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世界体育盛会 兴中华文明之风
2023-10-23张婷婷吴喆
□ 张婷婷 吴喆
2023年7月28日-8月8日,12天时间,在中国西南,成都大运会汇聚了全球目光。成都为世界献上了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
这是全球大学生运动员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华文化与世界盛会的相遇,展现的是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文明盛景,亦是开放包容、自信可信的中国形象。
本次大运会,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围绕“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等关键词,重点策划了《这里,他们来过!》《新蜀川胜概图》《我是说唱俑》《大运辞典》等融媒体产品,集中推出了外国来宾感受中国文化、体坛明星为中国文化代言等系列视频,全网传播量过亿。
以成都大运会为平台,中华文明之风被传播放大,更新了很多人的认知,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一、为什么在体育盛会上讲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成都大运会开幕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一脉相承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关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将文化传播视为报道重点方向。
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特色,传播中国文化,是可持续的主题内容,而成都大运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间节点和传播平台,在大运会上讲中国文化,切口巧妙。
首先,大运会的一大核心元素是青年。青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他们充满活力,能够以平等、包容、友爱的视角看待和而不同,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同时,青年还具有未来属性。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今天的青年脑子里装着什么样的世界,未来我们可能就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世界各地的青年能来到中国成都,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以此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也因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抓住“青年”这一关键词,在产品生产中加强年轻态表达,力求推出能受到更广泛欢迎的作品。
其次,大运会具有对外开放特性。成都大运会吸引了6500名青年运动员参加,他们来自113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肤色,成长于不同的文明。空间上,因为参加成都大运会,地理距离被缩短,物理隔阂被打破,大家能面对面交流,踏上这片东方土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亲身经历构建对中国更精确的认知、留下对成都更客观的印象。时间上,大运会开放效应远远不止大运会举办的12天,获得了大运经历、成都体验、中国感知的朋友们,将在未来让中国文化进一步释放力量。把握对外开放契机,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建立起更多样的话语体系,推动产品走向更远更广。
反观成都大运会本身,文化表达也是重中之重。开闭幕式上,蜀锦、蜀绣、说唱俑等天府文化元素,太阳神鸟、金沙石磬、三星堆青铜面具等古蜀文明元素,珙桐、熊猫等中华文化元素应有尽有。《成都倒计时3000年》《成都无边界》《蜀道开,大运来!》《哪吒蓉宝奇遇记》等大运会官方宣传片也打出文化牌,令人记忆深刻。
赛事为媒,文化唱戏。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中国印记始终镌刻在成都大运会之中,中国特色始终彰显于成都大运会之中。赛场内外,中华文化标注出深厚底蕴,中国风采融汇出别样精彩。
二、讲什么样的中国文化故事?
拥有大运会这样一个开放表达的机会,作为新闻媒体,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将讲好中国故事落地落实?本次大运会中,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做了一些探索。
讲述饱含历史底蕴的系统故事——
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重磅推出融媒体产品《这里,他们来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为骨架,搭建起立体、系统的文化传播路径。
产品强调原汁原味的中国风输出,将氛围感拉满。以“流芳”“瑰宝”“和合”“喜纳”“祥乐”五个小标题分别表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文案创作上讲究古风古韵。以古画、壁画、文物等真实历史元素为主要视觉承载,设计风格上展现出舒朗大气又含蓄有力的中国特色。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实现情感渲染、氛围营造,以此带来完整的中国式浪漫体验。
同时,《这里,他们来过!》强调了大运会举办地成都的属性,选取了金沙太阳神鸟、都江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织锦、交子、熊猫、杜甫、苏轼等蜀地文化元素,以海报的形式展现体育盛会与文化交流的关系,阐释了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之间的联系。
讲述充满烟火气息的人文故事——
习近平主席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上发表致辞表示,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街头巷尾会孵化出很多接地气、易共鸣的故事,对准视角,及时捕捉,呈现内容会更加鲜活具体、富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为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了外国来宾感受中国文化系列视频,其中,《网友在成都著名老牌批发市场偶遇阿塞拜疆排球队前来购物,小哥拿下一个空气炸锅满意而归》《这老板一看就是熟读了大运英语100句!外国友人来到简阳一家店铺买手机,店主用流利的英语招呼》《成都大运会即将落幕,各国代表团开始采购土特产,网友偶遇法国代表团买了一大袋辣椒面》等短视频内容广受欢迎。
讲述彰显中式浪漫的艺术故事——
相传千年前,北宋画家李公麟来到成都,被这里的盛景所吸引,挥笔留下传世佳作《蜀川胜概图》,其中尽显山河景色之美,也透出中国绘画艺术的气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就《蜀川胜概图》这一元素,推出了手绘版与视频版的《新蜀川胜概图》,将成都大运会上的精彩瞬间和成都街头巷尾的万千气象与原作相结合,塑造了新的阅读印象。无独有偶,《蜀川胜概图》也被运用到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中,宋代巴蜀之地的山河美景与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景观相融,引起现场观众惊呼:“太神奇了!”
三、如何在大运会上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想要将中国文化讲得更深,将中华文明传得更远,在互联网语境之下,还需要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相互借势借力,突出叠加效应,是扩大内容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方法。明星为文化代言,在助力文化出圈的同时,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都大运会上,川籍运动员吴艳妮以其自信青春的形象收获了一众粉丝,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也备受欢迎。为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将“吴艳妮”和“蓉宝”两个元素叠加,邀请吴艳妮现场为全球网友演示了一把“蓉宝”变脸,以此生产的短视频《川妹子吴艳妮看“变脸蓉宝” 用四川话直呼:“乖惨了!”》迅速霸屏,产生了“1+1>2”的效果。
用活文化关键点,展开传承创新表达,会达到增强趣味性、优化阅读体验的效果。无论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川剧变脸表演,还是屡次出镜的川剧变脸“蓉宝”,都是大家的关注点。除了川剧变脸这一文化元素出圈,皮影戏这一非遗元素也被放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了视频产品皮影戏《大运辞典》,用独具特色的皮影戏,将成都大运会项目表现出来。同时,邀请文化名人、网络红人等进行解说解读,配以诙谐的四川话,生动有趣,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此外,还推出了《大运里的天府“影”力》,以皮影为连接点,讲述非遗文化与体育盛会的梦幻联动。
国际传播,语言为桥,还少不了必要的双语表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的《这里,他们来过!》《我是说唱俑》《今日大运会》等产品都匹配了地道的英语表达,通过专业的翻译,尽可能将中国历史、中国思想、中国文化进行精准、直观的呈现,让外国读者能以习惯的方式获取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产品创作中,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强调用好双语、用准双语,在中文表达讲究意境气韵、英文表达追求具体实际之间自由切换,把握双语表达的度,有效避免为用双语而双语,最终收获如潮好评。
盛会落幕,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已被世界记住!源远流长、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已被世界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