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故事化传播策略

2023-10-24曲晋玉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栏目

曲晋玉

(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面临着新的转型与发展,节目本土化、精品化及品牌化是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追求的目标。民生新闻贴近百姓现实生活,能够在反映百姓诉求的同时,为百姓提供更有贴近性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栏目既要立足于传统优势,又要拓展节目形式、创新节目内容、突出节目主题。民生新闻栏目的故事化传播是站在百姓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既能够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又能够提高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1 新时期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

1.1 舆论监督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地方电视台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需要立足本土特色,明确传播方向,把握时代主旋律,做好舆论监督。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中,做好舆论监督有利于强化媒体责任,提高节目质量,推动新闻工作向高质量发展[1]。例如,长治广播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栏目设计中,以平民视角观察社会,从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出发,注重舆论引导,突出传播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关注热点,关注百姓反映的问题,加快问题解决速度,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思想。民生新闻栏目是百姓反映问题的平台,地方广播电视台要全面提高节目的实效性和互动性,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1.2 政策解读

新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不仅要通过政策解读向受众传达国家层面的主流意识形态,还要诠释地方性的发展要点。做好政策解读与宣传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要责任之一,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综合运用画面、语言、图示等方法,将政策法规进行解构,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受众理解与记忆[2]。此外,电视媒体在权威信息发布上占据优势,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政策解读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对受众进行正面引导,发挥宣传报道的作用,让百姓了解国家政策,与政府心连心。

1.3 服务百姓

民生新闻栏目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感召社会良知。民生新闻节目要服务百姓,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坚持以受众视角探讨百姓世界。特别是地方电视台要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树立媒体的服务意识,通过新闻报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发挥民生新闻栏目的社会价值。例如,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快车》栏目注重服务百姓,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和新颖的报道方式赢得了受众的信赖,探索出一条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新道路[3]。在重大选题策划中,《新闻快车》栏目结合新媒体特点,从受众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受众需求,不断拓展节目内容、优化报道方式,通过生动精彩的内容呈现,传递社会责任。同时,该节目借助新媒体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与受众交流互动的渠道,让节目更具有张力,致力民生发展,展现新闻力量。

1.4 公益担当

民生新闻贴近群众生活,聚焦民生、传递民生、情系民心。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群众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能够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民生新闻担负着社会公益责任,具有社会公益属性,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民生新闻聚焦公益资源,发布公益报道,策划公益活动,组织公益团体,运用新闻手段担负社会责任。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常常会报道当地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痛点,运用科学策划引领内容体系,有效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融入新理念,积极联合新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径,打造品牌文化,发出主流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良好风尚,凝聚社会力量。

2 民生新闻栏目故事化传播的意义

2.1 故事化传播让新闻贴近生活

民生新闻的素材多来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民生新闻栏目采用故事化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吸引百姓的注意力,使其从新闻事件中获得感悟。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民生新闻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故事化传播也要遵循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同时,民生新闻进行故事化传播能够使新闻贴近生活。发掘新闻事件中的故事因素,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报道新闻事件,能够赋予新闻人情味儿,促使观众产生共情,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4]。

2.2 故事化传播体现民生冷暖

民生新闻展现民众生活,体现民生冷暖。故事化传播给予民生新闻更多趣味性,让民生新闻报道有了更多色彩,使民生新闻真正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期望,把握受众心理。民生新闻栏目锁定群众生活状态,关注民生冷暖,常常以身边事、烦心事为报道题材,注重新闻内容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与情感价值。故事化传播让民生新闻的表达变得更加自然,在故事化设计中,新闻报道常常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在保证新闻事件完整性的同时,对其给予评价和讨论。故事性的表达让新闻内容与传播变得更有温度。民生新闻虽然事件不大,但是意义不小,采用故事化的表达,能够让新闻变得更有意义,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2.3 故事化传播能够形成良好互动

新媒体环境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闻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强化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地方电视民生新闻不能仅仅依靠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来博取受众的眼球,更要突出其互动性,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利用新媒体优势强化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故事化传播的表达视角广泛、报道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受众实时互动交流。因此,故事化传播更利于受众与节目、受众与受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改变单向传播模式,融合受众审美,凸显新闻价值。

2.4 故事化传播使民生新闻报道更具深度

民生新闻反映的大多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新闻资讯,其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夹杂着生活中的琐碎,采用故事化传播有助于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从多角度、多方面客观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原貌,让新闻的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新颖。此外,故事化传播在传达民意时具有较强的传播效力,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关注度。运用故事化的传播方式,民生新闻内容可以展现出更多思想内涵,让节目充满魅力[5]。

3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故事化传播策略

3.1 聚焦热点事件,进行故事化表达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聚焦社会热点事件,准确定位故事化表达的内容。故事化表达要准确把握事件情节冲突的关键点,明确新闻态度,尊重新闻事实,按照新闻采写规范采编新闻内容。例如,长治市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社会大视点》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讲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该节目收视率较高,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从百姓关注的不同角度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

3.2 以真实为基础进行故事化叙述

真实是新闻的立足之本,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故事化传播不能夸大事实、捏造事实和掩盖事实,而是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化的表达。民生新闻强调价值引领,报道中讲究人文情感,注重为民服务,不做硬宣传。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进行故事化叙述的过程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用感人至深的镜头、接地气的语言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真实的民生视角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明确内容取向,进而将媒体的真实关怀传达给民众,将新闻事件的本质属性展现在节目中[6]。例如,山西卫视《民生大接访》栏目是以信访案件为主的纪实类新闻节目,该栏目深耕细作,以民生事件为主,聚焦民生热点,在实践中梳理价值线索,严格筛选热点反馈,通过信访的角度,深挖事件深层背景,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表象到本质真实地展现新闻事件内容。

3.3 关注新闻内涵,提升艺术品质

3.3.1 立足民生视野,强化民生关怀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故事化传播要从民生视野出发,展现民生态度,强化民生关怀。故事化表达过程中要注重对新闻要素的运用,对新闻事件的判断。新闻报道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价值提升上明确新闻讲述什么,反映什么,强调新闻传播的功能,拓宽新闻传播思路。

3.3.2 把握新闻内涵,注重思想价值引领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要拓展新闻采编范围,明确报道形式,把握新闻内涵,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在采访录制的艺术性表达中,记者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能够与观众共情,用新闻语言准确传达事件内容,营造温馨的气氛,捕捉细微的画面;在传播过程的艺术表达中,新闻报道要弘扬时代精神,密切关注事件本质,提高观众的认知能力。

3.3.3 增加新闻的艺术性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做好故事化传播,就要增加新闻的艺术性。首先,要注重观众的感受和体验。借助艺术性表现强化新闻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深刻性,突显新闻的价值,让新闻更具趣味性和人情味,赋予新闻报道审美理念和深层意味。其次,艺术性设计要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收看欲。找到好故事,讲好故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再次,要从细微处入手,展现社会生活,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守好舆论阵地,突显时代主题。

3.4 巧妙设计细节,引导价值取向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故事化传播需要从细节上入手,利用故事化传播技巧,制作生动有趣的新闻内容,引导价值取向。首先,在具体实践中,要提高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运用故事化表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故事化传播中,注重口碑传播效能,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新颖的故事表达形式,提升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其次,在故事化传播过程中,从细节入手,营造现场感,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例如,可以借助新闻现场目击者的讲述,以及现场照片、视频等多种元素,提高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从细微之处展现报道对象的内心活动,突出情感表达,吸引受众关注。再次,在引导价值取向方面,要借助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来展现新闻事件的内容,强化民本意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最后,故事化传播需要凸显媒体力量,实现价值共识,将“国计”和“民生”紧密相连,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情感认同和习惯认同。

4 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创新栏目模式。民生新闻栏目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主要栏目之一,担负着区域性民生新闻传播的任务,采用故事化传播方式能够增加新闻的趣味性,让新闻贴近生活,体现民生冷暖,形成良好互动,引导舆论方向。故事化传播是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创新新闻的表达方式,这是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要求,更是民生新闻栏目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故事化传播融合传统和现代理念,让新闻传播更加通俗易懂,拓宽了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新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更要准确定位,担负媒体责任,做好政策解读,提升服务意识,强化公益担当,在实践中做好故事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民生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