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痕迹与文件检验综合在车架号鉴定中的运用

2023-10-24杨昊钧

时代汽车 2023年19期

杨昊钧

摘 要:车辆识别代号即通俗称的车架号是为了识别某一辆车,由车辆制造厂为该车辆指定的一组字码。每辆车辆都应具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并永久的保持地标示在车辆上。该号码用以区别其他车辆,也被称为车辆的“身份证号码”。随着公路运输中挂车的大量运用,挂车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改动的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多。为了对嫌疑车辆进行认定,本文提出将痕迹检验与文件检验理论、方法结合,对车辆、拓印材料及文件材料同时进行比对分析,进而对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进行综合研判。

关键词: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 痕迹与文件检验 拓印材料 载体面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重要,其中高速公路连接其他交通方式的枢纽其作用愈发重要。同时随着汽车燃油性、经济性的需求,货运汽车采用汽车列车(汽车拖挂)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挂车的大量增加,在提高运输效率及经济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违法行为的增加。由于挂车生产厂商众多,各厂家打刻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器具不统一,挂车纵梁体积较大便于改动。部分驾驶员为逃避处罚,便选择改动、套用其他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根据笔者实际工作中所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将痕迹检验与文件检验理论、方法结合,对车辆、拓印材料及文件材料同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中特异性、高价值特征,同时考虑拓印过程中显现的丢失与变化,进而综合分析进行认定。

2 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

2.1 车辆识别代号定义与构成

根据GB 16735-2019《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中定义与说明:车辆识别代号(VIN)即通俗所称的车架号。车辆识别代号(VIN)是为了识别某一辆车,由车辆制造厂为该车辆指定的一组字码。车辆识别代号由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车辆说明部分(VDS)、车辆指示部分(VIS)三部分组成,共17位字码。车辆指示部分(VIS)是车辆识别代号的第三部分,VIS的第一位字码(即VIN的第十位)应代表年份。年份代码按下图表规定使用(30年循环一次)。[1]见表1。

2.2 要求与规范

每辆车辆都应具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并永久的保持地标示在车辆上,同一車辆上标示的所有的车辆识别代号的字码构成与排列顺序应相同。车辆应至少有一个车辆识别代号直接打刻在车架(无车架的车辆为车身主要承载且不能拆卸的部件)能防止锈蚀、磨损的部位上。其中:半挂车和中置轴挂车的车辆识别代号应打刻在右前支腿前端纵梁外侧(无纵梁车辆除外);其他汽车和无纵梁挂车的车辆识别代号应打刻在车辆右侧前部的车辆结构件上,如受结构限制也可打刻在右侧其他车辆结构件上。

车辆识别代号采用直接打刻的方式进行标示时应满足下述要求:对于汽车及挂车, 直接打刻的字码字高应大于或等于7.0 mm、字码深度应大于或等于0.3mm。打刻的车辆识别代号的字码的字体和大小应相同(打刻在不同部位的车辆识别代号除外),且字码间距应紧密、均匀;若打刻的车辆识别代号两端使用分隔符,则分隔符与字码的间距亦应紧密、均匀。[1]

3 痕迹检验与文件检验结合

3.1 检验流程

根据该项检验鉴定的特点,痕迹、文件检验理论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我们可制定一个系统检验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2 检验过程要点

3.2.1 审查材料

首先了解案情,对拓印车辆、拓印位置和拓印过程有基本了解。可根据车辆识别代号(VIN)编码构成规则,依据VIN的第十位标示年份与车辆其他信息中年份是否一致进行初步判断。其次需对送检材料状态进行研判,材料类型:①照片材料。由于拍摄时角度等影响,车辆识别代号字码会发生变形及间距等变化,影响相关判断,故照片材料需谨慎使用。②送检的拓印纸质原件材料。需对材料中拓印字码的形态和完整度进行审查。若拓印过程致使字码水平基线前后端存在较大差异,字码存在挤压变形,则挤压变形的局部字码,其形体特征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使用。③拓印纸质复印件材料。字码反映清晰完整的复印件,可以进行检验鉴定。

3.2.2 特征研判

因拓印材料非原车辆识别代号的直接反映,拓印材料会因拓印过程无法确切或完整反映字码情况,但同时也会反映出字码周围原载体面的情况。原载体面的情况可作为辅助支撑特征使用,根据特征情况可具有排他性,是价值较高的特征。例如车身载体表面的表漆剥脱、锈蚀、打刻过程中形成的痕迹等在拓印材料中的反映。(如图2)因送检的存档拓印样本材料是特定时间段对车辆车架号的反映,故原载体面反映的特征只是充分条件,检材和样本均反映出该特征可作为肯定认定依据,但样本未反映出这类特征并不能作出否定认定。

根据痕迹检验的相关理论方法,对拓印材料的拓印刮擦方向、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字码反映是否完整,字码周围是否反映出原载体面的特征。根据文件检验的相关理论方法及检验要素和步骤,对检材字码和样本字码进行分别检验和比较检验及重合检验。对字码的布局、结构、字体、字形等特征中的差异和符合进行比较、整合、研判,重合检验时可通过软件进行缩放后重合,对字码形体较为接近的材料,可直观比较布局、结构等特征。但同时,原载体面上的锈蚀等情况同样会影响拓印材料的清晰和完整,此时需对清晰字码作重点检验并在条件允许下对车辆进行勘验。(如图3)

3.2.3 勘验车辆

根据初步检验和特征研判,对具体车辆纵梁等位置的打刻的车辆识别代号字码及其周围原载体面进行勘验,分析痕迹情况及拓印材料反映是否完全准确。当打刻区域载体面锈蚀严重时,可在拍照固定原始状态后进行清洗、细砂纸打磨去除表面锈蚀后再作检验,可参考《法庭科学机动车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操作。[2]对于铁磁性材料,条件允许下也可使用车架号磁性显现仪器进行复现。勘验车辆时,可系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勘验和相互印证,对打刻区域周围状态、痕迹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有篡改痕迹。[3,4]

3.2.4 综合分析

综合对车辆、拓印材料的检验,根据痕迹形态及拓印的反映,字码的布局、结构(比例)、字体、字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排除干扰影响,通过整合价值较高的特征,最终做出分析判断。对于测量数值标准无法统一的,使用比例值去除测量标准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4 实例

委托方在巡逻检查时,发现某号车牵引的重型平板半挂车涉嫌套牌并使用变造的机动车行驶证的违法行为,为查明车辆信息的伪造实事,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因车辆所属地为其他省份,故只能提供此车存档拓印材料传真件一份和该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拓印材料一份进行检验鉴定。经过初步检验,存档拓印材料传真件字码清晰,特征反映明显,具备检验鉴定条件;车辆识别代号拓印材料因打刻区域载体面锈蚀严重,拓印反映不清晰,故鉴定人员又对车辆上的车辆识别代号字码处理后进行了检验。(见图4)综合检验分析,检材拓印材料与存档材料,在字码形体、布局、结构比例(如特征比对表中a/b、c/d、e/f)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征差异点质量较高,总体充分反映了不同字码拓印材料的特点。(如下特征比对表)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挂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同时挂车纵梁体积较大便于改动,部分驾驶员为谋取利益、逃避处罚,改动、套用其他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的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加,交通执法管理部门对判定、处理该类违法行为需求增大的实际情况。依据笔者实际工作中所遇的情况,提出了将痕迹检验与文件检验理论、方法结合,对车辆、拓印材料及文件材料同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中特异性、高价值特征,同时考虑拓印过程中显现的丢失与变化,进而综合分析进行认定的实际工作运用理念。

参考文献:

[1]GB 16735-2019《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2]GA/T 952-2011《法庭科学机动车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检验规程》.

[3]贾常明.磨损后的机动车车架号的复现方法[J].无损检测,2016,38(10):72-74.

[4]贾宗平,沙万中.机动车车架号的检验技术[J].中国司法鉴定,2013(06):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