗位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