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新闻宣传管理之道
——以福建省防御超强台风“杜苏芮”的新闻舆论引导为例
2023-10-23兰锋肖江波
□ 兰锋 肖江波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高发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台风是福建遭遇的常态化自然灾害,而台风的雨情、汛情随时变化,并深刻影响民情、舆情的走势,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的动态化科学处置。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如何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打破行政壁垒统筹下好一盘棋,如何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对承担着舆论引导、社会动员功能的党委宣传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7月29日,超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正面登陆。福建结合防汛救灾应急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年积累,在指挥体系、队伍调度、信息发布等方面创新新闻舆论引导机制,实现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不同信息的统一出口,不同媒体的精准发布。网上舆情总体积极正面,基本没有网络噪音杂音。本文以福建防御超强台风“杜苏芮”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个案研究,深入剖析党委宣传部门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加强组织动员,协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发挥重要作用,以期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为党政部门应急新闻宣传管理提供借鉴。
一、一体化指挥调度:建立前后联动、内外连贯、扁平化联通的“三联动”机制
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一套运转高效顺畅一体化应急指挥机制能够引导前后方各部门和媒体报道团队合理调配资源,解决新闻宣传与防汛指挥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实现信息的互通互传,并根据事态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准确预判和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台风登陆前,第一次成立防抗台风宣传报道专项工作组,福建省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带队24小时进驻省防汛办,部署全省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启动公共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响应和值班值守。组建前后方工作专班,与市、县(区)宣传部门和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制定《防汛防台风信息发布方案》《防抗超强台风“杜苏芮”宣传报道安排》,并根据台风动向和省防汛指挥部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部署,动态设置媒体议题。福建日报社成立应急报道协调组,依托融媒体指挥中心统筹、调度、指挥,报社多部门联动、驻全省各地记者站全员出动,调派精干力量组成采访组赴多地一线采访报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集结前方应急报道组和后期编辑、直播、短视频制作、信息收集协调等多工种梯队,通过4G、卫星、光纤等方式实时连线近200人次,完成制作广播电视主要新闻节目以及8场特别报道直播节目。省会福州市启动舆论引导“1335”工作机制,由市委领导牵头,市纪委监委、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网信办,市公安局等机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联动中央、省、市媒体和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同频发力。泉州、漳州等受灾地区面对大量媒体记者深入当地一线采访的情况,成立新闻中心,统筹做好食宿行保障,建立新闻素材群和媒体推送群,协助联络有关部门和人员接受采访,并为记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二、权威信息释放:搭建统一出口的信息发布网上联合矩阵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成为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集散地,各类信息庞杂,如何快速准确传达核心权威信息并形成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
▲ 7月26日,渔船停靠在福建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躲避台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省防汛办在防抗台风报道中建立统一出口的信息发布机制,共同审核各专项工作组提供的预警信息50多条、新闻素材30多篇,省委网信办评估网站(公众号)覆盖面、影响力组建200家中央、省、市、县级融媒体的网上联合推送矩阵,覆盖3500万用户,实现信息统一口径,并经网上联合矩阵统一发布。“直击福建多地抗击台风‘杜苏芮’抢险救援一线”“福建全力以赴迎战台风‘杜苏芮’”“福建全力做好抢险救援 提供群众生活物资保障”等多篇重点稿件第一时间在全网形成强有力的价值引领。此外,全省所有电视频道、在福建落地的外省数字电视频道、广播节目、全省数字电视开机画面采取拉滚字幕、播放宣传片、滚动口播、刊播防抗台风公益广告等方式,及时准确发布气象、交通等服务信息。防汛、气象、水利、国土资源、电力等部门提供防范台风、暴雨、洪水和内涝、山洪、滑坡、泥石流、台风期间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科普素材,省级媒体制作60多条科普作品进行广泛推送。福建日报在移动平台通过直播、视频、滚动播报等方式,不间断推出工作部署、预警信息、科普宣传、现场防灾救灾新闻等。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直播8场防抗台风“杜苏芮”特别报道节目,总时长13.5小时;交通应急广播、新闻广播、都市广播等频率推出大时段直播特别报道,72小时不间断播出;“海博TV”“福建发布”两大矩阵引入“中国天气”技术支持,开设“沿海实时画面+台风实时路径+防抗台风最新资讯”的三窗口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等省内外上百家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全网累计观看量超1.5亿人次;交通应急广播通过覆盖全省60多个县(市)区1万多个行政村、共计3万多个“村村响”广播终端,循环播报防抗台风宣传信息,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各基础电信企业发送预警短信4.03亿条次,打通台风防抗宣传“最后一公里”。
三、多态融合传播: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媒体分类设置议程
中央、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不同介质媒体,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影响力。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中,为集中整合媒体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需要根据媒介自身定位持续构建公众关心和讨论的中心话题,把握报道的节奏和方向,积极有效推动舆论引导。
▲ 7月29日,工作人员在福州市晋安区福新路上清理被台风刮倒的树木(新华社/发)
▲ 7月29日,在福建泉州南安市,来自民间的救援力量用橡皮艇转移受困群众(新华社/发)
在福建此次防御台风报道中,中央媒体重点报道福建灾前转移安置、灾中奋力抗灾、灾后迅速恢复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人民日报连续6天刊发报道,新华社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等100多篇稿件,《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晋江》《争分夺秒 与台风赛跑——福建各地全力防范台风“杜苏芮”》等一批报道被媒体广泛转载转发,《现场直击:“杜苏芮”登陆福建晋江》在移动端产生刷屏之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稿7篇,电视各平台播出现场直播25场,刊发新媒体报道120多条,中央报道数量创历次防抗台风报道新高。省级媒体根据台风移动路径和受灾情况,既统筹全省各地报道,又有所侧重,开设“防抗台风‘杜苏芮’”“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党旗在防抗台风一线高高飘扬”等专栏、专题、专版,重点报道党委政府防抗台风的部署要求,反映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防台风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呈现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众志成城抵御自然灾害的精神面貌,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常识。市级媒体根据不同地区启动的应急响应级别和防灾救灾的实际需要稳妥把握报道的力度、节奏和频度,区别发布防风、防浪、防雨、防洪、防地灾等方面信息。台风登陆和受灾严重的城市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手机短信、“村村响”、社区广播、应急广播、流动宣传车、电子屏幕等各类传播平台全天候密集播放预警信息、防御部署。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小的城市,围绕防强降雨洪水、防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做好科普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对次生灾害的防范意识,克服群众容易思想麻痹的心理状态。县级媒体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适时提升应急响应动作,滚动发布预警信息,在省级媒体上播放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的灾害防御科普作品。
四、舆情闭环反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舆情信息集中研判、联动处置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因其显著性、突发性、反常性、关联度、敏感度等新闻价值,易引发网民热议甚至社会恐慌,成为舆情热点事件。福建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委网信办启动24小时专项舆情监测,及时收集舆情态势和网民观点,及时发现线上倾向性、苗头性、敏感性信息,分析研判舆情风险,将相关舆情反馈有关单位,促进线下改进工作,实现舆情信息“一体指挥、集中研判、分类处置、精准发力”。对于网络出现的“晋江登陆点风雨大作”“海峡体育中心被大风吹倒”“福州仓山区因台风出人命”“超强台风来袭,福建广东多地停工停产停课”“‘杜苏芮’台风太诡异,放了台湾扑厦门,全市躺平避难”等谣言,组织新闻媒体发布辟谣报道9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福建日报社所属新福建客户端在防台风专栏中开设“县融报道”子专栏,联动各地县(区、市)融媒体中心及报道组70余家,聚合全省各地最新台风报道资讯,集中报道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战一线的工作场景和有力有序开展防汛救灾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对于网传敏感信息,及时备好发布口径,密切关注舆情态势,做好线下管控。网上整体舆情态势平稳,网友评论正面向上,纷纷点赞“福建速度”“福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