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与研析

2023-10-25张春慧

山西农经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效益

□张春慧

(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耕地面积在全国位于前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但是,近些年内蒙古自治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耕地资源被污染和破坏,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供应产生一系列问题。文章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 个方面分析耕地利用情况,调研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良方案。

1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1.1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1 设计目标

为了保障研究顺利开展,客观科学地构建耕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至关重要。选取的评价指标要与评价要求及目的相符合,从多角度出发,针对动态评价有针对性选取综合性评价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率以及目标进行客观综合评价[1]。

1.1.2 设计原则

1)突出主导因素原则。耕地会对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耕地利用效益需要从经济、生态等多个角度出发,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2)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科学利用理论方法,保障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保证评价指标有一致口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全面精准的探讨与比较[2]。

3)综合系统分析原则。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会对耕地的综合效益评价值产生决定性影响,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现状的过程中,选取的指标要有针对性,同时在综合性指标筛选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大信息量的指标,保证研究探讨的全面性,使研究结果科学和全面。

1.2 耕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

耕地利用效益可以综合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但是无法单纯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全面体现三者的效益协调程度。要想全面分析三者的协调度,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对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当三者有着较高相似度时,相互之间的协调度也更高[3]。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利用效益针对性构建了度量模型,三大变量的协调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Cia、Cib、Cic分别表示第i个综合评估评价单元耕地的经济效益价值指数、社会效益价值指数、生态环境效益价值指数,Ci为第i个综合评估评价单元的耕地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与市场经济—农业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的均衡系数,当其与Cia、Cib、Cic相等时,Ci为最大效益平均值,耕地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与市场经济—农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经济协调均衡度最高值且相互间的效益也相对平衡,更加侧重协调任何一方经济效益均衡性,都会对总体效益协调均衡能力产生影响[4]。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市场经济、农业社会、自然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用了经济发展与协调相关度,公式如下。

式中:Di为第i和i个综合评估各子单元的子系统协调综合发展利用程度,Fi为第i和i个综合评估多元单元对耕地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评估指标。对Fi和Ci的函数范围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推算出Di的函数取的偏值系数为0~1.047。

1.3 耕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评价标准

协调性程度直接说明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程度。大多数学者基于2 个不同的变量来研究其协调程度,文章的研究对象是3 个不同变量之间的协调程度,协调性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计算可知,0≤Di≤1.047[5]。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和明确层次性原则计算结果,划分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协调程度。

1.4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综合分析

由图1~图4 可知,2013—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时序特征有着较高的吻合度,整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3 种曲线相比,生态效益曲线存在一定的趋势差异,生态效益曲线的发展态势呈W 型。分析可知,2013—2022 年的耕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土地生产力以及机械化水平等相关指标整体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在农林牧渔的增加值当中,农业增加值比重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

图1 2013—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数变化

在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均收入以及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都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劳动力转移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指标没有出现较大变动。主要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增长率较低和外来人口较少,使劳动力转移指数、人均耕地面积相对稳定,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由图2 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收入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相关指标都出现了显著增长。国家出台的相关惠农政策为各项指标增长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了耕地利用社会效益[6]。

图2 2013—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社会效益指数变化

通过公式计算可以获得耕地资源利用生态效益评价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资源利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整体发展趋势呈W型,见图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其他综合效益的评价趋势会对耕地资源利用生态效益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导致耕地资源利用生态效益出现波动性发展。在科技研发初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相对于生态效益而言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7]。在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推动粮食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药化肥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效益。

图3 2013—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数变化

由图4 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013—2022 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由102.00 发展到108.10。耕地利用效益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而实现了耕地种植的规模化发展[8],使该地区农业实现了经济可持续性增长。

图4 2013—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变化

2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因素

2.1 障碍度模型

为了更好地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资源,有效监测耕地利用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经济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对障碍度模型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通过障碍物强度Aj和偏离程度Vj2 个指标对障碍物因子进行判断。Vj偏离指数可以体现农业单项指标与农业综合指标之间的差异。Aj可以体现耕地经济效益指标与耕地障碍度之间的关联度,公式如下。

式中:Xj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Wj为第j项指标权重。

2.2 障碍度影响分析

影响我国耕地利用率的主要障碍性影响因素包括粮食单产、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相关指标。其中,社会效益准则层、经济效益准则层的指标较多,生态效益准则层的指标较少。我国目前在不断发展现代化高新技术,优化农业主体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减轻因为粮食产量增加而导致的土地负担过重等影响[9]。2017—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主要的障碍性因素是森林覆盖率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在农林牧渔增加值当中农业增加值的占比减弱等。主要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域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较为特殊,过度放牧使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但森林覆盖率提高会占用一定的耕地,对耕地利用率产生影响。农药化肥破坏了耕地营养平衡,会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土地出现严重的盐碱化现象,最终会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粮食产量产生影响,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产生阻碍[10]。针对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人均耕地面积的阻碍正在逐步降低,由此表明,在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施退耕还林,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发展。

3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农业生态基础保护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当前如何加强农业生态基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据相关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8 位,产量喜人,但由于近年来过度追求粮食产量,耕地开发过度、农药化肥施用量过大,导致土壤板结、土质变差、沙尘暴频发,退耕还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迫在眉睫。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基础保护主要从以下4 方面展开。

一是不断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建设,科学开发天然林,提高其利用率,同时避免对天然林的过度开发,减少商业性质开发。

二是加强对生命力顽强植株的培育,提高其成活率,减少草原沙漠化现象,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草原防风固沙项目建设,扩大草原区域,促进本地区草业经济发展。

四是对于草原过度开发区域,应开展退耕还林建设,有效减少商业开发,保护草原区域,促进本地区的生态基础建设[11]。

3.2 统筹推进轮作休耕模式

轮作休耕模式主要是通过在休耕草地上采用秸秆回收还田或焚烧种草的方式,实现休耕土壤再利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分解,减少因农药等物质对土壤的伤害,进一步增加土壤营养和有机物含量。同时,通过轮作休耕模式,增加了草料的产量,进一步缓解了内蒙古自治区畜牧草料资源匮乏的问题,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土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轮作休耕的实施,土壤资源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耕地的粮食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科学实施轮作休耕模式是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3 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必不可少。具体而言,主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规范、科学的农业气象监管服务中心,实施农业气象实时监管,保证农业气象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监测能够有效预警自然灾害,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因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加强对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监管农作物生长过程,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农作物减产。同时,通过影像资料留存,便于相关专家进一步研究,有效预防该问题再次发生[12]。通过建立、完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可以实时监管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情况,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3.4 持续推广无公害粮食种植方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推广,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式在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土地资源零污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如何不断创新发展无公害粮食种植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总而言之,因内蒙古自治区地域的特殊性,不断加强对天然无公害粮食种植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对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4 结束语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耕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以及障碍度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综合效益的相关因素。为了有效提高其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应不断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态基础保护工作,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实施轮作休耕模式,加强对无公害粮食种植技术的推广,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效益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庆祝关工委成立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