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 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运用及优化措施

2023-10-24户文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户文杰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Vlog 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网络视频形式,区别于传统视频,Vlog 的形式类似于视频日记,它以Vlogger(视频博主)个人的视角拍摄其生活中的场景,并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与粉丝建立联系,以记录、分享、呈现生活中的琐碎日常为主,具有个人色彩更加鲜明、叙事更为个性化的特点。Vlog 最初兴起于优兔(YouTube),进入中国之后,一批Vlog 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出现在新浪微博上,这一内容创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部分主流媒体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Vlog 这种内容生产模式上,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运用[1]。

1 时政新闻Vlog 的兴起与发展

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Vlog+新闻”以其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便捷的交互途径等特点,在新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方式,“Vlog+新闻”不受时空限制,受众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并转发,也可以通过评论表达个人观点。这种全新的视频传播形式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新思路,如2018 年中国国际电视台的《CGTN 博鳌行Vlog》,2019 年“两会”期间涌现的大量优秀Vlog 时政新闻报道作品,Vlog 逐渐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载体[2]。时政新闻的报道主题一般较为严肃,其内容主要是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的解读、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等,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3]。目前,时政新闻Vlog 主要依靠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2 Vlog 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运用优势

2.1 拍摄视角更为直观

时政新闻报道是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方针、路线,以及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等内容的成就性、经验性、典型性的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广泛性和时效性。但是,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中往往采用的是以主持人或记者为主导的报道视角,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观众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无法赋予观众更多的参与感。此外,电视时政新闻对于新闻事件第一现场的报道以现场转播的形式为主,受众无法与新闻现场进行直接对话,新闻工作者也无法及时接收到受众的反馈,这就使得受众很难产生互动感,也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和背景的了解需求。而时政新闻Vlog 直接将镜头对准记者或新闻事件第一现场,赋予观众第一人称视角,改变了传统的报道方式,记者作为信息传播者以Vlog 的形式介绍新闻事件、背景等,既能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又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吸引力[4]。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记者也可以通过Vlog 的形式对时政新闻进行播报,例如,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媒体尝试使用Vlog 的形式进行报道,带领受众更直观地了解时政新闻。这种形式不仅能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感,还能更好地了解时政新闻的内容和背景。

2.2 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电视时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报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新闻内容往往较为枯燥乏味、严肃刻板,缺乏亲和力。而Vlog 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运用,使得新闻更接地气、更易理解,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强化了受众的认同感[5]。一是报道形式“接地气”。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以个人视角和真切情感记录工作中的点滴故事,用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传递新闻内容,给观众以亲切感和真实感。例如,2022 年8 月,江西日报记者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深入驻赣部队采访,通过Vlog 的形式记录战士在军营里的训练生活,并将这些鲜活的场景和故事通过Vlog 形式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二是报道语言“平民化”。记者采用鲜活、贴近受众日常生活的语言,以受众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故事作为切入口,赋予新闻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得观众易于接受和理解[6]。

3 Vlog 在电视时政新闻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窥视欲掩盖新闻焦点,影响中心话题的传播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提出“前台”“后台”的概念,电视媒体采用Vlog 进行时政新闻报道,能够借助Vlog 的特点,将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后台”内容进行前置展示,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观众想要窥探Vlogger 隐私的冲动,让观众获得了满足感[7]。此外,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认知习惯往往在多个聚点之间不断跳跃,偏爱浅层阅读,注重娱乐体验,关注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具有娱乐性与私密性的“后台”。然而,虽然Vlog 这一形式能够将“后台”呈现于“前台”,并满足受众的“窥视欲”,但受众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发生偏移,在重要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噪声”,从而影响到新闻焦点的传播。

3.2 过于注重呈现形式,忽视内容的真实性

Vlog 的主要内容是以创作者为主,并且趋向于无重点式的记录,在拍摄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现场感,在后期的包装上,也多用有趣的字幕和音乐来搭配。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解电视时政新闻的严肃感,让其变得更有亲和力,但是拍摄者如果太过关注表现形式,以满足受众对于“亲切感”的需求,而忽略了新闻内容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呈现,那么在拍摄时,往往会走马观花,将与主题没有太大关联的花絮和幕后细节过分放大,且其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如对记者采访的过程进行记录等,有琐碎和娱乐化的倾向,这会让电视时政新闻失去原本应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从而对新闻内容的表达产生不利影响。

3.3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品牌IP 建设

时政新闻Vlog 是一种随着媒体融合而产生的新闻呈现形式,它主要依靠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尽管将Vlog 融入电视时政新闻生产中,可以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Vlog 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目前主流媒体采用“Vlog+新闻”模式制作新闻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影响力的发挥。现在大部分的时政新闻Vlog 都是围绕着某个话题、某个阶段来进行策划、创作、传播的,不能长时间地进行新闻内容的稳定输出,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IP 品牌形象,影响观众黏性。

3.4 主观视角容易影响客观事实

不同于短视频和新闻纪录片,Vlog 就是一段带有主观看法的视频,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点。从内容表现与传播方式来看,时政新闻Vlog 报道的客观性与传播价值都有被误解的风险。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对记者提出了保持中立、客观的要求,但在融媒体时代,尤其是Vlog 新闻记者不仅仅是一个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之一,因为记者自己也走进了新闻创作环节中。此外,时政新闻Vlog 尽管也属于新闻报道中的一类,但它更多地表现出了记者的个人视角和亲身体验,而不是完整地记录了新闻事件,因此难免会出现“一叶遮眼,不见泰山”的现象,这也让观众无法从整体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总体的把握,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4 Vlog 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优化措施

Vlog 作为时政新闻领域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因而被媒体广泛应用。为有效提升时政新闻Vlog 的社会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时政新闻传播矩阵,强化多屏幕互动协作

“时政新闻+Vlog”模式的出现,是主流媒体在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坚持“移动优先”的体现。首先,主流媒体要借助时政新闻Vlog 的传播优势,直观地呈现新闻事件第一现场,给予受众参与感与互动感,吸引广泛受众的关注,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同时对新闻事件进行补充,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其次,要利用时政新闻Vlog 来反向推动大屏幕端的流量,提升电视端的影响力。再次,丰富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整合移动“小屏”端、电视“大屏”端的新闻内容与呈现形式,强化多屏幕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为受众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时政新闻资讯和信息获取途径。

4.2 打造主持人IP,实现裂变传播共赢

首先,打造主持人IP,吸引年轻受众关注。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主持人在使用Vlog 进行报道时,会使用有别于传统新闻播报的亲和、接地气语言,能够极大地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明星效应”。主持人借助Vlog 或者其他短视频的方式来运营自己的IP,有助于赢得众多年轻人的认可和喜爱,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需要强调的是,主持人在打造个人IP 的同时,也要在亲民和娱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而维护主流媒体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冰冰被称为央视的“收视密码”,2020 年8 月,她在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发布的第一条Vlog 上线两小时后排名全站第一,并在短时间内获得百万粉丝关注,之后更是经常出现在央视的各种新闻短视频上,从美食到旅游,再到城市和历史,涵盖各种各样的报道题材,这也说明了她熟悉当代年轻人的内容喜好,而且随着她的呼吁,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开始关注时政,紧跟时事。

其次,分发新闻内容,实现裂变传播。Vlog 的传播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可以产生长尾效应,特别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可以将长尾市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所以,在时政新闻Vlog 的传播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长尾”理论。也就是主流媒体在发布新闻事件时,要在电视媒体端发布后,再通过各个网络平台进行分发,从而达到多轮传播,引起传播的长尾效应。

4.3 坚持“内容为王”,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面对近年来电视开机率的持续“下滑”,主流媒体制作的高质量的时政新闻报道很难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为了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确保其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相匹配,主流媒体必须在“内容为王”的原则下,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时政新闻内容,并将其作为“传声筒”,以更好地吸引新媒体时代年轻受众的注意力。除此之外,主流媒体还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技术手段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呈现复杂的时政新闻事件,或者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来让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当然,除了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主流媒体还应该致力于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政治偏见和不实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提供更加权威、可信的时政新闻服务。

4.4 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跨媒体传播团队

首先,从业人员要转变媒体观念。Vlogger 是镜头前的讲解员与内容设计员,要想吸引屏幕前受众的注意力,就要从语言风格、制作技巧和画面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作出更多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则的内容。其次,从业人员要提升新媒体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全能型新媒体人才。再次,相关媒体要整合资源优势,打造跨媒体传播团队,提高内容的制作水平和传播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时政新闻中赢得一席之地。此外,从业人员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协作完成工作,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要积极参与行业内的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技巧,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后,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个人情感和政治立场影响,以真实、准确、中立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相信通过努力,新媒体行业将会不断壮大,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加倾向于接收碎化的、短视频形式的新闻资讯,因此主流媒体应该抓住时代潮流,主动创新新闻呈现形式。Vlog 是当前主流媒体进行时政新闻报道的新型载体,以其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便捷的交互途径等特点,打破传统时政新闻的呈现形式,在新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现实状况来看,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媒体应该抓住机遇,拓宽新闻传播渠道,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的时政新闻,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