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岛,邂逅世界最美海湾
2023-10-24于丽贺中
于丽 贺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知识无边,学海无涯,人类穷尽一生也不能将知识统揽,美景亦然。
诚然,我们无法遍走全球,尽赏寰宇胜景美地,但是,临海而居的人却是幸运和幸福的。
依山傍海,凭海临风,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岛人,独守着一方山海湾城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地“霸占”了湾区城市的自然禀赋,拥有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优越感,大大消弭了对生命长度和宽度的焦虑感。
海边出生,海产滋养,海景怡情,海岸撩人……这份独属于青岛人的大自然馈赠,令多少外地人特别是内陆城市的人们,歆羡不已。
在曲线动人的海岸线边,城市与城市里的人,生生不息,车水马龙,烟火人间。
当我们在航拍器的帮助下,将视角升腾而上,看到一幅绵延起伏、满眼熟悉地标式建筑物的蔚蓝画卷时,难掩激动与兴奋,即使你已经与这个城市相识了40年——那是一份摄人心魄的动人的画卷,是我们最美丽的家园。
在青岛的主城区市南区有五个海湾,五个海湾紧密相连。胶州湾位于团岛湾的西面,那里有国内最长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当夜色降临时,美轮美奂,景色非凡。
历史上,青岛湾也是一度发达的港湾,在明中期就成为商贸海港渡口,但自从近代以来,青岛港的港口用途逐渐减弱。同时,因为这里曾经被外国侵占,建筑风格上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
秀丽的风景,栈桥与沙滩相辅相成,各式特色的红瓦绿树星星点点或坐落于海岬坡地,或许正是这些特色的风景,使这里成为了青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成为了世界最美海湾之一。
依海而生,因湾而兴,这里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用海水煮盐的历史就是从胶州湾开始的。至今,青岛东风盐场还在日夜运转,大量出产着供应青岛且不限于青岛的天然海盐。
公元前210年,世界著名航海家徐福从琅琊湾出发,东渡日本,开启了中国大航海的历史。青岛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17公里,拥有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青岛湾等49个美丽海湾。
百年前,百年后,这里有着不一样的变迁,从一个军事码头,变成青岛的象征、国家的骄傲。
“世界最美海湾”,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不消说,首先联想到咱们“自家海湾”——青岛湾和青岛的海岸线。美景天赐,亦是实至名归,2007年,青岛海湾以其整体的优美和“高质量”获得一致认可,受到“世界最美海湾”组织的青睐,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最美海湾”,与巴西玫瑰湾、法国波尔多海湾、越南下龙湾、美国旧金山湾等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29处海湾共享“世界最美海湾”美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决策部署。
将这幅蓝色画卷描绘得愈加绚丽璀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青岛正全力进发。
湾与湾相邻,湾与湾相望,因岸边的景致,也因相拥的方式,每一湾都有着不同的风景。
海湾得名于与之相接的陆地,所以就有了胶州湾、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石老人湾、沙子口湾、流清湾、仰口湾、崂山湾、丁字湾、灵山湾、唐岛湾……海与陆的相拥,力度、方式不同,有的碾石成沙,有的化山为礁,有的伸长手臂化为岬角,有的开阔平缓似胸廓,几多精彩,撷其精华,慢慢道来。
胶州湾:孕育青岛的母亲湾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是全国最大的半封闭海湾,它似子宫嵌于青岛的“母体”之中,孕育了青岛这座海滨之城。
胶州湾,古称少海、胶澳,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19世纪之前,胶州湾沿岸只有渔民,他们与海洋相伴,以捕鱼为生,并形成了许多小渔村,直到1891年清廷在膠澳设防,这海湾之畔才出现总兵衙门,但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功能可言。
胶州湾西有鲁中南山地丘陵,西南为五莲山脉,东北是胶东诸山,可作为天然屏障;北面和西北面是胶莱平原,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滨,可作为经济腹地;面向黄海方向的,有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它们相继耸立,拱卫着胶州湾,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胶州湾是天然的环抱式大海湾,水深而辽阔,海岸线曲折,众多湾岬交错分布,在胶州湾之中还有海湾中的海湾,大小不一的海湾多达49个,冬天海水不冻,夏天海浪趋平,少有台风威胁,加上整个胶州湾可供开发的大片空地。
文学大家鲁迅曾在他的地理著作《中国地质概论》中提到:自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这里的李氏是指的李希霍芬,他在中国考察了许多年,并真正意识到胶州湾的价值。
186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向普鲁士国政府提议占领胶州湾,“胶州湾乃中国最重要之门户,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1898年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沿岸,1899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把“青岛”作为胶澳新市区的名称,开启了青岛作为城市名称的时期。青岛作为城市而兴起是与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有关,更与胶州湾既有的潜在地理优势息息相关,没有胶州湾就没有今天的青岛。
如今,一桥飞架东西,隧道穿海而过,胶州湾承载着青岛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串联起青岛市区、黄岛、红岛三个区域,也开启了青岛全域统筹发展的加速度!
胶州湾内广阔的湿地被誉为‘青岛之肾,有南胶河、大沽河等河水不断注入,那里有国家级海洋公园,候鸟翔集。
胶州湾是优良港口,托起一座百年大港青岛港,且锚定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持续进发;依托海湾,一座可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的22.7万吨级的邮轮的邮轮母港,航运往来繁忙。
胶州湾是富饶的“蓝色粮仓”,鱼虾蟹成群,海洋资源丰富。还有古老的海水晒盐技艺,萃取海水中的精华,开滩贮水、蒸发结晶,从胶州湾中汲取一味不可或缺的人生滋味……
青岛湾:见证城市源起,激荡百年风云
印刻着“青岛”之名的海湾,一定与城市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如果说,团岛湾为世人留下了青岛早期移民的历史印记和浓郁的风土人情,那么,青岛百年风云的亲历者、见证者,一定是青岛湾。
西连团岛湾、东连汇泉湾的青岛湾,位于火车站至青岛河口(今大学路南端)之间的太平路沿海,是这座城市的生命起点,也是这座城市的基石。
在青岛方言里有个“前海沿儿”,说的就是青岛湾。这里有百年胶济铁路线的“活化石”青岛火车站、“青岛商业母脉”中山路,有胶澳总督府旧址、“使馆街”沂水路、“青岛外滩”太平路、“最早CBD”广西路,还有难以计数的青岛“经典”:栈桥“长虹远引”“飞阁洄澜”,小青岛“琴屿飘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天后宫等都汇聚在此。
可以说,“最青岛”的地标性建筑和景点,如中山路、天主教堂、栈桥回澜阁、小青岛、大鲍岛、1907光影俱乐部、老火车站等,都在这里。
先有青岛村,后有青岛湾。那个曾经是莱州府胶州即墨县下辖的小渔村,依山傍海沿河,从青岛山流淌的泉水,汇聚成青岛河,继而曲折而下流入黄海的青岛湾。
青岛河入海口恰有一个岛屿,可作为天然的防坡堤,即小青岛,这使得青岛村有了建港的条件。据记载,自元代定都北京,每年都有大批粮食及其它物资由南方运往北方,青岛村处于南北海上航运的必经之处,时有船舶在这里避风浪或加淡水、添食物。明代中叶这里作为商贸港口,十分活跃。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设防,青岛湾开始具有军事功能。1897年德国租借青岛之后,青岛湾周围逐渐形成以德国建筑风格为主“绿树红瓦”的城市风貌。
如今的青岛湾,栈桥与小青岛交相辉映、隔水相望。
“烟水苍茫月夜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原载于1937年版《青岛游览手册》中的诗,描述了夏日栈桥夜景。栈桥是青岛前海一线最具人文价值的建筑之一,也是青岛建置之初仅存的几处珍贵历史遗迹。堤岸似弓月,雪浪拍堤,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景致,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成为了青岛的象征和标志。
小青岛岛形如琴,水如弦,风吹波间铮铮如琴声,故又被称为“琴岛”。岛上有灯塔,建于1900年,待夜幕降临,八角形白塔上红光闪耀,交相辉映于万顷碧波之上,在夜空中飘逸,令人神往,有“琴屿飘灯”之誉,并经常停驻于文人笔尖。
1935年,诗人卞之琳透过莱阳路居室的窗户远观小青岛,写下了“入夜以后,小青岛灯塔上的红灯一闪一闪,给人以诗的遐想。”
作家郑振铎望着“海面上时明时暗的红灯,如同乘舟于海上。”
还有作家王亚平在《灯塔守者》中借景抒怀:“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天空耸立着孤独的灯塔……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
团岛湾:寻觅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
团岛是青岛老市区最西端的海角,实为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岬角”。在航拍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伸向大海的“Y”型海岬,其线条如同一双张开的手臂,勾勒出海湾的形状。
回溯历史,早在18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只有在退潮时才与海岬有一道沙岗相连的小岛,在小岛隔海相望的北面是海拔仅有24米的“游内山”。
由于扼守胶州湾湾口,团岛海岬距对岸的薛家岛仅三千余米,湾口处不但水流湍急,而且分布着若干暗礁,明清两代的官方文献和世代在胶州湾以渔为生的中国船家,通常称这里为“淮子口”。
团岛,最初的名字“坦岛”,从字面意思看,与岛的地势平坦有关。是何时演变为团岛的?有记载,早在清朝末期,就出现了“团岛”的字眼,不过,即便已经变身,它的发音在老青岛人的口中还是“坦岛”。这是因为在青岛地方方言中“团”读作“tan(坦)”。
临海的大陆,必然需要有一个最常见的导航设备——灯塔。
由于缺乏具体的记载,我们无法获知在灯塔建造之前有多少船只在这附近海域搁浅或沉没,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如果没有先进的导航设施,一定会严重阻碍胶州湾作为一个优良港口的发展前景。
青岛建置后,为减少航行船只事故,将其连同周边的岛礁填平并与大陆相连,改称“团岛”。西南岔的島礁旧名“游内山”,上面建有游内山灯塔和团岛炮台。游内山这个名字引起了不少文史学者的讨论,有人认为源自于德语翻译,甚至将其揣度为“玉牛山”“玉女山”等,这也方便给名字赋予传奇的神话色彩。
岛屿面积不大,植有丰富的绿植,如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樱桃、白杨、天门冬、艾蒿、牵牛花、草梅、苦子和灰菜等等。尽管躲藏在地图的一角,团岛却在青岛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团岛灯塔独特的气雾号,俗称“雾迪”或“海牛”。如果说,要在青岛寻找一种记忆的标签,那么对于身在外地的青岛人来说,很多人应该会把“海牛”的声音选作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乡愁。每逢雾雨天,灯塔号角声声,为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导航。建于1900年的这座灯塔,已经守护了青岛一百年多年,见证了青岛城的沧桑变迁。
说完灯塔,团岛湾最有名的要数八大峡。
于团岛湾岸边,以我国著名的八个峡谷命名了八条路,且有与“八大关”东西并立,争芳斗艳,故称“八大峡”。八大峡广场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树木苍翠、绿草如茵,坐落着李慰农公园、海上皇宫、游船码头、运动场地等,可骑行可漫步,还可乘船海上观光、钓鱼休闲。
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众多的知名景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位于市南区的前海海滨。青岛市的滨海步行道也从这里起步,将整个青岛市的前海一线连在一起,形成得天独厚的休闲胜地。
说起团岛湾,必须离不开“烟火气”!老城区团岛,藏着青岛人醉浓的烟火气,是海边生活的宜居之地。
若是在青岛寻觅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团岛农贸市场必然算得上一处。大概在1999年的时候,团岛山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市场,由于它只有在早上卖东西,许多老青岛人都习惯叫它“团岛早市”。如今,凌晨4点,新鲜的蔬菜瓜果陆续送达市场;凌晨5点,滚烫的豆浆、金黄的油条已经出锅了;6点,农贸市场迎来第一批顾客;7点,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团岛农贸市场开启崭新的一天,抚慰着市民的三餐四季,欢迎您来这里感受最真实的烟火气。
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一条老街,一段故事。来团岛湾,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在世界最美海湾,感受那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在25℃的市南,来团岛湾,感受满满的人间烟火。
汇泉湾:不止海水浴场的沁凉和亚洲第一水族馆的奥妙
小时候的我,在汇泉湾的金色沙滩上,挥洒了大把悠闲的海趣时光。每一个海腥味的愉快周末,几乎都有第一海水浴场的记忆。
面朝大海,端坐沙滩,手举小铲,花上三四个钟头玩沙子,塑造型奇异的沙雕,假模假样地研究沙滩上挖出的大宝贝为何物,坐看云起,观潮弄海,尽情体会大海与沙滩馈赠的童年快乐,是青岛人独有的成长记忆。
风光旖旎的汇泉湾,西起小青岛、东至汇泉角。一个多世纪以来,汇泉湾一直热闹非凡。
从前,青岛村东面有座会前村,又称“汇泉村”。这是青岛建置前沿海一带仅次于青岛村的第二大村,如今的第一海水浴场就是当年村民们停舟晒网之地,如今的中山公园管理办公室至花卉园一带是村落的中心地带,汇泉湾也因此而得名。
第一海水浴场长500多米的弧形沙滩,滩平坡缓、沙质细软、水清波小,海尽显其温柔,宠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游人们,轻抚着投入其怀中,与鱼儿同畅游的人们。
位于其西侧的青岛水族馆,建于1932年,保留有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题字,是中国第一座中国人设计建设的水族馆。水族馆所在的鲁迅公园海域,礁石林立,呈罕见的红褐色,积年累月海水的冲刷,使其磨圆了棱角,但依然不失粗粝、浓郁。
触摸着红礁石,时光可追溯到1.5亿年前。地下的液态岩浆涌出,经过漫长的等待,逐渐冷凝结晶,由于结晶快慢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独一无二的红礁石群。再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剥蚀,海水的拍打、浸润,最终显现出如今的模样。
红礁石群是沿海的天然屏障,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如“海上长城”般守望着一湾碧波,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和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红礁石又如海湾里跃动的音符,拍婚纱照、抓小蟹钉螺,或者就是坐在上面看潮涨潮落,那是一种律动的美。
同红礁石一同守望的,还有海边的黑松林。据记载,德国租借青岛后,相继在沿海各岬角、坡岸种植了海岸防风沙林带,汇泉湾北侧也逐年栽植黑松。1903年,第一海水浴场建成后,德国当局招徕京、津、沪及东南亚各国的欧洲商人到青岛避暑,海水浴场成为外国人的乐园,浴场西北侧的黑松林带就成为他们蔽日观景之处。
这里除了有“亚洲第一座水族馆”青岛水族馆,有“亚洲曾经最大海水浴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还有康有为、沈从文、洪深、梁实秋等名人旅居青岛的家,有俯瞰一浴及周边美景的小鱼山公园,还有火遍“小红书”的新晋网红路……
在汇泉湾,通往小青岛的琴屿路最是不能错过的。这条沿着海岸婉转延伸的安静小路,一边是海天风光,一边是面海咖啡馆,许多人喜欢选个面海的地方,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发呆”,坐看天边云卷云舒,当海浪拍向红礁岩,声声浪花碎成白玉泡沫,轻抚脸庞的海风便又多了几分沁人心脾的清爽。
漫步汇泉湾,会发现她的美错落有致:远处翠绿的小鱼山,近处端庄的水族馆,面前壮观的红礁岩、松软的沙滩、蔚蓝平静的大海,身后巨大的草坪似乎延到了太平山脚下……登上小鱼山俯瞰,这里的风景更是精致得醉人。
夏天,这里充满了生气,洁白浪花舞动着碧波款款而来,撞击着岸边的礁石,幻化成迷蒙的雾,犹如美人鱼变成海上泡沫的那一霎,鼎沸的人声與海浪声谱成仲夏的乐曲,在这里,时钟是多余的,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才是主题……
太平湾:“光明之城”和“水晶之海”的城市传奇
每一处海湾都有独特的秉性和气质,如人一般,性格鲜明。
位于汇泉角与太平角之间的太平湾,仿佛屏蔽了世间的喧嚣,她所特有的超凡脱俗意境,让人想到了“遗世独立”的美好,比作人的话,好似一位娉婷端庄、儒雅知性的古典美女。
在湛山西南海边,有一处深入海里的岬角,古称“绿豆岛”,1922年底中国收回主权后,期盼从此太平,便命名了一批冠以“太平”的地名,如太平路、太平山、太平角和太平湾等。
太平湾如优美的颈项蜿蜒于绿树红瓦之间,绿树苍柏间老别墅的屋顶与斑斓围墙影影绰绰,宛若颈项上璀璨的“水晶珠链”。
1935年盛夏,女作家苏雪林就在这太平角的崖石之上,看见了从未见过的美景:这时正是午刻,太阳当空,放射万里皎洁的晴光。天色是正蓝的,海水也是正蓝的;天上仅有几朵白云,海上也仅有几叶白帆,整个空间,除了光明,似乎更无别物。她动容:“这是佛书上的‘光明之域!这是但丁《神曲》第九重天上的上帝所居的万福的‘水晶之海。”
谈起太平湾,不得不提这湾里孕育的一块“璞玉”地带——八大关和太平角。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述说着这座城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的荣耀,八大关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2009年,八大关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纵七横十条路,处处郁郁葱葱。八大关因其中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多样且集中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据统计现存建筑220余处,文物建筑140余处,囊括了德、日、俄、英、法、美、西班牙、丹麦等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漫步八大关,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吟诵着贺敬之的《八大关漫步》,“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是惬意浪漫的小时光。
紧邻八大关的太平角,既蕴山海之灵,又得人文之惠,拥有很多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上个世纪的文化名人故居和欧洲各国的领事馆旧址遍布其间。太平角处处流露着高级感和艺术感,浓厚的异国风情也令人沉醉。这里,仿佛是个“宝藏”,等着人们前来探寻。
现如今,到青岛旅游,没来过太平角的咖啡馆,不算真正来过青岛——这个说法虽略有点夸张,却也意兴十足地吊足了想要到网红咖啡馆品味文艺青岛的外地游客们的胃口。
莫奈花园、青岛遇见米兰、比利时领事馆旧址、遇见梵高、太平角18号、五号老洋房……一众建筑风格各异、风情万种的老建筑,化身成时尚咖啡馆,浩浩汤汤、绵绵不绝地吸引着怀有文艺心灵的游客们慕名前来打卡、拍照、喝咖啡。
除了人造的建筑存在和人与自然馈赠相互交融而诞生的咖啡文化,人们对太平湾的喜欢,还在于她与生俱来的浪漫。
如诗的海、如画的景,营造着梦想中爱情的模样,热恋的情侣无一不想在此山盟海誓,实现爱情最美的时刻。也正因此,来此旅拍的新人络绎不绝。作为恋人最爱的地方,太平湾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拍胜地,留下了一双双甜蜜的背影、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太平湾中的太平山,蜿蜒起伏,向西延伸为青岛山、八关山及小鱼山,向东伸展为湛山,是青岛登高观景地之一。三面依山的湛山寺,南眺大海,风光秀丽,著名作家郁达夫还曾赞为“湛山一角夏如秋”。夏季绿阴匝地,海风習习;秋季海风瑟瑟,霜叶如染,红叶铺地,柳塘、寺院、主塔、松月,是赏秋佳地……如今,湛山一带再次因幽静淡雅出圈,山景、街景氛围感满满的咖啡馆,吸引许多文艺青年前来,钟声悠远,树影斑驳,咖啡氤氲着小资惬意,湛山尽显独属市南的闲适。
太平湾区域不仅景色宜人,而且洋味十足,可谓避暑胜地,正如1922年叶春墀在《青岛概要》中描述的那样:“太平角为颐养区之中心,西人避暑,皆集于此。避暑别墅,比比皆是。其地林木成荫,一碧无际,所有马路均隐藏于绿叶丛中。”
浮山湾:看碧波扬帆,观燕岛秋潮,品摩登城韵
初见浮山湾,便会对她的“大气”所征服。
远远地从海上看,海天间的城际线,犹如国际大片中的摩登都市一般震撼,特别是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时,整个浮山湾犹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在静与动、光与影中,勾勒出一个炫彩世界——一众繁华楼宇的灯光此起彼伏,一场接一场盛大且科技感十足的灯光秀,以夜为幕、以海为台,上演着城市的精彩;如果沿浮山湾畔游走,车水马龙的道路旁鳞次栉比的高级楼宇,则讲述着这座城的脉动节奏。
这片最为世人所耳熟能详的海湾,位于城市的C位,2008年奥帆赛在这里扬帆起航,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在这里召开,2023年山东旅游发展大会在这里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
入夜,这里更是流光溢彩,霓虹斑斓,以城市楼群为舞台,奥帆中心为观景点的灯光秀,不断变换的灯光映射在海面,如梦似幻。
浮山湾东端,为突出海中的一个岬角。其实,清代之前它还是一个近岸的海岛,后来才与陆地相连形成今日的半岛。燕儿岛岬角端处,礁石林立,每逢秋季大潮,惊涛骇浪冲击岬角,激起浪高数丈,非常壮观。1937年出版的《青岛概况》将其描述为:“燕儿岛环浮山所之东,半岛孤悬,作飞入海中之势,秋高潮涌,尤为可观”,因名“燕岛秋潮”。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在浮山湾畔设立了鳌山卫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至清时由军屯演变成浮山所村,但燕儿岛依然是一处荒芜之地。1928年,山东大学在燕儿岛建过植物实验场;1933年,岛上曾建有万国会青年营;1947年,燕儿岛西部海滩被美军辟为专用浴场;青岛解放后,燕儿岛为驻军所用;1968年8月,青岛北海船厂(原交通部红星船舶修造厂)开始在燕儿岛建厂,燕儿岛的名气随之大涨。
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之后,为了保证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建设,北海船厂从2003年2月开始西迁。2006年6月底,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成,青岛不仅增添了一个奥运会帆船项目的比赛场地,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燕岛秋潮”也以新的面貌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浮山湾的时尚感,在景,也在人。
摩登街头的帅哥美女,有着超高回头率,随手一拍,就有杂志街拍的效果。青岛人的时尚感如何炼成的呢?逛一逛浮山湾就知道了。闽江二路的咖啡街,长长街道的两侧,茶馆、咖啡厅、西餐厅、酒吧鳞次栉比,却有一种“大隐于市”的从容和淡定。不论喜欢新中式、日韩风的小资情调,还是青睐欧美范儿的自由洒脱,都会喜欢上这片街区。无论是享受一个悠然、惬意的午后,还是开启一个浪漫悠长的夜晚,这里都有美好的时光在等你。
仰口湾:海上有仙山,海底藏美玉
这是环抱着崂山的一处新月形海湾,长约2.2公里,金灿灿的沙滩平坦细软,坡度平缓。
仰山灣海底蕴藏着美玉绿如墨,被称为“海底玉”,是崂山所独有。崂山绿石,呈墨绿色,色泽凝重,石质光滑细腻,表面挂翠多,十分珍贵。我国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九十寿辰时得到一方崂山绿石,高兴地说:“千金易得,一石难求!”
看完海底,再看山。贺敬之曾如此评价:“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登上仰口湾畔的仰口景区,云雾缭绕中,可赏奇峰怪石、奇洞怪穴,发现不一样的山海景观。
如果机缘巧合,还可观赏到奇异神秘的“海市蜃楼”。前人对这一奇异景观多有记述,其中清代著名翰林尹琳基曾有过这样的精彩描绘:“先是突起一峰,分为三峰,上插云际;顷之,群山绵亘数十里,所谓‘衡山七十二峰、‘嵩阳三十六峰悉览;又顷之,火光炯然,红云波荡,霄汉通明,光辉众山,如夕阳返照;已而,化为朦胧,烟树苍茫,城郭楼台,隐隐可睹,沿山村落、海岸居民依稀可见。”
漫步山间,一边吹着山间清爽的风,一边近距离感受崂山“海上云”的魅力,雾从海上涌来,云自山间生发,山气海气混合,向四面八方蔓延,重峦叠嶂的崂山和那蜿蜒的海湾皆影影绰绰,让人不禁要醉倒在这片东海之滨的云雾幻境中。
唐岛湾:“琴岛之眼”“海上西湖”“唐岛晚钓”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唐岛湾,微波荡漾,两岬环抱,有着“海上西湖”的美誉,“唐岛晚钓”曾被列为薛家岛古八景之一。
唐岛湾口有个与陆地隔绝的小岛——唐岛,仅0.07平方公里,唐岛很小,名气却很大。
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派水师大将张亮东征高丽,舰队曾驻军于此,小岛因此得名。许多年前岛上确实出土过许多刀、剑、箭镞等古代兵器。但是,现有的历史资料还无法证明唐太宗确实在这里驻扎过水师。南宋时期这里的确发生过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战——唐岛之战,是宋金双方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
硝烟远去,依岸线而建的唐岛湾滨海公园,保留了原海滩礁石的自然景观,南岸和北岸沿唐岛湾互通,码头、栈道、滩涂、湿地依次展开,是海边旅游的好去处。
亲水木栈道沿湾而立,蹬着脚踏车,迎着微微海风,滨海骑行。优美的海湾风光从眼前慢慢滑过,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夕阳西下,余辉映射于海平面,“琴岛之眼”摩天轮绚丽多彩,同晚霞一起,妆点着静谧的海湾,瑰丽妖娆,璀璨绚烂。
湾畔的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北接岔河,南抵黄海,是东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点停歇地。另外,海上运河马濠运河、独特的生态民居海草房、悠久的琅琊历史,还有灿烂的海洋科技与军港文化,赋予了唐岛湾深厚的文化底蕴。
灵山湾:山灵水灵醉光影
灵山湾,东侧是浩瀚大海,岸畔沙滩绵绵,岩礁广布,自成“金滩镶绿野,碧海映蓝天”的迷人风光,它环抱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距胶州志称,灵山岛“先日而曙,未雨先云”因其灵气故曰灵山,当地渔民早就流传着“灵山戴帽醚汉睡觉”之说。岛上有一浮翠亭,坐落在城子口村,是为灵山岛之标志性建筑. 此处之望海楼已在其遗址上重建。相传为金完颜兀术之妹出家为尼所居。
游览灵山岛,须从岛西侧的城子口码头登岸,初登岛上,可见一巨石耸立路边,上书“水灵山岛”。岛上有一处网红打卡地,那是当地村民肖永生筹备20余年,用500多个种类、100多万枚贝壳精心打造的贝壳楼,外观上,贝壳楼北边以海螺壳为瓦片,以鲍鱼壳为瓦当,用彩贝和彩石构成的渔家风俗;南边为海岛风情,蓝与白为基色,用简单的直线与弧线勾勒出建筑直白回还的轮廓,特别精美。
岛上渔家风情别致,村落或居于崖边,或位于海畔,或半藏于山涧,梯田、绿树、碧海、红瓦、蓝天交相辉映,从海上望去,宛若一艳丽之翡翠浮在海面,故此地有“灵岛浮翠”之美誉。
灵山湾畔坐落着大珠山、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海公园、东方影都等。近年来,那里星光熠熠,《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多部热门影视剧在那里拍摄,尽显光影之魅,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