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大爱与匠心传承

2023-10-24张云江

青岛画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面点秀英面食

张云江

“注册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名人堂》一代尊师”、“中国著名中餐白案大师”、“烹饪国家级一级评委”、“中国鲁菜特级烹饪大师终身奖获得者”、“烹饪高级技师”、山东省烹飪协会“中国鲁烹饪特级大师”、青岛市厨艺研究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青岛烹饪大师”、青岛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专业评委、入选《中国名店名厨录》、被国际餐饮文化名厨大赛组委会授予“功勋国际餐饮文化大师”……很难想象,这一连串重量级的荣誉头衔竟然能出现在面前这位身材瘦小、面容和蔼的老奶奶身上。

响应国家需要,结下与面点的不解之缘

陈秀英,今年已经79岁了。镜头前的她脸颊红润,双目炯炯有神,丝毫不像一个马上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

1961年,17岁的陈秀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商业技工学校(今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当时陈秀英在家人的建议下本想报考会计专业,但当时国家急需西点人才,经过考虑后,陈秀英最终选择了西点制作专业,先后从师于俄罗斯和希腊的面点师。“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毕业时,我们几个从数十人中被选拔出,作为优秀毕业生,原计划准备分配到北京的苏联大使馆工作。”陈秀英骄傲地说。后因时代原因,分配机会被取消掉,陈秀英的北京之旅只能搁置。但1964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她依旧进入了青岛咖啡店(青岛饭店前身)工作。

陈秀英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面点技艺,于是,她转投到中式糕点上,潜心拜于中餐大师王孟祥门下学习中式餐饮,没想到这次转型不但非常成功,还给陈秀英的面点技艺提供了创新上的灵感。

陈秀英醉心于钻研面点技艺,将中西面点的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到70年代,陈秀英已经成为了岛城小有名气的女性面点大师,著名的青岛四方大酒店开业时,点名邀请陈秀英加入工作。陈秀英在点心房任职经理,一直到九十年代退休。

在四方大酒店工作的二十多年的时光中,陈秀英不断钻研创新各种面点制作技艺,从配方到制作过程再到外观创意,原创性研发出数十种独具特色的面点。这些形象各异的新式面点最亮眼的地方在于,陈秀英将浓厚的青岛特色蕴于其中。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陈秀英最得意的创作——大虾烧麦。陈秀英注意到,平时人们吃大虾只吃尾部,最具香味的头部却往往被丢弃,她便突发奇想将青岛大虾和传统烧麦相结合,独具青岛口味和特色的新式面点就这样诞生了。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四喜饺、海绵蛋糕、“青岛十大风景面点”等等,陈秀英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创新,专业上屡屡实现新造诣,并先后荣获青岛市“面点状元”和全国最高级别奖项“金鼎奖”等荣誉称号。

免费培训数万人,助力王哥庄大馒头再获“新生”

1994年,50岁的陈秀英从青岛四方大酒店光荣退休,满身荣誉的她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盛情邀请下前往学校担任面点技艺老师。本可以享受退休时光的她,投入到教育行业继续发光发热。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不允许给大龄教师安排过量教学任务,虽然陈秀英表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但还是无奈地“闲”了下来。此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期间,她开始写书总结,决心将自己的技艺经验写下来,传下去,先后出版了《爱心佳肴》面点系列丛书、《包子 烧麦 水饺》和《面包 酥饼 火烧》等著作,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此外,陈老师也是一个喜欢“秀”的人,她热爱参加各类电视节目,前后共参与录制《中华美食》电视节目数百集,在全球范围内播出。

王哥庄大馒头是青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王哥庄大馒头一度面临被淘汰的风险。2005年,劳动局找到陈秀英,希望她能为王哥庄大馒头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帮助,同时,能够帮助王哥庄社区的居民提高收入。热心的陈秀英一口就答应下来,谁知信心满满的她刚开始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大部分村民一开始听说我要给他们做培训时是不想来的,大家都在想一个天天吃的馒头有啥好教的,我们祖祖辈辈传了几百年,谁都会做,还参加什么培训?”陈秀英说道,“会做不一定就做的好吃,我挨家挨户讲解,亲手制作,对比品尝,将秘方写在黑板上给大家,后来慢慢的人就多起来了。”

在陈秀英的坚持下,她前后走遍了王哥庄社区34个村庄,挨家挨户上门教学,累计公益免费培训村民数万人,帮助村民建立面食店380余家。此时的陈秀英已经快要七十岁了,很难想象是什么动力支撑一个老人忙碌奔波于数十个村庄之间。

现在的王哥庄大馒头已成为岛城家喻户晓的地方特产,产品畅销岛城,远销北京、上海以及港澳台地区,甚至走向了世界。

古稀之年:送给聋哑孩子们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

2017年,青岛市中心聋校的刘校长在多方打听下找到了陈秀英,一见面就激动地握住陈秀英的手:“陈大师,我们找你好久了!您的面点手艺对聋哑孩子们特别重要,您可以去教教他们吗?”为人热忱的陈秀英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本以为是一场普通公益活动的她没想到这一去便离不开了。

当谈到在聋校的教学经历时,陈秀英在记者面前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一进那个教室眼泪就止不住了,放眼看去都是些那么可爱的娃娃,怎么就说不出话啊,太可怜了,我一定要帮帮他们!”“每次下课,他们都要过来抱我一下,才会离开,我是真的舍不得这些娃娃们。”

从黑板写字到学习手语,陳秀英与这群孩子们逐渐走到了一起,走得越来越近。或许是出于女性伟大母爱的深沉,也或许是人性本善的自然流露,从此,陈秀英便和听障朋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1年,陈秀英已经77岁了,聋校的领导也不忍心继续劳累陈秀英前往教学,但依旧为她保留了专门的教室。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秀英结识了爱心人士宋元发,也是一位对听障朋友倾尽心血的热心人士,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手语面食工坊,在市北区老城区的僻静小路里,用几十平米的小房间开始了帮扶听障朋友的漫漫之路。宋元发负责经营,陈秀英负责把控技艺和教学。

“聋哑人来学手艺我一分钱都不会要,但在面点技术上,我不会因为他们是聋哑人就降低任何标准,要想当我的学生必须要记笔记,我会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陈秀英说道。

每期考核毕业后,陈秀英会尊重学生们的心愿,想留下来的可以成为工作室的员工,每月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想出去干的,陈秀英要么利用自己的人脉将其介绍到酒店,要么帮助他们自己开设个体店铺。“我什么都不图,就想让这些聋哑孩子可以在社会上靠自己的本事把腰杆挺直咯!”陈秀英说道。

陈秀英几乎每天都要五点钟起床,然后到工作坊忙碌一整天。当记者问到家人担不担心她的身体时,陈秀英说,老伴非常支持我,儿子和闺女也非常理解,尤其是我女儿,她觉得我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但我只是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们,要是能再年轻点我肯定会多开几家店,帮助更多的人。”

尾记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在《时间回旋》中写道:“我们短暂的一生就像一滴雨水,我们向下飘落,但我们都会在某个地方找到自己的归宿。”陈秀英在听障孩子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将毕生心血托付给了他们。

如今,陈秀英的面食工坊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面食店,也是青岛市市北区聋人之家,供听障朋友们平时休息交流,同时也是聋人面食技术实训基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听障朋友来到这里,并从这里勇敢地走向社会。

一家小小的面食工坊,饱含着一代大师的精湛手艺与无私大爱;一个个小小的面团,揉进了特级大师的技艺传承与听障朋友渴望自立自强的汗水和努力。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陈秀英,不仅有精湛的技艺绝学,更有温暖人心的善良和大爱,当之无愧可以称为一代大师。

猜你喜欢

面点秀英面食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Do You Know?
同期听力(六)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
误解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八里河畔,面食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