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
2023-10-25葛美玲邢维维王凤娟张艳霞
□葛美玲,田 妍,李 梦,邢维维,王凤娟,张艳霞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国家战略。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开启了新奋斗的征程。在新征程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数字经济不断向农业农村渗透,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关于数字经济如何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较少,尤其是将研究对象空间范围局限在河北省的鲜有。因此,文章立足河北省实际情况,构建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 个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3 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数字经济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价值优势和瓶颈制约,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前瞻性,能够有效巩固河北省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 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陈玉和原伟鹏(2022)[1]、贾琰钦(2021)[2]的相关研究成果,参照数字经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耦合机理,本着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代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涵盖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 个子系统、12 个一级指标、30 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字经济系统从数字网络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3 个方面构建;脱贫攻坚系统从扶贫成果、基础保障、收入水平、公共服务4 个方面构建;乡村振兴系统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个方面构建。具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数据来源与综合评价测度模型
2.1 数据来源
数字经济系统原始数据来源于2016—2020 年《河北统计年鉴》,脱贫攻坚系统和乡村振兴系统原始数据来源于2016—2020 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方法补齐。有些二级指标的数据是由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能够较好地反映指标含义。
2.2 测度模型设定
熵权法是根据信息量大小进行权重计算,是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熵值越小,表明所涵盖的信息量越大,权重也越大;相反,熵值越大,表明所涵盖的信息量越小,权重也越小。由于熵权法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文章采用熵权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2.2.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方法有多种,如极差变换法、比例变换法、Z-score 标准化法、Log 标准化等。文章借鉴毛锦凰(2021)[3]、贾晋等(2018)[4]的做法,采用极差变换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1)构建原始数据矩阵。本研究共有30 个二级评价指标,涉及2016—2020 年的数据,故可以构建初始矩阵X=(xij)5×30,xij代表第i年第j个指标的数据。
2)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
2.2.2 确定指标权重
1)计算信息熵,见下式。
式中:j=1,2,…,30,表示有30 个二级指标。
2.2.3 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依据线性加权理论计算第i年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各子系统的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zij为初始指标xij标准化后的数值。
这栋房子有三层楼,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紧挨着厨房有个衣帽间被改装成了保姆的住房,没有窗户,里面放下一张单人床以后基本上就没地方了;二楼有三间卧室,分别住着罗瑞、罗丽和罗云夫妇;三楼的一间卧室是亭子间,有两扇小窗子和一面跟屋顶平行的玻璃,过去是罗素青的卧室和书房,她喜欢这里的安静和从屋顶倾泻下来的阳光。
2.3 测度结果分析
2.3.1 指标权重分析
文章运用公式(1)~(4)对选取的30 个二级指标的数据依次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信息熵,最后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结果见表1。
由表1 结果可知,指标权重较大的指标有电子商务销售额、村卫生室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城乡居民收入比,说明这4 个指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较大;指标权重较小的指标有光纤线路长度、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乡镇文化站、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表明这4 个指标对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较小。指标体系为有效提高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指明了方向。
2.3.2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运用式(5)得到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及综合指数,见表2。
表2 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统评价指数
横向来看,这5 年来,河北省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指数有4 年高于脱贫攻坚系统发展指数,脱贫攻坚系统发展指数均高于数字经济系统发展指数。纵向来看,2016—2020 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数字经济系统增长速度最快,由2016 年的0.014 增长到2020 年的0.199,增加了92.96%;乡村振兴系统增长速度最慢,由2016 年的0.052 增长到2020 年的0.331,增加了84.28%。整体来看,3 个子系统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即逐年增加,但是各系统每年的评价指数值都不高,说明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统发展能力不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耦合协调度分析
3.1 耦合协调模型
3.1.1 耦合度公式
“耦合”一词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是指2 个或者2 个以上的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现象。本研究设有复合系统,包括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个子系统,借鉴方传棣等(2019)[5]的耦合度模型,得到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 个系统耦合度计算公式。
3.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只是说明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反映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水平的高低。本研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判定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水平,公式如下。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3 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β1、β2、β3为待定系数,考虑到各系统的重要性,本研究令β1=β2=0.3,β3=0.4。
3.1.3 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
由以上分析过程可知,耦合协调度D的范围为(0,1),D值越大,说明协调性越好;反之,协调性越差。本研究参考陈玉和原伟鹏(2022)对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方法,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 个等级,具体划分类型见表3。
表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类型
3.2 结果分析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运用式(6)~(8)得出2016—2020 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4。从耦合协调度测度结果来看,这5 年来,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16 年耦合协调度是0.162,2020 年达到了0.516,提高了2.185 倍;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5 种类型的转变,由2016 年的严重失调转变为2020 年的勉强协调。说明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 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在增强,协调度在提高。但是,从数据来看,3 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和协调等级还处在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村振兴发展速度较慢影响到三者的耦合协调度,限制了协调等级的提升。
表4 河北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
4 数字经济赋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价值优势
4.1 数字产业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动力
随着数字产业化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智能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层面、经营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在农业生产层面,智慧农场将数字技术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环节,使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经营层面,数字产业化使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得以实现,缓解了城乡农产品销售不畅的窘境,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从而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2 产业数字化是驱动二者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
随着“5G+农业互联网”的推进,传统农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延伸,对乡村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带动农村电商、文旅产业、观光农业等多种产业在农村扎根,优化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说,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融合而成的农业数字化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农业生产者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可以了解市场上的农产品供需变化、价格波动等情况,适当调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二是网络直播等数字化活动带动农特产品网上销售,让农民享受到产业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5 数字经济视角下河北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
5.1 实施乡村数字人才振兴工程,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人才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数字人才振兴工程能够有效促进二者有效衔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加强乡村数字人才建设,不仅要就地取“才”,还要多方聚“才”。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从所辖区域的农业农村、学校、农业研发机构、基层党建等不同领域遴选农业领域技术人才,精准对接行政村,不定时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做好信息技术传输,提升农民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强化农民信息素养。二是挖掘乡村各类能工巧匠、技艺传承人,加强对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发挥能工巧匠的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发展土壤,吸引数字农业人才到乡村就业创业,将数字农业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四是与省内外农业大学有关专业合作,实行定向人才培养战略,学生学有所成后到农村服务,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效缓解了农村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2 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建设基础
2019 年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提出到2035 年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2022 年1 月,中央网信办等10 部门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等8 个方面的重点行动。由此可见,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发展建议如下。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本在乡村公路、乡村卫生室、乡村网络、乡村安全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健全道路、医疗、网络、饮水等公共服务保障,加快推动公路、医疗、水利等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脱贫成果监测及乡村振兴取得成效数据共享监管平台,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村镇进行农业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经验并进行宣传,带动其他村镇农民增产增收,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5.3 促进数字技术和传统农业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是促使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影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实现。鉴于河北省数字信息技术和农业融合不深的现状,建议如下。一是加大数字农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尽管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数字农业发展政策,但是还需要对相关政策继续进行完善以适应河北省的情况。二是逐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应用。在生产环节,借助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对土壤、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监测,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流通环节,建立智慧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运转效率;在销售环节,打破线下销售发展瓶颈,采用网络直播的营销模式销售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6 结束语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二者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二者的有效衔接,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与二者间的高度融合,能够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数字乡村的实现,推动乡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