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与家庭护理
2023-10-23脑宣办
文|脑宣办
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样,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改变。
情绪活动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因素。因此,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绪,注意情绪表现的适当性及情绪的适度紧张。
自我调节
发泄解郁法:发泄可使人压抑和抑郁得以疏伸,患者可以采取向朋友、父母等诉说,使之合理宣泄,对心身十分有益。
转移疗法: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画画、唱歌、看电影等,调节紧张情绪的同时还可丰富业余生活,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对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
想象疗法:选用一种或几种美好有益的想象,用闭目冥思的方式达到调整心态和行为,增强意志,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独立生活能力强。
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首先,家属必须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不得随意减药或停药,对于服药不自觉的患者,监督患者服药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防止发生藏药、扔药、吐药行为。其次,不良反应观察。明确患者所用药物的性质、服用方法、作用、毒副反应等,患者用药期间,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反应,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头晕、流涎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心理护理:可与病人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其与周围人多接触和交流,要反复多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不受场合、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病人更易接受。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给予耐心的解释和沟通,避免生硬、训斥的言语。
生活护理:一方面,家属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为患者合理安排膳食,保证食物可口且营养丰富;另一方面,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通过听音乐、泡脚、喝牛奶等,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日常能力指导:提醒患者按时起床,指导其完成洗漱、整理床铺等简单任务;指导患者洗碗、打扫卫生,提高其劳动能力;定期组织文娱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朗诵诗词等,丰富其精神生活;培养患者交流能力,定期或不定期陪同患者外出,如通过逛超市、买衣服等,为患者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条件,逐步提高其沟通水平。
心理调节是通过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个人所处的环境,尽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个人能力可改变的现实,从而去良好地适应并使情绪积极而稳定,保持自我意识良好,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达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但是,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改善并控制情绪,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一定要及时就医。