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空间视角下乡村民宿营建空间优化研究
2023-10-24许文龙
许文龙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1 弹性空间与乡村民宿营建设计相关概念
弹性设计狭义指在设计过程中将可能存在的因素考虑在内,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的设计留有空间。20世纪90年代后,弹性设计与旧建筑再利用的结合成为设计热点,与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等环境的结合逐渐崭露头角。将弹性设计引申到建筑空间、室内空间设计研究中,作为一个先导的设计思想,在设计的过程中提前将不确定因素、要求考虑在其中,使产品设计过程可以适应不断变动的环境要求。弹性设计不是独立于常规室内设计形成的一种室内设计方式,而是一个完整的结合模式。弹性室内设计需要有系统的分析与研讨过程,确定合理的室内设计方式与准则、范围、应用程度等。
从空间改进和优化的角度来看,新的弹性空间能够满足未来趋势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造一种更合理、更舒适、更符合人类精神需求的审美方式。弹性空间使空间更灵活,缓解了一定时间内的原始空间与需求和空间利用率之间的矛盾[1]。
民宿也称旅馆、家庭旅馆、青年旅馆等,主要的共同特点是家庭经营,消费者和老板可以进行更亲切交流,经营规模虽然小,但能够提供多种特色服务。我国的品质民宿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等地区,且部分集中在景区附近,其装饰风格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多样性和店主的个人特色是乡村民宿的特色。根据民宿的区域特征,可以分为城市民宿、景区民宿、乡村民宿。
2 乡村民宿空间的特点
2.1 小而精
乡村民宿的主要接待人群为城市人群,包括家庭亲子旅行、情侣旅行、朋友聚会、商务洽谈等。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能够在乡村旅行中增进感情、感受乡村文化。乡村民宿空间面积相较于酒店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性,但更能够接近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对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房屋建筑历史有更深入感受与个性化体验。
2.2 地域性布置
当地的居民作为经营者可以与游客进行直接交流,展示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与生产工作,通过展示当地的民俗特色的装饰以及手工艺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软装布置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随着人们外出旅游的选择性不断增多以及对旅游项目猎奇性需求的不断增加,乡村品质民宿作为近年来新兴发展的旅游产业项目,将不断发展细化其内容和经营方式,体现出乡村民宿的实用性,使乡村品质民宿成为重要的特色旅游名片。
2.3 内外空间融合度高
乡村民宿散点布局与地域民居改造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民宿散点布局与地域民居改造
乡村民宿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中或离城市较远的传统村落中,可以选择地域居民住宅保存相对完整的民房进行改造,通常选择散点式布局,使自然与居住空间相融合,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枢纽,突出民宿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协调性特征。
乡村民宿“内外空间融合度高”的协调空间性如图2所示。
图2 乡村民宿“内外空间融合度高”的协调空间性
3 乡村民宿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3.1 “小而美”原则
在《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和评价》(LB/T 065—2017)中,对民宿的规模、面积方面进行了说明和统一。经营类客房不得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大于800 m2,客房数量多会导致民宿的酒店化,失去民宿原本特色。乡村民宿是休闲度假娱乐的场所,必须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过度追求奢华的装饰,应当与大自然相结合,在最原始的乡村环境中,利用当地的美丽景色、独特的建筑风格,塑造风格迥异、各有特点的视觉感受。
3.2 地域性原则
作为游客住宿的场所,民宿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可以使住宿品牌和服务得到长期影响。民宿需要区别其他酒店的装修风格和模式,注重个性化建设。地域特色作为民宿立身的方向,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地区民宿的差异化,而且可以继承和弘扬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在民宿设计中,应该将地域文化融入民宿设计中,让游客主动选择乡村民宿和乡村文化。乡村民宿与游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之后的改造或新建的工程设计中,应当尊重当地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和浓厚风土气息的地域特色等,民宿室内空间设计也应当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结合[2]。
3.3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仍保留原有的房屋和建筑。尽量使用当地的石材和木材,避免与原有建筑材料的风格发生冲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避免现代装饰风格过多而失去原有的特色[3]。目前,较多民宿在室内设计上是城市化、规模化的饱和状态,虽然居住较为舒适,但与周边环境相容性较差,具有违和感。因此,民宿设计师应当在装饰陈设、家具等方面进行着重设计,使空间更和谐自然。
4 乡村民宿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1 融入地域文化
民宿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居住房间数量,但是却难以与周围场地的自然、文化有机融合,失去了体验感和沉入性,所以在控制房屋数量不饱和的情况下,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民宿设计。运用设计手法进行空间功能优化设计,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民宿空间环境和精神上的享受,提升乡村民宿的文化内涵[4]。
4.2 优化空间功能
需要合理灵活运用空间,乡村民宿大多是以原有居民建筑为基础,功能以居住为主。在空间功能优化时,伴随建筑的新增与改造,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对空间格局以及空间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起到优化的作用。
空间建筑格局与环境结合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空间建筑格局与周边环境结合设计
4.3 空间交互性应用
交互性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人与事物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影响,民宿会产生多种空间功能,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且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和设计[5]。通过增加人与空间的交互性,能够改善空间中的不足,为民宿空间功能的布局灵活性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与新鲜感。
4.4 产业化的规划战略
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在于把农民独立个体转化为利益共同体,将农村民宿中的产品和服务融合在一起,通过整合农业、文化、特色美食等资源拓展经营,形成一个集食宿、出行、娱乐、购物、享受等于一体的新产业,以实现农业区域整合经营和乡村地区持续性经营发展,提供一种深化体验空间的表现方式。通过景观空间与建筑的形成,反映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容[6]。
4.5 在地化的构建设计
在地化设计思维是让设计师摒弃传统城市建筑建造的固定思维,去理解感悟、体会乡村民宿的建筑逻辑和建筑文化及符号。将本地的生活习惯与特质展现出来,与当地居民沟通共同选择建筑的材料、装饰。以修复为主要目的,保留历史痕迹,强化主体结构,优化房屋舒适度[7]。
5 结语
文章总结乡村民宿设计经验,分析了目前乡村民宿存在的问题,从空间布局、地域特色、功能性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在乡村民宿营建空间的优化设计中,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不断规范,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区布局,保护地域文化特色,优化在域空间的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