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赛,没有“稍等”
2023-10-24于丽
于丽
医者仁心,患者沐春。新冠疫情三年,我们认识了现年87岁的钟南山、76岁的李兰娟两位院士,在困难面前,以他们为代表的医学界脊梁,一度成为国人的精神图腾。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有之,奋战在急救一线的白衣天使有之,在青岛,就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救人无数的白衣天使,她坚持不懈从事急救护理生涯30年,参与了2万余次院前急救、10次航空救援,被评为“山东好护士”等荣誉称号。她说,一生到底救过多少人的命,数不清。
她就是患者心中的“最美护士”——林爱进。
命运之选:从学护理专业开始,此生注定救死扶伤
现年51岁的青岛市急救中心业务管理科护士林爱进,是目前市急救中心年龄最大的护士。她不久前获评2023年“山东好护士”,今年青岛仅她一人获得该荣誉。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获得殊荣。
择一事执一生。1972年出生的林爱进,从青岛市第二卫生学校毕业后,业务能力过硬的她就走上一线,青岛市急救中心于1993年正式成立时,毕业一年的林爱进便由北九水疗养院调至急救中心。1993年- 2015年,林爱进一直在一线出诊。之后,她在调度室指挥调度管理岗上干了两年,紧接着,又返回急救科从事一线工作,奋战在救死扶伤最前线。从业30年期间,林爱进不断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升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们知道,从护校毕业的学生,好多都是要轮岗实习工作,各个科室“转一圈”,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照料过,要说最难干的,一定是急诊室、急救科的护士,因为她们面临的都是急、难、重、危病人。
“做护士必须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从事急救护理的护士,她需要面对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出急救车,脱离了医院的环境,直接由护士负责面对病人,在没有同事的支援,只有你自己的情况下,你要随机应变,观察周围的环境,快速而准确地做出最佳急救决策和反应。”林爱进说,急救护士不同于普通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并且果断处置,所承受的压力很大,要求综合素质较高。
在急救中心,没有“稍等”的概念,因为心梗、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创伤等急症患者等不得。急救车平均每天出车至少10次,林爱进说,有时刚开始吃饭,就接到了指令出发,撂下筷子就走。这种情况常有,早已习惯了。
为心脏骤停患者清理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只为与“死神”抢时间……林爱进从事急救护理30年间,类似的抢救场景经常上演。救护车的鸣笛就是出征的号角,无论天气怎样,酷暑严寒,风雪封路,大雨瓢泼……她都跟随救护车冲在救人第一线,拼尽全力护佑患者。
蝶变成长:心理逐渐强大,源于“医者父母心”
在青岛市急救中心,身着护士服的林爱进,表面看上去跟普通的护士没什么不同,她轻描淡写地说,“我平常就是出诊抢救病人,把病人送到医院,然后等待下一次任务,在中心待命。”然而,大家都知道,只要有林爱进跟车接诊,心里就踏实,病人就能最大可能地转危为安。
作为一名护士,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林爱进也经历过波折,打过“退堂鼓”……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从学护理专业开始,林爱进其实就爱上了这个职业,那是一种纯真、朴素、濃烈的热爱。“我始终有一个简单朴素的想法,就是工作和家庭都是互相滋养的,可以互相成就,彼此互补。我既然选择了一个职业,就不可能跳来跳去,要在一个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能力,因为喜欢,所以再苦再累都不是问题。”林爱进对记者说。
经常要上山、下海、进工地、蹲马路,去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场地出诊,目睹各种惨烈现场……当初,刚刚走出校门的林护士,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凡心肉眼,难免生出负面情绪和厌烦心理。提起年轻时的急救经历,林爱进说,那时候还是很稚嫩的,内心不够强大。
在急救患者中, 有两位病患的情况,至今让林爱进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次出诊,面对的是一个喝醉的人。”林爱进说,当时她到达现场一看情况危急,直接“急”了!“围着这名患者的群众认为,防止咬舌自尽给人在嘴里塞上布条,然后捏住鼻子,防止他闭上嘴,就能奏效,殊不知这样恰恰令他窒息!我到现场时,这个患者正不停地蹬腿、蹬腿,我一看再不干预,就要出人命了!”现场十分凌乱,环境嘈杂,人声鼎沸,林爱进顾不了那么多,声嘶力竭地大喝道:“你们大家都闪开!再折腾这个人就完了!快要憋死了!”边喊边用“双拳开路”,把围着病人好心“帮倒忙”的市民一一遣散……一顿操作之后,林爱进终于将脸色像茄子一般青紫的病人从危急关头上救了回来。“再晚几分钟,肯定有生命危险,幸亏及时得救,否则就被耽误了!”回忆彼时情景,林爱进仍然心情急切。
都说急救车出诊,什么样的病人都能遇到,事实如此。还有一次出诊,林爱进遇到了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
“当时把大爷救下来之后,在急救车上,正往医院走着,大爷躺着可能想呕吐没吐出来,一直憋着,后来突然一口气不顺呛着了,当场就窒息了,导致心脏骤停!”林爱进说,顾不上反应,说时迟那时快,她下意识地对老人进行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由于处置及时,成功地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当时,由于老人嘴里有好多呕吐物,等林爱进一放松、缓过神来,瞬间感觉到从心底泛起一阵恶心。“那时很年轻,应该是三十岁左右,哎呀,禁不住一阵儿恶心冲上来,恶心得想吐、甚至想哭,心里一下子感到十分委屈。”林护士坦言,从心理脆弱到心理强大,从嫌弃患者呕吐物“恶心”到“医者父母心”大爱无私,走到现在,自己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蜕变和升华。
她说:“每当病人呼吸、心跳、意识成功恢复,家属由焦急变为安心时,我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感,支撑着我在急救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在林爱进从事的2万多次院前急救中,从救护车到医院之前,这段时间非常宝贵,抢救没有第二次,生命没有第二次。这2万次生命接力赛,没有“稍等”,生命转瞬即逝,正是林爱进这样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日复一日,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生命线的畅通保驾护航。
挑战新业务:勇于自我突破,打破工作常态
根据工作需要,急救中心需要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工作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长途转运护理工作是对急救护士体能与专业能力的极大挑战,冲洗管道、静脉用药、吸痰等护理操作均需在高速行驶的狭小车厢内完成,需要护士高度集中精力,时刻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开展应急处置。
林爱进曾随车组转运过一名脑外伤患者到北京,为保护好患者不受颠簸影响,700多公里的路途,林爱进始终用手扶住患者头部,避免颠簸造成其二次伤害。
据统计:30年来,她高质量完成了240人次长途监护转运任务,累计行驶22万公里,患者安全送达率100%。
新冠疫情发生后,林爱进投身洗消防线,成为“逆行者”。车厢内经常有确诊患者的呕吐物,要处理干净一个个污染点,给转运同事和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把各项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每一次严格的洗消程序坚持下来,常常需要花费近5个小时!林爱进仍然记得,2020年初的一天,暴风雪突降岛城,她凌晨1点接到洗消任务,连续承接了6趟转运洗消工作任务,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几乎没合过眼……究竟是什么样的毅力帮助她坚持下来?她的行动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2年3月,莱西发生疫情,林爱进主动请战,挑起转运、消毒、培训、督导多项防控重任,拼搏奋战在抗疫最前线。滕州疫情发生后,她又作为青岛市新冠医疗救治转运队队长紧急驰援……
家庭缺位:错过儿子大考的陪伴,值得!
当记者问道,你工作这么忙,没黑没白,对待家人,有没有什么遗憾?林爱进说,当工作与家庭相冲突的时候,一定是选择坚守工作岗位。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一个“工作狂”遇上另一个“工作狂”,成了家,孩子就只能“自然生长”。林爱进的爱人从事财务工作,平常公司业务繁忙,经常加班,顾不上家。而作为一名业务能力很强的护士,她日常承担了急救中心的各种护理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两个人都顾不上家、顾不上孩子。可以说,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岗位上。
在急救中心的繁多工作中,长途异地转运是重要的一部分,“有一些病人是来青岛旅游的,发病后需要转运回原籍;或者像我们青岛市民去外地旅游或者工作,突然生病需要被接回青岛。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跟车护理。”回想当年,身为一个普通妈妈,正值孩子即将中考,需要人陪,她却接到了转运任务。“虽然我内心坚定地选择坚守岗位,但我还是向孩子征求了意见,没想到他对我说,‘妈妈,你不用管我,我考我的,你好好工作,咱俩互不影响,不用操心我。”
只身一人吃排骨米饭考完中考,懂事的儿子当年考取了青岛重点高中二中,到今天回忆此事,爸爸妈妈同时忙于工作不能陪考的经历,让林爱进对孩子的这份懂事和善良格外心疼。不仅中考,儿子高考时,林爱进正在“上三班”,也不能全程陪考。她對待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成为最好的家教,如今,不仅顺利地参加完高考并留学海外的儿子,正在美国攻读数学专业博士二年级。说到省心、懂事的儿子,林爱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由衷地欣喜。
错过了家人的人生重要时刻,林爱进说,甘于奉献、勇于奉献,这就是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所传承的可贵精神——敬业精神。“南丁格尔精神是什么?每天,在最接近死亡的边缘救治患者,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我认为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年轻的时候,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医患关系没有深切地体会,只是为了急救而急救,感觉救治病人是一项工作。随着年龄增大,愈发对‘医者父母心有感悟,主要是有孩子当了妈妈之后,深刻地领悟到,对待患者就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一切都出于爱。像关爱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患者,这样内心就特别有力量,也很有价值感和成就感。”林爱进说到自己对南丁格尔精神的理解时,闪现出母性的光辉和温暖的力量。
使命必达:一切为了患者,化身“飞行护士”
当记者问,“急救出诊这种又苦又累又脏的活,你想过放弃吗?或者转到压力小一些的科室去?”林爱进坦言:中途也有过信念不那么坚定的时候,实话实说,管理岗比一线轻松一点,压力小一点,但是我觉得自己学的这个专业不能丢,毕竟干了一辈子了!比如说,由于我院前经验比较多,长途转运也干过不少,在各种岗位上都有过很多锻炼的经验,所以后来到2018年,那时急救中心招募飞行护士组建航空医疗救援队伍,我直接就报名了。我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被林爱进看作“理所应当”、“应该干的”,面对很多人不愿干的急救事业,她不仅没有一丝退却,放弃了转到管理岗上稍稍轻松的工作机会,常年坚持奋战在一线。
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工作需要。殊不知,第一时间请愿加入航空医疗队时,林爱进已经47岁。航空医疗救援对飞行护士的身心素质要求极其严苛。她积极参与各类航空医疗救护培训、演练,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研究设备操作及装卸要领,训练地空接驳,参与适飞,克服高空不适反应,在转运前详细评估病情、了解患者需求,预估最大转运风险,精心做好准备,只为保证患者万无一失。
截至目前,林爱进已化身“飞翔急救使者”成功参与转运10名危重症患者。
荣誉只是鞭策:该怎么工作还是怎么工作
当一个人因为热爱而从事职业,孜孜矻矻,義无反顾,那么,取得成就、获得荣誉就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称号,林爱进“不为所动”,因为这对她来说,只是一种鼓励,别无其他。“我感觉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但是发过了就过了,我就当没发生,该怎么工作还是怎么工作,一纸证书并不是工作的结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沉下心来,找到提升的空间,继续发挥自己的能量,救死扶伤。”
采访中,林护士的理想抱负抬升了记者对白衣天使业务能力认知的“天花板”。林爱进不仅每天出诊救患者性命,与死神赛跑,日常还经常留意业务学习、听课的机会,抽空参加国内同行的业务交流和学习。虽然已经是“山东好护士”、业务专家、资深护理员,但她好学有加,对业务精进有持续不断地追求。不仅如此,她还对记者说出了一个少有人知的心愿:我想把自己这三十多年的职业知识和经验形成研究成果,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积累总结提炼一下,或许可以出版急救专业的文献或者其他学术资料,用于传授、传承这些急救做法,使之发挥更大价值,更好地用于治病救人。
精一业执一生:希望更多有为青年加入医科队伍
采访时,正值2023年高考刚刚收官,谈到年轻人的理想抱负,林爱进对年轻一代的职业规划颇有一番独到见解。她说,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神圣而对社会有大爱的工作。我倡议更多学子在择业时要多接地气儿,去从事与社会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工作,比如学医、学护理、学养老有关等等,现在男护士非常稀缺,好多人对这个工作还是有偏见,感觉是“伺候人”、“照顾人”的工作,又脏又累又苦,没面子。实则不然,恰恰相反。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在与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能救命的职业。相比很多行业对着物品、对着精美的产品去工作,那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也很好,有贡献,而我们呢,是对着鲜活的生命啊!当你为了拯救患者而全力以赴的时候,那种获得感无与伦比!生命无价。
随着出诊任务来到,采访不得不结束。我问林护士,说句实在的,如果重新选择一遍职业,你会怎么选?
“我还是会干护士。”林爱进说完,转头奔上鸣笛的救护车,她的背影如此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