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匠心守初心赋能浙江“共富”之美

2023-10-25

浙江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共富香榧黄精

编者按:

2023年5月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四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选聘结果,浙江省19名林草乡土专家获聘,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林草乡土专家长期服务林业生产经营一线,是各级林业部门组织开展国土绿化美化、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富民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破解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浙江省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期特别策划介绍由浙江省林业局推荐入选的14位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以展示林草乡土专家积极参与林草科技推广转化活动,开展示范引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林草乡土专家俞巧仙]

俞巧仙,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森山”铁皮枫斗创始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巾帼创业明星、国家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浙江工匠、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浙江省林下经济协会铁皮石斛分会会长、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等。

科技创新,引领石斛产业发展。1997年,俞巧仙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铁皮石斛研究所——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此为森宇控股集团前身),投身于对铁皮石斛的研究和产业链建设。当时野生铁皮石斛已濒临灭绝,人工栽培面临繁殖难、种植难、品种单一三大难题。俞巧仙带领科研团队迎难而上,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森宇集团从率先攻克铁皮石斛种苗繁育难题、建立铁皮石斛人工制种技术和育种体系、育成系列品种,到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创建5种栽培模式,及至开发出覆盖食品、保健品、饮料、农产品、日化、护肤、酒类7大品类200余个品项,形成工业化生产,延长了铁皮石斛产业链。

俞巧仙从2001年即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创民营企业担当国家项目先河,制定铁皮石斛国家行业标准,并参与创建浙江院士之家,建立了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产业技术平台,使铁皮石斛产业从无到有、从零起步发展成百亿级别的大产业。

截至目前,森宇集团共承担了157项科研项目,其中有9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2022年获评金华市政府质量奖。

精准帮扶,带动周边林农致富。俞巧仙带领森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铁皮石斛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技术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根据农民掌握的技能在企业或者合作社中从事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或销售,此举带动了5.7万农民加入铁皮石斛产业。

2019年,森宇在丽水云和县石塘镇湖滨村建设的板栗林近野生铁皮石斛栽培基地被列入浙江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项目。项目验收报告显示,该基地的建设直接为湖滨村带来了460万元租金收入,基地每年用工量达3000多人次。

和谐共生,构建大健康生态体系。2018年,森宇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项目。其中,科研组针对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中的白绢病和冻害等“卡脖子”问题,通过环境调控、品种培育、内生真菌三条路径进行了有效防控,并突破铁皮石斛质量评价与调控关键技术,建立了铁皮石斛自然生长、不用肥料、不用农药、人种天养的近野生模式。

目前,以云和县云和湖畔近野生栽培基地生长的铁皮石斛为原材料研发的森山野养产品,经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科学数据分析,其药用价值已经完全媲美野生铁皮石斛。

随着林下经济的振兴发展,俞巧仙带领森宇探索实践复合经济种植模式,通过在云和等地推广的在板栗树上种植铁皮石斛,在林下套种黄精这种模式,不占良田、不需耕地、不争林地,既实现了林草和谐,又将“一棵树”的林下生态经济发挥到了极致,让农民的收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汪国武,余姚梁弄百果园农场场长、中共浙江省委“双带好党员”、宁波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议政库专家、余姚市劳动模范。

余姚梁弄是一块神圣的土地,也是一方英雄的土地,数以万计的热血儿女曾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曲寻求真理的感人乐章。如今,这块土地成了浙东地区“四季可赏花、四季可尝果”的“百果园”,水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左右,年产值上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这座万亩“百果园”的总农艺师就是全国林草乡土专家汪国武。

一把锄头,开启“园丁”生涯。20多年前,汪国武还是一名烧窑工,用攒下的钱租了40亩山地,一锄头一锄头把荒山开垦成果园,开启了“园丁”生涯。如同一个先知先觉的引领者,他总能先人一步,引进热门的水果品种,搭准农业转型的脉搏。而这背后,是他不知疲倦的奔波:不是“猫”在田间地头,就是“泡”在科研院所拜师学艺,或者游走在各个市场“打探行情”。到后来,60多种水果种植技术,汪国武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他把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乡亲。

精心选育,“梁弄红”问世。10年前,汪国武赴全国多地寻找樱桃新品种。经过精心繁育嫁接试验,最终从10多个试验品种中成功筛选出1个新品种,并把它命名为“梁弄红”。“跟本地现有樱桃品种相比,新品种果大皮厚,果实结在叶片底下,下雨时,叶片就像给果实撑了把伞,只有大雨时才会淋到。而本地樱桃品种挂果是在叶片上面,淋雨后太阳一晒,果实极易裂开。”汪国武说,“每公斤200元还供不应求。”可以说,梁弄的水果发展史,就是汪国武不断引入特色水果新品种的过程。高峰时,他一年引进水果新品种20多个。“国武说能种,我们就跟着种。”当地农户都这么说。

产业引领,老区换新颜。在汪国武的引领下,梁弄的水果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春夏有樱桃、蓝莓、桑葚、水蜜桃,秋冬有橘子、甜柿等小水果的产业布局。同时,百果园还种植了梅花、牡丹、紫藤花、荷花、石蒜等,真正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汪国武用汗水和智慧引領乡亲们将当地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小水果撬动大产业,让梁弄这个革命老区成为走上致富路的样板镇。

项永年,浙江梅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省级林业乡土专家,农民高级技师,丽水高级农作师,龙泉市食用菌协会理事。2015年2月起,项永年先后申请成功5个发明专利证书,2022年4月获得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二等奖。

初心不改三十载。1992年,项永年取得食用菌农民助理技师资格证,从此与灵芝结下不解之缘。2012年,在采集野生灵芝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野生灵芝菌丝提取移植到椴木发菌,然后培育到原始森林里自然生长,在野生的环境下,是不是能获得高品质的准野生灵芝?项永年开始在自家山林试种,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自然条件差,准野生灵芝试种连续三年均告失败。试种亏损后,项永年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复盘失败的原因,坚持筹借资金、购置设备、培育良种,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山泉水引入山林、引入试种基地。出芝时,他日夜守护,受尽蚊虫叮咬;高温时,他铺上枯树叶,防止水分流失。通过细致而精心的管理,准野生灵芝培育终获成功。

秉持匠心筑品质。在灵芝、灵芝孢子粉需求量急速增长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种植基地的迅速扩张和价格、品质的断崖式下跌等问题。为了追求效益,种植户普遍使用农药除虫保证产量,这导致灵芝、灵芝孢子粉农药残留超标。坚持初心的项永年开始思考如何让灵芝培育回归自然。从培育母种、原种、生产种到接种发菌,从挖山、整地、移栽到全程管理,项永年每天带领五六十人,起早摸黑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经过300多天的艰辛打拼,终于建成符合龙泉灵芝大会接待要求的准野生灵芝产业观光园,其中500多亩作为准野生灵芝及孢子粉生产基地,基地产品均通过有机认证。经过项永年悉心培育和精心管理,灵芝谷多次获得殊荣。2013—201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15年在北京环境与生活美丽乡村论坛被评为新农村建设杰出贡献奖,2016年11月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最美农场,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2018年3月荣获浙江省创新大奖企业,2019年12月项永年牌产品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称号,2020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林下经济协会理事单位,2021年被评为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产业融合助共富。项永年秉持匠心,不断提高灵芝、灵芝粉的品质。为了把森林生态资源利用最大化,更好地开展农林旅项目,带动周边经济,项永年开始打造林下经济食药用菌观光园,观光园中建成20米吊桥1座、4800多米游步道1条、丁字桥10座、小木屋3个,并安装监控及无线网。2018年承包山林面积达到2590亩,培育准野生灵芝基地500多亩。实现产业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营收达1200万余元。2015年,接待蕈菌学专家张树庭教授、李玉院士等专家领导;2016年9月中国第二届全国灵芝大会举办期间,项永年的灵芝谷被设为中国第二届灵芝大会重点参观基地。韩国、新西兰、英国、泰国等国家教授、博士以及专家来到灵芝谷参观,详细了解灵芝种植情况,对基地的生态准野生灵芝栽培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项永年林下经济食药用菌观光园被评为浙江省林下经济“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目前共接待各界人士、游客等5万多人次,并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3万余元。

何伟录,诸暨市赵家明乐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高级农艺师,被聘为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绍兴市樱桃产业联合会会长、绍兴市香榧产业联合会监事、绍兴市工匠、绍兴市五星级民间人才、绍兴市十佳合作经济人物、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及诸暨市供销总社特聘水果专家。

科技示范引领,带动村民将“闲资源”变“致富山”。2008年4月,何伟录当选为赵家镇花明泉村村主任和诸暨市15届党代表。上任后,他看到大片荒废的土地感到十分痛惜,于是带头流转承包种植了250亩香榧和樱桃。在他的鼓励和推动下,周边迅速形成了一个几千亩的香榧、樱桃大园区,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促进了当地香榧、樱桃产业的发展,何伟录也连续六年被评为赵家镇优秀党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交流、摸索,何伟录已熟练掌握香榧、樱桃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也解决了香榧不開花、不结果、不膨大等技术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林业,他在2022年成立了诸暨市共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博士团队签约共同创建绍兴市博士创新站,重点研究香榧采收后的生物学特性在产品的芳香、风味、营养组成等品质的形成及变化调控。同时,在基地推进林业数字化建设,完善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气象、土壤、环境、水质各类检测站,安装虫情测报系统和农场驾驶舱,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林业接轨,实现生产简工节本和高质高效。

组建服务团队,把“培训营”搬进“香榧林”,奔富动能看得见。2021年,何伟录组建了一支50人的香榧技术服务团队,将自己的香榧基地作为团队理论和实操培训的平台,待队员们熟练掌握香榧的栽培技术后,对香榧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帮扶,解决了农业企业技工荒、用工难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工再就业和增收问题。2021年团队服务香榧基地面积超2000亩,2022年达到了5000亩。同年,诸暨市共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绍兴市五星级香榧庄稼医院,何伟录作为主要专家医生,开展坐诊、巡诊、网诊、农资、农药、培训等一系列为民服务项目,解决了152位种植户在香榧栽培方面的疑难问题。何伟录利用省农民田间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在2022年应急应季培训200人次,荣获绍兴市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绍兴市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开展名师带高徒,通过传帮带一名硕士生和一名大学生,培养下一代林技接班人。

吕新旺,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全省林业科技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浙江省林学会林下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

坚守初衷、潜心研究。吕新旺自小偏爱在山里转悠,在人迹罕至的山间采摘野生中药材,长期观察中药材习性,尤其是对石斛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敏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小就爱巡山问药”。工作后,吕新旺义无反顾只身投入到铁皮石斛种植行业。2010年,吕新旺在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流转了一片山林,种植起了铁皮石斛,他在质疑声中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同年,他慢慢开始尝试阔叶林下野生崖壁种植模式,这在国内开创了先河。此后,在各方专家指导下,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他又解决了制约崖壁种植石斛质量和产量的瓶颈问题,坚守药材种植环节的道地性。现林下栽培铁皮石斛1000余亩,其中岩壁近野生栽培350余亩,年产近野生铁皮石斛1万余公斤。栽培方式采用公司专利产品淀粉胶将石斛固定在岩壁上,大大降低作业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准种植、还原道地。铁皮石斛多生长于气候条件优越的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及岩石缝隙之间。由于自然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野生铁皮石斛自然繁殖能力极低、生长缓慢、产量偏低,再加上遭受长期掠夺性采挖,野生资源严重枯竭。扎根于山林间对吕新旺而言是常态,他亲自带领当地农民在崖壁上栽植铁皮石斛,最大程度还原铁皮石斛的野生种植环境,追求中药材的道地性。围绕近野生铁皮石斛“选种、育苗、种植、管理、质量控制”,构建近野生铁皮石斛种植标准体系,实现岩壁近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2019年起,吕新旺主导岩壁近野生铁皮石斛标准化种植,最大化还原野生铁皮石斛品质,实现了低碳高品质生产。目前,吕新旺带领团队获得18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参与制订浙江省地方标准《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衢州市地方标准《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且已组织制订发布11项企业标准。2022年,其主导的浙江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岩壁近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省级标准化试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参与同年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山区26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试点》建设。

三产融合、带动共富。自公司创立至今,吕新旺一以贯之地坚持与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着力开展铁皮石斛产地与精深加工,探索出一条产品多元化发展之路。首创钱江源铁皮石斛7S质量管理模式,基地布局全面绿色防控,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产品质量规范。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及数字农业为一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点,有效促进本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推行“企业+农合联+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创新运用共同体理念。截至目前,通过此模式带动200余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户均增收逾2万元。公司推行创收共赢模式以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为愿景,从群体致富延伸至共同富裕,精准助力山区26县同步迈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着眼于延伸产业链,研发高附加值深加工药食同源产品。秉承“无标准不出品、无专利不出品、无检验不出品”的经营理念,致力追求卓越品质,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A级。“钱江源”铁皮石斛制品连续6年获国际森博会金奖,连续5年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其基地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浙江省道地药园示范基地等,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和ISO三体系认证。下一步,吕新旺将继续深耕铁皮石斛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铁皮石斛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打造石斛产业带动“富民强村”示范点。

崔顺法,浙江安吉人,2015年创办安吉孝丰崔氏家庭林场,该林场先后获省、市首批示范性家庭林场称号。从事林业生产经营多年,长期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团队合作,在笋竹丰产培育、林下食用菌栽培等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2000年当选为安吉县竹产业协会竹笋分会理事,2020年被授予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称号。

2000年崔顺法从专业学校毕业后,不忘初心、情系家乡,选择回乡创业,为家乡林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回乡创业,得一切从零开始,做什么、怎么做,是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崔顺法承包了一片毛竹山,但怎么样利用这大片的毛竹山林下空地,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对接下,崔顺法多次赴外地考察市场、学习取经,终于和食用菌菇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了毛竹林下套种食用菌的市场前景,他先后建立林下套种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食用菌示范基地共80亩,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从种源收集、育种、组培到工厂化育苗、大棚种植,他都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开创了安吉县林下食用菌栽培的先河。

在积极参与竹荪、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羊肚菌等林下仿野生栽培科研项目后,他熟练掌握了毛竹大径竹材培育、竹笋丰产培育、毛竹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等关键技术。在建设好自家示范基地之余,崔顺法积极做好安吉港口、景溪等6个村种植基地的现场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等现场技术指导,为这些村的增产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高度赞赏。2022年,在结合羊肚菌多年栽培试验的基础上,他提出黑网控温技术措施。2023年初羊肚菌出品率大大提高,突破了毛竹林仿野生栽培技术难题。他还积极配合县林业局开展农户、合作社等林业实用技术指导、交流和培训服務,利用自身的食用菌菇生产专业知识技能,为林下种植农户提供食用菌种苗服务和技术指导,为林下菌菇出谋划策,三年来累计现场技术指导及培训服务100余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经营林下菌菇产业的日益红火,为了解决菌菇销售难题,他还专门对接沪杭鲜销市场,牵头与笋制品企业合作开发大球盖菇即食产品。为当地的林下菌菇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他仍不满足现状。为了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目标,崔顺法决心一如既往地秉持“专注、用心、服务”的价值理念,继续从事林下菌菇培育、大棚种植、林下套种研发等工作,希望通过专业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安吉县林下菌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不遗余力。

林庆业,浙江永嘉县科兴林业种苗场总经理、高级农技师,为温州市中药材行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理事、政协第十一届永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永嘉县林学会理事、永嘉县金溪镇农合联副理事长。先后荣获永嘉县第三、四轮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永嘉县第九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温州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中药材产业专家,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全国林草乡土专家称号。

选育新品种,夯实产业根基。林庆业于1997年创办永嘉县科兴林业种苗场,建立栀子示范基地500多亩、采穗圃基地170多亩、苗木基地50多亩。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他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30余个栀子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通过不断地总结种植经验,了解不同品种的生长规律,选择采用优良的黄栀子株系进行选育,再经无性繁殖、提纯、复壮。林庆业主持完成《黄栀子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选育了省内第一个栀子新品种,通过浙江省林业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玉香”,并推广种植达1.5万亩。“玉香”系浙江省首个黄栀子高产新品种,其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和成果具有原始创新性。“玉香”使传统黄栀子产量从每亩600千克左右提高到1000千克,每亩产值可超万元,黄栀子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玉香”也是永嘉县继早香柚、乌牛早茶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名特优品种。《黄栀子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永嘉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在“十三五”期间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承担“浙产大宗特色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子课题“黄栀子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成功选育出新品种‘温栀1号’。“十四五”期间承担“浙江地方特色和多功能药材新品种选育”子课题“栀子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创新运作模式,带动林农增收。在温州市中药材行业协会牵头下,林庆业分别与浙江省佑利医药有限公司、温州大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签订栀子收购合同,有序推进栀子产业健康发展,发展订单林业,并成立永嘉县绿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周边农户订立收购合同,为农户种植栀子提供稳定的出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深挖加工技术,推进全链融合。为提高黄栀子产品的附加值,改变黄栀子单一的加工传统,降低栀子种植的市场风险,林庆业先后请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黄建南、王志远教授和中国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王立博士等前来考察,对黄栀子在做茶、榨油、提取食用色素等方面开展初步研究。种苗场与浙江星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黄栀子系列产品,已成功开发出栀子籽油、栀子茶、栀子浓缩茶、栀子花精油等系列产品,栀子籽油产品标准已通过省内外食用油专家组审定。此外,他把作为药材出售的初级产品栀子,向作为食材深加工开发转变,降低栀子种植的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领衔研发的栀子油荣获2023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杭州站)金奖。科兴林业种苗场先后被评为永嘉县科普示范基地、永嘉县农业龙头企业、永嘉县扶贫龙头企业、永嘉县农业科技企业、温州市农技推广示范单位、温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

裘忠灿,杭州鼎金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会理事。先后荣获浙江省林业科技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省首批“新农匠”等荣誉。所在的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全国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示范性家庭林场等荣誉。

积极探索,设施化栽培开先河。裘忠灿是萧山首个大棚杨梅的“探路者”,2017年,他开始构思建造杨梅大棚,先后赶赴省内外多个杨梅产地考察学习;率先探索建造山体坡面智能化大棚课题,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后,于2021年底终于建成大棚;2022年,15亩杨梅树住进了“水晶屋”,并启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作为浙江省首个山体坡面智能化杨梅温控避雨连栋梯形大棚,裘忠灿对该大棚内种植的杨梅在树冠改造、整枝、修剪、绿色防控、控梢、授粉、控果、控产、完熟采收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和优化提升,使杨梅提前约20天可采摘,以达提质、增量、增效。针对杨梅种植技术,裘忠灿摸索总结出了杨梅在不同季节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春、夏季,果园内要养草,以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果园小气候;在秋季,每株杨梅应施入饼肥5—10千克,施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在冬季则把清除的杂草覆盖树盘,起到保温、保湿、松土的作用,破解了杨梅的“大小年”产量问题。同时还积极应用和推广果园白蚁防治技术、果蝇诱捕器诱杀果蝇以及果园挂设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使杨梅基地达到绿色、节本、质优、增效的效果,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潜心研究,良种化应用显成效。2008年,裘忠灿成立杭州鼎金果品专业合作社,初期总经营面积310亩,是一家发展山地果业和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社。10多年来,合作社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指导下,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综合效益显著。裘忠灿通过对杨梅变异品种生长过程详细记录,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使杨梅新品种选育列入浙江省“十三五”计划农业新品种重大科技专项,并在2019年1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植物新品种——早鲜。此后,裘忠灿承担参与2022—2024年浙江省果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杨梅新品种“早鲜”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23年又承担浙江省“十四五”计划农业新品种重大科技专项推广任务。裘忠灿深入实施“一亩山万元钱”行动,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开始在其经营的杨梅林下套种三叶青,探索林下经济栽培技术,实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生产模式。10年来,发表论文4篇,获国家专利2件。2023年又申请专利5件。

示范带动,品牌化推广助增收。正是因为有这份专注与热爱,在2023年长三角首届精品杨梅推介会上,合作社的大棚种植迟色杨梅获得金奖。裘忠灿利用自身技术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技术推广,近年来通过“乡土专家”师傅带徒传授项目的技术实施,联结林农105户、面积1万多亩,帮助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和山地果业,以提高林农专业技能,促进林农增产增收,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领头雁。

沈勇从事杜鹃花行业近30年,从一个业余爱好者成为中国杜鹃栽培大师,先后创建了魏塘杜鹃园、嘉善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善鹃园艺有限公司。其杜鹃盆景与盆花生产规模及培育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选育了一大批杜鹃新品种。他是嘉善农创人的杰出代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是中国杜鹃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沈勇与杜鹃花的缘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初二十出头的他会花一个月工资邮购一株杜鹃小苗进行栽培研究,也会花费一年的工资买一本盆景大师的专著。为了种杜鹃,他把婚房从黄金楼层三楼换到了顶楼。1997年,他更是放弃了高薪、安稳的工作,毅然下海,創办了嘉善县魏塘杜鹃盆景园。

1998年4月20日的清晨是难忘的。那天沈勇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花园,发现其中一盆嘉善传统品种“红珊瑚”居然开出了一簇粉红中带红条的花朵。经验告诉他,芽变出现了。芽变是获得优良珍稀品种的一种天然途径,出现概率极低。那一年,杜鹃园用芽变枝条嫁接了三株。第二年,三株全部开出了粉红中带红条的花朵,并连续三年保持了品种的稳定性。可遇不可求的芽变,在2011年4月16日再次出现在杜鹃园——“粉珊瑚”开出了一簇5朵花色纯白而主瓣带绿色斑点的花。这次,沈勇成功分离嫁接了4株独立的“白珊瑚”植株。杜鹃园成立至今共培育出了60个优秀的春鹃(东鹃)芽变品种,杜鹃花芽变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梁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中选育出的“粉珊瑚”与“白珊瑚”还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源于坚持不懈的付出。杜鹃花自然开花是在4月,为了让杜鹃花走上年宵花的市场,寒冬腊月,沈勇常常在花棚待到凌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加温催花技术和花期调控技术,成功让杜鹃花开花的时间扩展到9月至次年6月,甚至在气温较低的1—3月可以实现指定某一天开花的自由。杜鹃花“加温催花”技术、杜鹃花春秋二季扦插技术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奖,花卉大棚加温系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沈勇在杜鹃盆景上的造诣也可圈可点。其造型杜鹃盆景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花博会、2023上海(国际)花展等众多高级别展会中屡屡获奖。平时,沈勇的家人、朋友都会称呼他为“花痴”,因为沈勇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杜鹃栽培上。在杜鹃园,有一盆树龄140多年的老桩杜鹃盆景“笔止”至今枝繁叶茂。1997年沈勇初见这盆盆景时,它树势衰颓、叶稀色黄。为挽回树势,沈勇采取一系列复壮措施,前后历经四年精心培育终于使其恢复强健。之后除了常规修剪,每隔四五年进行一次重度修剪和翻盆换土,并作休花一年。如此精心呵护已有二十多年,这盆百年“笔止”一直保持了强健的树势。

近年来,嘉善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注重产学研合作,与上海植物园、浙江农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沈勇的带领下,杜鹃花产业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农民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技术,还有很多农业青年技术人才也成长起来,和沈勇一样,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同时,沈勇也与同行企业、科研院所等共享品种资源、关键技术以及其他科研成果,对全国杜鹃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吴伟茂,浙江天台坤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帝贶公元亨堂第七代传人,也是天台县政协委员、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台州市农技标兵、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精传统加工技艺)传承人。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天台山“弥山药草,满谷丹材”,养生之药名闻遐迩,黄精便是其中难得的养生至宝之一。在祖辈的影响下,吴伟茂开始接触黄精。选种、基地、生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2012年成立公司以来,吴伟茂一直在泳溪乡自家坑村旁潜心研究黄精,包括黄精品种对比、种植、管理、九蒸九晒加工技艺。他翻阅书籍、查找网络、咨询专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原因,最终摸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路子——将中医健身益寿理论和现代医学养生理念结合起来,以此理论来指导黄精产业发展。

选育良种、精心栽培。历经十二年,经过无数次对比试验,吴伟茂成功选育出“天黄一号”黄精。在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专家的指导下,吴伟茂深入调查天台及周边地区黄精野生资源驯化;全面了解研究天台黄精植株形态特征;科学研究和试验天台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通过不同来源地区黄精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获得优质黄精。经多年的文本研究和数据分析,明确了天台黄精的物候期。他全面掌握種子育苗、根茎育苗、移栽方法、种植密度对比、除草、遮阳、施肥等种植和管理技术,并建立了天台黄精繁育体系和栽培技术规范。黄精品种的成功选育,为天台县发展黄精种植基地打下基础,让广大黄精种植户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发展,少走弯路。现在,吴伟茂采用林下种植模式,已经发展黄精种植基地600亩。

传承技艺、助农增收。“帝贶公元亨堂”是天台当地的老堂号,可以追溯到200年前的清嘉庆年间。2012年,父亲将吴伟茂领进门,成为第七代传人。吴伟茂认真学习、钻研,黄精“九蒸干”技艺日益成熟。2020年,“黄精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22年,吴伟茂被评定为“第八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帝贶公元亨堂”入选首批“台州老字号”名单。

吴伟茂稳步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还以共同富裕为己任,为村民增收致富出力。黄精产业为周边村庄20余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并帮助增收;此外,无偿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带领周边村庄的32户村民种植黄精60亩;吴伟茂还开展黄精传统加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传承工作,每年有上百位市民参与黄精传统加工技艺的体验和学习,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影响力。2022年12月黄精基地被评定为市级“共富工坊”。

吴伟茂率先开展黄精品种选育、规模化发展黄精基地、开展黄精九蒸九晒传统加工技艺研究,并与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开发黄精系列产品、挖掘黄精文化。公司先后荣获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单位、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其黄精产品多次获义乌国际森博会金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等荣誉。

何浙华,浙江省山核桃协会副会长、淳安县山核桃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乡土专家、浙江省林业产业先进工作者、淳安县五星级乡土人才。

子承父志,世代相传。何浙华来自淳北千亩田脚下的瑶山乡何家村,宗族世代以造茶油为耀,代代相传,已是第五十六代传人。何浙华不忘祖训,潜心钻研油茶技艺。自2008年开始,创办瑶记品牌,流转建立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林业基地5269亩,其中规模流转土地1387亩,建立“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土地3882亩。他践行“百年瑶记   匠心传承”的核心价值观,探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山核桃产业,投资3000万元用于山核桃等生态农业产业开发。先后建立无公害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2500亩,培训科技示范户100户、公司联农户300户,形成年加工500吨山核桃干果及附属产品生产能力,辐射带动了瑶山乡30%以上的农户增收致富,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精深加工,健全链条。何浙华始终保持创新思想,在推出“瑶记”山核桃之余,又实施油茶、山核桃精深加工战略,推出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产品,进军高端保健食品领域。他引进国内领先达到欧盟标准的集压榨、精炼、灌装为一体的山茶油自动化流水线和山核桃全自动化精深加工设备。通过科技创新,使企业在同行业、同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先后获得“浙江省林业重点企业”“杭州市科技型企业”“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瑶记”山茶油、山核桃等产品,已连续十二年在中国国际森林博览会和浙江省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优质奖”20余个,入选杭州市“优质农产品推荐目录”“浙江省263共富农产品目录”,获得“浙江好粮油”等荣誉称号。

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何浙华围绕木本油料一产培育、二产加工等方面,积极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攻克技术难题。主持参与实施“领雁计划”《新型优质森林食物资源挖掘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等省重点科技项目及《高山红花山茶籽油产业化示范》等省级重大科研项目2项,《瑶记山茶籽低温冷榨技术研究》等市级科技项目6项。其中他主持的低温冷榨山茶油关键技术加工和山核桃林下套多花黄精生态栽培2个市级科技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获得省科技兴林奖2项。何浙华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8篇,研究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研发出“冷榨山茶油”“护肤按摩油”“有机压榨辅食核桃油”“开口香榧”等新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下一步,何浙华将立足千岛湖“好生态、好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技术合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木本油料产业示范,促进木本油料发展,带动周边林农共同富裕。

任祥,绍兴中禾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民革绍兴市柯桥区基层委委员、民革柯桥区一支部主委、柯桥区政协常委,全国林草乡土专家、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绍兴市乡村振兴“领雁人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绍兴市十大海归创业杰出青年。

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创新发展的实干家。任祥留学日本时,接触到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归国后看到绍兴南部山区的竹材加工工艺较为落后,竹签、竹筷等竹产品附加值低,竹制品销路狭窄,竹资源大量闲置,他深感痛惜,于是决心全力投入家乡竹产业创新发展。在任祥的带领下,绍兴中禾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浙江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林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进行技术革新,致力于全球领先的新型竹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十年磨一剑,任祥引领公司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重组竹材、重组竹材家具板、重组竹材工业地板生产线,其产品远销海内外。公司现已成为国家户外重组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起单位、重组材国家创新联盟发起单位、建筑用竹质结构材示范应用企业、竹质结构材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材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中国木材保护协会竹质建材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竹产业协会理事单位等。

以参政履职展现作为的笃行人。作为民革党员、政协常委和农业企业家,任祥对“三农”问题尤为关切,紧盯柯桥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调研,成果斐然。他立足主业,连续多年撰写提交关于推进柯桥区竹产业发展的提案,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里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成立强村公司、组建共富联盟,成效十分显著。他关心乡村旅游发展,向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加强文旅融合   推進美丽经济发展》的提案,在开幕大会上作口头发言,并得到区领导批示。他的履职脚步从未停歇,被多次评为年度政协工作先进个人。

以服务社会诠释责任的奉献者。民革党员、政协委员、企业家、侨商、农创客……无论是何种身份,任祥都不忘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长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的扶贫捐款、结对助学,他从不落下。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国内医疗用品生产商、海外渠道采购口罩,并将口罩及其他后勤保障物资送到各村、社区、高速卡口的防疫人员手中,被民革浙江省委会评为抗疫先进个人;他为平水镇合心村出资建设村民文化礼堂,助力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他每年举办绿色登山节,积极推动南部山区文旅事业发展;他多次组织参加向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工作者送清凉活动……这些不可胜数的善举大爱赢得了周围人的交口称赞,然而对他来说却“都是小事”。任祥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有他热衷的竹产业,他将继续深耕在这片山林间,像竹子一样坚韧执着、谦虚正直、无私奉献,用竹子和汗水铺筑更加美好的乡村共富路。

徐胡德,浙江省遂昌远志黄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浙江省农民高级技师、浙江省林下经济协会理事、丽水市中草药产业协会副会长、丽水市林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结缘林下珍品,播植共富希望。徐胡德“闯荡江湖”的经历丰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德叔”。2013年,徐胡德到遂昌县高坪乡偶然发现当地有人收购一种叫“黄精”的中药材,引起他强烈的兴趣,深入了解后让他感觉到黄精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当地出台一系列鼓励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政策引导下,徐胡德决定投身黄精中药材的开发事业,租赁了村民10余亩农田,承包了50余亩竹林,播下了“黄精”的希望,开启黄精林下生态栽培之路。

潜心研发技术,探索黄精栽培加工。黄精种植之初,没有种苗,徐胡德就到山上采挖野生的种苗,没有技术就到处学习。根据黄精生长需要遮阴的习性,他试验了利用竹林下和苗木基地林下种植黄精的技术。在大田种植时则采用搭架遮阴的方式,在黄精地里套种苦瓜、玉米等农作物,立体种植解决了遮阴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多年来,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多花黄精栽培、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制品开发等研究,先后实施了丽水市林科院“黄精在毛竹林下容器栽培技术研究”、浙江农林大学“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示范”、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黄精营养酒开发”等项目。经过9年的实践探索,徐胡德已基本掌握黄精种苗繁育、黄精生态栽培、成品初加工技术,其“九蒸九晒”的黄精制品,成为遂昌县林下生态精品农产品之一,2019—2022年“大柘德叔”牌黄精连续四届获得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2022年公司产品获得“丽水山耕认证证书”。多花黄精一茎多苗的繁育方法、篓筐立体式悬挂套袋栽培方法、立体式培育装置等已申请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开创共富大道,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在徐胡德的带领下,村里陆续有农户也跟着种植起了黄精。为了更好地带领乡亲开发黄精产业,寻求致富新途径,2014年3月,徐胡德牵头成立了遂昌新程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边试验,边扩大种植规模的方式;2020年,牵头成立遂昌远志黄精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开发模式,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截至目前,公司带动当地发展林下黄精基地500亩、多花黄精种苗基地20亩,年产值58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创收致富。公司黄精产业开发技术走在全省前列,各地企业、种植大户慕名前来学习、寻求合作。目前已与丽水、温州、衢州等地的多个企业达成了林下黄精产业开发合作协议,合作基地面积达5000余亩。如今,徐胡德不再是人们眼中那个四处游荡的“德叔”,他已成为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张军进,林业工程师、东阳市会稽山西垣香榧专业合作社社长、东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理事长、东阳市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金华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金华市农口系统行业青年标兵、金华市十大农村优秀青年、东阳市十大优秀创业创新青年、东阳市十佳乡土人才。

提升科技水平,保障香榧生产。张军进从事林业工作多年,具备较丰富的香榧基地经营管理与香榧产品加工经验。他先后参与了香榧人工授粉、成林丰产、稳定配套技术、香榧规模化造林配套技术、香榧无公害栽培技术、香榧果实采后的烯酸过氧化发生调控技术研究和应用等研究课题,解决了香榧栽培中造林难、成活率低、结实迟、投产期长等技术难题,使香榧造林成活率从不到40%提高到95%以上,使香榧结实由原来的20年左右提早到了嫁接后的2—4年见果、10年后投产,为香榧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他每年组织社员参加各类香榧栽培、加工培训班,提高了社员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提质增收效果显著,为推动东阳全市香榧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热心提供服务,带动村民共富。张军进对党忠诚,严以律己,学思践悟,时刻不忘带领村民共同富裕。2003年,张军进承租了虎鹿镇西垣村500多亩荒山种植香榧。立足自身专业技术特长,2005年11月,他创办了东阳市会稽山西垣香榧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合作社以香榧生产销售大户为骨干、农户社员为主体,集香榧种植、开发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经济实体,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为原则,通过制定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发展规划,建立了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实行规范运作。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现有从业人员120余人,香榧基地种植面积1000余亩,带动了香榧产品加工、销售及香榧农家乐等森林康养、休闲旅游业的发展,2022年销售香榧、花生等干果达100余吨,增加了社员收入,社员的综合收益达12万元/户,使香榧变成了真正的“致富树”,促进了山区林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经济良性循环。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林业示范性合作社”“金华市二星级专业合作社”“东阳市示范性合作社”“东阳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商标金品牌。东阳市会稽山西垣香榧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直播来销售香榧,逐步搭建了新媒体农产品销售平台,效益明显。同时,积极参加森博会、农博会、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以及相关品鉴会、康养节、推荐会等展会宣传东阳香榧,擦亮“东阳香榧”地理证明商标名片。合作社注册的“榧老大”商标,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香榧协会推荐品牌。下一步将持续发展香榧基地,努力服务村民,带动提升周边香榧的生产水平,指导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富香榧黄精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以更强合力奋进共同富裕之路余杭发布“余上富美”共富工坊扶持政策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香榧驱虫述古今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