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2023-10-24赵逖

现代管理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摘要]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是一国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挖掘国际竞争潜力的重要举措。选取2008—2021年全球6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能有效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提出营造稳定有序营商环境、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期冀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競争优势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智慧化转型;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一、 引言

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是促使中国价值链由低端迈入高端的关键抓手。进入新发展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惊人成效。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从2012年的6012亿万美元增至2021年的9795.8亿万美元,增幅接近63%1,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近年来WTO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国际突发事件频现,增加了各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一国贸易政策临时变更,通过特定传导路径对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产生动态影响的一个过程[2]。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在短期内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运转提供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会干扰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经济不确定性。高技术产业作为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支柱,其出口发展水平亦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此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已是学术界关注焦点。

应当看到,在面对较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时,高技术产业可通过寻找政策补助[3]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等方式,有效规避外部情势变动风险带来的巨大经营损失,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在诸多解决方式中,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转型作为行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表现,可帮助高技术产业挖掘国际市场预期走向,削弱外部不确定风险对出口规模与出口产品的不利效应,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细言之,高技术产业可借助数智技术提高技术革新力度,实现智能化转型,继而提升产品质量[5],更好地应对冲外部贸易政策风险。然而,在未完全实现智能化转型的环境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会增加高技术产业外贸经营风险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整体上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那么,在面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情况时,高技术产业相关部门是否做出智能化转型决策?对上述问题的有力阐释,可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益镜鉴。

二、 文献综述

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的影响

目前,主流观点主要立足产业视角探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认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会波及产业出口质量与产业出口规模。其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质量的影响。Feng等[6]研究证实,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使低质量产业退出市场,但也会吸引高质量产业进入出口市场。其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周定根等[7]认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不利于维护产业出口稳定性,会缩小产业资金利用空间,导致出口规模下降。赵春明等[8]研究指出,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情势下,相关产业虽可将更多资金用于产品研发或技术革新,但短期内仍无法本质上改变产业出口规模较小问题。综合来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质量会形成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产业出口规模影响的观点并未统一。

2. 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高技术产业作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有效载体,其出口竞争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考虑角度不同,主流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各有差异,且多集中于以下三方面。宏观环境层面,李晓钟等[9]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地理距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显著。中观政策层面,杨艳红[10]研究发现,政府制定的补贴政策、财税支持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微观企业层面,陆菁等[11]经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创新可显著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高技术企业出口复杂度,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综上,学界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的影响,以及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颇丰,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但仍有提升空间。与现有成果相比,本研究可能边际贡献是:第一,创新性地关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角度拓展宏观经济政策与中观产业结构融合理论。第二,引入技术创新这一变量,考察技术创新是否会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两者之间关系,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第三,考察智能化转型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三者关系的影响,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关系研究提供多元化理论参照。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不确定性规避理论指出,任何产业在面临不确定情境时均会感知到一定威胁性,并采取防范措施[12]。由此推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强化高技术产业受威胁程度,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详细而言,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创新风险较高特征,相关参与者在面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会感受到一定威胁感,进而采用多重手段规避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风险[13]。这种情况下,高技术产业为规避高昂成本会相应采取延后进军新市场战略与谨慎出口战略[14]。在此战略决策下,高技术产业出口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动力降低,会减少与国际市场交易频次,导致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下降[15]。此时,高技术产业出口企业与目的国之间沟通不对称性也会随之提高,这导致出口企业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变化,削弱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相对而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也可能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实质上,经营业务是产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关键策略。若在经营中陷入发展不明朗场景,高技术出口企业管理者要适时调整当下经营方式,以确保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贸易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强外贸发展不明朗态势,继而激励高技术出口企业管理者调整经营决策,如优化出口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国际新市场等,这有利于提高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值此理论,本文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设:

H1a: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H1b: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技术创新具备信息共享特征,可通过降低行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在贸易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负向影响中产生调节效应。细言之,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内容,在不同主体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樊霞等[16]研究认为,共性技术创新能够将产业共性内容与政策有效衔接,为发挥政策引导功能提供重要支撑。江鸿等[17]研究指出,支持共性技术創新已是多数国家与地区连接政策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杨亭亭等[18]研究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可精准、快速获取市场创新信息,从而有效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公司投资价值。可知,技术创新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调节因素。

技术创新通过如下方面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借助技术创新可获得他国更加透明的信息资料,降低高技术产业参与者对贸易国风险感知程度,使产业参与者将关注内容投入到自主创新活动中。在此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社会形成广泛联系,通过营造安全稳定营商环境、健全产业链配套等优势,吸引更多优秀国际企业加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共同抵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够为高技术产业相关项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增加产业知名度与可靠度,使该产业创新产品能够顺利流入贸易国市场。在此基础上,技术创新可降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被贸易国排斥风险,削弱贸易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技术创新能够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负面影响。

3. 智能化转型的影响

立足假设H2,考察技术创新在不同智能化转型水平场域中,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关于智能化转型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现有研究存在不同观点。肯定论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成为提升产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9]。否定论表示,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产业收入增加时成本降低幅度若明显高于本身收入减少时的幅度[20],其出口竞争力会随之降低。此场景下,不同智能化转型水平带来差异化科技进步效应,会对高技术产业运营成本产生异质性作用,并影响技术创新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竞争力作用中的正向调节作用。细言之,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尤其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发达经济体,可通过转化技术资源为本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创新方案,使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更好应对外部各类风险冲击,增强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低组,新兴经济体能够借助技术创新举措帮助本国高技术产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形成较强应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力,提高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智能化转型程度越高,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越强。

H3b:智能化转型程度越低,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越强。

四、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

根据《World Economy Outlook》国际标准,本文选取全球67个全球经济体(34个发达经济体与33个新兴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1,并将时间跨度界定为2008—2021年。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其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数据主要来自《全球竞争力报告》、国际专利数据及Fraser Institute等公开数据。其二,高技术产业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提供的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具体选取数据过程中,还需要明确高技术产业具体分类。鉴于全球经济体认知差异,为便于研究并提升指标可比性,本文采用OECD关于高技术产业类型的界定标准,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五大类1。对于部分缺失指标,采用外推法进行补充。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分别采用EXCEL2016和STATA20.0软件处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特征见表1。

2. 变量选择

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本文参照刘焕鹏[21]研究做法,以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指数([rca])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rca=(Aij/Ait)/(Awj/Awt)]。其中,[Aij]表示[i]经济体[j]种商品出口规模;[Ait]表示[i]经济体[t]年所有商品的总出口规模;[Awj]代表某一经济体一年所有商品的总出口规模,[j]表示高技术产业出口值。

解释变量的测量。学界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衡量指标有多种算法。一是基于新闻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22],该指数虽得到业界广泛认同但未对国际开放,故不适用于本文研究。二是以关税为核心内容的度量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在经验研究中较为普遍,是当下学术界衡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是以,本文参照韩慧霞等[23]的研究,立足“当前应用关税逆转为关税上限的可能”,将计算公式简化为:

[epu=θbt-θmfn, WTO成员国 max(θpt-θmfn), 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成员国]

公式中,[bt]表征WTO约束关税,是纳入国家关税减让表的贸易谈判结果;[mfn]表征最惠国关税;[pt]表示加入多边贸易协定成员国提供的优惠关税。鉴于高技术产业出口对象、贸易政策制定国家可能来自发达经济体,或者是新兴经济体,本文选取第二个公式衡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技术创新([tec])的测度。本文参照钱龙等[24]做法,采用制造业各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经费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衡量技术创新。该值越大,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

智能化转型([zn])的测算。本文借鉴已有经验[25],利用文本挖掘方法选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词。首先,从高技术产业相关年报中获取与智能化转型的27个相关词汇2,并将这类词汇视为语义表达的基本特征。其次,利用Python工具对智能化转型关键词进行爬虫分析以获得智能化转型关键词集合词组,并利用第三方中文分析词库研究这部分词组词频。这一过程中,若年报出现关键词组集合中的词语片段,则将其记为1次。最后,以当年高技术产业出现智能化转型程度所有关键词频次,与细分行业智能化转型程度的关键词频次之比,衡量该样本当年智能化转型程度。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测量。结合研究需要,本文引入如下高技术产业特征变量进行控制:经济发展水平([gdp]),以人均GDP表征;进口贸易依存度([ft]),以进口贸易额与GDP比值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各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表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fna]),以一国互联网服务器数量衡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pp]),以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表征。

3. 模型构建

按照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如下两个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

[rca=α0+α1epu+α2X+ε] (1)

[rca=β0+β1epu+β2tec+β3epu×tec+β4X+ε] (2)

模型(1)用以验证假设H1a与H1b,若H1a成立,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回归系数[α1]显著为正;若H1b成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回归系数[α1]显著为负。模型(2)用以考察假设2,若按照预期,回归系数[β3]为负。

五、 实证检验

1. 相关性分析

表2报告各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中结果发现,在控制变量未参与的情况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rca])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epu])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3,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显著负相关,假设H1a得到初步验证。技术创新([tec])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epu])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3,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意味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有助于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此外,本文对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展开具体测算,研究发现各变量VIF值均低于10,也证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 基准回归分析

表3为本文基准回归结果。其中,列(1)仅控制年度和行业变量,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epu])的回归系数为-0.157,t值为2.13;列(2)汇报了模型1回归结果,研究显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epu])回归系数为-0.202,t值为2.27。这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rca])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epu])显著负相关。由此,假设H1a得证。细究其因:一方面,贸易政策变动会导致关税与贸易壁垒发生较大变化,进而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成本与销售价格,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汇率大幅波动,引致高技术产业难以规划和预测未来出口市场环境,进而推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升级计划,削弱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根据列(3)结果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回归系数为-0.148,t值为2.05,[epu][×][tec]回归系数为-0.003,t值为-2.36;列(4)报告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回归系数为-0.317,t值为-2.11,[epu×tec]回归系数为-0.023,t值为-2.06。以上结果均表明,技术创新可以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关系,假设2得证。

为验证竞争性假设H3a或H3b其中之一,需要对高技术产业智能化转型情况进行分组。就智能化转型程度来看,发达经济体通过制定智能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化转型进程,因此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因研发资金不足、技术研发能力偏弱,处于智能化水平较低阶段。因此,将研究样本划分为“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与“智能化转型水平较低组”,分别对应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智能化转型测度方式为以“当年某一经济体高技术产业智能化水平高于年度均值”表示。表4列示智能化转型影响下,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调节作用结果。观察數据可知,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rca])交乘项系数为-0.023,且通过1%显著性检验;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低组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rca])交乘项系数为-0.008,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epu])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rca])交乘项系数绝对值(0.023),要高于智能化转型水平较低时两者交乘项系数绝对值(0.008)。此结果基本表明,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即在发达经济体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由此,假设H3b得以验证。

3. 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分别构造加入WTO前n年的虚拟变量[pre_n](n=T-3,T-2,T-1)和加入WTO后n年的虚拟变量[pre_n](n=T+1,T+2,T+3,T+4),然后分别将虚拟变量与[treat]相乘构成新的交互项,进行重新回归(见图1)。研究结果发现,该影响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并不一致,短期内(政策实施后2期以内)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从第3期开始该影响效应为负,说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短期内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长期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发现,假设H1a的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

(2)两期倍差法

为处理与潜在序列相关问题,本文根据刘莉等[26]的研究方法,构建两期倍差法重新展开估计。首先,以中国加入WTO作为时间节点,将样本划分为加入WTO以前(2000—2001年)与加入WTO以后(2002—2021年)的两个阶段。其次,在每一个阶段内对所有高技术产业出口水平测算算术平均值,并将均值代入回归模型重新回归。最后,经过计算发现,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再次说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3)内生性问题检验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到被解释变量测度误差或遗漏部分重要变量可能导致随机扰动项与核心解释变量具有关联性,从而形成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发现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具有逆向因果关系,亦会产生内生性问题。为此,尚需通过如下方法开展内生性问题检验(限篇幅,未罗列具体结果,备索)。第一,选取涵盖政治经济冲击内容的文本提取法,重新测度基于新闻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将新指数再次代入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加入可能影响估计结果的重要控制变量,即研发强度、专利授权与要素密集度,再次展开回归检验。第三,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项代入回归方程中进行回归检验。经过上述分析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系数的显著性不变。可知,假设H1a的实证结果平稳性较强。

六、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本文基于2008—2021年全球6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实证评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证实: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更突出。

2. 建议

依据此项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同类产业出口状况,本文提出如下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1)营造稳定有序营商环境

鉴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具有负面效应,我国应尽快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打造稳定的营商环境,削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其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应梳理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不匹配的法律法规,淘汰不适应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助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出口新格局构建,以应对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其二,拓展对外合作开放深度。政府可在尊重知识产权基础上多方位寻找并建立全球分工协作关系,帮助高技术产业有序、稳步嵌入全球价值链多个环节,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2)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

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强。因此,高技术产业应尽快推动智能化转型,以应对产品或服务出口可能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一方面,以务实创新为基准,稳扎稳打促进高技术产业智能化转型。高技术产业应引入智能技术,在此基础上落实“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通过以先进生产线为特征的迭代改造提升产业效能,焕发高技术产业智能制造活力,以规避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确保高技术产业智能化转型。高技术产业应与国际市场接轨,高效集聚资本、人才、数据等高端优质生产要素,增强“智改数转”能力,在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提高出口竞争优势。

(3)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前已述及,技术创新益于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效应。据此,高技术企业应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出口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具体而言:其一,高技术企业应以新基建为契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增强基础技术研发,破解类似边缘计算“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效应。其二,高技术企业应充分了解并积极利用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惠企创新政策,通过申请技术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搭建研发平台;或可借助技术投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增强服务型制造标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弱化外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Handley K, Lim?o N. Policy Uncertainty, Trade, and Welfare: Theory and Eviden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7,107(9):2731-2783.

[2] 桂黄宝,刘奇祥,郝铖文.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研究——基于“中兴被制裁事件”的讨论[J].科技管理研究,2017(7):1-6.

[3] 宋立丰,苏灵育,宋远方.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23(6):22-26.

[4] 周宇,惠宁,陈锦强.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02-115.

[5] 李宏兵,孙丽棠,文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22(2):57-67.

[6] Feng L, Li Z Y, Swenson D L.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Exports: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106):20-36.

[7] 周定根,楊晶晶,赖明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关税约束承诺与出口稳定性[J].世界经济,2019(1):51-75.

[8] 赵春明,范雅萌,熊珍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亚太经济,2020(5):116-125.

[9] 李晓钟,王欢.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效率、贸易潜力与影响因素[J].国际经济合作,2020(2):78-94.

[10] 杨艳红.政府补助、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45-57.

[11] 陆菁,陈飞.金融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5):47-61.

[12] 周大朋,穆月英.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玉米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22(10):28-38.

[13] 李兴申,谭小芬,苟琴.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银行资本网络[J].管理科学学报,2022(9):108-126.

[14] 张龙,隋建利,申瑛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恶化了贸易条件吗:宏观表象与计量检验[J].财贸经济,2022(8):135-149.

[15] 徐文海,葛新庭,徐小聪.反倾销引起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质量和价格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2(8):85-99.

[16] 樊霞,吴进.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8):69-76.

[17] 江鸿,石云鸣.共性技术创新的关键障碍及其应对——基于创新链的分析框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5):74-84.

[18] 杨亭亭,许伯桐.技术创新、分析师跟踪与公司投资价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29-137.

[19] 马述忠,刘健琦,贺歌.数字贸易强国:概念理解、指标构建与潜力研判[J].国际商务研究,2022(1):1-13.

[20] 岳宇君,顾萌.智能化转型、竞争战略与制造企业成本粘性[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37(5):64-75.

[21] 刘焕鹏.政府债务、市场化进程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4):70-84.

[22] 严佳佳,曾紫怡,张晨燕.应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对策研究[J].财政科学,2022(4):129-143.

[23] 韩慧霞,金泽虎,李静.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理论机制与经验验证[J].经济问题探索,2022(5):169-190.

[24] 钱龙,蔡书凯.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23(4):67-76.

[25] 徐婧,王楠.主流人工智能话语的技术迷思[J].当代传播,2021(5):36-40.

[26] 刘莉,林海波.医保一体化降低了健康状况不佳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吗?——基于分位数倍差法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8(8):22-31.

基金项目: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下跨专业交叉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13421);2022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CEP框架下重庆数字贸易发展的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2SKGH509)。

作者简介:赵逖(1974-),女,土家族,硕士,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

(收稿日期:2023-05-19  责任编辑:苏子宠)

猜你喜欢

出口竞争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细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