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连接部特点分析
——以八首作品为例

2023-10-24谢迎春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部大调奏鸣曲

文/ 谢迎春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与发展

奏鸣曲式(Sonata)是西方器乐曲创作的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以“发出声响”之意的拉丁语单词Sonate。它的演变过程复杂而又漫长,至今,奏鸣曲大多都是以不同性格三或四个乐章构成的套曲或组曲,因此,大家也称“奏鸣曲套曲”、“奏鸣曲组曲”。它的第一乐章为快板,曲式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的广板或柔板;第三、四乐章可能是回旋曲或奏鸣曲式,也可能是谐谑曲或小步舞曲,速度为快板或急板。奏鸣曲最早可追述到十六世纪的一种音乐形式——坎佐纳。

Canzone 是意大利语,他最初是一种由法国尚松(chanson de geste)进行改良后的一种器乐作品,在意大利歌剧中也是一种抒情的歌曲,后来发展为复调形式的器乐曲重奏。

在十八世纪前半叶巴洛克音乐晚期,“奏鸣曲”实际上即组曲,第一乐章为阿列曼德,第二乐章为库朗特,第三乐章为萨拉班德,第四乐章为基格。在这一时期,奏鸣曲大多都是单二曲式,一直到一生中创作了555 首古钢琴奏鸣曲的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他的少部分奏鸣曲中显现出了现在奏鸣曲的雏形。在维也纳乐派奠基人海顿的作品中,奏鸣曲式也作为最主要的曲式结构出现。而在海顿以前的巴赫(Bach)的次子——C.P.E 巴赫,也在奏鸣曲发展长长的画卷中描绘了一笔重彩,他把单一形象的奏鸣曲发展成为了具有对比色彩的、具有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巴洛克式奏鸣曲,这在当时是重要的音乐体裁,通常以“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这两种形式呈现。

受海顿的影响,莫扎特的奏鸣曲加入了自己的独特格调,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这时候的奏鸣曲式已经定型。后来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作品中,也有四个乐章的奏鸣曲,其中第三乐章为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

到了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舒曼以及勃拉姆斯等一些作曲家也对奏鸣曲的发展有着关键的贡献,这个时期的奏鸣曲不同于以往,而是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结合,乐章的增多更是能将这一时期的情感矛盾变化体现的透彻。

二十世纪的奏鸣曲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近现代的作曲家们更热衷于破坏奏鸣曲原本的曲式结构,在调性方面也发展出了一些泛调性甚至无调性的作品,风格迥异,形式丰富的乐曲被创造出来。

连接部在奏鸣曲式中又被称作小展开部。因此,它在通常情况下与展开部一样分为导入、中心和准备三个阶段。它的意义就在于对主部和副部进行有效过渡,使得主部和副部之间的经过更加自然,不至于听起来给人唐突的感觉。它可以分为主部完全收拢后,用新的材料织体引出的独立连接部与从主部的材料调性延续到副部的调性及织体典型的不独立连接部,从材料的角度,它有可能用到主部的材料、有可能用到引子的材料、也有可能用到副部材料或新材料。

连接部有三个主要作用:

1.连接主部与副部,能在副部出现时留下深刻艺术效果。

2.连接主部调性与副部调性。通常连接部总是从主调开始,结束在副部调性的属和弦上。当然实际写作中会有例外。

3.连接主部与副部性格。通常,连接不是主部性格的继续与延伸,将逐步性格予以肯定,引出对比性副部;或逐渐变化性格特征,逐渐倾向于副部特征,使副部平稳而自然的出现。

总之,连接部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既要总结主部,又要导向副部。这是奏鸣曲式十分重要的节点。

二、贝多芬献给海顿的作品

(一)《f 小调钢琴奏鸣曲》Op.2 No.1 第一乐章连接部

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速度为快板(Allegro),是奏鸣曲式,节拍为2/2 拍,连接部的位置在第9-20 小节,一共是12 小节,调性由f 小调转入降A 大调。

这个连接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导入、中心、准备,其中导入阶段为9-10 小节,它承接了主部主题的材料特点,是一个不独立连接部。中心阶段为11-14 小节,右手运用了主部的材料,左手为音程过渡。准备阶段为15-20 小节。(谱例2)

它看起来貌似是第一乐句的平行再起,只是调性从c 小调开始向上跳进进行;中心部分是11-14 小节,是主部主题向副部主题材料的转换阶段,对副部主题起到了预示的作用;准备阶段是15-20 小节,一小节的过渡加上两小节的副部材料,并对其材料进行八度扩充,最后左手停在了降A 大调的D 和弦音上,不断引出的副部主题调性——降A 大调属和弦,为副部主题的出现做好了充分准备。

谱例1 《f 小调钢琴奏鸣曲》(Op2.No.1)呈示部中的连接部

谱例2 《f 小调钢琴奏鸣曲》(Op.2 No.1)主题

但在再现部中,连接部在109-119 小节的位置,与呈示部中的连接部相比,缩短为了10 小节。(谱例3)

在调性方面也变为了f-降b-f,在119 小节准备进入副部的第一拍处,用了f 小调省略五音的D 和弦,材料方面与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相同。

(二)《A 大调钢琴奏鸣曲》Op2 No.2 第一乐章连接部

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速度为快板(Allegro vivace),节拍为2/4 拍,连接部处于第32-58 小节。主部最后的A大调K46-D7-T 和弦的完满终止引向了连接部。

这是一个与叠入主题的不独立的连接部,分为导入、中心和准备三个阶段,其中导入阶段为32-42 小节,这个部分的调性发生了A-E-B 的变化,采用了左右手交替的三连音和跳音的材料,其中三连音是主部中没有出现过的新材料,而跳音是承接了主部中的特点;中心部分为43-53 小节;准备部分是53-58 小节,52 小节处的和声是B 大调的T 和弦,给连接部做了一个完满终止。

再现部中的连接部处于第251-277 小节,调性由呈示部中的三个相邻调性变为了同主音大小调A-a,在277 小节第一拍处,和声为a 小调的Ⅰ级和弦,材料没有发生变化。

谱例4 《A 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呈示部中的连接部

谱例3 再现部中的连接部

谱例5 再现部中的连接部

三、贝多芬献给布劳恩伯爵的《降B 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 No.11

《降B 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 No.11)这首作品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快板的回旋曲(Rondo Allegretto),它被鲁宾斯坦称为“贝多芬最美好的篇章之一”,同样它也有连接部,这个连接部是贝多芬32 首钢琴奏鸣曲中除了没有连接部的乐章之外有着最小连接部的一个乐章,仅有短短的四小节。

这个连接部处于乐曲第19-22 小节,调性由前两小节的主调降B 大调到后两小节相邻的F 大调,第21 小节的第二拍开始,左手的和声为S-T-D,是一个规范的正格终止,它的材料也是一个没有出现过的新材料。

与呈示部的连接部相比,再现部的连接部只有一个调性——降B 大调,它位于130-135 小节,小节数变为了5 个小节,除此之外,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比前面多做了一次模进。

谱例6 《降B 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 No.11)第四乐章连接部

四、贝多芬的两首简易奏鸣曲

在《g 小调钢琴奏鸣曲》(Op.49 No.1)和《G 大调钢琴奏鸣曲》(Op.40 No.2)两首作品都只有两个乐章,在它们的第一乐章中,都是没有独立连接部的。很可能是,这两首奏鸣曲是为学习音乐或音乐爱好者用的。这些作品的“容易接近”和“技巧性”也许掩盖了其创造性,隐藏了其复杂性。

谱例7 再现部的连接部

五、贝多芬献给布劳乌伯爵夫人的作品

(一)《c 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1 第一乐章连接部

贝多芬献给布劳乌伯爵夫人的作品有三首,其中第一首为《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一乐章为快板(Allegro),3/4 拍。

乐曲开头的c 小调柱式T 和弦加上附点节奏上扬的旋律,构成了乐曲主题。

30小节主部的完满终止引出了后面的没有导入的独立连接部。连接部在第31-55 小节,31-47 小节直接为中心阶段,降D 音的出现使调性转到了c 小调相邻的降A 大调,使用了模进的手法对新材料进行了发展,左手音程持续下行。后进入准备阶段,从第48 小节开始,调性又转到了降A 大调相邻的降E 大调,左手D 持续音的出现把连接部引向了副部。

谱例8 《c 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

谱例9 《c 小调钢琴奏鸣曲》连接部

(二)《F 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连接部

它的连接部位与第13-18 小节,共6 个小节,调性由主调F 大调转到了相邻的a 小调,并结束在了a 小调的Ⅴ级和弦上。材料用了主部的材料,并对它进行了分裂与模进。这是一个没有导入,只有中心和准备的连接部。它看起来好像是第二个乐句,但实际上是连接部。

但在再现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去掉了连接部,直接由152小节的主部尾声进入了153 小节的副部。

谱例11 再现部的主部结尾与连接部开头

谱例12 《f 小调钢琴奏鸣曲》(Op.57 No.23)呈示部中的连接部

六、贝多芬献给博伦斯维克伯爵的《f 小调钢琴奏鸣曲》Op.57 No.23

这首作品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热情》,它第一乐章是非常快的快板(Allegro assai),连接部在第16-35 小节。

这个连接部同样也分为导入、中心和准备,但是它的中心和准备两部分之间没有明显区分,所以算在一起。导入部分为16-24 小节,对主部主题的材料进行了变化的发展,左右手以交替f 小调的和弦来巩固调性,25-35 小节为中心和准备,出现了副部的材料,最后降A 大调的D 持续音的降mi 降为副部做了充分的准备。

作为对比,再现部中的连接部比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多了4个小节,为151-174 小节,调性由F 大调过渡到了同主音的f小调。

谱例10 《F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连接部

谱例13 再现部中的连接部

以下为上面几首作品连接部的对比:

七、总结

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充满逻辑、变化多样的连接部有的只在呈示部中出现,到再现部时已经被“省去”;有的整个乐章中没有连接部;有的连接部很短,只有不到5 个小节,有的连接部稍微长一些,最长达到了31 个小节;其中第二十二首奏鸣曲《F 大调钢琴奏鸣曲》(Op.54 No.22)这首作品的两个乐章皆没有使用奏鸣曲式。

连接部的调性,有的是由主调调性直接过渡到了副部调性,有的由主调过渡到了副部的D 调性,还有的是由主调的同主音调过渡到了副部的调性...在材料上,连接部的材料有对主部的旧材料进行分裂、模进、变奏...等等一系列作曲技法的,也有完全使用主部材料的,有预示副部材料的出现的,还有完全用了新材料的连接部。

拙作在数不胜数的研究分析贝多芬作品文章中的冰山一角,笔者也只是在作曲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挑选一二进行简要分析,多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学者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主部大调奏鸣曲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手机上的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饥饿奏鸣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