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载深耕口腔颌面治疗巧夺天工还患者尊严生活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张陈平

2023-10-24陈易

康复 2023年27期
关键词:九院头颈下颌骨

■文/陈易

张陈平,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系主任、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张陈平教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炯炯的目光更显精气神饱满。他师承口腔医学泰斗邱蔚六院士,40年专注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治疗和颌骨修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此,张陈平谦逊地表示,国内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领域仍需大踏步向前进,要更多获得国际的认可,进而助力患者生命质量、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修复重建给患者有尊严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来,医疗就是救命,让患者活下来是第一要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革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医疗不仅要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要尽力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作为恢复高考后首届医科大学生,张陈平1982年毕业,分配进入上海九院口腔科。之后他考上中国工程院邱蔚六院士的研究生,深耕口腔颌面头颈部的治疗和修复。九院口腔颌面外科有两位大家,在口腔颌面修复领域卓有建树的邱蔚六院士和张锡泽教授,两位前辈的理念对张陈平的专业成长影响颇深。

在口腔颌面肿瘤领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流思想是根治切除,即“大刀阔斧”式地清除肿瘤细胞,较少关注切除造成的功能、外貌损失。而两位大师却重视患者术后的口颌面功能问题,邱蔚六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即致力于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立即修复,张锡泽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于国内首先开展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立即植骨术,受此影响术后的颌面部修复成为了上海九院的独门绝技。

秉承这一学术思想,张陈平在口颌面头颈术后修复重建领域渐行渐深,他认为医疗不仅要救活患者,更要帮助患者好好生活,有尊严地生活。

22小时1台手术还患者原貌

口腔颌面颈部的肿瘤可能侵犯骨骼,其中就包括下颌骨。手术切除导致的下颌骨缺失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吞咽饮食,还会严重影响外貌。要修复重建颌骨,就必须从人体其他骨骼“取”一块作为补充,位于小腿的腓骨恰能满足需要。

但笔直的腓骨如何替代弯曲的下颌骨?作为上海九院口腔颌面肿瘤学科带头人,张陈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颌骨塑型四段式”,通过精准截断、分割腓骨,将之拼接成颌骨的形状。腓骨的宽度较下颌骨窄,造成后期种植牙的困难,为此他自主研制了专用装置,水平劈开腓骨后利用骨骼的修复再生能力,解决了这一国际难题。

张陈平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

张陈平不仅有高超的手术技术,还有罕见的坚毅。他曾进行过一场时长接近2 2 小时的手术,一次完成颌面部肿瘤的切除和头颈颌面部的重建修复。这位年近六旬的患者对自身形象有着很高要求,查出患癌后,他一直拖延到晚期才来到九院寻求最后的希望。张陈平教授评估后认为,如此大范围的肿瘤,仅仅切除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合适的、强有力的修复重建方法,才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张教授觉得,治疗不但要保证患者生存,而且要保证其有尊严地活着。

张陈平教授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将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分成7个治疗组,让他们有时间轮流休整。作为手术的负责人,张教授始终坚守手术台,从上午9时到第二天7时,没有一刻合过眼,骨骼、皮瓣等三项复杂的重建手术大获成功。张教授说:“完成手术后立即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那时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激动。”

第二年春节,这名患者特意来到张陈平家中拜年,感激张教授妙手回春,让他不但重获新生,而且是有质量的新生。

为了患者不断探索医学领域

张陈平教授在国际上首创血管化腓骨结合同期牵引牙种植技术实现下颌骨功能性重建,发明了相关功能性颌骨重建配套器械,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并进行了临床转化,制定了国内首个下颌骨重建的临床规范,相关成果在全国40余家三甲医院单位进行推广应用。尽管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他仍感觉医学领域深不可测,仍有许多内容需要学习和探索。

小蓓是张教授的一名患者,2008年她被诊断为食管间质瘤,在外院做了手术切除并重塑了食道,可她却为每日吃饭饮水所困扰。一旦进食,食物汁水、口水、组织液就会从颈部的瘘管渗透出来,无奈只能靠胃管流质度日。

张陈平教授为小蓓做了颈部瘘管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食管术,精心修补重塑食管通道。手术很成功,可是,虽然有了“新”食管,小蓓依然无法进食。“这名患者使用结肠重建食管,理论上食道足够通畅,实际探查从口到胃的通路没有问题,但她还是一喝水就喷吐出来。”一时找不到原因的张陈平将小蓓的病例记在心上,每次外出交流讨论,他就把这个病例分享出来,向同行寻求解决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国吞咽障碍治疗专家窦祖林了解到小蓓的情况后,与张陈平取得联系。通过一番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后,小蓓终于可以拔除胃管、正常进食,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这个病例让张陈平感触颇深,他说:“我判断小蓓是因为长期的食道问题形成了病理性的条件反射,一接触食水就会呕吐。这也让我意识到想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仅靠外科手术是不够的。”为了学习康复治疗,张陈平教授专派科室医生护士向窦祖林教授学习,并努力将科室增扩为一个综合性科室。

目前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已具备外科、放疗、化疗、激光、颅颌面赝复、介入栓塞和生物——分子靶向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疗能力,实现了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序列治疗模式。

追求更精准的肿瘤治疗

在张陈平教授看来,数字化给了患者享有更精准治疗的可能。如通过数字重建,颌骨修复重建将会变得更加准确,能够帮助患者重复旧貌。同时对精准医疗的追求,在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也意味着治疗方式的改变。“我们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给予精准治疗,比如采用小手术、大放疗,以缩小切除的组织面积。”事实上,各类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曾有一名女生被诊断出患有“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外院做了切除和植骨,但效果不佳。张陈平教授收治后发现,女生的骨囊肿数量遍布面部,有些甚至出现在颅底附近。大范围的切除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且骨囊肿的数量如此之多也令人感到奇怪。通过一系列检查分析后,张陈平教授认为这名女生罹患的其实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张陈平与国外专家交流

张陈平在手术中

放弃切除,转而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后,女生面部的肿瘤停止了增长,并不断缩小。“近几年复查发现,即使停药后,肿瘤依然处于停滞状态。”张教授直言神奇。“这就是人体的神奇,或许是肿瘤缩小后,人体免疫系统占据上风,重新发挥了抑制作用。”前不久这名女生告知张教授,她已经考上了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不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病区,不时能看见一些洋面孔,从欧美、日韩、新马等国家和地区前来的进修医生们纷纷跟师学 艺。2 0 1 2 年,已 有5 0 0 余 年历史的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将唯一的头颈肿瘤国际培训基地放在了九院。目前九院还是“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亚太地区颅颌面培训中心”。张陈平说:“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成立来自中国的权威学术组织与国际标准。我们要更主动地走出去,年轻一代的中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者,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崭露头角。”

Q:健康口腔杂志

A:张陈平

张陈平

Q:请问公众有什么方法能预防口腔颌面肿瘤?

A: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总得来说就是要拥有良好的口腔习惯。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牙齿、牙周的健康。建议定期前往医院洗牙,并请医生做检查,早诊早治疗。

其次要远离公认的口腔癌高危因素,特别是不要嚼食槟榔或烟草。我国部分地区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在咀嚼的过程中,多种促癌因素会共同作用,极大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风险。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定义为Ι类致癌物。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还是要戒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尤其是患有口腔疾病的人,更应尽早戒掉。

Q:公众能否从一些细节变化中发现自己需要接受专门的口腔癌筛查?

A:大家都会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不一定会引起癌,但口腔癌有一些表现就是溃疡。当溃疡病变持续存在,超过两到三个星期还不好,甚至有增大的趋势,这个时候要提高警惕了。口腔癌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口腔黏膜上的一些小硬结,小溃疡。当你去摸这些溃疡或舌头舔上去的时候,好像不是那么软的,有点硬,就一定要去专科医院就诊,这可能是口腔癌的一个预警信号。

除了定期舔一舔、摸一摸自己的口腔中是否有硬块外,还可以注意观察口腔组织的颜色变化。如果发现发白或出现红白相间的状况,就要注意了。因为一些口腔疾病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如出现扁平苔藓等。

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上唇、下唇或舌头长时间发麻,则要警惕上下颌骨、神经通路是否出现异常。发现异常后,可尽快前往口腔颌面肿瘤科请医生进行排查。

猜你喜欢

九院头颈下颌骨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STK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2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北斗闪耀中国芯--九院772所元器件国产化攻关纪实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