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辅助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3-10-24刘振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0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间活动度

刘振龙 王 强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 枣庄,27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症状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为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肢体麻木、下腹部疼痛、大腿前侧疼痛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多数患者可经由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依然有部分患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的一种术式,主要包括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创伤更大,临床效果有限,而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应用优势更加明显[2]。近年来,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术式[3]。本研究旨在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25 ~50岁,平均年龄(39.13±4.73)岁;病程8~26个月,平均病程(15.02±2.63)个月;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中侧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身体质量指数18~28 kg/m²,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58±1.73)kg/m²。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81±4.38)岁;病程7~27个月,平均病程(15.45±2.39)个月;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中侧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身体质量指数18~28 kg/m²,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81±1.69)kg/m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4]中有关诊断标准;②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③符合手术指征;④不合并腰椎管狭窄,不需要行腰椎间融合;⑤可正常沟通,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无异常。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伴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功能障碍;③既往有腰椎手术史或者腹部手术史;④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脊柱炎等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⑥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微创髓核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保持患者腹部悬空,以1%利多卡因(生产企业: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255)进行局部与皮下浸润麻醉。借助椎间盘镜于后方椎板间入路,切口长度1.5~2.0 cm,不需要剥离肌肉,在摄像放大条件下实施髓核摘除。用0.9%氯化纳溶液对切口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内拔出引流管,卧床休息3~7 d,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研究组实施椎间孔镜技术髓核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腹部,以1%利多卡因予以局部与皮下浸润麻醉。利用X线透视确认病变部位,同时对术中穿刺点、方向、角度进行确定,沿着既定标定线将18号穿刺针刺入目标椎体,之后经由18号穿刺针置入22号穿刺针,向椎间隙注射造影剂2~3 mL,确定椎间盘破裂程度。取出22号穿刺针,导丝经由18号穿刺针置入,逐层切开皮肤,将穿刺针拔出,沿导丝扩大导管,置入椎间孔镜,在直视条件下取出病变髓核,然后利用双极电凝进行消融减压,用0.9%氯化纳溶液对切口进行冲洗,视术中出血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手术结束之后,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内拔出引流管,卧床休息3~7 d,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对两组患者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比较。①围术期临床指标: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评定,分值0~10分,无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5]。③腰部活动度:对两组患者腰部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进行观察并记录。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发生腰部感觉迟钝、神经根水肿、切口感染、椎间盘再突出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腰部感觉迟钝+神经根水肿+切口感染+椎间盘再突出)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 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

住院时间(d)研究组4748.18±6.4474.17±8.631.53±0.354.94±1.02对照组4781.51±9.5889.26±10.162.06±0.585.12±1.21 t 19.795 7.761 5.3640.780 P<0.001<0.001<0.0010.438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卧床时间(d)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VAS分值均低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个月VAS分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研究组476.54±1.821.06±0.28#对照组476.71±1.941.32±0.37#t 0.438 3.841 P 0.662<0.001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相较于术前,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更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6个月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左侧屈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研究组4757.58±6.7187.24±9.15#10.12±2.3624.38±4.68#10.18±2.3726.88±4.76#10.55±2.4525.92±4.81#对照组4756.94±6.5879.82±9.02#10.81±2.5820.82±4.18#10.08±2.8323.01±4.51#10.18±2.1921.84±4.48#t 0.467 3.9591.353 3.8890.186 4.0460.772 4.255 P 0.642<0.0010.179<0.0010.853<0.0010.442<0.001组别例数前屈后伸右侧屈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时多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情易反复、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与遗传、血液循环障碍、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腰骶先天异常、长期反复外力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6]。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症状轻者可采用药物、牵引、推拿、针灸等保守治疗,重者可采用手术疗法[7-8]。

临床症状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切口、探查、减压等操作,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大,对腰椎后侧的软组织及骨组织均有一定的破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临床应用局限性比较大[9]。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椎间孔镜技术髓核摘除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陈重罡等[10]、罗鹏明等[11]研究表明,椎间孔镜技术髓核摘除术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微创。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三角穿刺,能够极大地减轻对手术区域血管、神经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尽量保留腰椎后方结构,对腰椎后侧骨组织破坏性小,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二是手术安全性相对好。在实施局部麻醉的时候,患者依然可以保持清醒,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和医护人员保持沟通,有助于观察手术中是否损伤神经根及摘除髓核后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并有利于疏导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对缩短手术时间有着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局部麻醉能够避免因全麻而引起的并发症,安全性更好;三是减少椎管内出血、粘连的发生。在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时候,对神经根、硬膜囊进行牵拉、分离等操作相对轻,椎管内出血、粘连的发生概率相对比传统的椎管开窗手术要低,更有利于临床恢复。如果术者操作不熟练产生神经根损伤的可能性比较常见。因此,术者的手术技巧和操作能力决定手术效果。本研究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个月VAS分值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6个月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更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此结果与丁远飞等[12]、胡民结等[13]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对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腰部活动度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更有效。当然,在实施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时候,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应对以下事项予以注意:①手术医师一定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操作技巧,能快速、准确地清除视野中软组织,控制神经根周围环境,以免神经根受到损伤;②在注入造影剂的时候,必须谨慎操作,确保穿刺位置精确无误;③为了预防椎间盘神经刺激等症状的发生,应将椎间盘内毒性代谢物彻底清除干净,并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持续清洗;④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此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取得理想预后[14-15]。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相比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更佳,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大腰部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明确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可作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间活动度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