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司再造三部曲
2023-10-24保罗·切尔维尼加布里埃莱·罗萨尼
保罗·切尔维尼 加布里埃莱·罗萨尼
外部市场充满活力,许多公司的内部运营模式却陷入僵化,两者的反差日渐扩大,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从外部环境来看,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各种需求,正被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种种趋势快速重塑,这就要求公司在运营上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但从内部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运营模式仍然是基于几十年前的管理方法,依赖层级管理和严格控制。
谷歌(Google)和奈飞(Netflix)等数字原生企业跳出了这样一种普遍的管理现实。由于没有采用传统结构,它们能够以更加敏捷的方式自我组织,完全契合如今的动态环境。
传统公司所面临的诱惑,是去照搬这些数字化赢家的运营模式。例如,在荷兰商业银行(ING Bank)发起敏捷转型时,公司高管们曾造访过声田公司(Spotify),并对其“部落制”组织模式痴迷不已。但如果真要在ING这样的大公司推行声田模式,事实证明将会遇到很多挑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复杂问题——比如说,需要一个层级一个层级地去处理企业的各种规则和程序、行业法规和深层的文化规范问题。
在我们的咨询经验中,曾看到过不少传统公司尝试从传统走向敏捷,最终成败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拥有强大传统模式的公司,无法简单沿用谷歌、奈飞或声田的自我组织方式,因为后面这些公司没有历史包袱。老牌公司的确会受传统束缚,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老牌公司的历史不应被漠视:在实现运营模式现代化方面,它们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既然照搬数字原生企业的做法不可取,传统公司又该如何自我重塑,从而跟上如今的动态环境变化?
再造循环
以唐纳德·萨尔(Donald Sull)和凯瑟琳·艾森哈特(Kathleen M. Eisenhardt)关于复杂世界简单规则的开创性研究*为起点,运用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米凯莱·扎尼尼(Michele Zanini)的去科层化思想**,并结合我们自己关于判断与信任的研究,我们设计出一个循环框架,可以帮助大型成熟公司實现传统模式的现代化。这个框架——我们称之为“再造循环”(Reinvention Circle)——由三大核心要素组成:简化政策、下放权力和相互信任。
其背后的逻辑是:政策的简化,可以赋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在这种新的边界内和新的指导原则下,员工得以在其所处层级做出优质决策。为此,管理者必须创造各种条件支持合作伙伴的工作,包括扮演教练的角色,提供正确的数据与合适的工具,并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一旦相互间的信任增进,进一步简化规则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从金融服务到能源再到工业品等各个行业,有许多例子表明,传统公司正在依照再造循环的基本原则,尝试建立新的运营模式。可以看看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的例子。Enel成立于60年前。目前,它正在对其传统模式进行深刻变革,同时也在推动能源转型,朝着电气化方向迈进,为所有人实现更加美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该公司的人力资源和组织负责人圭多·斯特拉塔(Guido Stratta)着手再造了公司的管理风格和文化,将其转向他口中的“友善领导”(kind leadership)。这项再造改变了科层式的指挥控制模式,走向一种基于相互信任的赋能式、激励式且有明确目标的模式,从而创造出让人们能够绽放激情与才智的环境。作为这次再造的一项内容,Enel改造了运营模式的若干组成部分,尤其是公司在不同领域的传统流程、政策和规程:从投资审批和业务开发,到招聘和入职流程,再到差旅政策和采购。
根据再造循环原则,Enel的第一步工作是确立简化的规则:为数千名员工划定决策的边界条件、阈值和指导原则,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去根据自主判断做出决策。例如,集团的差旅政策被大大简化,只对差旅总成本设定一个上限,而没有给单个项目设限。七种需要报批的情况也被取消了。
如今,员工可以自行判断哪种解决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否确有必要飞一趟,还是说,出于健康和环保的考虑,可以远程开一个会?管理者的角色也从审批授权转向了背景设定。类似的逻辑同样适用于招聘过程,允许人们跳过一些步骤,以便更灵活地应对紧迫需求。若非如此,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
再来看另外一个行业:有一家工业品公司应用这一框架打破了研发流程的层级管理方式(称为“阶段-关口”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之前,公司的创新开发流程涉及100多个步骤,还有一本精细入微的手册详加说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做法,这家公司开始允许灵活处理和自主决策,并且制定了一些指导方针,允许员工自行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省略哪些步骤。
如今,这些步骤只被看成是员工可以从中做选择的一个参考,用来帮助判断哪些任务并非必要,哪些任务可以取消。高管们则更多扮演着顾问班子的角色,而官方指导委员会的数量也被削减,给非正式性留出了更大空间。
决策和数据素养
这些例子说明,为实现及时决策,必须把简化政策作为一个必要前提。判断力和信任同样也是关键所在。如果员工不再受一系列限制性规则的约束,他们就需要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为了在基层做好决策,员工必须能够访问信息和数据,并且知道如何对其加以分析处理。
让员工登录系统、访问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做到,但是,要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如果员工只是有数据访问权限,却不知道如何利用系统以及运用数据提出见解,那还远远不够。因此,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必须成为每一个组织内部普遍具备的能力。换句话说,所有员工都要具备独立分析相关数据的能力。
英国跨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就是一家致力于提高数据素养的公司,该公司近期设立了一所数据学院(Data Academy),以期提高95,000名员工的数据素养。学院的培训课程围绕三类不同的数据素养角色安排:“专家”(数据和分析专业人士)、“用户”(大多数人,他们需要使用数据和工具帮助完成日常任务)和内部“消费者”(如经理,他们传统上要对业务指标负责)。
初步证据表明,这些做法正在取得成效:自2021年6月数据学院平台推出以来,在葛兰素史克的10万名员工中,已有2万人对其内容进行了互动式学习。
下放决策权也意味着允许存在例外,知道为何在特定情况下不必拘泥于规则,或者应该根据情况做出调整。(当然,虽然规则允许例外,在系统中还是有必要对其做出有据可查、公开透明的标记)瑞典商业银行(Handelsbanken)和美国友联银行(Affinity Bank)都采取了在各地分行实行自主决策的开创性做法。
领导者的新角色
决策权下放要求领导者扮演一种新角色。他们需要创造条件(各种工具、数据和系统、技能等)去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完成任务。他们必须当好参谋,提供辅导,消除障碍,而不是监控任务的执行。
要實现领导风格的这种转变并非易事。对于领导者来说,建立和维持信任可能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往往不得不放下与传统管理相关的许多信念和做法。试想一位领导者经常推翻下属决定但又不给合理解释,这种行为与基于信任的流程不相匹配,因为它会削弱员工在明确的指导原则范围内自主决策的能力。这样就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灰心丧气,削弱他们的贡献意愿。为了避开这个陷阱,对于自己承诺要开始做或不再做的事情,领导者需要明确提出具体且可操作的行动清单。例如,在Enel,我们设计了一个“信任行为指数”,用于衡量每位管理者在几个大类上的信任水平,如个人弱点、可靠性和同理心。我们用这个指数最先对人力资源主管做了测试(因为他们对于行为改变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中找到了提高信任水平面临的差距和机会。
变革三阶段
大型成熟公司的运营模式包含许多流程、规程和管理方式。显然,变革不会一蹴而就。根据Enel公司圭多·斯特拉塔的说法,“这种转变需要你在转型过程中同时赢得员工和领导者的心和脑”。在这方面,不存在自上而下设计的“一刀切式”解决方案。这是一次不断学习的尝试,每家公司都要从中寻找并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模式。所以最好从一些小的尝试开始。我们建议分三个阶段推进。
测试阶段 选择少数几个流程入手;让真实用户参与其中;找出现有流程中的关键决策点;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应用一整套新的决策和控制模式;起草新流程的“1.0版”。同时,确保领导者的行为尽量着眼于建立信任,并且为员工创造理想氛围、提供支持工具。
学习阶段 在公司内部小范围(某个业务部门或某国子公司)进行测试;用明确的KPI(包括行为指标)衡量结果;将学习所得汇总成一个工具包,其中要有公司的具体例子,可以用作内部参考案例,在公司的其他地方共享。
推广阶段 在其他流程和规程中推广这种做法,开展方法培训,分享经验,建立实践社区。
传统模式迫切需要再造。有三个要素是关键:简化政策、下放权力,以及相互信任。对于高效解决方案而言,这三个要素都必不可少:简化的政策释放出自主性,为了让这种自由和自主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就需要下放决策权,而信任则确保了领导者对其团队的支持。
来自传统行业的先行者证明,老牌公司并不一定要照搬奈飞或声田的做法。相反,它们应该找到自己的路,去实现运营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
翻译:徐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