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诊断和综合防控

2023-10-24蒋和平

北方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耳病患病疫病

蒋和平

(南充市高坪区清溪街道畜牧兽医站,四川南充637199)

猪蓝耳病的传染性较强, 在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该疾病呈现高发趋势。 疾病高发与环境因素以及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可以从相关方面出发,加强防控。由于疾病的传播速度快,对养殖造成的危害大,所以在面对疫病时,还需做好科学诊断,同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1 诊断

1.1 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结合猪患病后所表现出的症状, 能够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猪蓝耳病其潜伏期长短不一,易感猪群其潜伏期较短,可能短短数天即出现各种症状,一些免疫力较强的猪,可能在感染1 个月后即出现症状。为了及时地发现疾病并及时采取措施,饲养管理人员应掌握其临床症状,做好初步诊断。 猪在患病后,受免疫状态、饲养环境、 饲喂条件以及毒株变异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猪在患病后表现出急性型的症状, 母猪会出现食欲下降、 精神萎靡不振、 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妊娠期母猪后期会出现流产的情况,可能产生死胎、弱仔、木乃伊胎,严重制约养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仔猪患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的情况,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症状,体温超过40℃,并伴随食欲衰退、腹泻等症状,皮毛杂乱,体重锐减。 育肥猪、生长猪其自身的免疫力稍强, 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会出现咳嗽等一系列呼吸症状。 部分病例腹部、尾部会出现深紫色的斑块。

部分慢性型病例所表现出的症状不明显,但生长速度十分缓慢, 同时母猪的繁殖能力会明显下降,公猪的精液质量明显下降。 猪群整体的免疫力下降, 可能会给其他疾病感染创造条件,导致出现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导致疾病的防控难度增加。 综合上述多种症状,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1.2 鉴别诊断

临床鉴别过程中, 猪蓝耳病与其他疫病类型所表现出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 像猪细小病毒感染性疾病。该疾病大多在仔猪群中高发, 母猪会出现繁殖障碍,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进行区别。

生猪在患有猪瘟后, 会在1~2 周显现出症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患病猪还会出现口渴症状,喜饮脏水,先便秘后腹泻或是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且存在典型的败血症变化,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均能够发现大小不一的出血变化, 容易出现会厌软骨以及扁桃体出血,胃底黏膜出血等症状,区别于猪蓝耳病。

1.3 实验室诊断

借助实验室诊断, 能够比较精准的诊断疫病,为后期的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诊断时,可应用的方式比较多样,首先可进行抗原检测,借助荧光免疫标记抗体法,采取患病猪的肺脏、脾脏组织,制成切片做进一步的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明确是否患病;可以对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应用,该技术的灵敏度较高,能够较好的鉴别疾病,同时还可以辅助判断其是否患有其他疫病类型。 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精准的诊断疫病,取病猪的血清展开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活动,可以诊断疫病。

2 综合防控技术

2.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现阶段, 做好蓝耳病的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控疫病最为有效的措施,由于可供选择的疫苗种类较多,因此在防控疫病时,还需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同时参考当地防疫部门的意见建议,根据流行病学情况,规范展开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 通常可在猪3~4 周龄时接种蓝耳病疫苗,疫苗可选择灭活苗。 种母猪可以在23~25 日龄接种疫苗,后期配种,为防控疫病可以在配种前进行复免。 后期可以间隔半年再次进行接种。 对于猪蓝耳病盛行高发地区,更应重视做好接种工作。 通常在免疫后20 天, 抗体能够达到高峰,给生猪以较好的保护,并且可持续6 个月左右时间。 另外,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补免,防控疫病。

2.2 严格引种检疫管理

引种不科学极易造成猪蓝耳病高发, 实际养殖工作进行时,还需规范引进工作,避免由于引种不科学可能造成的疫病高发情况。 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可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对外引进患病病例,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必要时进行引种,一定要加强检疫,确定引种地的猪检疫合格,无猪蓝耳病流行的情况,引进的猪均进行了免疫且处于健康的状态。 后期在引进后,应做好隔离观察,待3~4 周后无患病可能,即可以进入养殖场混群饲养。

2.3 健全猪群的消毒清洁管理制度

养殖场内部制定科学的进出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管理制度, 均能够提高猪蓝耳病的防控效果,为生猪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消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排泄物,均可能存在致病菌, 需要及时做好清洁处理,避免出现疫病高发传播的情况。

猪舍要保证空气流通,定期做好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夏季气候炎热, 及时做好防暑降温,避免出现热应激而给疾病以可乘之机。 冬季做好保暖防寒,同时注意控制好保暖防寒与环境通风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养殖环境过于封闭而造成疫病高发的情况。 结合生猪的体质、 体重、品种等,合理地做好分群,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生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能够较好地生长。

配齐各种消毒设施和消毒药物, 规范使用消毒药物,保证消毒药物的配比科学,定期更换,避免出现耐药的情况。 可选择20%生石灰或5%氢氧化钠对养殖环境展开彻底地消毒。

定期对猪群猪蓝耳病感染状况展开监测,以了解疾病在养殖场的活动状况。 通常每季度需开展一次监测工作,对各个阶段的猪群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 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 则表明该病在猪场防控工作相对比较到位,反之,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存在一些不到位之处,需及时进行改善。

2.4 做好饲喂工作

养殖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喂料水平,提高生猪的抗病水平。 加强饲喂管理,结合生猪各阶段的生长情况,添加各种营养物质,满足生猪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每次饲喂前,要先做好食槽、水槽的清洁,所饲喂的饲料要满足干净、营养丰富的特点,同时适口性要好,易消化和吸收。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矿物质等,以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

2.5 科学防控细菌性并发感染

养殖场一旦发现疑似患病病例, 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疫病大范围传播。对于阳性病例,还需上报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对其展开科学的处理。病猪尸体,应遵循《动物防疫法》等相关要求展开无害化处理。对于隔离的病例, 需及时展开科学的诊断并及时用药,预防和控制细菌性并发感染,科学地防控疫病。 在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同时,需要注意预防猪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疫病,以免生猪患病时身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给其他疫病可乘之机,造成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出现。

2.6 防控措施

防控蓝耳病当前还缺乏特效药物, 防控时可进行对症用药。 选择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5 毫克/千克,每天1 次,连用3~5 天,能够起到一定的抑菌效果,同时可配合注射维生素B1,能够辅助治疗。 对于存在持续高热症状的病例, 还应进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及安乃近,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均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日常需要做好疫病的监测, 保证疫病的再出现后,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反应,及时防控,降低疫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

3 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猪蓝耳病的诊治与综合防控,能够促进生猪养殖质量的提升,规避猪蓝耳病高发可能造成的损失。 当前在养殖工作进行时,防疫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重视防控。 通过做好科学的诊断,为后期的防控起到重要参考, 对各项有效的防控技术展开综合运用,提高猪蓝耳病的防控效果,推动养殖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耳病患病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