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例研究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3-10-24张敏

中国教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青年教师

张敏

【摘 要】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校青年教师课例研究的校本实践,总结了组建研究团队、确定研究主题、合作设计教案、开发观察工具、观摩研究课例、组织课后研讨、总结梳理经验7个环节,破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难题,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关键词】青年教师 课例研究 课例观摩 观察工具

课例研究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群体为研究主体,通过聚焦一堂课,研究课堂教学实例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多次授课与反思改进,使得课堂质量得以提升的教研活动。它是一个向前推进并循环往复的过程。多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的思路,总结了组建研究团队、确定研究主题、合作设计教案、开发观察工具、观摩研究课例、组织课后研讨、总结梳理经验的课例研究模式,让青年教师在“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实力。

一、组建研究团队

课例研究团队的组成,一般都以学科来划分。学校以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为同一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包括学科教师、年级分管领导和部分指导专家。在研究团队的建设中,学校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重视和培养团队核心人物的学术领导力,二是努力提升各研究团队的凝聚力,三是积极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思考力,为课例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了让青年教师保持对教育教学的初心,学校通过组建课例研究团队,以唤醒青年教师的专业自觉,将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人的生命整体发展中去考量,尊重青年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成长和自我完整的权利。因此,我们将这个青年教师研究团队的理念提炼为平等、民主、开放、实践。

青年教师的成长植根于课堂。开展课例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行为,是实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课例研究中,青年教师主要以“反思性实践”为主要方式,通过行动跟进完善自身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促使教师将反思成果内化,进而获得专业技能和实践智慧的提升。

二、确定研究主题

1. 在问题中发现研究主题

一个好的研究主题是保证课例研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通常来源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比之下,青年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普遍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更不善于提炼研究主题。因此,学校组建研究团队、互帮互助、共同研讨,将发现的问题变为研究主题,并在主题选择中要求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教学中的重点;二是关注教学中的难点;三是关注研究中的热点。在提炼主题时要求抓住三个特点:表述准确、主题突出和语言精练。例如,2023年,学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教學活动化视域下的主题式课例研究”,这一主题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课堂现状。

2. 在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

学校确定了“两手抓”的策略,即一手抓理论,一手抓课例,让课例得到理论支撑,让理论在课例中得到实践和验证。为了促进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结合研究主题,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让他们在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规划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各种理论书籍的学习;二是丰富培训形式,通过阅读、讲座、论坛等不同形式,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三是评估学习效果,不仅要关注教师的理论输入,而且要检测教师的理论输出,如课标学习小测试、读书分享会、班主任沙龙等,了解教师的学习效果。

三、合作设计教案

教案设计是课例研究的关键环节,其决定了教师授课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此,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学生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前,一定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这是学习活动真实发生的前提。

第二,融入他人智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研究团队的成员要一起参与到备课活动之中,共同参与和讨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学情的分析、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学生学习的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有授课教师的智慧,而且要有观课教师的智慧,更要融入专家学者的智慧,以此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找准现实差距。在课例研磨之中,授课教师既要关注自己原有经验与他人经验之间的差距,又要关注教学设计与现实中的差距,不断完善改进,提高课堂实效。

四、开发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观察过程,要想观察过程和数据客观、有效,就必须开发观察工具。其中,课堂观察量表的出现是课堂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在量表的设计中,学校要围绕研究的需求和主题选择恰当的观察点,要真正地理解课堂,围绕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围绕师生活动的有效性设定观察的指标与要素,观课教师则利用量表进行分工和记录。例如,2022年,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课例研究的观察量表主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备课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和评价的有效性三个维度去观察,合理分工,分别从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记录,形成完整的课堂反馈。

五、观摩研究课例

课例观摩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课例观摩已成为一种常态,从校内观摩到各联盟学校之间的校际观摩,观摩活动随处可见,目的是改进教学。每次观课,要求观察者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选择恰当的“观察焦点”。我们主张一堂课的观察和研究,要有“焦点”,可以针对教师的教,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还可以与师生的有效互动相关联。例如,在“教学活动化视域下的主题式课例研究”中,各研究团队就可以从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二是要在“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建构”。观察者通过做好观察记录,形成观察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议,指出备课和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组织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是课例研究团队基于课堂观察结果,从不同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揭示教学改进方向的过程。因此,课后研讨的深入性和实效性也决定了课例后续改进的质量。为此,有准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后研讨十分重要。在研讨前要做好三个规划,即要规划好研讨场地、研讨程序和职责,其中,研讨的程序通常设置为汇总观察结果、讲解设计意图、开展群体讨论、形成改进建议。在研讨时还要关注四个方面,即关注研讨的主题和问题、关注课堂的真实发生、关注学生的真实活动、关注研讨的协商氛围。

七、总结梳理经验

课例研究需要在总结中去实现经验的重构和成果的积淀。活动完成后,研究小组要将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以教案集、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物化和呈现。研究团队按照“思考回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总结提升”的操作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既回顾了整个课例研究中的所得,又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促使教师在学习与研究中养成思考习惯,提升专业素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课例研究氛围浓厚,教学成果丰硕,教师成长显著。有在研小课题20余项,其中,市级重点课题2项、区级课题4项;有80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级、区级获奖,部分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区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安桂清,严丽.“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 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J].人民教育,2010(24):37-40.

[2] 袁丽,胡艺曦.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足与改进策略——基于文献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99-105.

[3] 林艳萍.中小学教师课例研究及其有效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1(33):43-46.

[4] 赵奕寒.小学教师参与课例研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12-15.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