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10-24杨强
杨强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就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展开分析,以课程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类别课程如何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汽车检测
1 引言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期间,还要让学生把握相关专业发展的前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塑造学生优良的品德,扩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2 课程思政与“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的概述
2.1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将盐撒入菜中,可以尝到咸味,但见不到颗粒盐”的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以外的课堂中,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看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要将其看作为思政教学的主体。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理念以及情商、智商、知识储存量都各不相同,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在教师融入思政元素时,应该全方面考虑到不同学生呈现的不同因素,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个性原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例如,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了解当前最新鲜的社会时事。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课堂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以期提升其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教师就要通过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以及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
“四位一体”是指建设“定目标、融思政、善教学、建团队”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定目标”,指根据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就业去向等来确定专业课程的价值目标。“融思政”,是指将相适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善教学”,指建设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思政元素的浸润,符合当下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方式。“建团队”,指建设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全面推進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将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十分多样化,专业涉及的知识比较繁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这一背景下,大多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任课教师认为其自身主要的教育任务,就是正确教授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紧迫的时间内,帮助当代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理论以及实践技能,忽视了思政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再者,长期以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思政课堂当中,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是在浪费时间。与此同时,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培养高职院校师资的高校寥寥无几,导致教师掌握的思政教育、心理教育、教育学等知识体系不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程学习,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就应该着重追求技能知识和提高,不需要深度挖掘自身教授专业所蕴含的人文养分。此外,受传统教学观念所影响,大部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都认为,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会减少正常的专业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好是学生“三观”形成阶段,而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短视,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无法塑造正确的“三观”,而且还会让学生认为其自身所学专业是一项乏味、枯燥的学科,从而减少对于自身专业的热爱,上述现象都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亟需改变的观念。
4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汽车企业也全球经济中获得了不小的竞争力,为推进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仍旧紧缺,高职院校是培养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的核心专业。广大消费者接触的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为汽车后市场人员,那么汽车后市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维修、诊断、检测、销售等多方面专业内容,授课知识范围均广泛,面向就业岗位也较广泛。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后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以德为先,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探究培养人才策略的核心内涵,任课教师要明白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品德培养好要比教授其专业知识重要的多。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下,学生如果能秉持良好的劳动精神,其专业素质可定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充分重视课程思政为学生带来的价值,将所有课堂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帮助当代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由此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期间,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的价值观养成。根据这一理念,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做到专业精通的同时,也要站在新时代社会对于汽车人才的要求这一角度来保把握教学内容。一位合格的优秀新时代汽车人才,不仅要有着及时掌握先进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秀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将汽车专业课程与我国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优化高职院校育人质量,为推动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有力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推进未来社会稳定发展。
5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即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定目标、融思政、善教学、建团队”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2020年以来,教育部等部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营造“大思政”教育氛围,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相继出台,2022年5月新《职业教育法》修订颁布实施,党的二十大对未来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定位,即: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办法、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毕业生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6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6.1 优化教材的设计,强化课程思政资源的整合
要搞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好的教科书。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性,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与完善,充分利用每门课程的教学要素,充分调配教学资源,保证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使教材的编排和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要素整合,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要确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价值观为指导,以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科的专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加深对客观世界、国家和民族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意识。同时,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等方式,加深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加深对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理解。第二个方面是如何利用课程的思政资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要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做好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内各课程的资源,深挖各门课程中间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元素库。同时,应完善激励和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设计专门的研究项目,指导和鼓励教师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素养和技能。
6.2 公共课上融入思政教育,挖掘思政元素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要从公共课入手,公共课占高职课程总课时数的1/3,是课程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内,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均差不多,例如:《思政类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劳动教育》《美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例如,每开好一门公共课,均要求教师要做足课程内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这门课中,就要教师首先给大学生们讲清楚中西文化差异,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时事政治实例,用事实说话,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产党的先进性。在讲授《劳动教育》这门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新中国建设史的伟大实践、结合黄河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结合白银市艰苦奋斗的历史,让学生参观白银市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等老一辈工人的工作场所,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白银精神。同时,可以通过矿山历史和白银市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变形”,让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白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
6.3 实训课融入思政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在实训(专业、实习)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习实训中,以提高实训的有效性。在实训课中,教师要根据实训北荣,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汽车维护与保养》这门课中,教师可以介绍汽车维护保养典型工作案例,并要求学生将其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弘扬精益求精、功到自然成、认识正确的金钱观等,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汽车认知》课程中讲到汽车发展史时,可以将新中国“红旗”、“东风”“C919”等历史讲给学生听,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用“不同时代、不同长征路”来激励唱好主角戏,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也可以由汽车发展史,引导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6.4 综合素养课融入思政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在发展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很多综合素养提升课(或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例如,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开设了《175职业素养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一个精神、七个习惯、五种能力”。一个精神是培养一个工匠精神,七个习惯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五中种能力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环节设计中有合作意识培养、传统文化浸润、向模范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力量、先进故事,有团队PK活动等,培养学生有理想信念、准守规则、团结意识及公平竞争的精神。几年来,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素养教研室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于2022年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精品课”,得到了甘肃省内职业院校的认可。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至善国学社成立10余年,社团会员已突破10000人,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孝道、文明礼仪,在一次次慰问福利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美化城市环境等志愿服务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激发学生向往真善美,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该社团也获得了“甘肃省优秀学生社团”、“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荣誉的激励也使得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达到了“荣誉育人”的效果。
7 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中,我们必须从公共课、实训(专业、实习)、综合素养提升课联合着手,彻底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创建动态的思政元素库,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社会、学校、家庭、企业共同构建全员思政理念,营造课程思政氛围,构建全社会“大思政”格局,不断提高育人效果,努力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构建高职汽车维修“四位一体”网络课程思政模式研究+GS[2022]GHBZX052。
参考文献:
[1]马丽珠,田悦,闫密,刘钰.民办高校“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改革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6):111-113.
[2]方宁兰,徐丹.新时代传媒专业“五维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01):38-42.
[3]王毅,王树强.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专用汽车,2022(07):113-115.
[4]马玉蕾,刘颖.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专用汽车,2022(07):104-106.
[5]杨洪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汽车维修技师,2022(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