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题材剧的新兴风向标
——以《风吹半夏》为例

2023-10-24许智宏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半夏时代

许智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现实主义题材剧《风吹半夏》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热度不断攀升。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以钢铁行业的发展变革为切入点,跨越年代和地域的界限,讲述了以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为主的一群有志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20 世纪90 年代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剧集开始采用倒叙加回忆的方式,在增强悬念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该剧围绕情感、事业、家庭三线展开,叙事由点到线再到面慢慢铺开,剧中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同台飙戏,演绎了一部充满烟火气息的群像励志大剧。

1 群像塑造,小人物展现大时代

1.1 大时代背景下鲜活的群像

《风吹半夏》是一部典型的时代群像闯剧,注重刻画人物群像。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风吹半夏》讲述的并非孤军奋战的企业家的故事,而是一群“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在电视剧中,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半夏、童骁骑和陈宇宙三人组成的“钢三角”从白手起家到把生意做大做强,该剧将他们三人之间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描绘得淋漓尽致。自幼饱受生活磨难的童骁骑外表冷酷内心却重情重义,年轻时的他桀骜不驯,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早期因帮许半夏打抱不平不慎伤人而入狱,后来在朋友的关爱下和创业的历练中成长蜕变。而该剧让人难以忘怀的灵魂角色陈宇宙是许半夏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钢三角”中付出最多的人。前期许半夏因钢价下跌负债累累,陈宇宙忍辱负重坚守阵地,在办公室点头哈腰地伺候工地债主,当端茶倒水的他接到许半夏告知钢价回升的电话时,一向沉着稳重的他掀翻牌桌,将压抑许久的情绪发泄出来,激动地奔跑到废坦克上歇斯底里地呐喊。陈宇宙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也因遇到许半夏、童骁骑、野猫、周茜而波澜壮阔过。该剧在人物的群像塑造方面运用了诸多手法,塑造了很多圆形人物,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这些小人物多面、饱满的形象打破了观众的传统认知,也满足了观众的期待[1]。

除此之外,《风吹半夏》还刻画了以伍建设、裘毕正为核心的老一代创业者,他们有野心,但相较许半夏而言稍显保守和刻板。剧中“钢三角”与老一派创业者形成鲜明对比,演绎了两代人不同的闯荡之路。许半夏与其他创业者长达多年的恩恩怨怨和矛盾冲突是剧中非常精彩的部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观众清晰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创业之路和命运走向。这些命运跌宕起伏、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成为一个时代鲜活的群像奋斗缩影。这部剧选材独特,更像是具有纪实意义的历史剧,讲述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也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显示出了中国20 世纪90 年代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1.2 以女性视角塑造精神内核

作为一部创业剧,《风吹半夏》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90 年代的女性群体,塑造了一群有魅力的女性形象,颇具亮点。女主自小不受家人重视,母亲因为生她难产早逝,父亲记恨她于是给她取名许半夏。“半夏”是味药材,而生的半夏是有毒的,由此可见父亲打心里不待见这个孩子,认为是她“毒死”了母亲。后来父亲再婚,没有依靠的许半夏在大学毕业后与发小陈宇宙相依为命,靠收废品谋生,后与童骁骑结识,从此三人一起创业收废钢、建钢厂。许半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遇事不慌、杀伐果断,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在男人扎堆的钢铁行业里披荆斩棘、站稳脚跟。作为陈宇宙、童骁骑等人眼中的老大,同行的“眼中钉”,她能在钢铁交易大会上主动寻找机会将“小洋人”赵垒拦下来拉到自己桌上谈生意,也能硬着头皮借钱,背上所有家当去国外进废钢,被骗后顶着压力独身在国外寻找钢材……从一个收废品的无名之辈到最后成为钢铁大亨,许半夏的身体里蕴藏着与外表不符的巨大能量。

围绕小钢厂的一波三折,剧中的很多女性都表现出独立鲜活的生存样态,完成了从脸谱化、单一化、扁平化转向多维、立体的女性形象的建构,呈现出兼有广度和深度的女性群像[2]。就像个性张扬独特的“野猫”高辛夷,她是常规家庭规训下的别样存在,也是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不受束缚的鲜活灵魂的直观表现,本该顺风顺水的她因不满母亲为她安排的人生,宁可选择离家出走,也要极力寻找自己的自由。身为省重工业协会副会长的高跃进,胸襟开阔、实干精进,她与许半夏一样都是在男人堆里争夺话语权的人,在省二钢招标前对伍建设的行贿,她始终坚定信仰毫不动摇。专做“婚托”的周茜出身贫寒,没有学历,更无技术,只能靠骗钱维持生计,但她被小陈真挚的爱打动,在小陈去世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该剧将女性角色刻画得鲜活生动,充分展现出电视剧对女性意识和精神的独特表达。与之前的一些电视剧相比,如今的女性题材剧已开始注重展现女性的个体力量,致力于塑造独立、洒脱、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

2 匠心打造,全景式还原20 世纪90 年代

2.1 还原年代质感

现实题材电视剧尤其是与年代相关的剧集在进行创作时比较难的一点就是“还原”。为了真实表达出世纪之交中国发展变迁和人们的精神特征,《风吹半夏》在剧本、服化道、音乐等多个方面都力求精准把握。该剧在精心制作之下,以钢铁行业为背景,在温暖动人的叙事中将热血奋斗精神在剧中进行还原和演绎,因此获得了无数好评。

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中,只有细节真实,故事才能真实,在这样的情境下人物的情感和选择才能真正走入观众内心,引发观众共鸣[3]。电视剧《风吹半夏》剧组在筹备阶段曾进行过大量的调研,从整个炼钢的流程到钢铁的生产,再到市场交易都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并研究和梳理了中国钢材行业相关历史和政策等。团队还走访中国不同地域的钢铁厂,实地堪景1 000余个,实景改造300 余个,这些精准的场景还原为剧集的现实主义质感刻画奠定了基础。无论是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还是人物造型、室内装饰、交通工具等,都弥漫着20 世纪90 年代的独特风情,复原出往日的生活气息,让观众深度沉浸在故事氛围之中。剧中的角色形象符合剧情设定和年代定位。以许半夏为例,出场时的她正处在收废品的打拼阶段,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所以身着普通的牛仔外套且妆发简单。而发家后,小有成就的她穿着开始朝着更精致张扬的方向发展,各种高饱和色彩的职业装搭配红唇卷发和金属耳圈,更显成功女企业家的风韵,彰显自信的气质。到了后期,历经磨难事业成功的许半夏性格越发稳重成熟,端庄优雅的盘发、有质感的毛呢大衣、变淡的口红色号,无不透露着她的低调与内敛。

此外,《风吹半夏》整体色调自然和谐,摒弃了当下流行的滤镜来美化人物和画面,以最真实的年代感将故事内容展现于观众眼前。该剧以环境光为主要光源,整体色彩以黄色为主色调,整体氛围符合时代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例如,跨年夜参加完小童婚礼后,许半夏和赵垒在等待21世纪的日出时忍痛与爱人分别,21 世纪第一缕阳光从侧面映照在两人身上,情感和氛围感充满整个荧屏。暖黄的光洒在半夏脸上,五官立体饱满,眼含的热泪在光线的映衬下更显透亮,这一刻的孤寂破碎的美感全都被烘托出来。再如,剧中会运用从窗外打入的暖光充当阳光,与房间内冷色调的光形成对比,以此衬托演员的面部,这种光线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怀旧风格,营造出了一种极具回忆感的年代氛围。不少观众看过之后都评价,《风吹半夏》画面精美极具电影质感,体现了极高的制作品质。《风吹半夏》导演也抓住了部分观众对20 世纪90 年代的怀旧心理,复刻出了很好的时代氛围,注重美感与怀旧情绪的传递。

2.2 巧妙运用音乐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其配乐是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工具,借助听觉层面的表现力,将剧中人物命运进行串联,用音符谱写出人生百态,把观众的情绪体验带入影像故事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中,实现真正的融情入境[4]。对于需要体现年代氛围的《风吹半夏》来说,配乐更是唤醒尘封记忆的重要砝码。该剧所选配乐基本上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作品,包括5 首定制原创新歌和15 首经典金曲。这些具有时代性、情感性、故事性的歌曲都是根据剧情与画面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的暗示剧情发展,有的表露人物情绪。在开场许半夏接童骁骑的途中,童安格的《忘不了》(1989 年)让两人同时勾起五年前的回忆,在略显尴尬的氛围中,故事由此展开。剧集中将配乐压弱、增强人声,配合环境音和对话音乐营造出一种燥热烦闷的感觉,而这也映照出了童骁骑的心境。《喜欢你》第一次出现在“野猫”高辛夷辞职后被童骁骑收留的场景中,两人依靠在沙发上,一边听歌一边聊着人生和梦想。这首歌代表着两人感情升温,传递着彼此的爱意,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面在两人的故事发展中也多次出现。《海阔天空》在剧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出现在“钢三角”孤注一掷地拼搏时,一次是出现在清理被污染的滩涂时。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已经超越了语言和音乐的范畴,成为一种信念、信仰与力量,能够勾勒出所有为梦想打拼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是剧中“钢三角”拼搏的写照,也是对为利益污染滩涂这一罪行的悔恨。父亲第一次在许半夏面前展露心迹时,《我想有个家》在夜风中缓缓响起,许半夏心中多年的委屈与愿望都通过这首歌展现出来,而与父亲的和解也成为此时许半夏在漫漫创业路上的温暖存在。这部剧对原声带的运用非常巧妙,《风吹半夏》讲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时代故事,这个年代也是华语乐坛的鼎盛时期,剧中《海阔天空》《我的眼里只有你》《大约在冬季》《难舍难分》等时代金曲虽然被重新改编和演绎,但它们熟悉动人的旋律依然可以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20 多年前的情感和情境之中,同时饱含深情的音乐也有效地增强了作品感染力。

从细节的刻画可以看出该剧很用心,它既让钢铁题材叙事紧贴生活本身,唤起大众认同感,又落脚于企业家精神,照见了时代洪流下的人生百态。《风吹半夏》的制作团队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维度全景式打磨年代质感,注重细节刻画,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予观众沉浸式观影体验。

3 致敬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近几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绽放荧屏,成为国内电视剧行业的热门类型,内容选材覆盖家庭生活、青春都市、致敬时代等多个方面。2022 年播出的《人世间》《警察荣誉》《大考》《底线》等作品用心、用情抒写新时代中国故事,反映社会变迁,映照生活百态,让现实主义剧集创作迈向精品化。它们将叙事视角下沉,以微观切口展现社会历史的变迁,从小人物的视角观察人情冷暖,呈现给人们具有鲜明中国色彩的好故事。《人世间》将近50 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山的女儿》改编自真实事迹,再现了白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前奋战脱贫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的动人故事。由此可见,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揭示生活本质又能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价值,向观众传递正确导向的同时还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电视剧讲述的故事浓缩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5]。以2022 年年末收官之作《风吹半夏》为例,呈现的故事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也是现实我国民营企业家10 年奋斗的缩影,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时代主题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对当今社会也会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改革开放45 周年到来之际,《风吹半夏》以民营企业家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普通创业者的闯荡精神,同时也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的深刻致敬和献礼。那个年代第一批创业者的故事不仅唤醒了父辈内心深处对于20 世纪90 年代的记忆,也让当下正奋力拼搏的年轻人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和力量,产生了精神共鸣。作为一部具有鲜明年代特征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该剧成功诠释了“新”年代剧的内涵,更以现实的锐度和情感的温度致敬各个时代的勇敢追梦人,带给人们一个知难而进的中国式“闯者”故事。未来,影视创作者要勇于攀登现实主义剧集创作的高峰,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足于中国大地持续为观众奉献精彩的“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4 结语

《风吹半夏》是一次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呈现时代拼搏精神的有益尝试,它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变迁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以镜像方式塑造了一群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企业家形象,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以时代回眸映照现实人生,无疑是现实题材剧集的新兴风向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正在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中流砥柱,它们以真挚的情感温暖人,以勇敢的精神鼓励人,以深刻的内涵影响人[6]。本文通过分析《风吹半夏》这部剧的群像塑造和年代还原等方面,探索现实题材剧的创作方向,探讨其在影视创作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未来,影视创作者还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把握时代主题,牢记初心使命,立足于现实主义,以精品力作唱响属于平凡人物的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半夏时代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