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4邓燕
邓燕
【摘要】为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需要从智育教学中走出来,意识到德体美劳其他四方面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教学中利用实际案例、民歌等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此推动学生在五育教学下的全面发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五育融合 高中地理 土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63-03
一、引言
“唯分数论”思想导致了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分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脱节:“学生只会做题没有其他生活经验。”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性格出现问题。当代高考实行选科考试模式,地理等副科地位较弱,地理学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没有融入甚至是严重缺失的,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讲明了五育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也为满足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高中地理需要将五育引入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等成就引入教学,将五育通过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与地理知识的结合,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自豪感。教师也要积极设计教案,构建五育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炼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地理实践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劳动素质。民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是在劳动中为缓解疲劳创作出来的。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所以产生大量民歌,在民歌发展进程中,地理形态打造出不同种类的民歌。
二、五育融合的重要作用
现代地理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对学生智力的考核,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还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只注重智育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没有关注到其他方面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在上课中主要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程度和解题思路为主要内容,没有将德、美、体、劳四个方面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片面的,解题过程也是单一缺少社会性的,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且新时代教育改革下要求学生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五育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使用螺旋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地理知识,促进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如在地理教学中将民歌融入其中,由于西部地区多为地势起伏的高原地区,所以民歌多为高亢、跌宕的山歌,东部地区多为平原,所以民歌形式一般为轻吟低唱为主,像东部平坦地势一样没有很大的起伏变化,南方由于气候问题雨水居多,所以民歌多以抒情、细腻为主,北方的昼夜温差较大,民歌表现形式为刚劲、豪放且音调幅度跨度较大。教师要注重五育带给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以此推动学生思维的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学生在五育教学中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三、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智育的运用,以教师传授地理知识为主题,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进行讲解,但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旧不深,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地理作为偏理科的学科,单纯地死记硬背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在单纯的智育教学中逐渐对地理失去兴趣,影响地理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
第二,高中生对于难理解的知识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单纯的智育教学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缺乏探究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也只是片面的地理知识,当教师为学生灌输过多“记住就能答对”的思想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缺乏相应的思考,这不利于学生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第三,教师没有注意到地理教学和自然类实验有相似之处,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土壤”為例,学生需要掌握地形、地区、气候、区域文化等相关知识才能掌握好本节内容,所以教师要将五育融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以此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进一步掌握。
四、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实例研究
(一)创设情境
高中地理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从传统的智育教学中挣脱出来,将德、体、美、劳几个方面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情景素材,构建生活和学习相结合的情景素材,让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合理利用,合理引导学生的健康意识、审美观念、劳动观念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出五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将德、智、体、美、劳思想融到情境中,在一堂地理课中可以用一个思想也可采用多个思想,如以“土壤”为例,教师可以将四川紫色土壤盆地作为教学导入,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四川盆地土壤是紫色的?”创设情境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德、智、美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攀岩的石头、山的构造为情境构建元素,将体、劳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将德、智、体、美、劳运用到情境中,以此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生学习土壤沙漠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劳动人民的智慧,将智育和劳育进行情境创设,利用好情境创设的作用,将五育融合到情境创设中推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可将滑雪作为案例带入,用更多的实际案例推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相关的土壤结构,对土壤表层进行观察,了解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构成,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了解土壤的颜色、质地和平面构造,教师在学生观察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土壤特征,如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掌握土壤知识,以此推动学生在实际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1]。
(二)德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德育是以立德树人为依据,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将建设美丽中国等思想融入到学生的世界观中,为学生奠定正确的成长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人与土地的关系作为“土壤”教学中一个旁支任务,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将爱国思想设计其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也可将各地区土地颜色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独特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土壤,也形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土壤的主要土层有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等,在有机层中以分解和半分解有机质为主,生活中白色垃圾对土壤有着极大的伤害,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可随意乱扔垃圾,避免垃圾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造成伤害,破坏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2]。
(三)智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注重智育的教学观念中转变出来,不仅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意将德、体、美、劳四个方面引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教学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也要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思考阶段,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的掌握程度。如在学习“土壤”的时候,学生知道了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等,生物对土壤发育情况影响最大,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土壤形成过程,加深土壤的肥力”,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智力,将智育融合在教学中,可有效加强学生面对问题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在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直接的巩固,引导学生牢牢掌握地理知识。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比例,避免将所有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上,也要给学生预留一部分知识作为课外学习,可以让学生作为提前预习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进行课外地理探究活动,如操场上的草地和花坛里的草地土壤结构是否一致,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地质面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线上的地质博物馆,让学生对不同地质面貌进行观察,根据所学知识将不同地貌与理论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图片结合,推动学生在地理道路上的不断发展[3]。
(四)体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将体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符合当代体育强国的思想理念,也可做到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有效强化体育精神,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灌输学生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观念,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野外生存、自我急救等视频,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带领学生观赏各个地区独特的河流地貌,和学生一起学习其形成因素,让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在假期的时候可以去当地看看,旅游也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方式。教师也要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讲解,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如新闻中报道过的“越野爱好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进行碾压”,教师要将这种不正确的行为结合呼伦贝尔的地理环境,将其危害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推行学生体育精神、保护环境意识的不断发展[4]。
(五)美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师将美育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地理作为一门包含各地风土人情的学科,地理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学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中国地域之美,用地理知识推动学生美育的发展[5]。在“土壤”学习中,将土壤剖面示意图给学生播放,剖面示意图具有一定自然形成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还有利于吸引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教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也可将中外景点及建筑和学生共同观赏、探讨,引导学生对保护地理景观积极探索,提出保护意见,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发挥美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推动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推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六)劳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新时代教育发展下,五育并举发展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创设具有劳动教育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树立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教师可以首先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社会的作用,不同地区地貌特征形成不同的劳动,进而形成不同的区域特色。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去山林地区,对山丘的切面土壤成分进行研究,也可让学生自带工具进行挖掘,查看山林地区和城市中土壤结构的不同,在挖掘中锻炼学生的劳动意识,推动学生探究思想的形成,在劳育下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实际是否相符合的探究精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索的精神运用科学的观念去考虑生活中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探究地理的规律,可以将跨海大桥等实际案例和学生一起探讨,促进学生领悟出富强民族都是在劳动中拼搏出来的,促进学生思想层面的不断提升[6]。
五、结论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具备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跟上当代教育发展的脚步,将五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间的内在关联,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创设相关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兼具正确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良好地理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張艳梅.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土壤”为例[J].地理教学,2022(8):52-55.
[2]殷鹏. Stellaruim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应用的实践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6):11-15.
[3]李森,郑岚.“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其教学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3):4-11.
[4]朱宁波,王志勇.论指向“五育融合”的学科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21(12):35-43.
[5]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5):85-91.
[6]陈诗吉,李婧,赵亚茹,杨维旭,王若云,柯雪芳. 五育并举融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框架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