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大运青年撞上顶流熊猫

2023-10-23张超群

中国记者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运会吉祥物大熊猫

□ 张超群

历经两度延期的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不仅是全球青年的体育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华社联动总社各编辑部和国内外多个分社精心组织策划各类报道,全景式呈现大运会赛事信息,同时拓展体育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深度挖掘主办城市成都的文化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点带面地展示中国绿色发展、人文魅力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能。各国青年运动员、媒体和参会人员在成都的街头巷尾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大熊猫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独特生态和文化元素,在大运会的舞台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可爱、可亲的形象,讲述着中国持续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成都大运会期间,新华社透过大熊猫本身并围绕大熊猫发出一系列新颖多样的媒体产品,多维度讲述中国的历史、生态、文化故事。以熊猫为媒,致力于传递和平友爱、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中国跃然眼前。

一、借嘴说话,通过世界级“萌宠”开启流量密码

“我太幸运了,去参观了大熊猫基地,亲眼见到了真正的大熊猫,大熊猫真的太可爱了。”捷克射击选手帕维尔·谢巴尔说,这次成都之行最令他惊叹和难忘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他甚至没有讲述在所参加的两个比赛中分别取得了银牌和铜牌的好成绩。

□ VR沉浸技术-虚拟熊猫

这是大熊猫的魅力。

大运会期间,一场“黑白”的“圈粉”旋风,席卷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各国代表团。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大学生运动员们,在不同竞技项目的赛场上挥洒汗水,角力拼搏,在赛场外却几乎拥有共同的喜好——大熊猫。

阿根廷男篮选手米格尔·兰伯利斯卡第一次来中国,说起此行的目标,他笑道:“一是登上领奖台;二是看看大熊猫。”尼泊尔选手尼亚奇昂·库沙尔的心里,早已把看熊猫放在第一的位置:“我最想看成都闻名世界的大熊猫,它们非常可爱!”在成都大运会设计的11条“安逸耍成都”城市文化观光体验路线上,熊猫基地一线几乎场场爆满。

格鲁吉亚游泳运动员乔治·格拉什维利就是一位“熊猫粉”。还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读大四的他,把看熊猫和感受熊猫文化列为参加大运会比赛之余的“必做清单”。《格鲁吉亚运动员“追寻”大熊猫的奇妙之旅》《创意视频:走,一起去找熊猫》以格拉什维利个人视角,记录他和教练在成都“追寻”熊猫的足迹。视频角度新颖、运镜多元,以丰富的层次感展现了海外青年运动员对中国和成都的喜爱,以微观视角传递了文化交流信号。

大熊猫一直被看作中外交流使者和桥梁,也是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在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熊猫保护成功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野生动物保护国家”形象,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范例。“找熊猫”的过程中,格拉什维利被中国在保护野生大熊猫和攻克圈养大熊猫繁育等难题方面的努力所打动,了解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保护等级由“濒危”调成“易危”的背后故事,他在视频中说:“它们很稀有,大熊猫曾面临灭绝的风险,是中国人的保护,让大熊猫数量不断增长,我由衷地感激!”

《走,找大熊猫!》创意视频播发后,48小时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浏览量近80万,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张和清等纷纷转发。网友留言道:“真是太可爱了”“这可是中国的国宝啊”“我有幸去过那里两次”……对应的中文融媒稿件《格鲁吉亚运动员“追寻”大熊猫的奇妙之旅》被76家媒体转载,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超百万次。

在成都大运会收获九金的“蝶后”张雨霏是大熊猫“花花”的粉丝,大运会期间,不管是她的泳衣还是头饰,都带有很多大熊猫元素。“来成都前,我列了很长的愿望清单,排在首位的就是看花花。”张雨霏告诉记者。《热情、友谊、巴黎,还有“花花”——张雨霏、覃海洋、李冰洁的大运关键词》《“国宝”见“国宝”张雨霏和花花“顶流”相见》等稿件,挖掘大运会明星运动员和大熊猫的故事,在体育比赛的张力之中注入松弛感,稿件被160余家媒体转载,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和网络相关词条检索均超过220万次。

作为中外交流的友谊使者,有很多大熊猫们旅居海外。英文视频《全球连线|海外“滚滚”拉近中国与世界心的距离》集纳在海外生活的大熊猫和当地民众对它们由衷喜爱的瞬间,以轻快的姿态、清新的图视得到海外受众喜爱。稿件脸书浏览量近55万,被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推特账号转发。

二、文化相融,透过熊猫了解中国多彩文化之美

大熊猫作为和平、友好的形象一直伴随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初,小球转动大球,大熊猫的身影就现身“乒乓外交”现场。当时,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首次访问美国,运动员们随身携带的礼物扇子上就绘着熊猫的图样。

□ 《走,找大熊猫!》传播截图

曾有调查显示,如果让世界各国的人来选一个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多数国外民众的第一选择是大熊猫。作为代表中国的超级IP之一,大熊猫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中国主场举办的体育盛会中,可爱的大熊猫笑意盈盈地向全世界人民张开怀抱。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大熊猫都被选为赛会吉祥物。成都大运会吉祥物大熊猫“蓉宝”,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蓉宝”已经接过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接力棒,成为卡通网红,在线下和线上持续走俏。

新华社以“蓉宝”为创作发力点,将其与大运会、中华传统文化、成都城市文化相结合,进行多形式、多模态报道。既有《接力“冰墩墩” “蓉宝”成为成都夏日宠儿》揭示吉祥物“蓉宝”在设计中就结合了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面部构思参考了川剧的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都呈火焰形态,融入了成都的烟火气息;也有《“特约记者”登场!“蓉宝”带你认识它的朋友》《“蓉宝”背后的故事——中国保护大熊猫之路》的多样解读。在《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走俏的背后》,文章不仅描述了吉祥物“蓉宝”的受欢迎程度,而且用自然有趣的起承转合,将外国友人对成都的热情与吉祥物设计的内涵、寓意以及祝福紧密联系起来。马来西亚乒乓球裁判王峦芳就说:“我参加了三届大运会,这只大熊猫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吉祥物!”

《成都大运会|“破圈”的大运会闭幕式,独家揭秘来了!》向读者突出介绍了大运会闭幕式上如何利用裸眼3D技术将说唱俑、川剧青衣、说唱歌手、机器人与“蓉宝”跨界结合,善借熊猫和年轻群体中流行的元素,提升传播的亲和力,多元混搭,却又毫不违和,有读者留言评论:“国宝的可塑性,真强!”

熊猫的黑白毛色,犹如中国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色,蕴含着中国阴阳平衡的生态哲学。稿件《世界“熊猫热”中国“天下情”》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文化传播内容。

三、借技创新,利用AI技术增加传播趣味

新华社通过AIGC、VR等技术赋能创意产品制作,不断创新报道形式。《AIGC:珍稀“宝贝”为成都大运会加油助威》创新运用AIGC技术融入成都大运会报道,用“精美海报+融媒体”形式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融入成都大运会各类比赛场景,体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有机统一。

作品中,将实景生活视频与卡通动物形象竞技海报动静结合,有着卡通形象的运动员活泼有趣地演绎比赛项目,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提升了受众体验作品的节奏感。这组作品画面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契合为大运会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的热烈氛围,其中方言运用不仅体现了成都地方语言特色,也让作品内容的呈现更加亲切、生动。网友看后评论:“太可爱了!心直接被萌化!”

另一篇报道里,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庭院,大运会运动员正坐在竹椅上感受天府之国的“巴适”悠闲,一只惟妙惟肖的虚拟熊猫突然出现在面前与运动员热情互动。这一场景得益于VR沉浸技术在三维场景立体交互中的运用。

“运用新传播技术、新展示技术一直是媒体竞逐的方向。用VR技术把国宝‘大熊猫’和大运会青年运动员相结合,让可爱与青春碰撞,折射出热情、活力的中国,让人耳目一新。”成都影视硅谷集团副总裁陈德陆说,借助新技术,新华社的传播提升了智能化媒介生产与交互能力,高效延伸了媒介生产的边界。

猜你喜欢

大运会吉祥物大熊猫
大运会上的纺织力量
我们都爱大熊猫
谁会当选吉祥物
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吉祥物等
吉祥物
深圳大运会火炬
深圳大运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